蘇起:民進黨對外政策的盲點

2020-12-28 騰訊網

2008年春,臺灣逃過一劫。時任扁「政府」防務部門主管的蔡明憲後來出書揭露,如果謝長廷勝選,解放軍定會武力攻臺。那年扁「政府」隱瞞解放軍動態,臺灣老百姓用選票救了自己。

陳水扁 資料圖

今年臺灣又逃過一劫。美國選前大打「臺灣牌」,解放軍大力施壓美國,美國又轉身施壓蔡「政府」,逼使吳釗燮公開說出「不與美復交」、「不靠美保臺」的洩氣話,並釋放美國選後「中國(大陸)可能會有不當想法、軍事威脅臺灣」的警訊。比起2008年的一手遮天,吳公開示警,已算進步。

如果川普連任,美臺續打「臺灣牌」,估計北京會很快失去耐心,出手教訓臺灣。拜登勝選給了臺灣喘息空間。問題是:蔡「政府」下棋怎麼下到這地步?民進黨的政策思維有什麼重大盲點?

長期觀察民進黨的人都知道,民進黨雖然「人才濟濟」,但絕大多數隻專注島內,鮮少接觸島外;對島內政局能精算到割喉能斷,但對外卻極粗枝大葉。在少數涉外人士中,絕大多數又只做國際,不碰大陸;少中又少部分參與兩岸交流,卻不常在國際行走,且多被蔡「打入冷宮」。正因如此,民進黨多半只有兩個半局的思考,且明顯重國際、輕大陸;具備綜觀全局能力的人直如鳳毛麟角。更糟的是,扭曲最嚴重的似乎是最應掌握全貌的蔡英文及其周圍策士。他們不兼聽卻獨斷,推動極端傾斜政策,導引原本「仇中」的民進黨群眾,製造出全球獨押川普的特異現象。

在兩個半局中,民進黨對大陸的認識最令人憂慮。他們以為只要臺灣不搞「法理臺獨」,而北京繼續重視經濟發展,大陸就會長期容忍臺灣的「傾獨」作為。他們忘了在全球共產黨的基因中,戰略與政治考慮永遠高於經濟考慮。近二十年經濟思維在中國大陸站穩腳步,但民進黨誤以為這是永恆的常態,渾然不知自己的「臺獨擦邊球」已讓北京悄悄改變了優先級。日前大劫臨頭他們才驀然驚醒。

對美國亦然,民進黨似乎一廂情願到只聽見川普政府的「情話」,卻沒讀懂它的「心」,更沒看清中美關係大「勢」及美國政情的小「勢」。民進黨以為川普代表美國與美國的未來,以為現在的美國還是一九九六年「馳援臺灣」的美國,以為美國官員與國會議員的美言表示他們都「愛臺灣且願捨身來救」。

最根本的,由於民進黨集體涉外經驗有限,常把國際關係當成個人關係,用主觀好惡及意識形態,而不是客觀形勢及務實需要來決定政策;喜歡的就來往,不喜歡的就不來往。為了老百姓的利益,全方位溝通永遠是「政府」不容推卸的責任。民進黨上下似乎不知道,因為國際社會沒有法院與警察,所以紛爭到最後都用拳頭決定。表面上各國平起平坐,實際決定它們聲音大小的是拳頭,不是肺活量。

民進黨還把民意看得過重。在臺灣內部,民意當然重要。但一旦涉外,民意就不可能絕對,只能是相對。正因民意只能參考用,所以才需要「政府」裡的聰明人對外去接觸、談判、妥協。民進黨在內部操弄民意極為成功,但同樣手法搬到國際,有善意的人只當臺灣撒嬌而一笑置之,沒善意的就可能掄起拳頭。

我們期待民進黨抓住難得的機會之窗,好好審視自己的思維盲點,打開心胸,務實盱衡全局,讓臺灣這條船能夠順風行駛,因為下次不一定有幸運之神眷顧。

本文摘編自臺灣《聯合報》,作者為臺北論壇董事長

相關焦點

  • 民進黨當局「反中」,拿中天祭旗
    民進黨當局為了確保民意清一色支持「政府」,而且附和「反中」政策,一直處心積慮把異議媒體當作逆反者,非置其於死地不可,做為「反中」祭旗的犧牲。民進黨當局高舉「反中」軍旗,近似於古代行軍打仗,持有一支用來標誌自己軍隊的旗,以凸顯這套精神象徵,壯其聲威,並尋求神明保佑,為此而要對軍旗進行祭祀儀式。後來行軍打仗,多會有一支用來標識自己軍隊的旗子做為祭旗,用牲畜、戰俘,甚至將領作為祭品,斬首祭祀軍旗。
  • 蘇還是蘇、牛變成豬 臺名嘴斷言民進黨下場戳中要害
    (圖臺灣《中時電子報》報系資料照)    多年來主張萊劑毒害的醫師蘇偉碩遭臺當局衛福部門告發,但他2012年在民進黨反萊牛時,就曾受邀到民進黨團說明萊劑的危害;蘇偉碩不禁感嘆,他依舊站在同一陣線,只是民進黨改變了立場。島內知名經紀人夏春湧則斷言,蘇還是蘇,牛變成豬,從民進黨最近的行為來看,民進黨已經山窮水盡,這一局棋註定滿盤皆輸。
  • 蘇還是蘇 牛變成豬 夏春湧戳中要害斷言民進黨下場
    [新聞頁-臺海網] 華夏經緯網12月2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多年來主張萊劑毒害的醫師蘇偉碩遭「衛福部」告發,但他2012年在民進黨反萊牛時,就曾受邀到民進黨團說明萊劑的危害;蘇偉碩不禁感嘆,他依舊站在同一陣線,只是民進黨改變了立場。
  • 民進黨兩岸政策有鬆動跡象
    繼民進黨各路諸侯連日表態「親中愛臺」(賴清德)、「和中愛臺」(鄭文燦)、「知中愛臺」(林佳龍),臺北市長柯文哲表態「兩岸是命運共同體」之後,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總召柯建銘11日在參加桃園市舉辦的「2018國際信鴿冠軍錦標賽」啟動儀式上有感而發,公開表示信鴿代表希望、和平和愛,他特別歡迎這次活動有來自中國大陸的代表參與,並笑著表示,自己就代表著民進黨內的鴿派,希望兩岸走向和平和解。
  • 孫大千:看不破這幾個盲點 藍綠會離年輕人越來越遠
    前「立委」孫大千指出,國、民兩黨對於年輕世代的幾個盲點,直接影響到他們得票的高下。孫大千說,第一,年輕世代對於藍綠勢力始終無法放下的歷史情結和悲情仇恨,已經失去耐心,也毫無共鳴。所以,國民黨的「建設臺灣」和民進黨的「白色恐怖」,是完全沒有票房的。第二,年輕世代對於政治人物每到選舉時就大放送的討好撒錢式的政見,早就嗤之以鼻,更看破手腳。
  • 民進黨大佬紛紛炮轟 蔡英文已到藍綠共憤境地
    臺灣「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顯示,54%的島內民眾認為蔡英文的個人「統獨」立場為「緩獨或急獨者」,高達66%的民眾對蔡英文當局不滿意,加上近期越來越多民進黨大佬紛紛炮轟蔡英文,有島內網民感嘆,蔡英文到了藍綠共憤的境地。據臺灣東森新聞雲5日報導,「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比起5月2日的民調,「數字是更難看了」。
  • 臺媒盤點民進黨當局朝令夕改 政策「九彎十八拐」
    中新網8月2日電 臺灣《聯合報》2日報導說,臺灣民進黨當局朝令夕改並不鮮見,碰上特定議題更是政策「九彎十八拐」。為此,臺媒盤點了民進黨當局朝令夕改的多方面案例。中新社發 陳小願 攝  能源議題至少「轉」3次  要說民進黨當局「政策轉彎」次數最多的,當屬能源議題。  臺灣行政部門原本推動用電大戶節電措施,對於節電達標者給予節電量基本電費2成的獎勵,未達標者加4成處罰。然而,這一措施被臨時叫停,改為「協助企業節電」,並建立緊急應變計劃,讓企業不會無電可用。
  • 韓國瑜對蔡當局政策提出質疑,炮轟民進黨騙選票
    國民黨與民進黨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戰延伸到政策領域,國民黨2020參選人韓國瑜17日針對蔡英文當局的「高鐵南延」提出質疑。
  • 民進黨制定「港人救援方案」,卻不對外公開?蔡英文害怕引狼入室
    之後,民進黨當局為了緩解外界的輿論壓力,就對外宣稱會制定一個營救亂港分子的「救援方案」。不過到目前為止,該救援方案仍然沒有面世,而且連一點影子都還看不見。很顯然,民進黨當局這是打算過河拆橋,把亂港分子當「廁紙」,用完就丟。
  • 胡錫進:民進黨當局對外夾好尾巴 才能玩的時間長久
    老胡認為,民進黨當局有一個戰略誤判,那就是美國將中國視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有利於他們謀獨,他們可以在做美國棋子的同時,藉助美國的力量實現臺灣與大陸「全面脫鉤」,徹底融入美國的安保體系中,就像一個歐洲的「北約成員國」一樣獲得永久安全。
  • 民進黨尷尬,關鍵時期再失大將
    蘇俊豪宣布退民進黨(臺媒)繼蔡英文在臺南輸了民調後,民進黨又有奇事爆出。10月22日,全臺僅有的兩個民進黨籍副議長之一、雲林縣議會副議長蘇俊豪宣布退出民進黨,給出的理由是:民進黨主張的「同婚」、「一例一休」、退休金改革、老舊柴油車以舊換新、大量進口蒜頭等政策嚴重脫離人民群眾,與其理念相差甚大。與此同時,他還辭去了蔡英文陣營所給的選舉職務,並表明不再支持蔡英文連任,不排除支持韓國瑜。
  • 吳子嘉:民進黨2024「大選」敗像已露,沒一個人能打敗侯友宜
    熟知民進黨政治的臺灣《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接受訪問時表示,從「行政院長」蘇貞昌最近動作,加上與蔡英文關係變好來看,蘇對於2024其實是有野心。另外,民進黨還有桃園市長鄭文燦、蔡副手賴清德都在布局2024。
  • 蔡英文主持第四場「華山會議」 蘇不見人影
    (中評社鄒麗泳攝)  海外網8月29日電 據中評社報導 民進黨第四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華山會議)今日下午2時舉行,前主席蔡英文主持,討論兩岸公民社會如何交流。邀請「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吳介民、陳志柔,作家張鐵志擔任引言。適逢颱風過境,南臺灣下大雨,「華山會議」頗為冷清。
  • 民進黨稱大陸經濟「全靠」臺灣
    作者:秋白編輯:枯木2020年11月,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經濟部門指出,臺灣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將會從1.56%提升到2.51%,民進黨當局對外聲稱島內2020年經濟增長率已經略有上浮。民進黨當局的統計機構最新發布預計結果稱,臺灣民眾的人均GDP將會在今年第1次突破3萬美元。民進黨當局的自欺欺人民進黨當局如此進行高調宣傳,就是對外聲稱他們"執政有方"。民進黨及其他綠營人士甚至大肆吹噓到蔡英文在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因為積極推動經濟的發展,才有了今天台灣經濟建設的"輝煌"。
  • 組「失敗者聯盟」 民進黨居心何在?
    放眼「回收內閣」,熟面孔一堆,但除了自己這光杆司令,「蘇系」體己人,一個都沒有。問題是這鍋,還得出面背。民進黨政治上的「護犢子」文化,早已根深蒂固。雖然選舉敗了,但是挑來選去,關鍵位置還得自己人佔住才放心。吃相難看?且去管它!島內輿論直指,這根本就是政治酬庸、利益分肥嘛!  所以別只拿蘇「內閣」說事,「失敗者聯盟」已成了民進黨當局的通病。
  • 臺灣秋鬥藏「貓膩」,臺媒:民進黨危矣
    本次抗議的對象是蔡英文當局及其推出的種種政策。在輿論界頻頻引起爭議的美豬進口政策,也是此次遊行的「靶子」之一。 不過也有細心的媒體人發現,此次遊行的主力是剛剛成為父母的青年男女,不禁感嘆民進黨贏了部分年輕人,輸了整個「年輕爸媽」群體,民進黨危矣。
  • 蔡英汶萊豬政策荒腔走板,2022地方選舉民進黨難「收復失土」
    根據11月的「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民進黨在爭取「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政策」的民意支持上可說是「大軍不前,未戰先敗」,對此,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也重批,「政策荒腔走板」、「執政團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並指若無改善,2022年「九合一」地方選舉民進黨恐難復失土。
  • 蔡英文陷入「躁鬱症」,蘇起:大陸不會忍耐太久
    臺灣地區也是較為關注美國總統大選的情況,民進黨當局當初花了高價「保護費」,拜登上臺,幾乎等於打水漂。臺當局前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近日在論壇中表示:希望蔡英文趁機「重新啟動」兩岸關係,停止推進「兩國論」,否則大陸不會忍耐太久。蔡英文「只做不說」,20年來兩岸低谷蘇起此次參加的是長風基金會與臺北論壇基金會舉辦的論壇。
  • 蔡英文明日回任黨主席,民進黨新人事確定
    蔡英文明天就職典禮結束,下午2時將返回民進黨中央完成黨職交接,再度接下黨主席。民進黨中執會將通過成立馬祖黨部議案,讓黨主席蔡英文一來就填滿「版圖」。民進黨黨政人士指出,蔡英文會與即將卸任的黨主席卓榮泰交接,並向全黨同志發表談話,隨後送卓主席離開黨中央,再主持中執會。民進黨明天中執會討論事項是馬祖黨部籌備委員會相關事宜,現任黨主席卓榮泰日前表示,馬祖黨部成立將列為下周中執會議案,對蔡而言是非常好的開始,對籌備的大陸事務部副主任李問也會是莫大的鼓勵。
  • 新黨蘇恆:我們想讓更多人知道,臺灣不只有國民兩黨
    蘇恆:大同區的本省家庭比較多,民進黨有個號召就是本省人要支持民進黨。大同區有一個比較特別的裡叫臨江裡,這個裡真的很綠,幾乎只要是民進黨的「議員」,或者是民進黨的市長「候選人」,在那裡都可以拿到五成以上的高票,所以大同區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區域,比較傾向民進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