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臺灣逃過一劫。時任扁「政府」防務部門主管的蔡明憲後來出書揭露,如果謝長廷勝選,解放軍定會武力攻臺。那年扁「政府」隱瞞解放軍動態,臺灣老百姓用選票救了自己。
陳水扁 資料圖
今年臺灣又逃過一劫。美國選前大打「臺灣牌」,解放軍大力施壓美國,美國又轉身施壓蔡「政府」,逼使吳釗燮公開說出「不與美復交」、「不靠美保臺」的洩氣話,並釋放美國選後「中國(大陸)可能會有不當想法、軍事威脅臺灣」的警訊。比起2008年的一手遮天,吳公開示警,已算進步。
如果川普連任,美臺續打「臺灣牌」,估計北京會很快失去耐心,出手教訓臺灣。拜登勝選給了臺灣喘息空間。問題是:蔡「政府」下棋怎麼下到這地步?民進黨的政策思維有什麼重大盲點?
長期觀察民進黨的人都知道,民進黨雖然「人才濟濟」,但絕大多數隻專注島內,鮮少接觸島外;對島內政局能精算到割喉能斷,但對外卻極粗枝大葉。在少數涉外人士中,絕大多數又只做國際,不碰大陸;少中又少部分參與兩岸交流,卻不常在國際行走,且多被蔡「打入冷宮」。正因如此,民進黨多半只有兩個半局的思考,且明顯重國際、輕大陸;具備綜觀全局能力的人直如鳳毛麟角。更糟的是,扭曲最嚴重的似乎是最應掌握全貌的蔡英文及其周圍策士。他們不兼聽卻獨斷,推動極端傾斜政策,導引原本「仇中」的民進黨群眾,製造出全球獨押川普的特異現象。
在兩個半局中,民進黨對大陸的認識最令人憂慮。他們以為只要臺灣不搞「法理臺獨」,而北京繼續重視經濟發展,大陸就會長期容忍臺灣的「傾獨」作為。他們忘了在全球共產黨的基因中,戰略與政治考慮永遠高於經濟考慮。近二十年經濟思維在中國大陸站穩腳步,但民進黨誤以為這是永恆的常態,渾然不知自己的「臺獨擦邊球」已讓北京悄悄改變了優先級。日前大劫臨頭他們才驀然驚醒。
對美國亦然,民進黨似乎一廂情願到只聽見川普政府的「情話」,卻沒讀懂它的「心」,更沒看清中美關係大「勢」及美國政情的小「勢」。民進黨以為川普代表美國與美國的未來,以為現在的美國還是一九九六年「馳援臺灣」的美國,以為美國官員與國會議員的美言表示他們都「愛臺灣且願捨身來救」。
最根本的,由於民進黨集體涉外經驗有限,常把國際關係當成個人關係,用主觀好惡及意識形態,而不是客觀形勢及務實需要來決定政策;喜歡的就來往,不喜歡的就不來往。為了老百姓的利益,全方位溝通永遠是「政府」不容推卸的責任。民進黨上下似乎不知道,因為國際社會沒有法院與警察,所以紛爭到最後都用拳頭決定。表面上各國平起平坐,實際決定它們聲音大小的是拳頭,不是肺活量。
民進黨還把民意看得過重。在臺灣內部,民意當然重要。但一旦涉外,民意就不可能絕對,只能是相對。正因民意只能參考用,所以才需要「政府」裡的聰明人對外去接觸、談判、妥協。民進黨在內部操弄民意極為成功,但同樣手法搬到國際,有善意的人只當臺灣撒嬌而一笑置之,沒善意的就可能掄起拳頭。
我們期待民進黨抓住難得的機會之窗,好好審視自己的思維盲點,打開心胸,務實盱衡全局,讓臺灣這條船能夠順風行駛,因為下次不一定有幸運之神眷顧。
本文摘編自臺灣《聯合報》,作者為臺北論壇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