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齊是常見的心臟疾病,主要是指心臟的跳動正常,但心臟跳動的快慢明顯不齊,嚴重時還容易出現竇性停搏和心動過緩,危及患者的生命。臨床上治療心律不齊主要包括發作時的治療和預防發作,明確可能誘發心律不齊的原因,引起高度的重視。
那麼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導致心律不齊呢?
1、噪音
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較大的噪音能夠讓人感覺難受,但是根據相關研究表明,長時間處於噪音環境下對機體的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會導致心肌細胞的自律性和自主神經功能出現異常,從而引發心律不齊,所以心律不齊的患者除了服用藥物治療之外,還應該靜養,避免去噪音較多的場所。
2、情緒激動
當情緒起伏較大時很容易導致患者心情緊張,從而引發心律不齊,所以要想防止心律不齊對身體造成影響,一定要避免過悲過喜,要保持情緒的平淡,對待任何事情以平常心即可。
3、睡眠時間不充足
睡眠時間不充足時,身體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作息時間不規律不利於患者病情的穩定,也是心力不齊的主要原因。要想防止心律不齊出現,就必須要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一個條件反射,就能夠保證睡眠時間的充足。
4、高原病
高原病主要是指登上3千米以上高原地區時,機體對缺氧不能適應產生的一種急慢性反應疾病,高原地區大氣壓和大氣氧分壓降低,會導致動脈血氧分壓和氧飽和度下降,當機體缺氧時心臟就容易受損,出現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嚴重時還容易導致心室出現自主心律,甚至心室顫動和心臟停搏等。
5、淹溺
當機體淡水淹溺之後低滲水進入血循環中破壞大量紅細胞,會導致血管內溶血繼而出現高鉀血症,就容易引起心室顫動,出現心律不齊現象。在海水淹溺之後大量含氯化鈉、鈣和鎂鹽的高滲水進入血液循環中,使房室傳導阻滯心臟驟停就容易誘發心律失常,無論何種類型的淹溺肺泡都會被大量的液體充盈,引起機體嚴重缺氧,心理失常就會出現。
6、心臟搏動信號異常
當心臟搏動信號延遲阻滯時就容易導致心律失常,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產生心臟電信號的神經細胞不能正常工作,會干擾心臟的正常搏動,從而造成心律不齊。
7、高溫
長期處於高溫條件下,體溫調節中樞和排汗散熱功能出現障礙,就容易導致神經系統損害出現脫水、低鈉血症、低鉀血症等引起心律失常。
心律不齊的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時需要對疾病進行詳細的了解,積極的配合醫生進行治療,針對常見的誘發病因進行防治,就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防止心臟功能進一步受損,有助於延長患者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