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念好扶貧「三種音」
——記四川能投水電集團渠縣公司
派駐三板村第一書記寧峰
寧峰(右一)入戶宣講政策
金秋九月,走在渠縣三板鎮三板村的村道上,寧峰顯得有些「得意洋洋」,他指著道路兩旁成片掛滿果實的柑橘樹,向同行人「炫耀」:「這是醜柑、這是碰柑、這是山紅柚……單單柑橘這一項就會給每戶平均增收近千元。」說話間,村民家中的小狗就纏繞在他的腳下,旁邊的群眾也熱情地跟他打招呼:「寧書記,快來坐哦」。群眾口中的寧書記是四川能投水電集團渠縣公司派駐渠縣三板鎮三板村第一書記寧峰。他的「寧」姓,被群眾用方言讀成了「硬」「擰」「贏」三種音,這三種音剛好巧妙的體現了他的工作態度。
「硬」書記敢碰硬
寧峰,43歲,身材瘦弱但性格剛強,做事講原則、遇事敢逗硬。2018年,寧峰到公司對口幫扶的三板鎮三板村駐村開展幫扶工作,擔任駐村工作隊副隊長,2019年6月受組織委派擔任三板村第一書記及駐村工作隊隊長。
從電工到駐村第一書記,從拿電工鉗到面對群眾,寧峰必須得學習另一門「技術」。「我原來算是從武,現在是習文了嘛,我要當好這個文化人」,寧峰自我調侃道。說得很輕鬆,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三板村104戶貧困戶,對應100餘名幫扶責任人,貧困群眾認知有差異、幫扶人工作方法有區別,如何求同存異,實現群眾對幫扶工作認可度、滿意度提升,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赴任伊始,寧峰首先深入貧困戶家中入戶走訪,進行民意調查,掌握群眾需求,建立詳細臺帳,對群眾符合政策規定的訴求,他聯繫相關部門或單位及時解決,對一些超出政策範圍的要求,寧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解釋,最大程度爭取群眾的理解。
群眾的工作做通了,要「管理」好來自不同崗位的100餘名幫扶責任人和104戶貧困戶,絕不是件輕鬆的事情。三板村雖然已於2018年整村退出貧困村序列,但部分群眾對扶貧政策的理解不夠全面,認為自己享受的政策不夠,內心有怨氣,導致整體滿意度下滑,對於這個「硬傷」,寧峰必須「碰硬」拿下。他在掌握詳細情況的基礎上,組織幫扶人培訓,先讓幫扶責任人入戶宣講幫扶政策,對應政策具體分析,大部分貧困群眾礙於幫扶人的「面子」,表面接受,但內心真實的想法還得接受「驗收」。有時一件事情要經過幫扶人、第一書記反覆做工作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同,寧峰坦言:「思想工作做通了,一切都好辦了,但這是塊『硬骨頭』,啃下來還是很不容易的。」
「擰」書記真是擰
寧峰「擰書記」的稱號是三板村4社的孫澤益給起的。75歲的孫澤益二級肢體殘疾,行動不便,家中老屋在山上,房屋破損嚴重,一個人獨居,生活條件非常差,勉強維持生計都難,更別說脫貧致富、安度晚年了。寧峰通過跟孫澤益深入交流發現,老人領養了一個女兒,在三板鎮街道居住,其女兒也有贍養的意願,之前村委也多次勸老人到女兒家養老,但老人不願麻煩女兒,也捨不得老宅,固執地過著艱難的生活。
要動搖老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談何容易?寧峰三天兩頭往老人家中跑,苦口婆心的勸,老人無動於衷;他動員老人的女兒勸,老人也不為所動;他又讓村幹部去做工作,老人還是堅持己見。這時候,寧峰的「擰」勁上來了,他「狂言」:如果孫澤益不上街住,我就陪他上山住!老人以為他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寧書記在他家待到晚上10點,還在床邊打起地鋪,準備睡覺,這個時候,孫澤益「心虛」了,他知道,這次碰到了個「擰」人,老人終於鬆口答應了去女兒家。如今,孫澤益跟女兒生活在一起,房子對面就是女兒上班的超市,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老人逢人便對寧峰豎大拇指,自顧自地說,寧峰比我還「擰」!
「贏」書記贏人心
自四川能投水電集團渠縣公司與三板村結對幫扶以來,先後派出2名第一書記,在寧峰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交出了一份長長的成績單。全村栽植柑橘樹苗900餘畝,產業發展初具雛形;全村104戶貧困戶都建起了50平米的「瑤雞養殖園」,戶均養殖瑤雞15-20隻,「庭園經濟」成為亮點;實施農網升級改造,保障發展電力需要;村社道路得到極大改變,交通出行更加便捷,修建村社道路1公裡、毛坯路2.3公裡,硬化水泥路4公裡,連通斷頭路2公裡,維修危橋4座;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建山坪塘3口、蓄水池6口,整治山坪塘2口、蓄水池4口,修建灌溉渠1公裡;累計向三板村捐贈幫扶資金達72.4萬元……
一串串數字,贏得了民心。三板村村民已經把寧峰當成了自家人。村民石長春拉住他的手,要請他去吃柑橘;朱清安又過來抱住他,邀請他「鑑賞」一下異地搬遷後的新居;孫純志硬要寧峰去「解決」一下電腦開機慢的問題。
成績屬於過去,未來還需努力。面對群眾的信任,寧峰說:「我只是四川能投水電集團渠縣公司在三板村的代言人,是幫扶單位和貧困群眾之間的聯繫人,有我們幫扶單位、幫扶責任人的傾情幫扶,有前一任第一書記打下的堅實基礎,三板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一定能搞好,這場脫貧攻堅的硬仗一定能打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