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報導第一書記寧峰:念好扶貧「三種音」

2020-12-27 騰訊網

來源:人民網

念好扶貧「三種音」

——記四川能投水電集團渠縣公司

派駐三板村第一書記寧峰

寧峰(右一)入戶宣講政策

金秋九月,走在渠縣三板鎮三板村的村道上,寧峰顯得有些「得意洋洋」,他指著道路兩旁成片掛滿果實的柑橘樹,向同行人「炫耀」:「這是醜柑、這是碰柑、這是山紅柚……單單柑橘這一項就會給每戶平均增收近千元。」說話間,村民家中的小狗就纏繞在他的腳下,旁邊的群眾也熱情地跟他打招呼:「寧書記,快來坐哦」。群眾口中的寧書記是四川能投水電集團渠縣公司派駐渠縣三板鎮三板村第一書記寧峰。他的「寧」姓,被群眾用方言讀成了「硬」「擰」「贏」三種音,這三種音剛好巧妙的體現了他的工作態度。

「硬」書記敢碰硬

寧峰,43歲,身材瘦弱但性格剛強,做事講原則、遇事敢逗硬。2018年,寧峰到公司對口幫扶的三板鎮三板村駐村開展幫扶工作,擔任駐村工作隊副隊長,2019年6月受組織委派擔任三板村第一書記及駐村工作隊隊長。

從電工到駐村第一書記,從拿電工鉗到面對群眾,寧峰必須得學習另一門「技術」。「我原來算是從武,現在是習文了嘛,我要當好這個文化人」,寧峰自我調侃道。說得很輕鬆,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三板村104戶貧困戶,對應100餘名幫扶責任人,貧困群眾認知有差異、幫扶人工作方法有區別,如何求同存異,實現群眾對幫扶工作認可度、滿意度提升,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赴任伊始,寧峰首先深入貧困戶家中入戶走訪,進行民意調查,掌握群眾需求,建立詳細臺帳,對群眾符合政策規定的訴求,他聯繫相關部門或單位及時解決,對一些超出政策範圍的要求,寧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解釋,最大程度爭取群眾的理解。

群眾的工作做通了,要「管理」好來自不同崗位的100餘名幫扶責任人和104戶貧困戶,絕不是件輕鬆的事情。三板村雖然已於2018年整村退出貧困村序列,但部分群眾對扶貧政策的理解不夠全面,認為自己享受的政策不夠,內心有怨氣,導致整體滿意度下滑,對於這個「硬傷」,寧峰必須「碰硬」拿下。他在掌握詳細情況的基礎上,組織幫扶人培訓,先讓幫扶責任人入戶宣講幫扶政策,對應政策具體分析,大部分貧困群眾礙於幫扶人的「面子」,表面接受,但內心真實的想法還得接受「驗收」。有時一件事情要經過幫扶人、第一書記反覆做工作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同,寧峰坦言:「思想工作做通了,一切都好辦了,但這是塊『硬骨頭』,啃下來還是很不容易的。」

「擰」書記真是擰

寧峰「擰書記」的稱號是三板村4社的孫澤益給起的。75歲的孫澤益二級肢體殘疾,行動不便,家中老屋在山上,房屋破損嚴重,一個人獨居,生活條件非常差,勉強維持生計都難,更別說脫貧致富、安度晚年了。寧峰通過跟孫澤益深入交流發現,老人領養了一個女兒,在三板鎮街道居住,其女兒也有贍養的意願,之前村委也多次勸老人到女兒家養老,但老人不願麻煩女兒,也捨不得老宅,固執地過著艱難的生活。

要動搖老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談何容易?寧峰三天兩頭往老人家中跑,苦口婆心的勸,老人無動於衷;他動員老人的女兒勸,老人也不為所動;他又讓村幹部去做工作,老人還是堅持己見。這時候,寧峰的「擰」勁上來了,他「狂言」:如果孫澤益不上街住,我就陪他上山住!老人以為他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寧書記在他家待到晚上10點,還在床邊打起地鋪,準備睡覺,這個時候,孫澤益「心虛」了,他知道,這次碰到了個「擰」人,老人終於鬆口答應了去女兒家。如今,孫澤益跟女兒生活在一起,房子對面就是女兒上班的超市,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老人逢人便對寧峰豎大拇指,自顧自地說,寧峰比我還「擰」!

「贏」書記贏人心

自四川能投水電集團渠縣公司與三板村結對幫扶以來,先後派出2名第一書記,在寧峰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交出了一份長長的成績單。全村栽植柑橘樹苗900餘畝,產業發展初具雛形;全村104戶貧困戶都建起了50平米的「瑤雞養殖園」,戶均養殖瑤雞15-20隻,「庭園經濟」成為亮點;實施農網升級改造,保障發展電力需要;村社道路得到極大改變,交通出行更加便捷,修建村社道路1公裡、毛坯路2.3公裡,硬化水泥路4公裡,連通斷頭路2公裡,維修危橋4座;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建山坪塘3口、蓄水池6口,整治山坪塘2口、蓄水池4口,修建灌溉渠1公裡;累計向三板村捐贈幫扶資金達72.4萬元……

一串串數字,贏得了民心。三板村村民已經把寧峰當成了自家人。村民石長春拉住他的手,要請他去吃柑橘;朱清安又過來抱住他,邀請他「鑑賞」一下異地搬遷後的新居;孫純志硬要寧峰去「解決」一下電腦開機慢的問題。

成績屬於過去,未來還需努力。面對群眾的信任,寧峰說:「我只是四川能投水電集團渠縣公司在三板村的代言人,是幫扶單位和貧困群眾之間的聯繫人,有我們幫扶單位、幫扶責任人的傾情幫扶,有前一任第一書記打下的堅實基礎,三板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一定能搞好,這場脫貧攻堅的硬仗一定能打贏!」

相關焦點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來自湘西龍山第一書記王振的扶貧感悟
    來自龍山第一書記王振的扶貧感悟王振是長沙市天心區駐湘西自治州龍山縣洛塔鄉工作隊隊員、駐洛塔鄉澤果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已有三年多,去年本來可以輪換回城,但是他為了幫助邊遠貧困鄉村撐起產業發展的一片藍天,主動申請留下來,奔走於大山之間,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
  • 白頭書記的扶貧致富夢——廣西桂平市油麻鎮安平村第一書記盧廣
    4月1日晚,央視《新聞聯播》播出了一則報導:《國務院扶貧辦:強化扶貧政策落地落實,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講述了廣西桂平市油麻鎮安平村的脫貧攻堅故事,暖心而振奮人心。鏡頭裡有一個穿著紅馬甲一頭白髮的身影,他叫盧廣,廣西第三強制隔離戒毒所四大隊中隊長,現任廣西桂平市油麻鎮安平村第一書記。
  • 遵義紅花崗區桂花村駐村第一書記付曲生:念好「山」字經 做足「水...
    如何念好「山」字經,做足「水」文章?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2018年5月,經單位推薦、組織考察,付曲生從區農業農村局派駐到桂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剛到村那會兒,人生、路不熟。調研後發現,村裡土地資源少、可流轉發展產業的更少」。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記榆樹市大坡鎮後崗村第一書記劉巍然
    一筐臭雞蛋背後的故事「俺為劉書記一顆一顆攢了三個多月的雞蛋變臭了……」6月21日,當記者剛一見到長春市榆樹市大坡鎮後崗村村民黃沿江的母親時,她便向記者一臉遺憾地說道。她所說的劉書記,就是駐村第一書記劉巍然。
  • 在紅色土地上凝聚扶貧合力——呂梁市第一書記扶貧工作紀實
    新時期,呂梁幹部傳承呂梁精神,把紅色基因轉化為紮根農村、幫扶群眾的動力,在這片紅色土地上凝聚起了扶貧工作的強大合力。2016年以來,中央、省、市、縣共有1481個單位、2353支工作隊、7246名工作隊員、1769名第一書記、6.7萬名機關幹部在貧困一線結對幫扶。
  • 四川擬表揚一批第一書記和扶貧幹部
    4月2日,四川觀察記者從省委組織部獲悉,全省將集中表揚一批省內對口幫扶、涼山州綜合幫扶以及第一書記、一線扶貧幹部。>市婦聯發展部四級主任科員,簡陽市石鐘鎮民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周明星簡陽市武廟鎮黨委書記(二)自貢市盧 菲市扶貧開發局扶貧開發科科長羅維勇
  • 登高望遠 扶貧路上砥礪前行——記浪溪村扶貧第一書記張國俠
    他是土生土長的浪溪人,熟悉浪溪,了解浪溪,平時辦事認真、細緻,深得公司信任,因而被委派到浪溪村任扶貧第一書記。擔任第一書記後,他把電力企業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當好支撐地方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電力先行官」。新建農灌站 引來「幸福水」彭澤縣浪溪村是浪溪鎮重點扶貧村,也是國網彭澤縣供電公司掛點扶貧的對象村,是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
  • 多次被人民網、新華社等主流媒體報導,這所高校強勢刷屏
    本期推進,一起來看看媒體報導中的湘大故事吧!新華社、光明網:主導設計包裝,輪番直播帶貨 湘大學子藝術扶貧展擔當11月3日,新華社以"主導設計包裝,輪番直播帶貨 湘大學子藝術扶貧展擔當"為題報導了湘潭大學藝術學院學生用一場直播帶貨,為學院師生參與設計、包裝和推廣的湘西地區農副產品打卡代言的事跡。光明網也對此事進行了報導。
  • 【媒體看呂梁·人民網】「數谷呂梁·智贏未來」系列報導② 蹚,大...
    【媒體看呂梁·人民網】「數谷呂梁·智贏未來」系列報導② 蹚,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呂梁新路」 2020-08-18 1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基於角色理論的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實踐困境分析
    而那些少數的從個人主體性的角度出發, 分析第一書記作為「外來者」在扶貧實踐中遭遇的融入困境的研究, 又存在兩個缺陷:一是這些研究主要側重於分析第一書記與某一主體之間的關係問題, 忽略了扶貧實踐的多方主體參與和具體情境, 難以較為深入全面地闡釋第一書記在扶貧實踐中面臨的困境;二是我國區域差異大, 孕育了不同村莊結構, 治理能力也參差不齊, 第一書記與某一主體的力量對比也應依據實際情況作出類型學上的劃分
  • 第一書記徐愷:從「扶貧新手」到「行家裡手」
    突泉縣寶石鎮寶利村駐村第一書記徐愷在扶貧日記上寫道。今年38歲的徐愷原本是突泉縣氣象局一名普通的幹部,4年前的他怎麼也沒有想到,4年後自己會成為一名扶貧工作的行家裡手。從「不信任」到「嘮家常」2016年接到單位派駐命令時,徐愷第一次走出機關來到村裡,算是一名農村工作的新手。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第一書記的3個扶貧夢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記者徐文智)「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懷揣著強烈的幫扶脫貧夢,2017年5月,42歲的李瑋被陝西省寶雞市市場監管局派往寶雞市陳倉區拓石鎮楊家川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
  • 脫貧攻堅路上的「筒靴書記」:追憶高石村扶貧第一書記夏強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2日12時51分訊(通訊員 代莉)12月20日凌晨,重慶市墊江扶貧群裡突然驚聞一個噩耗:「裴興鎮高石村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夏強同志,於2020年12月20日凌晨因心臟驟停,與世長辭,年僅46歲。」消息傳來,群裡瞬間就炸開了鍋,大家都表示難以置信。
  • 人民網社會責任報告(2019年度)
    「一撇一捺看發展」調研採訪活動(人民網 2019年11月21日—12月25日)人民網一直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密切關注扶貧,全方位、多角度講好扶貧故事。《寫在第六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的拳拳為民情:「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等報導,展現習近平總書記夙夜在公、一心為民的情懷。
  • 扶貧路上的實幹家 江西金山鎮山明村第一書記李慎飛
    乾淨平整的馬路,依山而建的村級綜合文化服務活動中心,蓊鬱蔥蘢的果園,熱鬧非凡的休閒廣場,即將新建的幼兒園……看到村裡近幾年的蝶變,村民們無不對第一書記李慎飛交口稱讚。山明村曾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條件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4戶113人。
  • 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為290萬第一書記「塑像」
    《扶貧路上》劇照 吳濤 攝中新網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作為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的開幕劇目,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首次登上國家大劇院,10月17日至18日連演兩場。該劇以在扶貧一線殉職的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藍本,通過對黃文秀事跡的再現,還原全國扶貧攻堅戰線的奮鬥與榮光。《扶貧路上》劇照 吳濤 攝編劇兼導演田沁鑫說,「我希望讓觀眾看到黃文秀的平凡。平凡的瑣事、平凡的工作記錄本身就能讓人感動,而黃文秀的平凡一直在持續的溫度中。
  • 寧夏第一書記風採 | 咱村的第一書記接地氣
    作為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派駐中梁村第一書記,雍斌駐村後給自己定下規矩: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一年多來,他以心換心、真誠幫扶的工作作風也得到村民的認可。雍斌駐村擔任第一書記有一個明確的思路:要想把工作做實,就得先融入農村生活。來到中梁村後,原本條件較好的宿舍他沒有多住,而是直接搬進村部一間潮溼的小屋。
  • 阿爾山西口村:第一書記來帶頭,文旅扶貧有準頭
    10月17日是國家扶貧日,這一天剛好是文化和旅遊部派駐內蒙古阿爾山西口村駐村第一書記鄭海勇的生日。一年前,也是在這一天,他正式到西口村報到,開啟了為期兩年的駐村扶貧工作。鄭海勇心裡很清楚,這第一年,是咬定目標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
  • 探訪扶貧第一書記和他的美麗鄉村
    探訪扶貧第一書記和他的美麗鄉村 2020-11-16 19: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