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電現象」的四個密碼
——校長楊宗凱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線上觀禮的家長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大家值得銘記一生的重要日子,你們在新冠疫情的挑戰下,闖過了一個不平凡的備考時光,來到西電。這是人生的轉折點,更是追求夢想的新起點。首先,我代表全體師生,向1萬餘名新西電人,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誠摯的祝賀!
今天的開學典禮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我們在線下設置了三處七個會場。此時此刻,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你們的喜悅和激動。我知道你們當中很多人對西電心儀已久,近幾年西電發展勢頭很好,學生發展勢頭很好,招生位次逐年上揚,今年部分省份錄取最低位次甚至提升了上千位。能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你們每一位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是父母不可替代的驕傲,是西電不斷輝煌的希望!
西電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相信你們在報考時就有了初步了解,特別是這兩天報到,你們不僅感受到老師們的用心和學長們的熱情,還通過「手續辦理一站式、公寓入住一秒進、報到全程線上看」的智能迎新,體驗了一把西電的信息特色。接下來的日子裡,你們會對學校有更深入和直觀的認識,比如:西電延續了中國高校最長紅色根脈,去年是毛澤東同志為學校題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70周年,今年是毛澤東同志題詞「艱苦樸素」60周年,明年將迎來建校90周年;3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西電學子、半年前又問候勉勵西電老師。你們還將體會到,選擇西電是正確的: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互相激蕩的偉大時代,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信息與生物將成為兩大核心驅動力,在與西方強國的科技博弈中,你們將面對歷史不曾有過的人生機遇和廣闊平臺,這是天時;西電是電子信息領域的一面旗幟,開我國IT學科之先河,在國防建設的尖端領域、國家信息化發展、新基建等多個制高點上,無處不閃耀著西電人的心血、智慧和汗水,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建設,必將為你們大展鴻圖、施展身手插上夢想的翅膀,這是地利;西電學風嚴謹優良,學在西電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名校名師、開放的交叉融合氛圍、高質量的就業前景,你們將在不斷的激勵和引導中成就夢想,實現自我價值,這是人和。
但我今天最想告訴你們的,是西電最亮的名片—人才培養的「西電現象」。所謂「西電現象」,是指我們培養了一批傑出校友,在業內形成重大影響,被稱之為「五多」:院士校友多、將軍校友多、創業英雄多、航天總師多、所長總工多,「永不消逝的電波」李白烈士、「國防之眼」保錚院士、「遨遊蒼穹」航天三總師就是傑出代表。不僅僅是這些「大牛」,青年學子身上也體現出這種「西電現象」。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英特爾杯三連冠、百度之星桂冠、國際數學建模特等獎、網際網路大賽11金……老一輩鐫刻的聲譽坐標上,年輕一代正在奮勇直追。
「西電現象」究竟是怎樣煉成的?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未來幾年,希望我們共同思考、共同破解這道題的密碼。在我看來,也許可以從四個方面一探究竟。
第一,家國的情懷要濃。大多數同學在拿到入學通知書的那一刻,就開始思考未來的工作和職業的選擇。而選擇什麼,取決於你們看重什麼,追求什麼。80年代我國信息技術人才十分緊缺,無論是下海還是出國都是極大的誘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一批學長放棄了可能使他們身家不菲的高薪,毅然選擇了去航天單位。從此,探索浩瀚宇宙的英雄中,就留下了西電人叩問星辰、天問求索的身影,其中就包括中國航天運載器總體及控制系統領軍人物、78級包為民院士,嫦娥五號總設計師、78級楊孟飛院士,火星探測總設計師、84級張榮橋,天宮一號總設計師、80級楊宏。將生命體驗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在歷史的長河中追尋生命的意義,這就是西電航天人的選擇,家國情懷的選擇。眾所周知,西電專業好、就業好、畢業薪酬好,但就業的需要、薪酬的需要,一經滿足就會在短期內消失,而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時光、對自己處於發揮潛能最佳狀態的體驗,在更高層面才能得到長遠的滿足。希望他們的選擇,能夠啟發你們關於價值選擇的思考,這是個體精神生命萌發的起點,是人生境界抵達高遠的第一級階梯。
第二,基礎的根要深。學科分為兩大類:基礎、應用。基礎學科以學科知識本身為研究對象,特別是「科學的皇后」數學、「析萬物之理」的物理,解決「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應用學科以工程和社會實際問題為研究對象,例如工程、管理、設計,解決「做什麼,怎麼做」的問題。如果說應用科學是大廈,基礎科學就是地基;沒有數學、熱力學、電磁學作基礎,前三次工業革命根本無從談起。在IT領域,從數據處理到信息安全,從人工智慧到量子通信,數學、物理、資訊理論等基礎學科及學科基礎的作用更是無處不在。任正非說:華為有700名數學家、800名物理學家、120名化學家,5G法寶就是700名數學家。西電一貫重視基礎知識與能力的培養,78級校友、納米發電機之父王中林院士感慨特別深,他談到:我的成就,得益於在西電打下的數理基礎和培養的判斷能力。當年在學校做了五千道數學題,現在還能用上。而面對中興、華為事件倒逼的「缺芯少魂」問題,郝躍院士基於氮化鎵、碳化矽的第三代半導體理論與技術研究國際領先,讓我們有了更進一步的勇氣和信心。如果你們想成為科學家、知名學者和技術精英,一定要先夯實紮實數理基礎和學科基礎這個「地基」,才能築起核心競爭力這座「大廈」。
第三,專業的造詣要精。一直以來,在人工智慧、網絡安全、晶片製造等核心技術研發上,在航母、探月、天眼等國家重大工程上,在總書記批示的、鄭曉靜院士、段寶巖院士牽頭的覓音和逐日等重大項目上,西電攻克著一個又一個難題,精深的專業造詣成就了西電的高度。這種對專業造詣的高度追求,可以追溯到戰爭時期。1931年,毛澤東、朱德任命22歲的王諍在江西組建無線電訓練班,西電89年的歷史就從收發電文、破譯密碼拉開序幕。一名叫曹祥仁的通信兵戰士(後來成為西電校長)與戰友一起,僅1933年八一前後,就破譯敵方密碼100本。按照一般規律,密碼學能力與科技和經濟實力成正比,當時蘇區與國民黨實力對比懸殊,處於弱勢的紅色破譯者完全依靠自己摸索、鑽研,所取得的成果可謂不可思議!這個傳奇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原來他們從敵方密碼的初步水平起,就掌握了破譯的本領,因此在敵方密碼難度不斷增加時,就能夠緊緊抓住,直至發展出平行的、同等的水平,最後逐步提升。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實現了密碼技術從跟跑到並跑,最後到領跑的轉變。今天,在信息技術的某些領域,中國第一次與世界強國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但關鍵是很多「卡脖子」的關鍵核心問題能不能破譯成功,包括西電正全力研製的下一代超限感知技術、高端晶片和大型工業軟體等。希望現在的你們,保持高考衝刺的勁頭,淬鍊出敢於挑戰卡脖子的精深專業能力;希望未來的你們,把這些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真正掌握信息領域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第四,實踐與創新能力要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也適用於科學領域。通過科學實踐,我們驗證邏輯推理和科學懷疑是否正確,通過基礎+專業+跨界實踐+計算思維,對客觀世界的真問題提出解決方案。2017年西電承辦了第三屆「網際網路+」大賽,發起「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在延安的窯洞裡,致力於用網際網路幫助老區精準扶貧的西電「小滿良倉」團隊,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他們的收穫和體會,並很快收到總書記的回信。如今,在「網際網路+」大賽這個全國影響最大、水平最高的實踐舞臺上,「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已成為固定賽道,小滿良倉已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近億元。幹中學、幹中融、幹中創,這就是西電的傳統,也是西電學生不同於其他高校學生的獨特氣質。在西電,實踐創新的舞臺很多,高大上的工程並非遙不可及:在研國家重大項目中,60%成員是研究生;每年本科生結合科研、生產和工程項目的畢業設計高達80%。以家國情懷為魂,以基礎知識和專業能力為基,在實踐創新中檢驗懷疑、刷新認知,在改變世界的行動中創造未來,這就是「西電現象」的軌跡。
為了讓你們向未來的「西電現象」進軍,成為「具有全球勝任力的電子信息行業領軍者和骨幹」,學校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你們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在課堂內外,你們將體驗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MOOC、微課、虛擬仿真實驗等新型教學形式,智能學伴、虛擬教師等新型教師形態,過程性考核和非標準答案等新型評價標準,學會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終身學習;特別是在後疫情時代,線上教學將成為你們的「新常態」。在書院,通識教育、專業通識教育和專業知識教育交叉融通,特別是今年啟動了綜合性電子成長檔案和基於大數據的綜合素質評價,通過能力畫像,你們將更精準地認知自我、規劃自我、實現自我。在英才學院、創新創業學院、異地研究院,以及正在謀劃的高等基礎研究院、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通過本碩博貫通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和關鍵核心領域緊缺卓越人才專項培養,藉助科教結合、產教融合,你們將喜歡上高階性基礎課程、複雜性工程問題和挑戰性項目,這些都有助於你們形成發散思維、逆向思維、批判性思維和網際網路思維等創新思維能力。在藝術團、體育俱樂部、勞動教育基地、心理健康中心和國際雙創周,你們將感受到大學的五湖四海、精彩紛呈、博大廣深和暖心溫馨。同時,我們將堅守「學在西電」的傳統,對你們高標準、嚴要求,拒絕水課、拒絕放養、拒絕學位注水,因為大學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而只有努力和奮鬥過的時光回憶起來才會無悔!
親愛的同學們,從今以後,西電將成為你們新家園。我相信,「西電現象」一定會因你們書寫出更瑰麗的篇章,你們的青春足跡也一定將為西電所銘記!謝謝!
圖片:王格 等
責任編輯:田敬權
出品:黨委宣傳部網絡文化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