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唐得成中捐贈
饒國華訃告冊。
泛黃的紙片泛黃的紙片、、整齊的毛筆字整齊的毛筆字,,一本抗日英烈饒國華
將軍的訃告冊一本抗日英烈饒國華將軍的訃告冊,,幾十年來幾十年來,,牽動著安徽牽動著安徽、、四川兩地川軍後人的心四川兩地川軍後人的心。。1937年,川軍145師饒國華師長率部與日寇血戰師饒國華師長率部與日寇血戰,,英勇殉國英勇殉國,,20餘名黨政要人紛紛為其題寫悼詞餘名黨政要人紛紛為其題寫悼詞。。這本珍貴的訃告冊這本珍貴的訃告冊,,被饒國華將軍的下屬唐先覺保存至今饒國華將軍的下屬唐先覺保存至今。。11月26日,唐先覺的後人從安徽趕來成都唐先覺的後人從安徽趕來成都,,將這本訃告將這本訃告捐贈給了四川省檔捐贈給了四川省檔案館案館。。
26日下午3點,風塵僕僕的安徽老人唐得成,帶著女兒女婿一行,匆匆趕到四川省檔案館。
「我也是川軍的後人,又回到了父親的故鄉!」唐得成今年60歲,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人,他的父親唐先覺祖籍四川自貢榮縣,是川軍第145師少校副官。1937年,唐先覺跟隨饒國華將軍出川抗日,後在安徽定居。
1937年,饒國華將軍殉國後,20餘名政要紛紛為饒將軍題寫悼詞,留下了這本珍貴的訃告冊。
唐得成說,當年父親從軍時,填寫的通訊地址是四川老家,所以當局在發放訃告冊的時候,便寄到了榮縣,被他叔叔收存。「1980年時,叔叔把訃告冊交給我保管,我便帶到了安徽。」下午3點過,在簡單的儀式後,這本珍貴的訃告冊,在闊別家鄉數十年後,回到了饒國華將軍的故鄉巴蜀大地,並被四川省檔案館永久保存。
追懷忠烈,20餘名政要題詞
這本訃告冊一共28頁,數十年歲月後,紙片已經泛黃,還有被煙燻火烤的痕跡,一側封面已經破碎。
記者看到,這本訃告冊分為遺像、像讚、訃告正文、行狀、事略,訃告封面寫有「饒弼誠先生訃告」字樣,題寫署名為林森。(註:饒國華,字弼臣,訃告中也有寫作「弼誠」。)
在正文第一頁,便是饒國華將軍的戎裝照,旁邊有劉湘題寫的「陸軍中將饒師長弼臣遺像」。
訃告上還印上了國民政府的悼詞:「陸軍第一百四十五師師長饒國華夙嫻武略,忠勇性成。此次奉命抗敵率部應戰,奮厲無前,乃於反攻泗安之役,躬冒鋒鏑,捐軀殉職。追懷忠烈,悼惜彌深。」
四川省檔案館接收徵集處處長張建說,這本訃告冊具有極其珍貴的歷史價值,「饒國華將軍作為川軍將領,英勇抗日以身殉國,這種精神是這部訃告的最大價值。」張建說,訃告上還有20餘名政要的題詞,經過數十年的珍藏,十分寶貴。
將軍後人:感謝讓歷史永存
2014年,在華西都市報舉辦的「重走抗戰路」活動中,本報記者陪同抗日英烈郭勳祺將軍之女郭開慧一行,最早在安徽獲知這本訃告冊的存在。如今,這本珍貴的訃告冊終於重回四川,遺憾的是,饒國華將軍的女兒饒毓琇此時並不在成都。饒毓琇告訴記者,她也是通過本報和郭開慧得知這本訃告冊的存在,一直希望訃告冊能回歸家鄉。
「感謝唐得成老師父子倆,保存訃告冊至今,他們保存的不僅是訃告冊,更是抗日先輩們的光輝歷史!」饒毓琇說。華西都市報記者李智攝影劉陳平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