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數十年抗日英烈饒國華訃告歸川(圖)

2021-01-13 網易新聞

26日,唐得成中捐贈

饒國華訃告

冊。

  泛黃的紙片泛黃的紙片、、整齊的毛筆字整齊的毛筆字,,一本抗日英烈饒國華

將軍

的訃告冊一本抗日英烈饒國華將軍的訃告冊,,幾十年來幾十年來,,牽動著安徽牽動著安徽、、四川兩地川軍後人的心四川兩地川軍後人的心。。1937年,川軍145師饒國華師長率部與日寇血戰師饒國華師長率部與日寇血戰,,英勇殉國英勇殉國,,20餘名黨政要人紛紛為其題寫悼詞餘名黨政要人紛紛為其題寫悼詞。。這本珍貴的訃告冊這本珍貴的訃告冊,,被饒國華將軍的下屬唐先覺保存至今饒國華將軍的下屬唐先覺保存至今。。11月26日,唐先覺的後人從安徽趕來成都唐先覺的後人從安徽趕來成都,,將這本訃告將這本訃告捐贈給了四川省檔捐贈給了四川省檔案館案館。。

  26日下午3點,風塵僕僕的安徽老人唐得成,帶著女兒女婿一行,匆匆趕到四川省檔案館。

  「我也是川軍的後人,又回到了父親的故鄉!」唐得成今年60歲,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人,他的父親唐先覺祖籍四川自貢榮縣,是川軍第145師少校副官。1937年,唐先覺跟隨饒國華將軍出川抗日,後在安徽定居。

  1937年,饒國華將軍殉國後,20餘名政要紛紛為饒將軍題寫悼詞,留下了這本珍貴的訃告冊。

  唐得成說,當年父親從軍時,填寫的通訊地址是四川老家,所以當局在發放訃告冊的時候,便寄到了榮縣,被他叔叔收存。「1980年時,叔叔把訃告冊交給我保管,我便帶到了安徽。」下午3點過,在簡單的儀式後,這本珍貴的訃告冊,在闊別家鄉數十年後,回到了饒國華將軍的故鄉巴蜀大地,並被四川省檔案館永久保存。

  追懷忠烈,20餘名政要題詞

  這本訃告冊一共28頁,數十年歲月後,紙片已經泛黃,還有被煙燻火烤的痕跡,一側封面已經破碎。

  記者看到,這本訃告冊分為遺像、像讚、訃告正文、行狀、事略,訃告封面寫有「饒弼誠先生訃告」字樣,題寫署名為林森。(註:饒國華,字弼臣,訃告中也有寫作「弼誠」。)

  在正文第一頁,便是饒國華將軍的戎裝照,旁邊有劉湘題寫的「陸軍中將饒師長弼臣遺像」。

  訃告上還印上了國民政府的悼詞:「陸軍第一百四十五師師長饒國華夙嫻武略,忠勇性成。此次奉命抗敵率部應戰,奮厲無前,乃於反攻泗安之役,躬冒鋒鏑,捐軀殉職。追懷忠烈,悼惜彌深。」

  四川省檔案館接收徵集處處長張建說,這本訃告冊具有極其珍貴的歷史價值,「饒國華將軍作為川軍將領,英勇抗日以身殉國,這種精神是這部訃告的最大價值。」張建說,訃告上還有20餘名政要的題詞,經過數十年的珍藏,十分寶貴。

  將軍後人:感謝讓歷史永存

  2014年,在華西都市報舉辦的「重走抗戰路」活動中,本報記者陪同抗日英烈郭勳祺將軍之女郭開慧一行,最早在安徽獲知這本訃告冊的存在。如今,這本珍貴的訃告冊終於重回四川,遺憾的是,饒國華將軍的女兒饒毓琇此時並不在成都。饒毓琇告訴記者,她也是通過本報和郭開慧得知這本訃告冊的存在,一直希望訃告冊能回歸家鄉。

  「感謝唐得成老師父子倆,保存訃告冊至今,他們保存的不僅是訃告冊,更是抗日先輩們的光輝歷史!」饒毓琇說。華西都市報記者李智攝影劉陳平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韓國瑜神似抗日名將? 臺網友樂了:剛好一個抗綠一個抗日
    有臺灣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留言,「一個抗日,一個抗綠」,「抗日名將,抗綠名將。民進黨和日本實是一夥!」,「抗日英烈轉世,怪不得蔡當局一敗塗地!」▲網友評論截圖據臺灣媒體報導,有韓國瑜粉絲認為,韓國瑜長相神複製抗日名將饒國華將軍,從面相、髮型等方面來看幾乎是同一個人。對此,韓國瑜也表示,真的非常像,並好奇網友怎麼找的。
  • 韓國瑜神似抗日名將 臺網友:一個抗綠一個抗日
    抗日名將饒國華和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來源:中評社)海外網10月28日電近日,有臺灣網友展示圖片,稱抗日名將饒國華的面容和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甚至連「髮型」都像,引發網友熱議。
  • 抗日名將轉生成人氣爆棚的高雄市長韓國瑜
    ◎ 抗日名將饒國華 抗日名將饒國華,名厥卿,字弼臣。1894年12月7日生於,四川資陽縣東鄉(今雁江區寶臺鎮)張家壩人。1937年12月1日殉國。 1911年辛亥革命中,饒國華加入新軍從夥夫,不久升為班長、排長,1917年升至連長,先在川軍劉存厚部服役,後轉隸於川軍第二師劉湘部任連長。
  • 抗戰鐵血之師:日寇未滅,誓不還鄉,川軍團血戰到底
    為了抗日,川軍接受了國民政府的整編。從此川軍的足跡遍布了全國的抗日戰場,幾乎所有的對日大會戰中,都有川軍將士的身影。民族危亡之際,他們以國家利益為重,深明大義,忍辱負重,慷慨赴死,以劣勢武器,無數次與裝備精良的日軍進行殊死決戰。根據國民政府統計,川軍在抗戰時期的傷亡人數約為全國抗日軍隊傷亡總數的1/5,居全國之冠!
  • 紀念著名抗日英烈金劍嘯誕辰110周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今年是著名抗日英烈金劍嘯誕辰110周年,犧牲84周年。15日,黑龍江省東北抗日聯軍歷史文化研究會、黑龍江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哈爾濱市黨史研究會、哈爾濱烈士陵園、哈爾濱市延安精神研究會,聯合在東北烈士紀念館舉辦了紀念抗日英烈金劍嘯誕辰110周年紀念會。武警部隊、學生代表,黑龍江省東北抗日聯軍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哈爾濱市黨史研究會會員,省內外黨史研究專家、學者、抗聯後代及社會各界人士一百餘人。
  • 川軍打內戰時素質低鬧笑話多,為何出川抗日,卻一個個勇猛如虎
    但面對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就是這樣的一支軍隊,卻主動請纓出川抗日。川軍將士,從淞滬會戰,到徐州會戰,再到武漢、長沙會戰,無處不在。而面對日軍時,他們異乎尋常的勇敢,完全變成了另一個隊伍,這才有了「無川不成軍」的說法。川軍也一樣,幹嘛內鬥的時候不堪一擊,打日本的時候卻勇猛如虎?一、裝備落後。
  • 抗日英烈熊大縝紀念碑揭幕全景紀實(多圖版)
    謝謝。 2015.12
  • 無川不成軍:350萬川軍出川抗戰,64萬人血灑疆場
    在這種情況之下,隨著抗戰局勢的愈發危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四川軍隊作為第二預備軍,並以劉湘為第2路預備軍司令長官,率領川軍出川抗戰。當時,劉湘召集了鄧錫侯、劉文輝等川軍軍閥商議後,將第1批出川抗日的川軍定為15個師,而當時,四川軍隊一共也才21個師。
  • 馬龍國華2019年歸母淨利1264萬元 擬分紅978萬元
    (原標題:馬龍國華2019年歸母淨利1264萬元 擬分紅978萬元)3月19日,馬龍國華(831655)披露2019年年報。
  • 黨史故事丨衡山縣公祭英烈,周恩來親題輓聯
    羅芳珪烈士在82年前的衡山縣城人民廣場曾舉行過一場盛大、隆重的公祭大會,祭奠抗戰「四大名團」團長之一、全國著名抗日英烈羅芳珪。衡山縣城人民廣場的前身是衡山縣學宮、文廟前坪。南口戰役圖在山河破碎、國土淪陷、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羅芳珪率部搶防南口,喋血臺莊,立下奇功,展現出不懼犧牲的大無畏氣概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1937年7月底,羅芳珪率團扼守昌平縣的南口,阻擊日軍前進。8月2日至15日,日軍以十倍於羅團的兵力,向羅團扼守的陣地多次猛撲,且有30多架飛機輪番轟炸。
  • 抗日……壯士出川
    新疆新冠病毒的影響,在家封了十幾天了無聊中看了(壯士出川)導演花箐這部抗日戰爭劇,軍旅劇是人們的最愛,所謂的軍旅劇就是圍繞著一群熱血軍人所講述的故事。雖然現在我們已經遠離戰爭,但是抗日戰爭那些年月熱血軍人的愛國熱情確實令我們永遠不能忘懷。
  • 1937年,10萬川軍出川抗日,為何會無人接收?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時,何應欽正奉命在川康整軍,裁減川軍。為抗日之民族大計,劉湘主動致電蔣介石請纓出川殺敵。1937年7月底,國民政府在南京籌備召開國防會議。劉湘發言明確反對蔣介石以消滅地方勢力為目的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公開宣布:要抗戰才能救亡圖存,才能深得民心;要攘外才能安內。抗戰,四川可出兵30萬,供給壯丁500萬,供給糧食若千萬石。
  • 上將李烈鈞:為愛迎娶好友遺孀,恩愛數十年生下5子全送抗日戰場
    他上馬能文,下馬能武,不僅寫的一手好詩,尤其擅長書法,作品憂國憂民主張抗日,是個毋庸置疑的愛國將軍。但他,也是位拜倒在美人石榴裙下的豪傑人物,迎娶好友遺孀,然後恩愛數十年,生下十位子女,將五個兒子全部送上抗日戰場。這本應是個千秋佳話,但這段抱得美人歸的背後,卻是另一個故事。
  • 馬英九再看抗戰影片《英烈千秋》 數度感動落淚(圖)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0月3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臺灣電影中心策劃放映以「抗戰勝利」為核心的電影,今(3日)天邀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觀賞《英烈千秋》,馬英九數度感動落淚。
  • [中國傳記片]:臺灣大片《英烈千秋》
    在這種大背景下,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意圖通過電影媒介提振民心士氣,「中影公司」的總經理梅長齡順勢而為,提出拍攝一部正面描寫抗日名將張自忠的傳記電影《英烈千秋》。《英烈千秋》海報《英烈千秋》拍攝於1974年,電影由丁善璽編導,柯俊雄、陳莎莉、甄珍主演,影片製作預算雖然只有100萬港幣,但卻內容豐富且戰爭場面壯觀,這主要要感謝蔣經國和臺灣軍方的大力協助。
  • [典賞]:《英烈千秋》中的張自忠
    在這種大背景下,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意圖通過電影媒介提振民心士氣,「中影公司」的總經理梅長齡順勢而為,提出拍攝一部正面描寫抗日名將張自忠的傳記電影《英烈千秋》。《英烈千秋》劇照《英烈千秋》根據張自忠的事跡改編。張自忠將軍在抗戰前為國民黨二十九軍第三十七師師長兼天津市市長。
  • 「從未負國,無川不成軍」!八年抗戰,這句誓言是何等沉重
    川人不負國,無川不成軍!在南京保衛戰,川軍二十一軍防守南線,一四五師守廣德在優勢日軍圍攻下,師長饒國華率領最後一個營毅然衝入敵陣,彈盡援絕後將軍舉槍自戕殉國。當年劉湘患病中執意親率首批10萬川軍出川抗日,用他的話來說:要以血戰一贖川軍20年內戰的罪過,以洗刷川軍只會「打內戰」的這一惡名。可惜的是,劉湘一出川即暴病而死。因此,當時川軍其實一出川後就群龍無首,這些出川的川軍將士還沒上戰場就成了軍隊「孤兒」。
  • 臺灣也曾拍抗日神劇 林青霞也曾參演
    XDd瀟湘晨報網  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大陸螢屏、熒幕上抗日影視應接不暇,其中一些「神劇」招致外界狠批。你可能不知道,在海峽的另一端,三四十年前抗日電影也曾風靡一時,林青霞、林鳳嬌、張艾嘉、秦漢、柯俊雄等當時知名影星都曾參演過這種電影,某些影片採取商業化手段操作,情節怪誕,符合當前「抗日神劇」的特徵。隨著島內大環境的變化,抗日影視劇逐漸淡出觀眾視野。
  • 我的團長我的團:炮灰團為什麼是川軍團?
    該團名為川軍團,成立之後卻沒有一個川娃子。用孟煩了的話說,真正的川軍團已經打光了。電視劇中的川軍團,是川軍一個團;歷史上的川軍團,是四川男兒組成的抗日軍團。抗日戰爭打了14年,政客們動不動就說四萬萬同胞全民皆兵,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少,皆在守土抗戰。這樣正確的廢話,聽起來提氣,說起來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