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天有正道,人間有真情。
12月6日上午,抗日英烈熊大縝紀念碑在上海福壽園海港陵園揭幕,熊大縝親屬代表、熊大縝戰友子女代表、葉企孫親屬和各界人士一百多人參加了儀式。
熊大縝親屬代表、歷史文化學者、民間公益人士及各界代表共同見證了熊大縝遺物安放和紀念碑落成儀式,併集體敬獻鮮花。
熊大縝,1913年12月6日生於上海,祖籍江西省南昌縣岡上鎮月池村。他曾經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附中,1931年考入清華大學,在校期間,成功試製並拍攝中國第一張紅外照片。1935年畢業後留校任助教,兼理學院院長葉企孫先生助手,參與清華南遷工作。
1938年4月,熊大縝放棄赴德留學,推遲結婚,加入八路軍,化名「熊大正」,任冀中軍區供給部部長兼技術研究社社長,領導研製烈性炸藥、地雷和無線電設備。
1939年4月,被冀中軍區鋤奸部以「國民黨特務」罪名秘密逮捕,同年7月,在日軍「掃蕩」轉移途中被處決。1986年8月20日,中共河北省委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按因公犧牲對待。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今天,是大縝先烈102歲誕辰,還大縝的清白人生,公正評價他對抗日戰爭的歷史貢獻,不僅讓熊氏家族如願以償,這也是民族大義和歷史責任。
在「文化大革命」中,與大縝情同父子的葉企孫先生,受熊大縝案件牽連,受盡折磨,含冤而死。日月昭昭,堂兄在他的出生地上海得以安息,與恩師葉先生相伴長眠,令人欣慰。
熊大縝紀念碑項目發起人、歷史文化學者、紀錄片獨立導演劉深先生表示:「這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歷史時刻,大縝先烈的英魂漂泊了76年,終於魂安於此。熊大縝在參加八路軍之後,為了不連累親友,化名「熊大正」,以必死決心告訴世人,過去的清華才子「大縝」已經不存在了,在抗日戰場上,多了一個叫「大正」的戰士,他用26歲的熱血青春,堂堂正正地書寫了「大正」兩個字。
大縝英烈被錯殺的歷史悲劇,儘管在1986年由中共河北省委以文件的形式平反昭雪,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沒有開過追悼會,也沒有墓和碑,他的靈魂一直在天上飄蕩,在我心中,這是一個無法打開的心結。
在2013年撰寫完成《地雷戰之父 熊大縝傳》之後,我的下一個心願,就是讓大縝有一個安息之所,這是一個正直公民的良知,是民族的宿債。歷史再次證明:公正可以遲到,但是絶不缺席。蒼天在上,良知在心,我們以此告慰熊大縝在天之靈!」
本次活動由福壽園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人文紀念館主辦,福壽園海港陵園承辦。
福壽園國際集團副總經理鄔亦波致辭
鄔亦波先生致辭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福壽園海港陵園舉行「科學奇才 民族英烈」——地雷戰之父熊大縝先生紀念碑落成儀式,我們覺得非常榮幸,在這裡我謹代表福壽園國際集團、福壽人文紀念館、福壽園海港陵園,感謝熊先生家屬對我們的信任,也感謝社會各界對人文紀念事業的關切,讓我們有此機會為留存上海人文記憶又添一抹亮彩。
我們對熊大縝先生的紀念碑設計可以說是慎之又慎,在與熊大縝家屬經過多次的溝通協商之後,我們將紀念碑傍秋韻亭而建,緊靠恩師葉企孫先生左側。
主碑採用一塊剖開的青色自然石,紀念碑上意氣風發的肖像正是他當年贈送給恩師的照片,下方刻有巍峨壯麗的山峰及地雷沉雕,昭示他對抗戰所做的卓越貢獻;副碑刻有熊大縝生平事跡,整體風格與恩師一致,南側種植的蘇鐵也與恩師北側鐵樹相互呼應,無聲地訴說著師生間深厚的情誼!
今天,熊大縝先生的紀念碑在這裡順利落成,也促成這對非比尋常的清華師生76年後得以重逢相伴,我們感慨造化弄人,英才含冤早逝;我們感恩一代奇才,為國家為民族殫精竭慮;我們感動師生情誼,竟能深同父子;我們更感謝在場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積極推動,得以將這段塵封的歷史展現在世人面前。
我相信在上海這塊人文的熱土上,這些為國家、為民族、為歷史寫下注解的人們,他們的精神必將得以傳承和發揚,他們的故事也必將給更多的人帶來心靈的洗禮和成長的力量。
「領略生命華彩 珍藏城市記憶」,在此,我們獻上對熊大縝先生永遠的緬懷和崇高的敬意,感謝各位領導、各位嘉賓的蒞臨參加,感謝家屬的支持和配合,道雖邇,不行不至,我們一定會盡己所能,用心做好人文精神的傳承和發揚。謝謝大家!
熊大縝戰友後代的代表黃正致辭
黃正先生致辭
各位來賓、朋友們,各位熊氏家族代表,葉企孫大師家族成員:
2015年,我們舉國紀念了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斯戰爭勝利70周年。當我們將視線投向七十多年前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國運之戰時,我們可以看到,在殊死奮戰的抗日大軍中,有一支由中國愛國知識分子組成的英勇隊伍。熊大縝就是其中傑出的成員之一。
他帶領他那個團隊,用他們掌握的知識、文化和科技力量作為武器,投入到晉察冀冀中地區的戰鬥之中,製造出軍事級別的烈性炸藥,為裝備簡陋的八路軍提供犀利的作戰手段,在華北抗戰中發揮了突出作用,為精彩的冀中乃至全華北的地雷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此,他不僅獻出了自己的學識和智慧、還獻出了寶貴的鮮血和生命,甚至獻上了人生最珍視的個人榮譽與自尊,用以祭祀神聖的祖國。這一功績,將與地雷戰的威名一起流芳於世。
今天,我們齊聚在這裡,迎送熊大縝的英靈歸於故土,我們祈願那曾經漂泊無依的魂魄回到他如父召喚了恩師的身旁邊,安息,互籍,接受後人世世代代的祭奠,並與祖國大地相融相固,直至永恆!
黃正一家在揭幕儀式上
我作為晉察冀抗日戰爭老戰士的後代,在這裡向父輩英雄的戰友能大縝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敬禮)
特奉輓聯一幅獻給烈士:
斯人已去,斯魂歸來,當時岡顧身後事,壯烈一頭顱。
斯雲常生,斯嶺長臥,後世不忍嘆去留,肝膽兩崑崙。
最後,我要對福壽園國際集團與福壽園海港陵園面對歷史時這種偉大的承擔,以及他們無量的功德表示深深欽佩和由衷感謝!
葉企孫先生侄外孫葉潤田
在熊大縝先生紀念碑揭幕儀式上的講話
葉潤田先生致辭
各位領導、嘉賓、熊大縝親屬:
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熊大縝先生紀念碑揭幕儀式,非常有意義。
八十多年前,熊大縝考入清華,1932年秋入物理系開始聽葉企孫先生課,因同操滬語,相互間增添了幾分親近,從1933年至1936年,每年暑假,熊大縝都和葉先生到外地遊歷山水。
在學期間,熊大縝刻苦鑽研,善於理論聯繫實際,利用物理系光譜實驗室和射線衍射對膠捲進行研究,從清華氣象臺用紅外光拍攝了我國第一張北京西山夜景相片。
1935年,熊大縝在物理系畢業,論文在葉先生指導下完成,題目為「紅外光照相術」,同年留校任助教,住葉先生家中,師生情誼甚篤,情同父子。
1937年抗戰爆發,清華計劃南遷,熊大縝放棄留德,隨葉先生主持天津清華同學會,辦理清華師生南下,幫助聯絡、資助南下教員在天津中轉等事宜,是葉先生主要助手。
葉潤田先生籤到
1938年,兩人在愛國主義熱忱驅使下,同時投身抗戰,熊大縝去冀中參加八路軍,由於他組織和工作能力強,被提升為軍區供給部長、技術研究社長,開展炸藥、地雷、雷管等研製。
因為當地缺乏軍需物資,熊大縝請葉先生幫忙,葉先生為熊大縝和他派來的戰友介紹開灤礦物公司王崇植,解決冀中製造炸藥所需的原材料物資,並籌款購買藥品等,又通過王崇植介紹,請曾任天津電報局長的王緩青解決無線電收發報機的零件、裝配,解決戰時通訊。
葉先生還幫助動員汪德熙、閻裕昌、林楓、葛庭燧等清華學子,去冀中幫助解決製造烈性炸藥、遙控起爆等技術問題,炸毀日軍從北平到滄州、從北平到石家莊的鐵路,打擊日寇,武裝人民,為平原地帶的抗戰書寫了輝煌戰績。
今年是我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熊大縝先生去世76周年,我們在這裡舉行熊大縝先生紀念碑落成典禮,回望中國人民浴血抗戰歷史,我們不能忘記像葉企孫、熊大縝等這些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過卓越貢獻的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的代表,緬懷他們為祖國為人民所經受的艱辛曲折和付出的生命代價。謝謝。 2015.12
項目發起人在熊大縝紀念碑揭幕儀式的講話
劉 深
在大縝紀念碑前
今天,我們莊重地站在這裡,為抗日英烈熊大縝紀念碑舉行揭幕儀式,共同見證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歷史時刻!
大縝先烈的英魂漂泊了七十六年,終於入土為安,我們感到萬分欣慰!
蒼天有正道,人間有真情,這是民族大義,這是歷史責任,這一刻,我們為民族,為國家,為社會,表達了正義,證實了良知!
熊大縝,1913年12月6日生於上海,祖籍江西省南昌縣岡上鎮月池村。他曾經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附中,1931年考入清華大學,在校期間,成功試製並拍攝中國第一張紅外照片。1935年畢業後留校任助教,兼理學院院長葉企孫先生助手,參與清華南遷工作。
1938年4月,熊大縝放棄赴德留學,推遲結婚,加入八路軍,化名「熊大正」,任冀中軍區供給部部長兼技術研究社社長,領導研製烈性炸藥、地雷和無線電設備。1939年4月,被冀中軍區鋤奸部以「國民黨特務」罪名秘密逮捕,同年7月,在日軍「掃蕩」轉移途中被處決。
1986年8月20日,中共河北省委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按因公犧牲對待。在「文化大革命」中,與大縝情同父子的葉企孫先生,受熊大縝案件牽連,受盡折磨,含冤而死。
日月昭昭,一代民族英烈熊大縝76年後魂安於此,與恩師相伴長眠,幸甚至哉!
2010年1月11日,我和我的團隊在上海採訪了熊大縝先生的胞妹熊淑嫈女士,同年3月27日,熊淑嫈女士為我籤署了一份授權委託書,授權我撰寫《熊大縝傳》一書,囑託我:「還熊大縝的清白人生以及對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貢獻」。
我還清晰地記得,當我在上海與老人家告別的時候,她緊緊握著我的手說:「我代表五哥大縝,代表熊家拜託你了!」對我來說,這是一份重於泰山的信任與託付。當年8月20日,她老人家在上海病逝,享年89歲。她沒有看到《熊大縝傳》的出版,讓我感到終生遺憾。
大縝英烈被錯殺的歷史悲劇,儘管在1986年由中共河北省委以文件的形式平反昭雪,但是,令人寒心的是,沒有開過追悼會,也沒有墓和碑,他的靈魂一直在天上飄蕩,在我心中,這是一個無法打開的心結。
因而,在2013年7月出版了《地雷戰之父 熊大縝傳》之後,我的下一個心願,就是讓大縝有一個安息之所,這是一個正直公民的良知,是民族的宿債。
熊大縝在參加八路軍之後,為了不連累親友,化名「熊大正」,以必死的決心告訴世人,過去的清華才子「大縝」已經不存在了,在抗日戰場上,多了一個叫「大正」的戰士!是的,他用26歲的熱血青春,堂堂正正地書寫了「大正」兩個字。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今天,是大縝先烈102歲誕辰,歷史再次證明:公正可以遲到,但是絶不缺席。
今天,作為熊大縝紀念碑發起人,我終於如願以償地站在這裡,蒼天在上,良知在心,我們以此告慰熊大縝在天之靈,也告慰熊淑嫈老人家的夙願!
謝謝大家!
熊大縝親屬代表熊亮致辭
熊亮致辭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你們好!
感謝大家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和我們一起共同紀念我們的親人熊大縝先生。
作為熊大縝的家人,我們多麼希望眼前不是凝固的塑像,而是蠻聲世界的科學巨匠,亦或是禮堂上讓人敬仰的民族英雄,甚至於他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在中華民族最危難的時刻,熊大縝放棄優越的生活,大好的前程,毅然踏上抗日救亡的道路,並在短時間內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最終卻沒能得到他應有的榮耀,反而沉冤幾十載,這些劉先生、黃先生、葉先生已經幫我們還原的很清楚了,我就不再贅述。
作為熊大縝的親人,我們一直懷有一個心願,就是為熊大縝正名,還歷史一個清白。 今天,我們終於得償所願,大縝得以樹碑立傳,自當欣慰了。
熊亮(中)與親屬在揭幕儀式上
在這裡,我衷心感謝劉深先生,是您傾注了大量的心力,將熊大縝的故事為世人娓娓道來,向更多的人還原了這段塵封的歷史;也感謝黃正夫婦,是你們不辭辛勞的奔波,才讓大縝的紀念碑樹立在這芳草依依的福地淨土;更感謝葉潤田先生撥冗光臨,見證這對情同父子的師生77載後再度相逢的歷史時刻;還要感謝福壽園國際集團、福壽人文紀念館以及海港陵園為紀念碑的落成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為今天活動所做的周到安排和悉心接待。
這裡綠草如茵、百花爭豔、小橋流水、鍾靈毓秀。此刻諸多感慨,難於言表,只能再次對出席儀式的各位來賓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你們!
熊大縝紀念碑落成儀式主持詞
(開場音樂)--聆聽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
我想別大家都看過「地雷戰」的電影,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用遊擊戰和地雷戰戰勝了日本侵略者,從而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此時,我們不可忘記「地雷戰」之父熊大縝先生。今天。我們在熊大縝先生誕辰102周年之際,共同緬懷科學奇才,地雷戰之父熊大縝先生,並為他舉行隆重的紀念碑揭幕儀式。
首先請允許我向大家介紹今天到場的主要嘉賓:
熊大縝紀念碑項目發起團隊:
l 抗日英烈熊大縝家屬代表:
熊大縝堂弟熊大緯先生、熊大縝侄女熊光英、侄女婿黃志忠;侄女熊悅勤;
外甥黃燕豪、外甥女關偉琪、關佳琪、舒康萍;
熊大縝孫輩:熊亮、黃杰、郭怡、熊岫雲等
l 抗日英烈熊大縝戰友子女代表、抗日戰爭歷史研究學者黃正先生;
l 社會公益活動家吳 露女士;
l 物理宗師葉企孫先生侄外孫 葉潤田先生;
l 《地雷戰之父 熊大縝傳》的作者、歷史文化學者、紀錄片獨立導演劉深先生;
l 熊大縝戰友後代代表黃 一先生;
l 熊大縝紀念碑項目發起單位代表、深圳市大咖小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博先生;
l 熊大縝紀念碑項目發起團隊代表王寧軍先生、劉虹女士、程廣先生、常冬女士、孫春陽女士、徐興華先生;
l 福壽園國際集團副總經理鄔亦波先生
l 福壽園海港陵園總經理顧文軍先生
感謝以上來賓對熊大縝先生紀念碑樹立所做出的努力。同時我們還有幸邀請了葉企孫先生的家屬參加今天的落成儀式,讓我們對他們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
揭幕儀式現場
1、 來賓講話:
1、熊大縝先生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那年輕的生命背後卻永遠閃耀著奪目光彩,下面有請「地雷戰之父 熊大縝傳」作者、歷史文化學者、紀錄片獨立導演劉深先生介紹熊大縝先生紀念碑項目發起過程和熊大縝生平事跡。
2、《地雷戰》是中國人最津津樂道的抗戰電影之一,看過電影的人無不為那些神奇而又巧妙的戰術設計驚歡,為鬼子的中「計」和狼狽拍手稱快,同時也深深折服於電影中那些民兵們的勇敢和智慧。可是您是否知道,地雷戰幕後真正的創始人和英雄其實就是熊大縝。
今天我們榮幸的請到了熊大縝戰友子女代表、抗日戰爭歷史研究學者黃正先生,為大家講述熊大縝先生對抗戰勝利所做的貢獻。
3、熊大縝先生是葉企孫先生最器重的學生,也是他最得力的助手。葉老曾經用詩文懷念他的愛徒熊大縝:
匡廬鍾靈秀,望族生豪俊,吾人清華年,君生黃浦濱。孰知廿載後,學園方聚首。相善已六載,親密如骨肉。
這首詩文可見他們師生關係甚為密切。下面有請物理宗師葉企孫先生侄外孫葉潤田先生致辭。
2、 揭幕儀式
斯人已逝,風範照人,現在舉行揭幕儀式。下面我們有請
l 熊大縝先生的家屬代表熊大緯先生
l 葉企孫親屬代表葉潤田先生
l 來賓代表黃正先生
l 福壽園集團副總經理鄔亦波先生
共同為熊大縝先生的紀念碑揭幕
五位代表為熊大縝紀念碑揭幕(左起:福壽園副總經理鄔亦波、葉企孫先生侄外孫葉潤田、熊大縝堂弟熊大緯、嘉賓代表黃正、福壽園海港陵園總經理顧文軍)
【揭幕音樂】
三、福壽園及家屬講話
此次紀念碑的設立得到福壽園國際集團、福壽園人文紀念館的大力支持,福壽園海港陵園也為此免費設計建造了此座紀念碑,並籌劃了此次落成儀式。
下面有請福壽園國際集團副總經理鄔亦波先生講話。
【福壽園領導講話】
謝謝!接下來,有請熊大縝先生的家屬代表熊亮先生代表全體家屬致答謝詞。
【熊家屬答謝詞】
熊家親屬和來賓
六、獻花
謝謝熊亮先生!今天是熊大縝先生誕辰102周年,也是熊大縝紀念碑落成的日子,我們嗟嘆昔人已去的同時,也揭開了一段塵封的往事,我們深深地被這位科學奇才的愛國熱忱以及崎嶇人生所打動,我們必將懷著老一輩科學工作者的人文精神和愛國情懷奮勇前行。塑碑不止於紀念和回眸,只因行已在懷,猶應可尋……
【獻花音樂】
有請熊大縝先生的家屬向熊大縝紀念碑及其老師葉企孫銅像鮮花;有請葉企孫的家屬向熊大縝紀念碑及其老師葉企孫銅像獻花。下面請各位來賓依次向熊大縝先生的紀念碑獻花,表達我們的深切緬懷和敬意,我們的祝福將永遠陪伴著他。
向葉老獻花:
葉潤田先生獻花
近一個世紀之前,葉老為國家種下一顆科學之種,參天之樹,果實豐碩,如星星點點,當中熊大 正先生 就 是 那些顯赫的星芒一 顆。
曾經的荒地如今遍地開花,人們都說牡丹富貴、桂花飄香,誰記得那最初的開墾者。那偉岸的身影偏偏要消失風中,總有人不願鬆開手。開墾者說,豈復可言,汝等皆當以罪人棄之。我們卻想說,不復可言,吾等皆當以師長緬之。
今天,我等為師長敬獻鮮花。百年猶記,水木之師。
下面請各位來賓依次向葉老的紀念碑獻花。
與大縝紀念碑比鄰的葉先生雕像
【獻花音樂、白菊花】
熊大縝先生紀念碑落成儀式到此結束,再次,感謝各位的參與。
熊大縝堂弟熊大緯(前右)與熊大縝外甥黃燕豪(前左)
碑文為項目發起人、《地雷戰之父 熊大縝傳》作者劉深撰寫
大縝與恩師葉先生相伴長眠
熊家親屬獻花
熊家和葉家親屬在紀念碑前
福壽園海港陵園總經理顧文軍先生(前)獻花
背景故事
1997年夏攝於清華大學烈士碑前,熊大縝名字刻於其中,但是被列為殉職。左一為熊大縝堂妹熊淑薇,左二為《清華英烈》熊大縝事跡作者田彩鳳,左三熊淑薇的外孫黃用韜,右一為黃用韜的母親舒琪蘭。
長大後的黃用韜實現了兒時的願望,像舅公熊大縝一樣到清華物理系讀書。
大縝英烈生平照片
大縝定格的青春
大縝定格的青春
大縝與同學們
指揮唱歌的大縝
大縝(右一,當伴郎)
大縝在劇中扮演黑人
清華物理系師生合影,大縝在第四排中,西裝領帶者
大縝(中)與葉先生(左二)和同學在遊歷中
大縝(左二)與葉先生(中)到抗日前線慰問國軍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