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豐碑永恆——紀念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60周年
1958年3月,為了使人民英雄紀念碑在當年「五一」前全部竣工,首都青年們積極參加工地上的義務勞動。攝影/新華社記者 楚英
你知道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由來嗎?
1949年9月30日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最後一天,全體代表議定了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北京,天安門外建立一座紀念碑。
會議上提出:我們的紀念應該是整個的,從這一次人民解放戰爭——人民革命中犧牲的烈士;一直上溯到近三十年的人民民族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運動中犧牲的烈士們,再上溯到一百年來,從鴉片戰爭起始的先烈們,如林則徐先生發動的抵抗侵略的自衛戰爭、平英團的英勇事跡,以及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以後各次革命運動,連同辛亥革命偉大的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跡。總之,在多次人民革命運動中的犧牲者,我們都應該紀念。
紀念碑的碑文,要表現這幾個時代的事跡,一句話是不能包括的。為使不同歷史時期都能夠在碑文上表現出來,於是,形成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這次會議上還有兩項選舉程序,周恩來同志提出,利用這個間隙舉行紀念碑奠基典禮。除去正在監票的各位代表,以及會場上有幾位代表身體不太好的,希望其他各位代表連同候補代表,全體參加這個奠基典禮。
下午6時,毛澤東同志率領全體委員來到了天安門廣場,當各代表就位後,周恩來代表主席團在嚴肅的氣氛中致辭說:「我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為號召人民紀念死者,鼓舞生者,特決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建立一個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現在,1949年9月30日,我們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外舉行這個紀念碑的奠基典禮。」
周恩來致辭之後,全體代表均脫帽靜默致哀。默哀畢,毛澤東同志宣讀紀念碑的碑文。典禮最後是舉行奠基儀式,毛澤東同志和各單位首席代表一一執鍁鏟土並表示他們對先烈的崇敬。
紀念碑的建設由中央財政直接撥款,由北京市政府具體實施,並成立了中央及北京市有關部門17家單位組成的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匯集了全國著名的建築家、美術家、雕刻家、歷史學家及優秀的能工巧匠。
從1949年9月紀念碑奠基,1952年8月1日動土興建到1958年4月22日正式竣工、5月1日落成揭幕,歷時9年。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基佔地面積約為3000平方米,碑高37.94米,用17000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紀念碑的全部建築總重約1萬噸。
從碑身東面起,按照歷史順序,8塊浮雕內容分別為: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遊擊戰爭、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生動地反映了從鴉片戰爭到解放戰爭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歷史。
在碑身正面的「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的浮雕兩側,另有兩幅裝飾性浮雕,主題分別為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上層小須彌座四周鐫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組成的八個花環,這些花朵象徵著品質「高貴「」純潔」和「堅韌」,表示全國人民對英雄們的永遠懷念和敬仰。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第一個由國家興建的大型紀念碑,是新中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大型公共藝術工程,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大的一座紀念碑。
2018年4月2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並於5月1日起開始施行。英烈保護法規定:
矗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爭取民族獨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國家繁榮富強精神的象徵,是國家和人民紀念、緬懷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紀念設施。人民英雄紀念碑及其名稱、碑題、碑文、浮雕、圖形、標誌等受法律保護。
可以說,這是我們對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的最好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