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看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感動地差點流淚,那是我第一次從心裏面體會到,所謂記錄時代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都知道,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這是經常在主流媒體和輿論中聽到的東西,但除卻口號之外,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中國究竟發生了那些變化,這些變化於它的人民而言到底是好是壞,各個群體在這個變化中各經歷了怎樣的歷程,這些我們都不知道。我們知道變了,這是電視報紙主流媒介告訴我們的,但我們對變化的意義沒有絲毫的感覺。
賈樟柯說中國缺少記錄時代的人,當然他是從一個電影導演的角度來說的,意思是中國沒有真實反映時代變化的影片。他這話是對的,不過仔細想想,豈止是電影,報紙、出版、社會研究,哪一個領域曾有意識地做過「記錄」這件事?偌大的中國,我們每一個人都身處某種令人痴狂的迷醉之中,很少有人置身事外,冷靜而真實地觀察和記錄眼前發生的一切。特別是近幾年,中國經濟騰飛創造出了一種絢麗奪目的宏大敘事,中國人、外國人、發達國家的人、窮困國家的人,世界的眼光越來越多地投向中國。新世紀的中國人,看著偉大的祖國逐漸超越了越來越多的敵手,隱然有種「還有誰」的架勢,在GDP總量超越日本之後,美國成了最後一個目標,而這個目標似乎肯定會實現。
當國人為中國的巨大成就而心醉神迷的時候,他們似乎忘了去思考和反思,自己過得是否幸福,祖國的確強大了,但作為單個的人,我們自己是否也同樣強大?事實上,如果暫時拋卻愛國情緒的渲染,就會發現,在我們經濟發展的背後,原來隱藏著很多觸目驚心的傷口。而所謂記錄時代,無非就是將這傷口展示給人看。但顯然並非每一個人都喜歡看,也並非每一個政府都希望有人展示。
《外鄉人》當然是一種記錄,而且顯然是賈樟柯所說的一種對時代的記錄,這是一個中國飛速變化和崛起的時代,也是一個農名工群體產生和掙扎的時代。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沿海經濟和工業的發展急需大量的勞動力,而中國農村可謂是天然的勞動力池,於是國家放開了實施多年的遷移限制,大量農民開始進城務工,並由此開啟了已持續了幾十年的農民工打工熱潮。《外鄉人》中謝老大、老陸、大徐這幫人,從時間上來說應該是中國的第一代農名工。劇集的影響風格很像記錄片,當然這也是製作者刻意追求的,為的是強調劇集中的角色和故事的真實性,其實熟悉農名工群體的的人,只要看上一兩集就知道,對的,裡面的農民工就是真實的農名工,裡面農名工的故事就是真實的農名工的故事。我想所謂記錄,所求的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
艱難。當然艱難。背井離鄉,在別人的土地上漂流,居無定所,舉目無親,幹的是最苦最累的活兒,拿的卻是最少最無保證的薪資。當然艱難。90年代農名工所處的環境與現在還不太一樣,最起碼那時候農民工的薪資是沒法保證的,國家對農名工工資拖欠的問題還未重視,經常會出現謝老大遇到的那種情況,幹了活兒,卻拿不到錢。上個十年,春晚上就經常有有關農民工討薪的節目,這些節目本身其實就反映出了農民工的生存環境之惡劣。
直到現在,雖然不拖欠農民工工資在成為某種程度上的共識,但是農民工的就業和生存環境依然惡劣,工作環境暫且不說,畢竟幹的就是這活兒,只要有工資,心甘情願。不過這個生存環境還是值得一說的,農名工的工作基本上是沒有所謂「三險一金」或者「五險一金」的,所謂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公積金這些東西與農名工是沒有一丁點的關係的,就連工傷保險也基本沒有,劇集中謝老大的一個員工工傷殘廢了,到了也就賠了幾萬塊錢,還有五哥殘了雙腿也是不了了之。而且這種缺失不是個別的人為的原因,它是一個制度性的問題,所以謝老大才喊著:「我也沒辦法呀!」
來自本地人的 歧視當然是農民工生存困難的另一個方面,當然劇集中對這種歧視的展現並不明顯,甚至是比較晦澀的,劇集中的這種歧視被消解在充滿人情味的鄉土人情之中了。在這裡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劇集中所展現的南潯街134號院大家庭溫馨和睦,雖然時有爭吵甚至打架,不過那都是生活中的波浪,若是誰真的遇到了難處,大傢伙絕對是的齊心協力。大徐三舅父子來找大徐討帳,大徐砸鍋賣鐵遇到了難處,院裡大家集資救濟,從各自微薄的收入裡面愣是湊足了二萬多幫了大徐的忙。而且全劇觀看下來可以發現,無論誰遇到了什麼難處,通常都是大家一塊齊心協力共同解決的,找人、看病、捉小偷、安慰人,任何人遇到難處大家都熱心幫忙。這在某種程度上抵消了農民工群體遭遇的冷漠和輕視,也在一定程度上安慰了這群外鄉人的心。有趣的是大院裡的人大多是都是來上海打工的外鄉人,這種外鄉人幫外鄉人的情況能夠發生,出了人與人之間的共情之外,我想更重要的是,在他們的心裏面,國家和社會都無法保證自身生活的安全,那麼就只有自己幫自己了。這是群體內的互助,農民工群體通過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外界的傷害。
不過來自本地人的歧視還是有的,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小美的媽媽。這位大媽其實也沒什麼壞心眼,只不過就是仗著自己上海人本地人的身份,時常對一些外來打工者冷嘲熱諷。她的這種心思被老陸說了出來,在小美媽媽為阻止小美和小水的戀愛在裁縫店大鬧了一場之後,老陸惱羞成怒,對著小水大罵:「人家看不起你,人家也看不起我。」另一處是老陸去買房,置業顧問告訴他外地人需要多交三個點的錢,老陸又大怒,負氣而回,感慨自己在上海待了這麼多年,為上海人做了這麼多年的衣服,卻仍然還是個外人。這何嘗不是所有農民工的感慨呢,自己辛辛苦苦為城市做了這麼多貢獻,奉獻了青春和健康,最終卻仍然只是個過客。
《外鄉人 》最可貴的當然就是真實,它將急劇變化中的中國社會的一個真實側面,冷靜而客觀地展示了出來,無論這真實是淋漓的傷口還是醜陋的傷疤。在 這個 浮誇 的社會,真實本身就是對迷醉之幻覺最有力的批判。
2018/7/27
BY 湘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