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品牌及其香精的優越性,對一個中國中小企業的老闆有什麼參考學習啟發的意義呢?
請思考閱讀:
一個好的化妝品,從最理性的方面出發,而不是品牌知名度的大小,也不是價格層次的高低(雖然有很大的因素影響),首先定義化妝品的好壞,不同的人(消費者,品牌方,渠道商,生產商,工程師)看法各不相同。論述其每一個角色的意識形態,可能需要展開大量的文章篇幅,後面會展開論述,而今天談論主題是:韓國化妝品品牌oem機器香精的優越性。
涉及三個層面的東西:品牌方,oem製造商,產品本身香精
1先說化妝品品牌及其oem
韓妝品牌(韓國化妝品簡稱),在現在韓妝發展的階段來說,韓國化妝品正處於一個基於國內成熟的化妝品體系,市場監督成熟的體系的基礎上,而展開的全球化的迅速的擴張階段(具體的資訊可以參考近年來韓國政府對化妝品出臺的一系列的政策以及扶持動作)。恰恰在現在,中國的化妝品從之前的2015年前野蠻的增長,到2015年後的重點整治活動,使化妝品的行業得到更加規範化的發展,眾多的大學高校陸陸續續開設化妝品專業,甚至是化妝品學院建立,標準化整個化妝品的基礎體系,使得化妝品在整個中國市場的良莠不齊的情況,得到整改。短時間內不會見效,但是長時間的發展來說,5-8年的時間,肯定會湧現出一批優秀的民族品牌。
但是說回來,韓國化妝品的基礎比國內紮實,最早輸出去的政策中,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的韓國,經過這幾十年的不斷地韓國化妝品IP的打造,逐漸對韓國製造,韓國品牌有一定的信任建立,而且韓國化妝品在國外頻頻的動作,足見韓國化妝品的野心。最近看到的科絲美斯的在印尼建立的全球最大的化妝品oem製造生產基地,達到66000平方,足夠大的產能,可以接到足夠大的訂單,可以滿足足夠大的市場的供需周轉的速度。寡頭的優勢逐漸凸顯。
相對比韓國,日本,歐美的化妝品來說,歐美主要是佔據大頭,日韓佔據小頭,但是市場份額不斷地擴張的基礎上,中國明顯輸在起跑線上。假設:以一個中國中小企業的打造一個韓國品牌(日本品牌,歐美品牌),在利用品牌國界的自身的優越性,能否較易切入一個新興市場,甚至切入發達資本主義市場?
未可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另外一點:關於化妝品香精
化妝品無論是自身的植物活性提取,還是其他的原料化學物的混合,其過程中缺少不了香精的比例搭配。雖然都是以萬分之幾和千分之幾的比例添加,但是整個香味在銷售中,產生極大地影響。香味可以影響整個消費者的使用的狀態和好感,甚至情緒的變化,無香可以說也是一種特色。但是在整個化妝品的需求過程中,細心觀察的不少的商家,消費者在使用樣板的時候,經常有3個動作:1膚感,2香味,3價格(也可以說效果)。為什麼淡化效果呢?因為化妝品更多的是一種肌膚護理的產品,並不是藥品(不能一味神化,過度營銷「3分鐘見效,3天達到效果」的這種「忽悠」)。所以在這裡,儘量弱化其效果。
所以香精很重要,不同的香精的濃度,刺激程度,溫和程度及其香味的體系,影響一個人的嗅覺往往是非常獨特。下水道的惡臭以及溫馨的花香書房,注意其香味及其情緒的影響的重要性。
所以香精的品質,及其持久度,純度,提煉後的穩定程度,每一個設備不同,搭配成分不同,所獲得的效果不一樣。在國內設計的一款化妝品的保質期為3年,但是一個產品的配方的穩定性,防腐劑的穩定性,香精的穩定性,決定了,雖然理論上3年的保質期,但是可能過了1年半,味道就變臭了的原因在這裡。
在了解到國內的香精很多,許多的歐美的品牌的產品都是採用國內的香精,香精的價格也是良莠不齊,幾塊錢到十幾塊,到幾百塊,到幾千塊的都有。市場的需求不一樣。國內的消費者對一個產品消費轉變另外一個產品的消費,除了身份,品質,價格選擇之外,更多的是對一個產品的體驗感差,而轉變到更高級的產品的使用。例如:2016年的「毒面膜事件」的發生,很多人對微商群體,國產面膜群體的態度的轉變,轉為更為正規渠道,更為安全的進口品的選擇。這是符合人性的。
3品牌與oem製造商,和香精三者的共性
在韓國熱賣品牌中:AHC,JM,悅詩風吟,春雨等等。這些韓國品牌的優秀,表現在品質的穩定,價格的合理,香精體驗感的舒適。這些品牌在國內的銷售的情況,如此,在其他的國家地區看法又不一樣。基於韓國炒作手段,代購的瘋狂傳播,這些韓妝品牌在國內的熱度仍舊保持著,悅詩風吟在國內開實體店,在國內實現了國產,可以說,也保持一個技術配方的轉移,也說明一點,國內可以做出來的品質,完完全全可以與韓妝媲美,更多的是思路,創新,個性,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