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劉女士,失眠症狀超過30餘年,就診於市中醫院康復科。該科室醫生劉希良接診後,發現患者有頭昏沉,口乾,盜汗等症狀,且舌暗苔薄黃略幹,陰虛火旺,心神受擾之象。劉希良治療時給予滋陰清火,寧心安神之法,採用耳穴壓豆法,穴位選取心、肝、腎、神門、內分泌,指壓穴豆,一日兩次,三日一換,同時配合針灸,臍部隔物灸,中藥調理等,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劉女士的失眠症狀減輕了。
小耳朵暗藏93個穴位
劉希良介紹,耳朵的形狀就像頭下臀上的胎兒,耳朵的不同區域對應人體不同的部位。目前,我國標準耳穴有93個穴位,與全身血脈相連。如果身體出了問題,在耳朵上的對應點就可能表現出異常。比如說有頸椎問題的人,他耳朵上頸椎對應區就可能出現結節、變形,看上去疙疙瘩瘩,而不是光滑的;耳朵上對應「扁桃體」的反應區出現紅腫,吞咽一下口水,會覺得咽喉部疼痛;經常受失眠問題困擾的人,他耳朵上的神門穴就會有壓痛。
揉揉耳穴,你是自己的助眠師
耳穴壓豆就是其中一種安全、無創,又簡便、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將植物王不留行籽用膠布貼在與疾病相關的耳穴上,並用手按壓,對相應的敏感點形成持續的刺激,能夠起到持續的治療作用。
劉希良介紹,以失眠為例,一般會選擇神門、心、交感、枕、皮質下等幾個穴位來進行耳穴壓豆,可以起到寧心安神的作用。比如說可以在出差前去貼好耳穴,路上有空時就按揉下(一般一天3到5次,每個穴位按1到2分鐘即可),即使是睡在異鄉的酒店裡,也可以一覺到天亮。
找準穴位很關鍵
如果你去醫院貼耳穴,醫生半分鐘不到就搞定了,看上去很容易,其實這是個技術活。
劉希良介紹,耳朵上的穴位除個別是點外,其他大多是區,比如失眠相關的穴位之中,心、枕都是區,小小的一粒王不留行籽必須貼在敏感點,也就是陽性反應點(一貼上去就有痛、脹,甚至發熱的感覺),療效才有保障。如何找敏感點?首先觀察耳朵的外觀是否有異常反應點,並藉助探針按壓來找敏感點,然後再藉助耳穴探測儀來驗證(敏感點的位置會有低電阻反應,探測儀會發出聲音或閃光)。或者在耳穴治療領域工作多年的醫生可以略過後面兩個步驟,憑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直接快、準、穩地找到敏感點。
為何只給貼一隻耳朵
劉希良表示,在門診經常有病人問醫生這個問題。他們覺得兩個耳朵同時進行耳穴貼豆效果肯定比只貼一隻耳朵好。其實,研究顯示兩隻耳朵同時貼與只貼一隻耳朵,療效是相同的。
正因此,一般是一側耳朵貼2-4天後,換對側耳朵來貼。這樣兩側耳朵輪換,可避免長期貼膠布引起的耳部皮膚不適,另外也避免穴位疲勞。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通訊員|王琰 陳靜
編輯|滕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