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深圳12月13日消息(記者黃倩 通訊員劉明濤)深圳市「醫教康」一體化家庭康復服務示範項目啟動儀式13日在深圳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舉行。該項目旨在建立深圳市首個殘疾兒童精準康復服務醫院、高校、康復部門聯合體,通過「醫教康」一體化建設,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教育機構效果評價與質量監控,健全殘疾兒童康復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深圳市殘疾兒童康復教育資源中心,為深圳市殘聯及教育、衛生行政部門開展殘疾兒童早期康復教育工作提供決策參考,更好地為殘疾人提供高質量康復服務,推動深圳市殘疾人事業發展。
項目啟動儀式現場 (記者 黃倩 攝)
深圳市「醫教康」一體化家庭康復服務示範項目將由深圳市特殊需要兒童早期幹預中心、濱州醫學院、深圳市兒童醫院共同組成「醫、教、康」聯合體,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建立長期穩定的實踐、教學、科研三位一體的合作關係,以優化聽障兒童康復服務為目的,做好社區家庭一體化健康知識和先天性耳聾疾病科普工作,並規範發展社區家庭康復治療、康復諮詢等康復服務。
據介紹,聯合體將面向深圳市聽障兒童家庭開展家庭康復指導服務。通過充分調查行業現狀,以遠程會診方式針對性分析案例具體情況,並制訂科學全面的康復服務方案,由康復教師現場指導聽障兒童家長居家康複方法。區別於康復機構的門診式「一小時康復」模式,居家康復不受時間限制、康復費用支出較少,是一種較為經濟高效的康復模式,不僅可以提高聽障兒童康復的強度,為其提供自然的康復環境,而且可以有效解決其社會性發展問題。同時,適宜的居家康復訓練還可提升家長的參與度,舒緩家長的焦慮情緒。
聯合體還將圍繞居家康復服務的相關技術支撐開展一系列深度合作。如藉助高校教學資源、醫院康復中心的服務實踐優勢,以課題形式,不斷強化特色和優點,促進殘疾兒童康復教學科研成果轉化;建立精細化的培訓系統,採取「遠程培訓」「遠程教育」結合現場講課教學的方式推動專業人才培養;建設兩個實習基地,包括在深圳市特殊需要兒童早期幹預中心建立康復教育實習基地,引進實習學生,並藉助高校教學資源,促進中心專業人員成長,以及在深圳市兒童醫院建立醫學康復基地,實現高校康復專業畢業生進行康復教育實習加醫學康復實習全覆蓋;開展遠程指導、搭建專家遠程會診平臺,解決殘疾兒童康復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探索遠程專家會診平臺與深圳市殘聯繼續教育系統實現對接,依託聯合體的專家資源,逐步開展深度業務交流,推動醫、教、康三方共同發展。隨著聯合體各項工作開展,將逐步探索新的合作方向與合作內容,穩步推動深圳市特殊需要早期幹預中心在深圳市同行業起到引領示範作用,並形成可複製模式對外推廣。
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指導,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現場,深圳市特殊需要兒童早期幹預中心主任毛振中、濱州醫學院特殊教育學院院長曹同濤、深圳市兒童醫院院長麻曉鵬分別代表各承辦單位籤署合作協議,標誌著深圳市「醫教康」三位一體家庭康復示範服務項目正式啟動。來自廣東省殘聯、深圳市殘聯、深圳市衛健委等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及深圳市各區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康復工作者和特殊需要兒童家庭共計150人見證了合作協議的籤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