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為何成為難民的「幸福終點站」?
新華社發據新華社電在當前衝擊歐洲的難民危機中,大批來自敘利亞、伊拉克以及北非等地難民顛沛流離,在輾轉多國後進入德國,僅5日、6日兩天就有大約2萬難民湧入。對於許多難民而言,德國儼然成了希望和新生的代名詞。法國、荷蘭、比利時、瑞士……歐洲富國不少,為何獨是德國成為難民的「幸福終點站」?
-
委內瑞拉危機爆發:拉美版的難民危機
此次難民危機由馬杜羅的無能獨裁引起,其嚴重程度不亞於2015年的歐洲難民危機。同歐洲一樣,此次難民危機很可能會改變整個拉丁美洲政治局勢,並且帶來不為整個地區所願的惡果。 委內瑞拉鄰國面臨壓力一些拉美國家已經開始為愈來愈多的難民流入做準備。
-
柏林電影節聚焦難民危機
【法新社柏林2月8日電】題:柏林電影節群星璀璨,移民危機亦為焦點 科林·弗斯、克爾斯滕·鄧斯特和艾瑪·湯普森等大牌影星參演的多部影片將角逐第66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本屆柏林電影節周四開幕,由梅麗爾·斯特裡普擔任評委會主席。 柏林電影節是每年歐洲三大電影節中舉辦時間最早的電影盛事。
-
美國的反恐戰爭是歐洲難民危機的真正原因
美國的伊拉克難民兒童 美國的反恐戰爭是歐洲難民危機的真正原因 文章指出,歐洲大規模的難民潮是美國及其盟友的軍事幹預造成的。自2001年9月11日蓋達組織(al-Qaeda)襲擊美國後,美國發動了八場「全球反恐戰爭」,這些戰爭至少導致了3700萬人背井離鄉,流離失所。 在南肯特海岸的鵝卵石海灘上,絕望的難民擠在貝殼船上,他們無疑被描繪成入侵者。
-
新浪本周人物|歐洲難民,人道主義能否成為最後的避難所?
如何對待難民,是歐洲艱難的選擇,人道能否挽救難民危機?如今,數以萬計的難民湧入歐洲,今年已有2300多名難民在前往歐洲的途中喪命,讓世界猝不及防。這場難民危機,已然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事件,它在全球開始蔓延。難民問題很早就被國際社會重視,每年的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
-
法媒:為何德國救助難民卻沒了朋友(3)
【延伸閱讀】德國一難民收容所疑被縱火 旁觀者幸災樂禍 中新網2月22日電 據外媒報導,德國薩克森州一座正在改建成移民收容所的酒店20日至21日晚間失火
-
《攻殼機動隊 第二季》從攻殼TV2看歐洲難民危機
---動畫是一種藝術表現,社會危機的問題還是被簡單化地轉化為了個別之人(茅茸與高倉,合田與久世、荒卷和少佐)所利用的手段,以便觀眾更好理解,但現實當中的難民問題當然要複雜得多。攻殼設定的世界還是在第三次核戰和第四次非核大戰之後所產生的難民問題,戰爭的焦點也主要集中在東亞地區。
-
當代難民題材電影的敘事策略
編者按:中東、北非地區的戰爭持續已久,自新世紀的美國反恐戰爭至2010年「阿拉伯之春」事件,再到敘利亞內戰爆發,整個阿拉伯地區不斷瀰漫著戰爭的硝煙,大量難民去往歐洲,因而,由歐洲難民危機作為創作背景的影片大量產出。
-
難民故事 | 你說他們是難民,他們也就成了難民
「目前媒體和政客僅僅關注難民的負面案例。難民本身不是危機,這種輿論下的難民刻板印象才是真正的危機。」馬斯庫恩說。敘利亞戰爭爆發前,馬斯庫恩家境優渥,和普通人一樣擁有正常的生活。父親在阿勒頗經營著一家國際珠寶貿易公司,母親是阿拉伯語教授。
-
旺角暴亂頭目在德國要到庇護,成「難民」了
有輿論要求港府向德國提出嚴正交涉。旺角暴亂案中棄保潛逃的香港「本土民主前線」前召集人黃臺仰和成員李東升,22日被爆獲德國「難民庇護」。有輿論要求港府向德國提出嚴正交涉。黃臺仰(資料圖)美國《紐約時報》21日稱,黃臺仰和李東升去年5月在德國獲得難民庇護。今年4月,黃臺仰通過簡訊承認此事。報導提及,德國聯邦移民及難民辦公室17日證實,去年批准兩名來自香港的申請人難民資格,但沒有透露姓名,「這可能是回歸以來首次有香港人獲外國庇護」。22日,黃臺仰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稱,他和李東升2017年11月前往德國。
-
巴黎恐攻效應,美多州拒收敘難民!加州仍未表態!
波蘭外交部長瓦什奇科夫斯基在接受公共電視臺採訪時稱,難民可用這種方式得到僱傭,而不是坐在德國的大道上喝咖啡。他說,最近有成千上萬敘利亞難民到達歐洲。除了上述共和黨的州長外,民主黨的新罕布夏州長也加入反對的行列,不過民主黨的華盛頓州以及賓州的州長表示將繼續配合聯邦政府,接收敘利亞難民。加州仍未表態!國會共和黨議員今天也提議阻止為歐巴馬政府接納一萬名敘利亞難民到美國的計劃撥款,這些議員擔心難民中可能有伊斯蘭國恐怖分子。
-
英媒稱難民問題正在分裂歐盟:若未妥善處理 恐致歐盟瓦解
其他歐盟國家卻反指這些南部成員國沒有好好巡邏地中海阻截難民,在過去甚至讓這些難民成功抵達德國、奧地利和瑞典等比較富裕的歐洲國家。 報導還稱,主要位於歐盟東部的新成員同時也在抱怨,自己加入歐盟時並沒有同意歐盟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當德國和義大利要求他們伸出援手時,毅然拒絕。 報導指出,抵達歐洲的難民數近年慢慢下降,但這而不代表歐盟公眾忘記了這個問題。
-
中國小夥德國丟錢包被送進難民營 明知故留?
8月8日,德國媒體報導了一名中國小夥原本想來歐洲瀟灑一遊,不料卻在德國被偷錢包,陰差陽錯地被當成難民送進一個難民所,還領了零花錢,在難民安置點住了12
-
德國兩部難民題材影片柏林電影節引關注
新華社柏林2月17日電(記者田穎 張毅榮)德國兩部難民題材影片《過境》和《滕珀爾霍夫中央機場》17日在柏林電影節全球首映,2016年以來這一題材一直是柏林電影節關注的焦點。影評人認為,這種對時間有意的混淆使人聯想到當今歐洲的難民問題。導演佩措爾德在首映後的記者會上說,正是因為西格斯和其他流亡者的經歷,德國在二戰後才將避難權寫入憲法。主演弗朗茨·羅戈夫斯基說,電影中德國人想要離開歐洲,而現在很多難民想來到歐洲,這會讓人們聯想到影片的政治意義。
-
默克爾同意阻止難民入境並遣送出德國 70年的「姐妹黨」友情保住了
3月14日,德國新一屆聯邦政府成員在聯邦議院全體會議上宣誓就職,德國總理默克爾(右)、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肖爾茨(中)和內政部長澤霍費爾出席宣誓儀式。新華社記者單宇琦攝7月1日,因無法接受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移民難民政策,德國聯邦內政部長、基社盟主席澤霍費爾請辭,令默克爾面臨執政聯盟分裂的現實風險。
-
傳媒觀察|當代難民題材電影的敘事策略
編者按:中東、北非地區的戰爭持續已久,自新世紀的美國反恐戰爭至2010年「阿拉伯之春」事件,再到敘利亞內戰爆發,整個阿拉伯地區不斷瀰漫著戰爭的硝煙,大量難民去往歐洲,因而,由歐洲難民危機作為創作背景的影片大量產出。
-
被控暴動罪港中大女生稱獲德國「難民身份」,還稱遭難民營職員性侵
(觀察者網訊)多家港媒19日報導稱,一名因被指控暴動罪而逃往德國的香港女大學生稱14日獲德國「政治庇護」,取得3年的難民身份。她還稱,自己在德國難民營居住期間,曾遭難民營職員性侵。 報導稱,該名女生系香港中文大學學生,現年22歲,去年曾被香港警方拘捕,隨後畏罪潛逃至德國,在德國的難民營裡待了近11個月。
-
難民該不該這樣安置?瑞士村莊寧交罰款不納難民
在這些避難申請者中,約4.1%的人來自奈及利亞,他們當中僅3人獲得避難資格,另有6人獲得暫留許可。瑞士移民秘書處1月曾公布說,從2016年1月至11月,8166名聲稱在瑞士尋求避難的人士抵瑞後,放棄了難民申請,在未通知當局情況下失蹤。據信這部分人可能繼續自己的歐洲之旅,去了德國,主要原因是認為難民申請可能遭拒,或直接去投奔各自親友。
-
難民危機時刻,讓人疼痛的戲劇藝術
》,再談談與歐洲難民危機息息相關的兩齣戲《Ungeduld des Herzens心靈的焦灼》和《Mitleid同情》。2016年度的FIND 4月7號開始,17號結束。有關本屆FIND的主旨,邵賓納劇院的主頁上有這樣緊扣時代政治經濟脈搏的闡釋:今春,戲劇人們從世界各地雲集於此,來邵賓納劇院參加國際新戲劇節FIND,一如既往,卻也超過以往的經驗。此次戲劇人要在舞臺上直面彼此的作品和生活的現實:我們分享的、共有的,已漸漸抵不上那些要將我們分開的力量。
-
《希望的另一面》:歐洲難民的烏託邦 | 新片介紹
影片聚焦難民題材,營造了一個考裡斯馬基式的烏託邦小集體。該片由考裡斯馬基自編自導並擔任製片人。 《希望的另一面》講述了兩個故事,在40分鐘時交匯在一起。第一個是關於敘利亞難民哈裡德,搭運煤船偷渡至赫爾辛基,雖申請了庇護,但卻不抱什麼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