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儀式,請魯班
木作開工前,由掌墨師舉行儀式請魯班祖師
早上九點多,掌墨師吳良玉大師傅突然從組排扇的人群中退出,點燃一根香菸猛嘬一口,開始準備豎屋架前最重要的儀式——請祖師爺魯班。
吳大師傅與主人家楊慧老師在工地邊上找到一塊合意的場地布置起來:先將侗族傳統的半張桌蓋上紅花布,桌上供奉著刀頭肉、糯米飯、鮮糯米和糯稻,再擺放上掌墨的墨斗,抱柱尺等工具,撐起一把紅傘,傘柄掛著煤油燈,一切布置妥當。燒一疊黃紙,燃起三柱香,斟滿三杯糯米酒,吳大師傅細聲呢喃,似乎在請示祖師爺魯班。
再燒一疊黃紙,拿起斧頭,拎起公雞,回到放著排扇的場地,朗聲道:
日吉時良,天地開張。
魯班在此,建造華堂。
唐三長(藏)往西天去,帶得一對雞仔回。
回來生的五個蛋,抱出五個小雞兒。
一個飛往.
兇神惡煞,立述迴避。
取有故障,定在雄雞身上當。
念至此處,手起斧落,割破雞喉嚨,向平放在場地的排扇淋著雞血,同時念道:
一彥東,兒孫代代受皇封,
二彥南,兒孫代代出猴王,
三彥西,兒孫代代掛紫衣,
四彥此,兒孫代代坐朝國,
五彥中央戊巳神,兒孫代代出功名。
天無忌,地無忌,魯班在此,
百無禁忌,大吉大利,
眾人齊力,高豎華堂。
將所有排扇都淋上雞血後,吳師傅回到起點,拿起綁著紅布的木槌,狠狠的捶下,敲響立柱的號角:
一錘打,打上天,天煞又往天上去;
二錘打,打下地,地煞又往地獄門;
.
十錘打,打得文武兩狀元;
眾人齊力,高豎華堂。
將排扇豎起,以枋連接形成穩固的框架,就是豎屋架的核心內容,但因為場地的限制,將巨大排扇豎起十分的艱難,師傅們分為三組,一組在鄰居家的高處拉拽系在排扇頂部的繩子,另一組則在場地中當排扇拉起的時候用力撐住排扇,就這樣在一拉一頂的過程中排扇一點點立了起來,第三組師傅則拉住另一端的繩索,與屋頂的師傅們形成平衡,防止排扇傾斜。
第二排、三排以同樣的方式豎起以枋來連接,每個柱上的枋均按照丈杆位置開孔,將枋嵌入柱上的枋孔連接排扇,但因為排扇不是相互平行,枋也隨著柱與柱之間的角度而傾斜,遇到枋孔與枋孔角度錯位而不能連接的問題,掌墨師吳良玉與徒弟們在屋架中上上下下的修正這些不合適的孔,最終將枋嵌入,組成屋架。
最後一排排扇相對前三排來說,體量最大,平面角度最為傾斜。由7根落地柱,1根吊柱和11根瓜柱組成,排扇總長12米,最高的中柱高8.2米。前一天組排扇時,就因為它的巨大,讓師傅們差一點放棄,幸虧施工隊長姜總、姚總和業主楊慧老師與師傅們誠懇的溝通才得以繼續。
將這組排扇立起與前幾組原理相同,但需要藉助的力就更多了,首先將兩根長竹子分為一組,在端頭繫上繩索,做成網兜工具兜住排扇的柱頭,其中一組師傅便可以利用竹子和兜來撐起排扇,另一組師傅則需在排扇的中部用肩膀扛起排扇,在排扇升高後藉助木枋支撐。
將排扇撐起還需要藉助已經立好的屋架作為支點,一組師傅拉住繩索,兩支隊伍一齊喊著口號,一拉一撐。但排扇過於巨大,拉繩索的師傅們有些吃力,幾聲號角仍未拉起,於是無名的同事們紛紛放下拍攝設備加入師傅們。分散到各小組抗、拉、拽、頂。
掌墨師主持上梁儀式
屋架豎起後,由掌墨師舉行儀式請魯班祖師
屋架快要搭好的時候,一支隊伍就要出發,去伐先前選定好的春芽樹(香椿),這裡說的梁並非是真的房梁,而是在屋架豎好時由掌墨師主持將砍回的春芽樹代替梁完成一系列的祈福活動。
當地有這樣的說法,需由一位家族男性長輩代主人家和舅家人共同來伐這棵樹,且開始伐樹直至升上屋架的過程中,樹都不能落地,抬回新屋後架在馬上,由掌墨師為樹去皮,一切準備妥當,上梁的儀式就要開始了。
掌墨師吳良玉為春芽樹去皮(鄰居拾取春芽樹皮做衣服染料)
掌墨師吳良玉先將刀頭肉,糯米,利是錢,米酒擺放好,準備請祖師爺魯班,早晨的開工儀式請魯班是為立柱,現在請魯班是為上梁。燃起香燭黃紙,用尺子量出春芽樹的中心,刨斜口倒入硃砂和碎銀塊,再用紅布將毛筆,墨,黃曆裹起一同纏繞在春芽樹上,以銅錢為釘,牢牢固定紅布,在紅布外圍將棉花,香禾糯用紅繩捆牢,再系上鞭炮,等待儀式的正式開始。
四個年輕人先爬到屋架頂端,將繩索放下來,套住春芽樹。這時候掌墨師吳良玉手握斧頭、公雞說到:
日吉時良,天地開張;
魯班在此,正好上梁;
手掌雄雞照四方;
乾坎艮震立中央;
.
此雞,此雞,我不要你雞,魯班要你彥(染)梁雞;
你來的正當,去的光明。
念至此處,殺雞放血,並將雞血淋在春芽樹上:
雞血彥(染)梁頭,兒孫代代出功侯;
雞血彥(染)梁中,兒孫代代坐朝中;
..
百般百勝,萬代榮昌。
念畢,點燃鞭炮,將春芽樹升起架在中柱上。掌墨師吳良玉將新被單斜系在身上,換上主人家準備的新鞋登上屋架。在最高處念道:
主家賜我一雙鞋,付當弟子踩梁鞋;
今日弟子把梁踩,恭賀主家永招財;
腳踏金街地,魯班弟子上雲梯;
此梯,此梯,不是非凡梯。
.
隨著念詞分別向主人家拋下餈粑和銀塊,向賓客灑下餈粑和糖果,賓客抬著賀禮恭賀楊慧老師新屋之喜,掌墨師吳良玉與在高出的四個年輕人共飲糯米酒,上梁儀式在大家找尋糖果的歡樂氣氛中結束了。
向師傅們和前來的村民們拋撒糖果,寓意分享主人家的喜慶吉祥
上梁儀式定在2020年12月6日(農曆十月廿二)進行。為了對這次儀式進行完整的記錄,無名同事提前一天出發,購置送給主人家的米油酒雞等禮品。到達歸柳稍作休整,便各自散開在村落中,一部分自由活動拍攝村落生活現狀,一部分留守工地現場對排扇組裝進行記錄。農曆十月廿二確實是個好日子,村裡還有兩戶人家也在為上梁儀式做前期準備,有同事開玩笑說,可能大家都是找同一個鬼師算的日子吧。
無名同事之前都沒怎么正式接觸過視頻拍攝和活動記錄,到了村裡當晚才開始討論分工。根據現有的設備,分為主機位(相機,手機)、副機位(相機,手機)、航拍(DJI無人機)、隨拍(DV,相機,手機)、直播(手機)和直播錄屏等幾組,再選幾個自由人到時候根據情況隨時調換。分完組之後大家各自討論,什麼時候該用哪個設備,人員怎麼替換,不會用相機的趕緊請教,不會錄屏的也趕緊講解。討論完了又摸黑到現場確認機位和職責。
以前的工作都是由毛哥主導帶領大家展開工作,但今晚同事們圍繞在一起分配工作,討論拍攝,他一個人站在門邊看著我們,像極了老父親看著孩子們熱鬧地講著新鮮的事物,卻插不上話。
前一天分工好好的,但第二天真正開始拍的時候就全亂了,主機位的被叫來幫忙;副機位在面對工地的陽臺上;隨拍的誰想拍都拿去拍;找個火盆買點瓜子,津津有味地看著工地上忙碌;到了豎難度最大的第四組排扇時,所有的機位都不管了,全都來和師傅們一起支柱子拉繩子。最後拍出來的視頻資料要麼有人在鏡頭前走來走去,要麼鏡頭晃得人頭暈,要麼同事說話的聲音比工地上的大。但這些都無所謂,在鄉村就有鄉村的工作方式。不需要那麼多的條條框框或者絢麗的技法,在村裡和村民一起勞作,用他們的勞作方式進行我們的工作,混亂隨性中,蘊含著對土地滿滿敬意和熱愛。
上梁儀式參與人員:
一:開工儀式 :業主楊慧,掌墨師吳良玉。
二:立屋架:施工方姜繼俊及姚茂松,掌墨師吳良玉團隊,立屋架石師傅團隊,歸柳村村民等
三:無名團隊
上梁儀式所用材料:
老黃曆一本,毛筆一對,硬墨一對,硬幣三個,硃砂,紅布一米,紅床單一套,紅絲線三根,棉花三筒,銀子,公雞兩隻,米一筒,香燭紙錢若干,刀頭肉(祭祀用熟肉),新鞋一雙,紅傘一把,糯米飯若干,糯米若干
拍攝團隊:
隨拍:陳國棟、李金鑫(DV,相機)
直播:李小益(手機,相機)
航拍:樊江龍(DJ無人機)
主機位: 姜星宇、朱文如、李磊、王歌(相機,手機)
副機位:朱輝龍、丁芷琴、吳林倩、吳潔宸(相機,手機)
細節跟蹤:李磊、陳思囡(相機,手機)
視頻剪輯:李金鑫、李小益
推文編輯:李金鑫、李小益
校對:陳思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