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致訂閱 請點擊上面 藍字 --
撰文 / 一斤 美編 / 一紋
南下的高鐵,把我從臺北帶到了臺南。
在這裡,我將赴此生的第一場茶會。它緣於我與初識的臺灣張先生的一個約定。
位於臺南的府城很有名,但我已無暇走訪,便急匆匆打車來到了老城的海安路。路口的加力畫廊(Inart Space),正是茶會的舉辦地。
加力畫廊(Inart Space)古樸的大門
步入其中,才了解到這棟老建築,屋齡已有五十餘年,是三棟緊緊相依的老屋。鬧中取靜的環境,不同的空間記錄著臺南民居的興衰歷史;迥異的空間特徵,使得建築本身充滿了豐富的故事敘述力與歷史氛圍。刻意保留著紅磚牆面的裸露結構,饒富趣味的留白,都是主人尊重老屋的精神體現。
加力畫廊(Inart Space)內部空間
今天的茶會,正是張先生時值歲末,為暢敘友情、辭舊迎新而辦。我算是他最新的一位茶友,迎新也就多了另一層含義。
茶會分為八席,每席的茶人都在有條不紊的搭配著自己的這一席茶桌。臺灣的幹泡法,我算是頭回領教,尤為好奇的是:這小小的茶席,哪來這般的吸引力與感召力?
一次茶席的設計,將有怎樣的生命張力?不同的手法,在圖案上,在用器上,其格調自不相同,或華麗,或優雅,或沉斂。若用方便善巧的單壺孤杯,便能陳列儉樸的茶席;若以瑰麗滿席的茶壺、杯、託……再配以花器的幻化,自能滿足豔麗的豐盛。
將這種粗淺的想法,與正在忙碌的張先生來交流。他對我說:「要將茶席,看成一個整體的作品,傳達茶人的一種想法或主張;要從你自己的思緒中,思索想表達的詞彙和語境。茶席也是有生命力的,你要通過與她的對話,來達到完美。」
短短的開導,讓初體驗茶席的我,也開始若有所思,思有所得。
好的茶席陳設,象徵著審美的合理性,能讓人感受到一種能量。茶席所給予人的親和力,就不只是為了喝茶。茶席的擺設,有時從局部出發,例如從壺開始;有時從整體開始,例如跟環境結合。不同邏輯的思維方式,這正是茶席的趣味所在。
茶會開始了,茶人們認真的控制著自己的舉手投足,品茶者同樣以默契的靜候,表達著對茶、對茶人的敬重。
一道茶,兩道茶,三道茶……
在如此有歷史厚重感的老屋中,我端著茶杯,為精緻的茶席所折服,被濃鬱的生活美學氛圍所感染。而此刻,我也第一次喝到了濃鬱花香與果香的普洱生茶,身心皆醉。
幸福來得有點突然,卻精妙得讓我心有所屬。
那天的茶會止於臺南的夜色。由於歷史的景深,這座城市,不熱衷於霓虹浮泛閃爍的光彩,而顯得古樸且有深蘊。
2013年,初見臺灣時的第一場茶會。至今,我仍很懷念它。
(未完,待續)
臺灣茶文化之旅遊學系列原創文章
歡迎個人轉發 / 分享 / 留言 / 關注
此文版權歸「拾貳席」公眾號所有。其他報刊、網站或公眾號若需刊登轉載,請在拾貳席的微信公眾號上聯繫我們。
投稿 / 轉載 / 合作 聯繫方式:QQ 15049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