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組建中國第一支未成年搖滾樂隊「花兒樂隊」,大張偉的「娛樂」人生從此開始。
不管是模仿後朋克,還是「偷」幾段外國旋律,花兒在那個時代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偷」出了自己的搖滾樂,影響了許許多多的後來者。
不幸的是花兒生不逢時,2000年後內地搖滾樂開始走下坡路,即便是未成年標籤的吸引力也沒能把他們救活。
再後來《嘻唰唰》風靡華語樂壇,花兒樂隊成功向「低俗樂隊」轉型,基本脫離了搖滾樂的模子。
大張偉曾在一檔電音綜藝遭選手嘲諷,幾十個參賽選手無一人真心願意選大張偉當導師。後來在那檔節目的一場衝突中,大張偉情緒失控,哽咽著對選手說道:「我堅持過,我比你們做過更多的堅持,我們已經不是原來的我們了」。
其實我們應該尊重他的選擇,比起在朋克搖滾上死磕,妥協能讓他吃飽飯,而且大張偉有流行音樂的天賦。如果當時花兒沒有出那張《嘻唰唰》的專輯,大張偉或許早已經不存在了。
比起20年前報紙上大肆宣傳的未成年搖滾樂隊,大多數歌迷印象中大張偉更像個跳梁的小丑,奇裝異服,在各大流量平臺唱著爛大街的口水歌。他說只是想為大家帶來歡樂,大家確實笑了,笑他的作品,也笑他的俗不可耐。
前些天花兒樂隊重組的消息登上熱搜,一同到來的是大張偉被踢出局。因為太火,因為太低俗,在所有樂隊都搶搭樂隊復興的順風車時,大張偉沒有機會原路返回。
他是個被人討厭的人嗎?也許不是。華語樂壇需要一個出名的小丑,來充當雅俗共賞的調味劑。
他不斷生產著口水歌博歌迷一樂,或成為某類魔性短視頻的BGM,或上電視演一場大聯歡。人們不會討厭這樣的人和作品,當然也不會在意這樣的作品是否出現過。至於循環和欣賞,網友都去聽隔壁老樊了。
大張偉的口水歌事業沒斷過,火的歌也不少。從《陽光彩虹小白馬》到《我怎麼這麼好看》,基本上每一首都能成為短視頻平颱風靡一時的背景音。
他的音樂作品通俗易懂,有商業價值,卻也乏味。循環個千八百遍也成,但絕對不會有人說特別喜歡,畢竟大家都要面子。哪天要跟大張偉論作品內涵,恐怕他要掄拳頭砸你,然後說一句「我只是想給你帶來快樂」。
作品已然如此,新歌不會主動找來聽,有時在短視頻中碰到幾十秒,除了搞笑聽不出其他意味。但如果單看人,看他客串的許多綜藝上的談吐,或許是因為他客串了太多綜藝導致臉熟,莫名對大張偉有些親切感。
天生的幽默感讓只要有他在的綜藝就不會冷場,讓參加節目錄製的人放鬆下來。比如在近期特別火爆的綜藝《樂隊的夏天》中,大張偉給了周迅不少的臺階下,每每其他超級樂迷不知道如何組織語言,跳出來救場的總是大張偉。
大張偉性格直爽,有什麼話從不憋在肚子裡,經常在節目中蹦出一些雷人的語句,為節目創造了不少賣點。雖然經常懟人和被懟,大張偉很卻很少拉來什麼仇恨,往往是大家都忙著打網絡口水仗的時候,大張偉又偷偷發了一首現象級新歌。
為什麼那麼多綜藝節目願意花錢請大張偉,大概就是因為他是性價比最高的流量加成器。人緣不錯,還會說話,可以戲稱為「有態度的和事佬」。
雖然大張偉平時嘻嘻哈哈,一副不正經的樣子,甚至自己的作品也經常被人瞧不起,被拿來取樂,但在音樂專業方面,大張偉可是名副其實的大老師。
從小演藝出身,職業技術這塊,大張偉從來沒輸過一線歌手。雖然被經常爆出假唱、抄襲,但認錯態度基本誠懇。雖然豬不怕開水燙,但還是很有自己的立場。最值得讚賞的,是大張偉願意說真話,他的話在理。
比如在樂夏聲音玩具和carsick cars的比賽中,他會直接和張亞東爭論自己更喜歡carsick cars;比如專業樂迷把某支樂隊批評的下不了臺時,他會起身為樂隊辯護;最令人記憶深刻的是樂夏第二季第一場madarin樂隊的talking環節,大張偉坦白自己的某首歌借鑑了樂隊成員的作品。
大張偉在樂夏的點評幾乎字字珠璣,每一句都恰巧落在點上,好就是好,壞就是壞,讓人感覺很舒服。和張亞東「不願意得罪人的性格」相反,大張偉直來直去,在鏡頭前面沒有裝的成分。
幾場下來,大張偉一直在跟著樂隊律動 。從他在舞臺上的肢體語言中可以感受到他是一個非常熱愛音樂的人,這點裝不來。
從導演角度來說,樂夏需要一個大張偉。除了請他來活躍氣氛,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是所有現場樂迷中,唯一一個能在奉承和抹黑之中說幾句中聽的公道話的人。
大張偉一直把讓歌迷開心作為自己的理想,鏡頭前這句話也許是奉承,但他確實做到了讓一些人開心。這樣的職業態度沒錯,這個人也沒錯。甚至,大張偉也可以是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