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就吃又萌又潮的創意餃子&湯圓,內附超詳細DIY教程現學現做!

2021-02-17 童遊列車

冬至了!對廣東人來說,「冬至大過年」,小夥伴們有沒有準備好過冬呢?

過節首要任務就是,而冬至吃湯圓還是吃餃子,總會引起一場激(nan)烈(bei)討(zhan)論(zheng)」!

儘管每年都上演同樣的討論內容,最終都是得出一個「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結論,為了「統一」,甚至誕生了一碗碗魔性的湯圓餃子...

更有機智的網友們說,當有人來問你冬至是不是吃餃子的時候,你可以說,我們廣東人才不吃餃子——

而身為與時俱進的寶爸寶媽,在這個視覺大爆炸的時代,不走尋常路才是王道,讓寶貝吃上創意滿滿的餃子&湯圓才有節日氣氛~ 


冬至這天,列車員特地搜羅了一些特色的餃子湯圓,順便附上了詳細教程,小夥伴們趕緊get起來,中午晚上還可以與寶貝一起動手DIY呢~


冬至吃餃子,如果上一盤這麼有個性的餃子,會不會也驚豔到孩子們呢,酷愛憤怒的小鳥的小夥伴們也許可以嘗試一下這款餃子哦。


>>> 準備食材


>>> 步驟

(上下滑動方框可查看大圖與詳細步驟)

小貼士:一定要趁熱吃涼了就不好吃了,一次不要吃太多糯米粉之類的不利於消化。

傳統的餃子也吃了二、三十年了,也該換換造型了,把小烏龜變成可愛的餃子,餡和皮裡面都加了青菜,冬至給不愛吃蔬菜的寶寶更充分的營養。

>>> 準備食材


>>> 步驟

(上下滑動方框可查看大圖詳細步驟)

小貼士:放蘿蔔片為了防粘,可以用玉米皮、粽葉等替代,蒸的時間要根據餡料和餃子大小決定。

除了小烏龜蒸餃,還有諸如小刺蝟、小豬、金魚餃子,做法相似,凹凹造型,粑粑麻麻們也可以試著挑戰哦~



白色的餃子吃膩了?還嫌不夠好玩?那就給和寶貝一起去試試最給力的彩色餃子吧!



>>> 準備食材


>>> 步驟

(上下滑動方框可查看大圖與詳細步驟)

如果粑粑麻麻們覺得時間不夠,那可以嘗試著做造型看似簡單卻又不平凡的餃子哦~




>>> 準備食材


>>> 步驟

(上下滑動方框可查看大圖與詳細步驟)

小貼士:

1.餃子餡可根據個人口味隨意搭配
2.捏三角形的時候封口儘量捏寬一點,不然剪刀一下去餃子會咧嘴笑給你看的,不信試試看
3.這種花型餃子適合蒸,煎著吃哈,一煮花就散開了

用剩下的餃子皮做成玫瑰花餃子,美觀簡單易行,孩子喜歡吃~


>>> 準備食材


>>> 步驟

(上下滑動方框可查看大圖與詳細步驟)

小貼士:此玫瑰花餃子可以煎著吃也可以蒸著吃。

玫瑰花不能俘虜你和孩子的心?還有好誘人好溫馨的梅花餃子呢~



>>> 準備食材


>>> 步驟

(上下滑動方框可查看大圖與詳細步驟)

雖是很費功夫的一道餃子,但在看臉的世界,高顏值還是很重要的~



>>> 準備食材


>>> 步驟

(上下滑動方框可查看大圖與詳細步驟)

小貼士:面不要和的太軟,不然四個角會挺不起來。


俗話說,麻將是全國的通用語言,還在糾結吃餃子還是湯圓,先打一圈吧...




>>> 準備食材


>>> 步驟

(上下滑動方框可查看大圖與詳細步驟)

小貼士:因為怕煮的時候皮子太薄,破皮,所以餡放的很少,故在白麵團中加入了白糖,增加口感。建議煮成酒釀的,會更好吃~

冬至就用萌萌噠貓爪湯圓俘虜孩子的心吧~麻麻們的少女心也要燃起來了有沒有~




>>> 準備食材


>>> 步驟

(上下滑動方框可查看大圖與詳細步驟)

小貼士:

1、麵團和的軟一些,製作的過程中會喪失很多的水份,用保鮮膜包裹比較好。
2、想好造型的用量,儘量一種顏色麵團製作完畢再製作下一個顏色的麵團,否則很容易造成兩種顏色的麵團串色。

若孩子不喜歡吃湯圓,可以用可愛的外觀上吸引他們,再加上芝士,簡直所向披靡了。



>>> 準備食材


>>> 步驟

(上下滑動方框可查看大圖與詳細步驟)

人氣大熱的熊本熊出現在冬至湯圓裡,孩子一定歡喜不已啦~部長等等我~




>>> 準備食材

>>> 步驟

(上下滑動方框可查看大圖與詳細步驟)

小貼士:

1.麵團揉好接觸空氣可能會越來越幹,變幹以後就不大好搓球,記得用指腹輕輕沾水在手上,再用手上的水和小麵團搓一下就好了。
2.不同顏色麵團來回搓的時候一定要洗手,不要嫌麻煩啊,不然揉成大花臉就不可愛了…

吃普通湯圓又甜又膩?加點水果不僅可以提高顏值,還可以解膩又養生呢~




>>> 準備食材

>>> 步驟

(上下滑動方框可查看大圖與詳細步驟)

看完這些又萌又潮的餃子和湯圓,孩子冬至就只負責吃吃吃,還管什麼南北湯圓餃子之分呢!

(註:本篇圖文資料收集自網絡)

最後童遊列車祝大家:冬至快樂!


旅記本探索版爆款預售

新版【旅記本】爆款預售,2017探索版開啟智慧之旅

▌獨家定製

雪國列車聖誕元旦專列   |  威斯汀&雪國列車尊享專列(2016.12.17/20/23)  |  日本白川鄉自然之旅(2017.1.16-1.22)  |  芬蘭教育和聖誕老人的秘密第三季(2017.2.1-2.8)  |  新加坡樂高樂園之旅(2017.1.30-2.4) |  斯裡蘭卡春節之旅第二季(2017.1.30-2.7) |  寒假迪士尼奇妙探索親子營( 2017.1.15–1.18) |   帛琉海洋生態科普親子營再次升級出發(12.22/12.31兩期) |   沙巴醉美人魚島塔賓動物保護區生態自然之旅(2017.1.17-1.22)

▌冬令營遊學

德國寒假音樂特訓營(2017.1.29-2.9) |  泰國清邁英語冬令營(2017.1.16-1.25) | 瑞士阿羅薩一價全包滑雪親子冬令營(2017.2.5-2.13)  |  寒假紐西蘭遊學親子營(1.30—2.9) |   Club Med冬令營 |   花都純英式英語戲劇冬令營(2017.1.14-1.19)  |  美國加州陽光海岸微留學(親子營) (2017.1.30—2.9)

酒店度假

觀瀾湖藝術薰陶親子樂套餐   |  海南·三亞紅樹林酒店獨家親子套餐  |  海南萬寧·石梅灣艾美度假酒店海星寶寶套餐  |  三亞棕櫚王國酒店套餐  

相關焦點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要追溯到東漢末年。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傳說冬至吃餃子緣起於東漢醫聖張仲景,據說在冬天張仲景看到百姓因寒冷凍壞了耳朵,故把禦寒的藥物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的物體,起名「嬌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讓人們連湯吃下,保護耳朵。  時至今日,人們把包餃子的習俗沿襲了下來。
  • 嵐精靈之「情滿冬日 愛滿冬至」莞式湯圓diy親子活動
    在這陽光越來越弱,黑夜一天天變長的冬日裡,2015年 的冬至日要來臨了,過冬至是我們的傳統習慣,也是感受溫暖的團圓之日,您的生活裡是否還保留著這樣的美好傳統呢?12月19日,我們嵐精靈之家以莞式湯圓diy的方式提前感受冬至的傳統習俗,一起來回顧這期融融的親子時光,感受濃濃的節日氛圍吧!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昨天冬至,po圖秀一下「冬至吃了啥」順理成章地承包了本編朋友圈一天的精彩。我原天真地以為冬至不就是「南湯圓北餃子」嘛,看了微博朋友圈才發現,真是too young too naive,湯圓、餃子、餛飩、火鍋、羊肉湯...簡直是美食大賞。
  • 冬至吃什麼|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餃子寓意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我原天真地以為冬至不就是「南湯圓北餃子」嘛,看了微博朋友圈才發現,真是too young too naive,湯圓、餃子、餛飩、火鍋、羊肉湯...簡直是美食大賞。這冬至料理真的有這麼豐富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冬至這天,全國人民都流行吃啥?
  • 柚子老師的『繪本星劇場』——《餃子和湯圓》
    主筆:柚子老師 | 微信號:danglaoshi0620《餃子和湯圓》是一本「可吃性」頗佳的繪本。立足於中國人的味覺記憶,用生動的卡通形象演繹傳統美食文化,一本色香味俱全的繪本「吃」書。讓我們認識一下餃子和湯圓這對好朋友吧!
  • 上海習俗|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但每到冬至,朋友圈一些熱心人就會友情提醒:姐姐,別忘了吃餃子。剛開始,姐姐不以為然,回敬一句謝謝,然後打開冰箱取出一袋速凍湯圓,放在鍋裡燒開,吃上一碗,渾身熱騰騰的。因為,冬至夜的天是最漫長的,如果做個好夢也是最靈驗的。姐姐曾希望做個好夢,買彩票中頭獎,但冬至從來沒有做過一個夢,所以,基本不買彩票。但圓子肯定要吃,腳也要汰,吃了,汰了,一個冬天腳就不會生凍瘡。02究竟吃啥
  • 冬至啦!這麼鮮的餃子什麼都不蘸就超好吃!Weee餃子湯圓食材送到家
    不信你細品頭伏吃餃子立秋吃餃子立冬吃餃子冬至吃餃子是個節就要吃餃子過年那一個月裡更是隔三差五就得吃餃子出遠門前也要吃餃子這不,疫情貓了一年冬至、新年終將來了送走2020也少不了補一頓餃子作為一個純正的麵食愛好者節日餐桌的C位必然是一盤熱氣騰騰的水餃最近疫情嚴重天天在家,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頓頓都要自己做飯!
  • 今日冬至丨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古人喜賀冬至,冬節是「時年八節」之一,各種冬至節日食物非常之多。 酬神祭祖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南方地區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
  • 冬至寄語2020冬至文案朋友圈說說 冬至吃餃子吃湯圓心情句子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朋友圈文案說說送給大家,祝大家冬至快樂。  小熊藏進冬天 萬物開始冬眠  冬至快樂呀⃙要不你陪我吃餃子 我陪你吃湯圓啊  家家搗米做湯圓 知是明朝冬至天  白天最是時光短 花餃入湯暖夜長  祝眉目舒展 順祝冬安
  •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轉眼間就到了冬至,明明還記得前些日子還是小雪,但是不得不說,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是最特別的那個。很多人可能不會記得立冬,大雪和小雪,但總會記得冬至,而且關於冬至的飲食的討論,也是經久不衰。一般來說大差不差,就是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很多人的家裡都是將冬至當成傳統節日。因為冬至本身就屬於,既可以算得上是節氣,也可以能算成節日,而且在古時候,冬至也是應該很熱鬧的日子。
  • 明星冬至都吃啥?黃曉明吃餃子,佘詩曼吃湯圓,譚詠麟美酒佳餚
    柯佳嬿的這個表情比湯圓更加搶鏡哦,賣萌又搞怪的畫風,特別的可愛。看來她也是很喜歡吃湯圓啊。香港演員黎姿也是吃的湯圓,看起來真的是超級有食慾,一看就是給三個孩子準備的,除了大湯圓之外,還有彩色的小湯圓,紅棗跟桂圓搭配在一起,真的是養身又養胃,她的這份湯圓太豐富了。
  • 冬至到,除了餃子,湯圓、年糕也是美味選擇……
    冬至時,很多北方地區的人們吃餃子、吃肉湯,南方一些地區吃湯圓,還有地區冬至有著別樣美食,一起看看這一天全國各地吃什麼吧。北方:冬至餃子不凍耳朵冬至這一天,北方大部分地區流行吃餃子。俗語說「好吃不過餃子」,冬至也不例外。
  • 冬至為何又稱「小年」?這天為何南吃湯圓北吃餃子?
    於是,冬至吃什麼,就成為了南北方地區人們備受關注的話題點。北方人說:「冬至要吃餃子」!而南方人說:「冬至要吃湯圓」!當南北方人們為冬至吃什麼而爭論不休時,其實古人早就告訴了我們關於這一不同飲食習俗的淵源。
  • 餃子、湯圓、年糕、雞湯……你家冬至到底吃啥?
    很多北方人表示真的就是吃餃子,老人家常說,「冬至吃餃子,一冬天不會凍耳朵。」甚至還有句俗語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然鵝,有些南方朋友表示不同意,因為大家似乎更喜歡在冬至吃湯圓:不過冬至可不全是吃餃子、湯圓哦有嘉興的吃貨表示,他們那兒依然傳承著冬至吃「桂圓燒蛋」的習俗。
  • 冬至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北方和南方吃餃子還是湯圓
    冬至吃餃子  每逢一個節氣,最熱烈的話題往往是「這個節氣吃什麼」?冬至更不例外。小雪臥羊、大雪臥豬之後,冬至的吃,註定是豐盛的。「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北方有吃餃子、餛飩等風俗,南方則吃米糰、長線面。  北方食餃,南方食粑。
  • 冬至?|?今日宜:吃餃子|湯圓|節日|南方人|美食_網易訂閱
    禾順園:餛飩  坐標:1F西  Sweet soup balls  古人有云: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禾豐園:醪糟湯圓  坐標:1F西  Carrot soup  民間有言:  「冬至蘿蔔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
  • 冬至除了餃子湯圓還能吃啥了,這9樣東西你再不吃就來不及了
    民間有句諺語:「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在我國北方更是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但冬至為什麼吃餃子你知道嗎?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此後,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大約從宋朝開始,中國人在元宵節吃湯圓。
  • 學兒歌、包湯圓,綠洲花園幼兒園「迎冬至」系列活動
    小班組的老師通過故事、圖片、觀看動畫《冬至的由來》、為孩子們傳唱了「冬至」兒歌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了解冬至的來歷、習俗等傳統文化知識。孩子們在歡快的「賣湯圓」歌聲中開始了快樂的活動。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更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 日本也有冬至過,不吃餃子和湯圓,他們只喜歡做這個!
    愛美食、愛探店、愛做早餐的二胎90後寶媽。大家好,我是珠珠。"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22個節氣,雖然位列22,但卻幾乎是最為出名的節氣了,之所以會這樣,就不得不說起初中的地理知識。讓我們把太陽想成是鍋中心的大湯圓,而地球則是小湯圓在鍋鏟(太陽引力)的推動下,沿著鍋邊不斷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