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除了餃子湯圓還能吃啥了,這9樣東西你再不吃就來不及了

2020-12-24 舌在美食線

民間有句諺語:「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在我國北方更是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但冬至為什麼吃餃子你知道嗎?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

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施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並稱之為「餃耳」、「餃子」。

此後,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大約從宋朝開始,中國人在元宵節吃湯圓。明清以後,江南人也有在冬至以湯圓祭祖、祭灶的。這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

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湯圓又分「粉團」和「粉圓」兩種,《清嘉錄》曰:「有餡而大者為粉團,冬至夜祭先品也;無餡而小者為粉圓,冬至朝供神品也。」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腊味已經再也不僅僅只有臘腸,臘魚、臘肉、臘鴨、臘雞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噴噴的腊味煲仔飯更是輕易地俘虜人們那顆不斷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冬至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圍坐在竹葫或大盤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攪搓成的粉團,以兩隻手搓成彈珠一樣的丸子,叫「冬至丸」

「冬至丸」象徵著歲暮之際全家人圓圓滿滿。有的「冬至丸」還加以橙糕、瓜冊糖、豆砂等作餡料,俗稱「鴨母氽」。(眼熟嗎?眼熟就對了,這還是湯圓)

按照江浙一帶的傳統,冬至會舂餈粑,參與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雲南,冬至也有吃餈粑的習俗。

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餈粑,因此,在老家把餈粑叫「大餈」,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餈」

(插個嘴,感覺紅糖餈粑都好好吃哦!)

廣西地區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一個空心的,把肉放進去,蒸熟。在常州,一直流傳著冬至前夜吃胡蔥燉豆腐的習俗。並有「吃了熱一冬、不吃凍一冬」的諺語。

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戶戶吃小蔥燒豆腐。有一種「逗富」、「長旺」的寓意。與南京類似,泰州、揚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習俗大抵如此。

在我國的江南水鄉,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不過,這個疫鬼最怕紅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紅豆糯米飯來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最有特色的冬至食品,當屬閩臺一帶的薑母鴨,當地人會在這一天用正番鴨佐以薑汁,燉一鍋滋補鴨湯。

它在氣血雙補的同時,搭配鴨肉的滋陰降火功效,使得此菜滋而不膩,溫而不燥。在寒冷的冬季裡,吃過薑母鴨以後,驅走了一身的寒氣,整個身體也就立刻溫暖起來。

年糕年糕,年高年高。吃年糕,就是討一個「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頭。從清末民初起,杭州人到了冬至這一天,都要吃年糕。

聽過最極致的吃法,是一天三頓,一頓不落,年糕變著法兒地吃出花樣: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蒸年糕,中午是油冬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

海南各種特殊日子都會吃白斬雞,因為凡是逢年過節,他們都會舉辦相應的祭祖活動,而活動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雞,在祭祖完之後,人們就可以將其切了享用,即就是白斬雞。

白斬雞,始於清代的民間酒店,因烹雞時不加調味白煮而成,食用時隨吃隨斬,故稱白斬雞。

一碗滋補的羊肉湯是四川人過冬至的標配,在四川有「冬至喝羊肉湯,一冬都不生凍瘡」、「吃了羊腸不穿衣裳」的說法。

乳白色的湯底帶著濃濃的鮮味,鮮嫩的羊肉羊雜配上紅彤彤的小米椒,再放一撮小蔥香菜,色香味俱全!

寒冷的冬天,最適合來一碗熱乎乎的羊肉湯了!既能滿足吃貨的食慾,還能達到滋補、驅散寒意的作用。

不過,這喝羊肉湯並不僅僅只是四川人過冬至必吃的食物,在雲南、貴州、山東有部分地區的朋友也有冬至喝羊肉湯的習慣。

相關焦點

  • 上海習俗|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現在是溫飽時代了,不為吃而犯愁,但往往為了吃什麼,怎樣吃好,成為生意經。網上直播名目繁多,特別是深更半夜,雞飛狗跳的,偶爾打開某個網店,主播會突然叫著你的名字下單,讓人汗毛倒豎,簡直是半夜「鬼叫」。有人推銷圓子,有人推銷餃子,都借著冬至的名頭做起了生意。生意經是五花八門的,你信就買。
  • 明星冬至都吃啥?黃曉明吃餃子,佘詩曼吃湯圓,譚詠麟美酒佳餚
    柯佳嬿的這個表情比湯圓更加搶鏡哦,賣萌又搞怪的畫風,特別的可愛。看來她也是很喜歡吃湯圓啊。香港演員黎姿也是吃的湯圓,看起來真的是超級有食慾,一看就是給三個孩子準備的,除了大湯圓之外,還有彩色的小湯圓,紅棗跟桂圓搭配在一起,真的是養身又養胃,她的這份湯圓太豐富了。
  • 餃子、湯圓、年糕、雞湯……你家冬至到底吃啥?
    大家這天到底流行吃點啥?很多北方人表示真的就是吃餃子,老人家常說,「冬至吃餃子,一冬天不會凍耳朵。」甚至還有句俗語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然鵝,有些南方朋友表示不同意,因為大家似乎更喜歡在冬至吃湯圓:
  • 冬至丨除了餃子還吃啥?
    冬至飲食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冬至養生,我國各地吃餃子成了最大的習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釀酒的習慣。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要追溯到東漢末年。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傳說冬至吃餃子緣起於東漢醫聖張仲景,據說在冬天張仲景看到百姓因寒冷凍壞了耳朵,故把禦寒的藥物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的物體,起名「嬌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讓人們連湯吃下,保護耳朵。  時至今日,人們把包餃子的習俗沿襲了下來。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原創 帶你漲知識的 黃小廚前天冬至,po圖秀一下「冬至吃了啥」順理成章地承包了本編朋友圈一天的精彩。我原天真地以為冬至不就是「南湯圓北餃子」嘛,看了微博朋友圈才發現,真是too young too naive,湯圓、餃子、餛飩、火鍋、羊肉湯...簡直是美食大賞。這冬至料理真的有這麼豐富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冬至這天,全國人民都流行吃啥?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昨天冬至,po圖秀一下「冬至吃了啥」順理成章地承包了本編朋友圈一天的精彩。我原天真地以為冬至不就是「南湯圓北餃子」嘛,看了微博朋友圈才發現,真是too young too naive,湯圓、餃子、餛飩、火鍋、羊肉湯...簡直是美食大賞。
  • 「妊糖」冬至天吃餃子吃湯圓,高血糖孕婦能吃嗎?
    到了冬至這一天,有的地方會吃餃子,有的地方會吃湯圓,那這些高血糖孕婦能吃嗎?答案是,——適量就可以,同時還要注意一下這幾個方面:吃餃子餡料很關鍵不吃馬蹄餡的餃子不吃菠菜餡的餃子菠菜雖然營養豐富,常吃還能預防缺鐵性貧血但缺點是含有較多的草酸,體內草酸過多的話會影響孕婦對鈣的吸收,不利於胎兒正常發育,所以菠菜不是不可以吃,少吃為宜。且菠菜性熱。
  •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轉眼間就到了冬至,明明還記得前些日子還是小雪,但是不得不說,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是最特別的那個。很多人可能不會記得立冬,大雪和小雪,但總會記得冬至,而且關於冬至的飲食的討論,也是經久不衰。一般來說大差不差,就是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很多人的家裡都是將冬至當成傳統節日。因為冬至本身就屬於,既可以算得上是節氣,也可以能算成節日,而且在古時候,冬至也是應該很熱鬧的日子。
  • 今日冬至丨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古人喜賀冬至,冬節是「時年八節」之一,各種冬至節日食物非常之多。 酬神祭祖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南方地區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
  • 冬至吃啥?冬至吃啥這些各地習俗你了解多少
    冬至吃啥?冬至吃啥這些各地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12-21 13:43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吃啥?冬至吃啥這些各地習俗你了解多少 冬至吃啥?冬至吃什麼,各地風俗不同吃什麼,就有所不同的,那麼大家是不是想知道冬至其他地區吃什麼,想知道大家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吃啥 1、北京人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餃子餛飩這類象徵團圓   原標題:冬至吃啥?冬至吃啥這些各地習俗你了解多少    冬至吃啥?
  • 冬至到,除了餃子,湯圓、年糕也是美味選擇……
    冬至時,很多北方地區的人們吃餃子、吃肉湯,南方一些地區吃湯圓,還有地區冬至有著別樣美食,一起看看這一天全國各地吃什麼吧。北方:冬至餃子不凍耳朵冬至這一天,北方大部分地區流行吃餃子。俗語說「好吃不過餃子」,冬至也不例外。
  • 冬至寄語2020冬至文案朋友圈說說 冬至吃餃子吃湯圓心情句子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朋友圈文案說說送給大家,祝大家冬至快樂。  小熊藏進冬天 萬物開始冬眠  冬至快樂呀⃙要不你陪我吃餃子 我陪你吃湯圓啊  家家搗米做湯圓 知是明朝冬至天  白天最是時光短 花餃入湯暖夜長  祝眉目舒展 順祝冬安
  • 除了餃子和湯圓,冬至還可以吃這些!
    俗話說:「冬至大過年」大家準備今天吃什麼呢?「我撐湯圓!」「我吃餃子!」其實除了這兩樣,冬至的應節美食還有很多哦~!前方含食譜呦,小當家們快馬住!01餃子古人認為冬至一陽初生,如同子時一陽初生,最初的冬至被視為兩年之交,吃餃子取
  • 冬至為何又稱「小年」?這天為何南吃湯圓北吃餃子?
    於是,冬至吃什麼,就成為了南北方地區人們備受關注的話題點。北方人說:「冬至要吃餃子」!而南方人說:「冬至要吃湯圓」!當南北方人們為冬至吃什麼而爭論不休時,其實古人早就告訴了我們關於這一不同飲食習俗的淵源。
  • 冬至的習俗與美食有哪些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的習俗與美食有哪些1、祭祖:在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都有祭祖的習俗,在日也不例外,在南方地區冬至日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好香爐和貢品祭祀祖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家庭和睦。2、補冬:冬至日的時候除了祭祖,還有補冬的習俗,補冬顧名思義就是進補,冬至日後人們開始吃一些食物,有益於人們的身體健康,可以避免冬天生病。
  • 冬至的奇特習俗話你知,吃湯圓嚼餃子,還有習俗好吃更好玩!
    在冬至的時候,人們最為熱衷的大抵是餃子。瑩白色的餃子,熱騰騰的熱氣緩緩浮起,輕蘸醋汁,咬開半口,或許是翠綠點綴肉料,又或許是鮮蝦紅裡透白炸裂口腔,好吃又給人莫大的視覺享受。餃子一直都是冬至時最為廣為人知首選,事到如今也只有湯圓能與它並駕齊驅,引起一大堆北方"餃子派"和南方"湯圓派"的撕逼大賽了。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上海人最喜歡這些「餡」!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上海人最喜歡這些「餡」!今天是冬至節氣,吃碗湯圓是上海人的習俗。時下,湯圓餡也與時俱進,各種不同口味的湯圓,看看哪個才是你們的最愛吧!
  • 今天你吃餃子了?「不端冬至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啥意思
    導讀:「不端冬至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啥意思?今天你吃餃子了?這個時候能吃到熱騰騰的食物是多麼享受的,其中今天應節食物那非餃子莫屬了,因為有冬至吃餃子的說法。不過,冬至吃餃子,還有冬至吃湯圓,其實這都是有的農村風俗,北方以小麥為主,麵食為主,冬至吃餃子,而南方盛產稻米和甘蔗、芝麻等,這樣湯圓是稻米、芝麻、糖加工而成,它們形狀都以圓的為主,象徵團圓的。所以吃餃子與吃湯圓只是美食風味不同而已,我比較喜歡吃餃子。
  •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那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整理|劉文清冬至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冬至為啥要吃餃子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