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奇特習俗話你知,吃湯圓嚼餃子,還有習俗好吃更好玩!

2020-12-23 珠珠搵食

冬至,現代的人們大抵都明白過來是源於地球的公轉造成的時節變化,只是很少人知曉,在數千年前的古代,人們是怎麼摸索出時歷的變化,周期的輪轉。冬至的劃分要從遠在數千年前的周朝說起,為了管理天下,劃分時間,當時的統治者周公便以陽城為"天下之中"澆築石座,立起碩大的石柱,製成"圭表"以影子為依據,測量影子的變化結合溫度和作物的變化製成時歷表,以影子變化的長短劃分了"一年"的概念,其中石柱影子最長的時候便是冬至。

冬至黑夜為一年最長的時間,也是溫度開始進一步下降的時間,是為"陰盛"。但是古人相信時節的輪轉,生命的輪迴。"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冬天來了春天還會晚嗎?"這樣的心思紮根於人們的心中,冬至是輪迴的開始,是下一個春天到來的開端,大吉之日。

即便時間流轉,文化依然悠悠傳承。冬至已然不復以往的興盛,但它依然是人們心中最為喜歡的節日,廣東人裡更是一直堅持著"冬至大過年"的理念,團聚相守,享受美味,長存不滅。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傷耳朵沒人管。

在冬至的時候,人們最為熱衷的大抵是餃子。瑩白色的餃子,熱騰騰的熱氣緩緩浮起,輕蘸醋汁,咬開半口,或許是翠綠點綴肉料,又或許是鮮蝦紅裡透白炸裂口腔,好吃又給人莫大的視覺享受。

餃子一直都是冬至時最為廣為人知首選,事到如今也只有湯圓能與它並駕齊驅,引起一大堆北方"餃子派"和南方"湯圓派"的撕逼大賽了。如今的餃子種類繁多,牛肉,鮮蝦,鮮貝,三鮮,蟹黃……多種多樣,端的是各種口味,鮮而不膩,餘味悠長綿遠。但人們吃的還是羊肉居多,箇中原因主要是"冬至一陽生"。

只有冬至那天體內催生出的第一縷陽氣方為真陽,往後日子裡的陽氣皆為不純。也只有這縷真陽才能擋住冬日裡漫漫長夜下的極寒。所以,為了讓陽氣體內興盛(女孩子也有陽氣),人們都會以羊肉為餡,滿懷"陽生"之意,提高體內的熱量,暖和自身。

如今看來,這樣的食物歷史未免太過迷信,頗為令人好笑。但在那個年代裡,科技並不發達,寒冷為什麼會奪走人命,應該如何熬過冬天的酷寒成為老百姓性命攸關的問題。羊肉是最有效提供熱量的廉價肉類,食雄黃酒,吃羊肉餃子以這樣的思考和"迷信說法"流傳下來,庇護著人們抵抗寒冷,走過一代又一代。這未嘗不是一種"科學",一種感動。

至於我是湯圓派還是餃子派,那得看我附近有啥我吃啥,我可好養活了。(笑)

湯圓唔食天無光,食了湯圓大一歲。

在潮汕和汕尾地帶,冬至可是小年來著,某種程度上比肩過年也說不定。在這一天前,吃完晚飯後,家裡的老一輩就會張羅著讓大家坐在桌子前,把一個大笸籮擺在一角,然後將搓好的糯米糰放在中間,男女老少大家一起齊動手,各自揪下一團按壓填充揉成球狀。

冬至搓湯圓也是有講究的,必須要搓的大小參差不齊,小有小的玲瓏,大有大的飽滿圓滾滾的在檯面上才行,這就叫做 "公孫圓",寓意著一家老少圓圓滿滿,團團圓圓,如此才能使稱得上好的湯圓。至冬至早上的時候,媽媽和婆婆還會特意熬一大鍋紅糖水來下湯圓,紅湖瑩丸,熱浪疊玉,撒是好看。

然後主婦就會捧著一大缽的湯圓呈到紅桌上祭祖,而家裡的地主爺,財神爺等神明則是疊滿好幾碗,一碗對應一位神明,恭敬祭祀對待。然後再喚醒大人小孩和老爺爺,讓他們都吃上滿滿一碗湯圓,起個好兆頭,端的是"湯圓唔食天無光,食了湯圓大一歲。"的習俗,分外令人開心。

個別地方則是不拘泥於形狀,甚至會做成金元寶形狀的湯圓售賣,開門迎財氣,吃福氣,而達濠這樣的地方更是搓成魚形,祭神祭祖,年年有餘,非常神奇。湯圓在這個時候已然不僅僅是一份美味,更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和願景,帶著觸手可及的溫暖。

冬至"掛冬紙",圍桌共餐好意頭。

在潮汕和汕尾地區的人們,在冬至這天還會一起掃墓祭祖。每年上墳掃墓的時候,一般為清明和冬至,前者為"掛春紙",後者則是"掛冬紙"。而再冬至,祭祖的多為豬雞魚等三牲和果品,鮮蚶,柑橘,果品……其中鮮蚶是必要的,不能省略的,是吉利之物。

在拜墓的時候,當地的人們還得祭拜墓旁的土地爺,尊其為"厚土之神"。祭拜結束後,還會再墓前聚餐,將祭品中的鮮蚶吃完,取出蚶殼撒在墓堆上,此為撒蚶殼錢,保護後輩子孫財源廣進,順順利利過大年,個別地方還會進行佔卜祈願,求緣呢。

雖然現在很多都消散了,但那份祝福和祈願卻始終流傳下來,我記得以前還看過求姻緣的呢,看來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難處呢。(笑)

在以前,潮汕人和汕尾人出去回來的華僑們,漂泊在外的人們都會在冬天回鄉,直到第二年春天才會出洋,因此,人們都會為他們準備冬至的糯米粉,等待著他們的回來。一碗湯圓,宛如細長深遠的線,將分隔兩地的人們,家人彼此聯繫著。

思念不管是在哪個年代都聯繫著彼此,或許是彼此靠近,或者是相隔甚遠,但在冬至這天,彼此的心都渴望著彼此團圓,以餃子,以湯圓,以美味構築橋梁,讓心再一次靠近。

明天的冬至,大家要開開心心地享受起來啊,無論何地,無論何種處境,至少讓自己笑一笑,享受美食,讓心停一停,休息一下。

相關焦點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要追溯到東漢末年。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傳說冬至吃餃子緣起於東漢醫聖張仲景,據說在冬天張仲景看到百姓因寒冷凍壞了耳朵,故把禦寒的藥物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的物體,起名「嬌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讓人們連湯吃下,保護耳朵。  時至今日,人們把包餃子的習俗沿襲了下來。
  • 「冬至」除了吃餃子,不同省份還有這些冬至習俗?
    也有人對冬至習俗一無所知,什麼好吃吃什麼 今天小new就帶大家盤一盤 冬至的英語表達&各地習俗 01 冬至節氣知多少
  •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轉眼間就到了冬至,明明還記得前些日子還是小雪,但是不得不說,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是最特別的那個。很多人可能不會記得立冬,大雪和小雪,但總會記得冬至,而且關於冬至的飲食的討論,也是經久不衰。一般來說大差不差,就是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很多人的家裡都是將冬至當成傳統節日。因為冬至本身就屬於,既可以算得上是節氣,也可以能算成節日,而且在古時候,冬至也是應該很熱鬧的日子。
  • 上海習俗|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現在是溫飽時代了,不為吃而犯愁,但往往為了吃什麼,怎樣吃好,成為生意經。網上直播名目繁多,特別是深更半夜,雞飛狗跳的,偶爾打開某個網店,主播會突然叫著你的名字下單,讓人汗毛倒豎,簡直是半夜「鬼叫」。有人推銷圓子,有人推銷餃子,都借著冬至的名頭做起了生意。生意經是五花八門的,你信就買。
  • 冬至小習俗有哪些 冬至吃酒糟是哪裡的習俗
    2.吃甜丸、湯圓相傳漢代冬至已有「進酒餚,謁賀君師耆老」的習俗。宋、元以來,潮俗盛行吃甜丸。冬至日,家庭主婦紛紛用糯米粉和水揉粉團,再搓成大大小小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徵著歲暮之際全家人圓圓滿滿。有的「冬至丸」還加以豆沙、瓜糖、五仁、橘紅等作餡料。「故意搓得大小不一,取「公孫丸」的好兆頭。潮汕地區有「冬至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
  • 冬至的習俗與美食有哪些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的習俗與美食有哪些1、祭祖:在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都有祭祖的習俗,在日也不例外,在南方地區冬至日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好香爐和貢品祭祀祖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家庭和睦。2、補冬:冬至日的時候除了祭祖,還有補冬的習俗,補冬顧名思義就是進補,冬至日後人們開始吃一些食物,有益於人們的身體健康,可以避免冬天生病。
  • 冬至習俗你知多少?細數冬至的傳統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習俗你知多少?細數冬至的傳統習俗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春節可能是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但在兩廣人的眼裡,冬至卻也是一樣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兩廣人有句話叫冬大過年,從此可見冬至在兩廣人心目中的地位.
  • 冬至|冬至節日習俗|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
    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的習俗南方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南方地區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後通常還有宴飲活動。北方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今日冬至日-冬至日該吃什麼?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 中國南北方冬至習俗,從8個地方的習俗了解冬至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南北方冬至習俗,從8個地方的習俗了解冬至習俗 冬至,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氣,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21日冬至,整理了一下關於中國南北方的一些不
  • 冬至吃哪些傳統食物 南方冬至節習俗是什麼
    冬至吃什麼好二、冬至面有諺語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過後就是數九寒天,在滴水成冰的寒冬,吃一碗熱騰騰的冬至面,才算是過了一個冬至。現在生活都好了,面哪天都可以吃,但是冬至這天吃麵意義非凡。冬至吃什麼好三、餃子「北吃餃子,已經是流傳了千年的歷史。
  • 你不會以為冬至只能吃餃子吧?不同地區吃的冬至美食,快來看呀!
    縱觀各地的不同,冬至這天南北兩方大致形成了「北餃子,南湯圓」的習俗。北餃子對於北方人來說,「無餃子,不過節」。無論什麼節日或節氣,北方人總是用餃子來過節。同時在冬至這天,更是對餃子追求到極致,「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無人管」。每年這天,身為北方人的小編總得吃幾個餃子,就連不能吃主食的小孩,也會被家裡大人用筷子沾點餃子湯來讓他完成這個習俗的傳承!
  • 冬至到,除了餃子,湯圓、年糕也是美味選擇……
    冬至時,很多北方地區的人們吃餃子、吃肉湯,南方一些地區吃湯圓,還有地區冬至有著別樣美食,一起看看這一天全國各地吃什麼吧。北方:冬至餃子不凍耳朵冬至這一天,北方大部分地區流行吃餃子。俗語說「好吃不過餃子」,冬至也不例外。
  • 冬至除了餃子湯圓還能吃啥了,這9樣東西你再不吃就來不及了
    民間有句諺語:「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在我國北方更是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但冬至為什麼吃餃子你知道嗎?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此後,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大約從宋朝開始,中國人在元宵節吃湯圓。
  • 冬至吃啥?冬至吃啥這些各地習俗你了解多少
    冬至吃啥?冬至吃啥這些各地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12-21 13:43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吃啥?冬至吃啥這些各地習俗你了解多少 冬至吃啥?冬至吃什麼,各地風俗不同吃什麼,就有所不同的,那麼大家是不是想知道冬至其他地區吃什麼,想知道大家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吃啥 1、北京人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餃子餛飩這類象徵團圓   原標題:冬至吃啥?冬至吃啥這些各地習俗你了解多少    冬至吃啥?
  • 冬至為何又稱「小年」?這天為何南吃湯圓北吃餃子?
    於是,冬至吃什麼,就成為了南北方地區人們備受關注的話題點。北方人說:「冬至要吃餃子」!而南方人說:「冬至要吃湯圓」!當南北方人們為冬至吃什麼而爭論不休時,其實古人早就告訴了我們關於這一不同飲食習俗的淵源。
  • 今日冬至丨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古人喜賀冬至,冬節是「時年八節」之一,各種冬至節日食物非常之多。 酬神祭祖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南方地區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
  • 冬至別光吃餃子!下面這5種傳統美食別忘了吃,營養美味還不貴
    (三九天從冬至開始數)眾所周知,冬至有吃餃子的習俗!但大家知道嗎,冬至吃餃子其實是北方的習俗,南方是不吃餃子的!所以,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冬至除去吃餃子,下面這5種傳統美食,不妨也嘗嘗,不僅營養美味,關鍵還不貴哦!桂圓燒蛋:在北方有冬至餃子的習俗,而在浙江,每年冬至有吃桂圓燒蛋的習俗!
  • 江西各地冬至習俗大全,冬至快到了,遠方的你要回家吃團圓飯?
    12月21日,將迎來2020年冬至節氣,我們將迎來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飲食一直都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說法。不過,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那麼,在江西冬至時節都吃些什麼呢?
  • 冬至到了,除了要吃傳統美食,還有這幾個民間習俗和禁忌
    一說起冬至節氣以及冬至的傳統美食,筆者相信大多數人都是能夠信口拈來的,對於無論什麼節日都會吃餃子的北方人來說,冬至當然不能例外,畢竟俗語常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而在南方,人們更愛吃湯圓、年糕,有的地區還流行一種用糖、肉、菜、果、蘿蔔絲等做餡,糯米粉包製而成的「冬至團」,寓意一份團圓美滿。
  • 「感受習俗,傳遞親情」濟南市新苑小學四年級一班別樣過冬至
    冬至是一年當中最後一個節氣,我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遞親情,倡導家庭意識,濟南市新苑小學開展了冬至主題文化活動。四年級一班組織部分家長走進班級,和孩子們一起包餃子、過冬至,還通過製作手抄報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節氣、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