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冬至,這3白2黃1紅要多吃,數九寒天溫潤冬燥,安全過寒冬

2020-12-23 四十年老廚

從廚40年,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期盼與喜歡美食的您成為朋友,歡迎您「關注」我!老廚與您一起做美食。

這幾天翻看天氣預報,氣溫驟降程度很大,直逼歷年最冷的冰點溫度,這才恍然大悟,這馬上就要進入冬至了。冬至,是我國重要的節氣,意思是真正的寒冷冬天來了,冬至過後,就要進入嚴格意義上的數九寒天。俗話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特別是在北方地區,天寒地凍,可不是如歌中所唱得那樣: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

在我國北方,冬至後那可是真叫一個「冷」,絕對到了滴水成冰的程度。記得剛上班那會,每年冬天,地面都會凍得裂開了一條條幾釐米的寬縫,人們穿上厚厚的棉靴子,也會經常凍腳,更不要說凍手了。幸虧那個時候,每天可以早去單位,早早把炒菜的爐子捅開,可以暖和暖和。我國每個節氣也都有相應的食材與之相搭配,那冬至後吃點什麼呢?後天冬至,這3白2黃1紅要多吃,數九寒天溫潤冬燥,安全過寒冬。

01白蘿蔔

古語說得好:「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大夫開藥方」,這白蘿蔔絕對是冬至後要吃的第一食材。在我國民間,白蘿蔔一直被美其美名曰「小人參」,這雅稱也不是浪得虛名,全是憑實力爭取來的。記得小時候,到了冬天,白蘿蔔可是要吃上一個冬天的家常食材。每家每戶都會在院子裡挖一個深坑,把幾百斤白蘿蔔採用「土埋法」進行貯存,還不忘中間插一捆高粱秸稈進行通氣。真得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哪怕吃到開了春,挖出來的白蘿蔔還鮮嫩清脆,絕對不會「糠」心。

這看似家常的白蘿蔔,可是維生素含量最豐富的食材之一,單純論維生素C,都超過梨子7倍。白蘿蔔還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素、胡蘿蔔素、其他多種維生素、葉酸及多種微量元素。白蘿蔔還是一種助消化的好食材,在過去,冬至各家各戶都要包餃子吃。如果是比較難消化的羊肉、牛肉餡的餃子,特別是當家中有老人、孩子食用時,一般都會搭配上白蘿蔔,來幫助消化。冬至後要多吃白蘿蔔,主要還是利用了蘿蔔能夠去燥生津的益處,溫潤冬燥。

02山藥

山藥自古就是「藥食同源」的好食材,絕對的滋補佳品,是冬至後要多吃的另一種重要食材。山藥含有豐富的多種胺基酸,達到16種之多,維生素含量及微量元素中鐵、鈣、鋅含量尤其豐富。山藥具有很好的溫腎益陽、滋潤皮膚、美容養顏、延緩衰老、增強免疫等諸多作用,特別適合家中的老年人、孩子、愛美女士、素食主義者、青壯年男性等不同人群食用,是一種百搭食材。

山藥中糯性較強的山藥,特別適合直接蒸熟後食用、製作各式面點甜點、製作拔絲山藥及蜜汁山藥等經典名菜、燉湯等;而脆性較強的山藥,因為含水分較多,澱粉含量較少,特別適合清炒、醋溜及溜肉片;不同的山藥品種有不同的吃法,這個不能混淆。

03蓮藕

蓮藕是另一種特別適合冬季食用的家常好食材,在我國民間也一直流傳著「男不離韭、女不離藕」之說。蓮藕含有豐富的多種胺基酸、維生素C、維生素B族、維生素K、膳食纖維素及鐵、鈣、磷等多種微量元素,是滋補去燥、止血生津的好食材。蓮藕家常做法很多,可清炒、熗炒、涼拌,也可以燉湯。食用時,主要要記得區分一下七孔藕與九孔藕:七孔藕澱粉含量較多,糯性較強,主要適合燉湯;而九孔藕水分較多,澱粉含量相對較少,脆性突出,清脆怡人,主要適合用來炒菜。

04南瓜

冬季因為氣候寒冷,人們特別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身狀況,特別是家中的老年人、孩子及體弱者,那就要多吃南瓜了。南瓜含有豐富的南瓜多糖類物質,是一種很好的人體免疫增強劑,可以很好地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是特別適合冬季食用的一種家常食材。此外,南瓜還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膳食纖維素、果膠及多種微量元素。南瓜最佳的食用方法是蒸熟後直接食用,各種營養成分最大程度保留。也可以二次加工,製作各式面點西點、熬粥等,也都是不錯的食用方法。

05小米

粥,是我國最重要的食物之一,我國老百姓也有早晚喝粥的傳統。到了每年的冬季,孩子們難免會口角上火,這個時候就要多喝粥了。大米性涼,適合夏天熬粥;小米性溫,那更適合冬季熬粥喝。如果家中的老人、孩子冬季氣燥上火,不管多厲害,幾頓小米粥很快就能解決了這些問題。

06紅棗

在我國民間,一直有「日食三棗、長生不老」之說,這也足以說明紅棗在民間的受重視程度。紅棗因為維生素含量豐富,又被稱為「活維生素丸」,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幾十倍,又被稱為「百果之王」。此外,紅棗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E、多種胺基酸及鈣、磷、鐵、鎂等多種微量元素。冬季陰冷,難免會冬燥,特別是一些愛美女士,面黃乾燥,這個時候不妨多吃點紅棗,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益處。後天冬至,可要常吃3白2黃1紅,數九寒天滋潤冬燥,安全過寒冬。

40年煙燻火燎,期盼結交喜歡做美食的朋友,歡迎您「關注」我!懇請您提出寶貴意見!

相關焦點

  • 今日冬至,數九從今天開始嗎?為何有「冬至逢壬才數九」的說法?
    今天是冬至節氣,冬至又被稱為日短至、亞歲等,這是因為在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的一天,在古代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儘管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但是寒冬卻是從冬至節氣開始。因為冬至節氣代表著寒冷冬天開始的意思,所以在民間還有用「數九」來計算寒天的說法。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童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歲寒隆冬至,數九過寒冬,未來幾天泰安天氣晴暖為主
    21日是冬至節氣,「數九寒天」自此正式開始,這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到了。市氣象臺預計,未來幾天泰安以晴好天氣為主,氣溫也將回升。今年的數九寒冬開場相對「溫和」,但這種溫和持續的時間並不長,24日我市將迎來弱冷空氣。
  • 冬至前後,記得多吃「3紅2白」,有營養熱量高,數九寒天順利過
    冬至一到,意味著正式進入「數九寒天」,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來臨了。人們更喜歡吃一些高熱量高營養的食物,給身體提供熱量、抵禦嚴寒。老話說冬至補一補,一年精氣足,冬季是四季中人體進補的最佳時節,素有「冬至一陽生」之說,相比於其他季節來說,寒冬時節更容易吸收、積累營養,所以冬天人也都容易「發福」,但身體會比較壯實,難怪民間常說「冬至要進補,開春能打虎」。
  • 明日冬至,記得吃「3肉、2粥、2湯」,順時而食,溫暖過寒冬
    明日冬至,記得吃「3肉、2粥、2湯」,順時而食,溫暖過寒冬!冬至前後,家庭條件允許,記得給家人吃7種美食,身體棒棒過寒冬明日就是24節氣的倒數第三個節氣——冬至節氣,冬至以後開始數九,這預示著此時才是寒冬的真正開始,棉衣棉褲能套的全套上吧。
  •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數九過寒冬!
    歲月穿梭 四季輪迴 轉眼我們來到了 2020年最後一個節氣 ——冬至 冬至,又稱冬節
  • 今日冬至,記得多吃「2紅2白」,有營養熱量高,十冬臘月順利過
    今天是冬至,這也就意味著最冷的時候即將要來臨了,大家都喜歡吃一些溫和滋補的食物,來抵禦十冬臘月的寒冷,有句俗話說得好:「冬至要進補,開春能打虎」,因為冬季正是進補的好時機,特別容易吸收營養。今日冬至,記得多吃「2紅2白」,有營養熱量高,十冬臘月順利過!
  • 今日冬至,順祝冬安!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但都生動形象地記錄著冬至到來年春分的物候變化「數九」總要先數到最冷的日子再開始回暖>其實,這白雪皚皚的天地間正厚積著生命的力量凜冽的寒冬正悉心地孕育著下一個春天熬過漫漫寒冬終將迎來春暖花開挺過艱難困苦
  • 今日冬至,順祝冬安
    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但都生動形象地記錄著冬至到來年春分的物候變化「數九」總要先數到最冷的日子再開始回暖其實,這白雪皚皚的天地間正厚積著生命的力量凜冽的寒冬正悉心地孕育著下一個春天熬過漫漫寒冬終將迎來春暖花開挺過艱難困苦終將等到柳暗花明「數九
  • 冬至!冷=冷=冷 香香香
    >也意味著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也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數九」是從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因氣候差異各地都有著不同版本的數九歌過了最為寒冷的三九、四九天氣便開始回暖《淮南子》記載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
  • 明日冬至,記得給家人吃這道傳統美食,順應節氣,溫暖過冬
    明日冬至,記得給家人吃這道傳統美食,順應節氣,溫暖過冬。12月21日就是今年的冬至節氣,二十四節氣當中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當天,由於太陽光南行,轉折點向北半球傾斜,因而是一年當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隨著冬至的到來,氣溫的下降,即將進入真正的寒冬,民間也開始用「數九」來計算寒天。
  • 冬至小習俗有哪些 冬至吃酒糟是哪裡的習俗
    2、冬至做節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 明日進入三九,別忘記吃1黑2紅3白,順應時節調飲食,平安過寒冬
    明日進入三九,別忘記吃1黑2紅3白,順應時節調飲食,平安過寒冬。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民間素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俗語,由此可見,三九天的寒冷程度,明天就是三九天的第一天,冬至過後,一共有9個九,每隔9天為一個九,2021年1月8日是三九第一天,也就是說,這一個月是三九四九天,最為寒冷,也是身體最脆弱的時候,我們要利用身邊的食物,滋補身體,抵禦嚴寒。我們這裡,在三九四九天有吃1黑2紅3白的習俗,分享給大家。
  • 冬至到,「3白1紅1綠」別忘吃,順應節氣,助全家安穩過冬
    冬至到,「3白1紅1綠」別忘吃,順應節氣,助全家安穩過冬12月,進入一年的尾聲,馬上也將迎來陽曆年的最後一個節氣—冬至。冬至不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一個,更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這天過後,北半球的白晝將逐日增長,真正的寒冬也將凜然而至。老祖宗早有言,飲食要應時而食。作為一名美食愛好者,對於農曆節氣,最關心的莫過於吃什麼。那今天, 懶喵就跟大家聊聊有關冬至飲食的話題,一起來看看,在這一天應該吃些什麼。
  • 今日冬至|發生在冬至裡的故事
    時至冬至,民間便開始「數九」計算寒天了,「數九」是中國民間一種計算寒暖日期的方法。民諺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數九是從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以此類推。一般「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當數到九個「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天氣就暖和了。圖中是紫金山天文臺雪景遠眺。
  • 冬至吃什麼|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餃子寓意
    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 冬至別光吃餃子!下面這5種傳統美食別忘了吃,營養美味還不貴
    冬至大於年!相信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朋友的家鄉,這種說法不在少數吧!冬至源於漢代,盛於唐宋,並相傳至今。之所以冬至這個節氣很重要,不僅是因為冬至過後,才是真正寒冬的到來!也是因為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
  • 今日冬至,數九從什麼時候開始呢?是冬至數九還是「逢壬」數九?
    導讀:節日冬至,數九從什麼時候開始呢?是冬至數九還是「逢壬」數九?今天是傳統節日冬至,這一天被譽為是:冬至大如年。北方地區今天的習俗當然是吃餃子。各式各樣的餃子擺上了餐桌,成為冬至必不可少的美食。冬至吃餃子由來已久,村裡老人在冬至會經常的念叨,冬至一定要吃餃子,不吃餃子的話就會把耳朵凍掉。但很多人冬至其實並不吃餃子,但也沒有看到誰的耳朵被凍掉,這也是一種民間說法而已。只不過餃子的模樣跟耳朵確實很像,所以吃餃子保護耳朵的說法,就成為了一種習俗。冬至之後就開始了數九寒天的季節。
  • 今日冬至,開始「數九」,食一肉,吃二蔬,做三事,身體逐漸強壯
    「冬至,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老話講:「吃罷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冬至這天,是一年裡頭夜最深、最長的時候。過了冬至,白天時間開始逐漸變長,陽氣回升。今日冬至,開始「數九」,食一肉,吃二蔬,做三事,身體逐漸強壯食一肉羊肉冬季寒冷,飲食上應該以溫補為主,所以在平時多吃一些溫熱性的食物,更有助於守住體內陽氣,呵護身體健康。
  • 詩詞鑑賞|是日冬節萬物衰,寒天數九伴陽來
    【冬至 其一】是日冬節萬物衰,寒天數九伴陽來。稀疏岸柳銀絲掛,落寞蘆花似雪皚。陋室苔痕抹新綠,門前蠟梅鬥霜開。每一個節氣都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也是古人大智慧的重要體現。在古代詩詞中,我們可以看到有諸多關於冬至節氣的描寫,感覺頗為動人的一篇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小至》,這首詩詩風祥和中正,節俗生動細緻。值得敬佩的是,古人往往是結合一些瑣碎的喜憂悲歡的生活方式,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尋到其中的樂趣,表現在不同的側面對生活的細嚼慢品,來不斷追逐他們的信仰。
  • 冬至到,農諺「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有雨一冬凌」什麼意思?
    中國農民極善觀察與總結,他們根據生活經驗發現「冬至」下雨與否,與往後一段時間的氣象呈正相關的關係。他們將之總結成短小精煉,易於傳頌的農諺,「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有雨一冬凌。」意思是如果冬至這天天氣尚好的話,那麼此後的一段時間,甚至整個冬季,都會以晴好天氣為主。反之如果這天颳風下雨的話,那麼整個冬季都要做好防寒抗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