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嘻哈音樂,講國父建國,《漢密爾頓》憑什麼全網零差評

2020-08-21 恰同學

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這一問題放在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身上,顯然再合適不過了。讓我們大膽的試想一下,如果遠在英屬東印度群島的漢密爾頓沒有憑藉出色的文筆,為自己贏得一張遠赴那個和他一樣young、scrappy and hungry的殖民地的船票,那我們今天可能不止是失去這一出感人至深的好戲那麼簡單了。是的,從出生就註定卑微如塵土的漢密爾頓,不僅改寫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也書寫了美國這個偉大國家兩百年來的國運。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故事,可能是北美那片熱土上結出的,最早也是最燦爛的美國夢吧。所以,無論是看羅恩·徹諾寫的傳記,還是看lin-Manuel-Miranda寫的戲劇,你都很容易被漢密爾頓的熱情、才華、智慧、遠見、毅力所震撼,同時你又會為他那些魯莽、偏執、驕傲甚至愚蠢的天真所惋惜。拋開漢密爾頓的那些影響深遠的成就,單看他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行為,你很難想像這就是美國國父,這就是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這就是華爾街之父,這就是美國財政系統之父……,這明明就是一個妥妥的戲精啊!

毫無疑問,漢密爾頓身上的戲劇衝突成就了兩百年後《漢密爾頓》這部偉大的藝術作品。但不無遺憾的是,這也讓漢密爾頓本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人誤解,被人詬病,甚至漸漸被人們遺忘。還好,在包容開放的文化環境裡,歷史還可以用戲劇的呈現方式幫自己「撥亂反正」。


《漢密爾頓》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漢密爾頓本人並不是一個政客。漢密爾頓是一個變革者,是一個學者,是一個為了有意義的事業,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做正確事情的人。與之相反,劇中的另一個主角——艾倫·伯恩,卻是個不知不扣的政治家。lin-Manuel-Miranda用了大量的筆墨來寫伯恩的心理歷程,從《wait for it》到《dear theodosia 》再到《the room where it happens》,這種講故事的方式,不僅讓你不討厭這個damn fool甚至還有些理解、同情他了。

自身的性格衝突與「敵人」的矛盾衝突,讓漢密爾頓的人生充滿了挑戰。所幸的是,在重重考驗與層層障礙面前,漢密爾頓身邊還有與他惺惺相惜的朋友、戰友,相親相愛的知己、愛人,以及始終站在他背後亦師亦友的華盛頓。lin-Manuel-Miranda對漢密爾頓身邊每個人物的刻畫,可謂鮮活動人,每一句歌詞都恰如其分地勾勒出豐滿的人物形象,每一個旋律都恰到好處烘託出獨特的人物性格。所以,看這部劇,你不僅了解了漢密爾頓的其人其事,甚至還喜歡上了伊萊莎、安傑麗卡、華盛頓、勞倫斯,就連有些神經質的喬治三世都顯得特別可愛。

《漢密爾頓》這部劇的題材無疑是嚴肅的,但天才一般的lin-Manuel-Miranda選擇講故事的方式真的太酷了。悠揚明快的旋律,簡潔精闢又朗朗上口的臺詞,在對與錯面前糾結掙扎的人物心理,一切的一切都讓這部原本是講述影響歷史進程人物的劇,就好像是在講我們身邊某個人的故事,這種明明很遙遠,但感覺卻又觸手可及的親近感,可能就是很多人對《漢密爾頓》「中毒」的原因吧

也許,生活就如歌詞裡唱的那樣「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但也有可能,是我們聽道理的方式,或者講道理的形式有問題吧。尤其是看過《漢密爾頓》之後,又發現很多人的生活因這部劇而改變,他們有的戰勝了病魔,有的找到了人生方向,有的找到勇氣面對真實的自己。所以,道理還是要多聽多講的,只要多放一份思考進去,你總會找到一份收穫吧。

在《漢密爾頓》橫掃各大獎項,席捲全球熱潮,成為最頂尖的藝術作品之時,許多美國人開始拿lin-Manuel-Miranda和莎士比亞相提並論,就連米歇爾·歐巴馬都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在我一生中見過的所有藝術形式中,這是最出色的藝術作品。」所以,我們無法彌補錯過莎士比亞時代的遺憾,但我們真的不能再錯過lin-Manuel-Miranda,不能錯過《漢密爾頓》了。


相關焦點

  • 《漢密爾頓》:「十美元上的國父沒有父親」
    撰文:龍荻《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大多數人想到歷史劇,尤其是講美國獨立建國、有些「神話」時代主題的,很容易先入為主進入思維定式,覺得這樣的戲無外乎用冗長的對白,用過於書面的英文宣講和辯論自由民主和憲政。
  • 《漢密爾頓》:非主流的嘻哈音樂劇如何演繹美版《建國大業》
    《漢密爾頓》劇照漢密爾頓到底是誰?一部」非主流「的主旋律音樂劇又是如何扭轉乾坤,讓漢密爾頓從「被遺忘的」國父成了最受關注的國父?歷史、嘻哈、音樂劇:美國版「建國大業」的誕生從他17歲踏上紐約的土地到49歲在紐約去世,漢密爾頓大起大落的人生被羅恩·徹諾(Ron Chernow)寫成了800多頁的傳記;這本傳記到了百老匯作家林·曼威·米蘭達(Lin·M·Miranda)手裡,被改編成了嘻哈說唱形式的音樂劇。
  • 漢密爾頓
    嘻哈風格的音樂本不是我喜好的類型,大量的rap中那些巧妙俏皮的韻律和雙關,由於語言的隔閡,我也完全領略不了,如果換了別的題材,我可能就把它拋諸腦後了,然而,這部劇講述的是美國建國史,這就不一樣了。我對歷史感興趣,特別是美國和以色列的建國史,當真是風雲際會,英雄輩出。蘇東坡在長江邊上,遙想當年的赤壁大戰,生發出「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 美國國父漢密爾頓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漢密爾頓》整部劇場面宏大,劇情曲折離奇,它將美國從1776年獨立戰爭到1800年大選這20多年的恢弘歷史,以藝術的方式表現出來,而且講述得深入透徹。它的音樂令人振奮,唱詞優美,如同散文詩一般。「革命」的第二層含義,是說這部劇本身就圍繞著「革命」這個主題展開。
  • 漢密爾頓一部音樂劇
    一部美國法官至今仍會以此來解讀憲法的參考書,《聯邦黨人文集》,裡面上百篇文章,80%以上是漢密爾頓撰寫的。漢密爾頓在建國後,成為了美國首任財政部長。他建立了一套國家債務系統,還組建了中央銀行。可以說,他是現在美國資本主義的總設計師,美國金融的奠基人。十美元上的男人,最帥的國父。
  • 為什麼你一定要看《漢密爾頓》!(內附影片)
    ——別吹那麼多,《漢密爾頓》到底講的什麼啊?在戰爭的動搖和磨礪中,Hamilton參與了美國的建國,作為國父的一員成功實現了自己的美國夢,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國家的管理中……林漫威總在用深沉到有些悲愴的歷史觀抒發他作為「tell the story」的藝術家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感。《漢密爾頓》把歷史用最流行、最接地氣的嘻哈音樂唱出來,畢竟知識的傳播並不僅僅是陽春白雪的,它也可以是下裡巴人的。
  • 零差評!電影《漢密爾頓》上線4天收穫逆天口碑
    零差評! 《漢密爾頓》官攝版影片發布新款預告 時長:01:00 來源:電影網 《漢密爾頓》爛番茄新鮮度100%《漢密爾頓》是百老匯的一出經典音樂劇作品
  • 《漢密爾頓》:上線9.9,連b站都被擠爆下架
    很多年輕觀眾看完《漢密爾頓》,發現都中毒了。因為演員全場用hip-hop,嘻哈音樂,「唱」完了十八世紀的歷史,漢密爾頓的一生。 △ 來源:NEW字幕組試想一下。如果用「喲喲切克鬧」演繹了一遍《建國大業》,想想都覺得很鬼畜吧?
  • 《漢密爾頓》憑什麼火出圈?
    這是講美國開國元勳的歷史劇?政治劇?不,《漢密爾頓》是天馬行空的英雄史詩、是盪氣迴腸的政治風雲、是纏綿悱惻的羅曼史、是輕佻散漫的建國史——唯獨不是正襟危坐的歷史正劇。OK,fine~但,我為什麼要看?最早林漫威構想中的《漢密爾頓》不過是一張嘻哈mixtape專輯,真正讓他決定把《漢密爾頓》搬上戲臺的契機是
  • 音樂劇《漢密爾頓》:從維思大學走出的百老匯奇蹟
    7月3日,由維思2002屆校友Lin-Manuel Miranda主創的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Hamilton)》的官方攝影版本在迪士尼旗下的流媒體平臺Disney+上線,在全世界再次掀起了「漢密爾頓熱」。 這個講述美國建國國父之一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故事的音樂劇《漢密爾頓》火到什麼程度?
  • 林-曼努爾·米蘭達:疫情期間我在創作《漢密爾頓》後的作品
    去新墨西哥度假的時候, 他帶上了這本書,看了書前面部分後,他發現漢密爾頓的人生很適合用嘻哈唱出。於是他找到這本傳記的作者、著名的歷史學家羅恩·切爾諾 (Ron Chernow),邀請他當這部音樂劇的歷史顧問。在林-曼努爾唱他寫的第一首歌之前,歷史學家滿腹狐疑,因為用嘻哈唱一個國父的生平實在讓人難以想像。大家的思維定式是應該用嚴肅的方式來演繹國父生平。
  • 音樂劇新裡程碑《漢密爾頓.Hamilton》,嘻哈展現美國父傳奇生平
    漢密爾頓何許人也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生於1755年1月11日,是美國政治家、軍人、財經專家,更是美國開國元勳(美國國父)之一,參與起草並籤署了《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是美國的第一任財政部長,美國政黨制度創建者,共濟會新澤西州莫裡斯敦美國聯合分會會員。
  • 音樂劇新裡程碑《漢密爾頓.Hamilton》,嘻哈展現美國父傳奇生平
    漢密爾頓何許人也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生於1755年1月11日,是美國政治家、軍人、財經專家,更是美國開國元勳(美國國父)之一,參與起草並籤署了估計還不如知道漢密爾頓的人多。直到他的音樂劇《漢密爾頓》創紀錄性地獲得託尼獎16項提名,並獲得了包括最佳音樂劇在內的11項託尼獎之後,他開始名聲大噪。
  • 專訪林-曼努爾·米蘭達:疫情期間我一直在創作《漢密爾頓》之後的作品
    去新墨西哥度假的時候, 他帶上了這本書,看了書前面部分後,他發現漢密爾頓的人生很適合用嘻哈唱出。於是他找到這本傳記的作者、著名的歷史學家羅恩·切爾諾 (Ron Chernow),邀請他當這部音樂劇的歷史顧問。在林-曼努爾唱他寫的第一首歌之前,歷史學家滿腹狐疑,因為用嘻哈唱一個國父的生平實在讓人難以想像。大家的思維定式是應該用嚴肅的方式來演繹國父生平。
  • 小夥伴們,一票難求的音樂劇《漢密爾頓》他來嘍!
    那麼今天四海君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部橫掃十一項託尼獎,七項奧利弗獎,同時還斬獲了普利茲戲劇獎與葛萊美獎的最佳專輯的音樂劇《漢密爾頓》究竟有著怎樣的神奇魅力?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美國政治家、軍人、財經專家,美國開國元勳(美國國父)之一,美國制憲會議代表及《美國憲法》起草人和籤署人之一,美國的第一任財政部長,美國政黨制度創建者。
  • 《漢密爾頓》旋風來襲被嘻哈的宏大敘事
    《漢密爾頓》對音樂劇傳統的突破是全方位的,最顯眼之處自然是音樂風格,以及演員跟角色膚色對位的隨意性。嘻哈用於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不是第一部;如果把嘻哈當作流行音樂的一種風格,那麼,採用流行樂的百老匯音樂劇更是汗牛充棟,包括《媽媽咪呀》《澤西男孩》等點唱機音樂劇,即改編現成的流行歌曲。
  • 《漢密爾頓》旋風來襲 被嘻哈的宏大敘事
    《漢密爾頓》對音樂劇傳統的突破是全方位的,最顯眼之處自然是音樂風格,以及演員跟角色膚色對位的隨意性。嘻哈用於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不是第一部;如果把嘻哈當作流行音樂的一種風格,那麼,採用流行樂的百老匯音樂劇更是汗牛充棟,包括《媽媽咪呀》《澤西男孩》等點唱機音樂劇,即改編現成的流行歌曲。
  • 豆瓣評分高達9.6,音樂劇《漢密爾頓》為何不能引進國內
    美國建國後,成為美國建國元勳之一和第一任財政部長,後因政見不和死於決鬥的故事。編劇林漫威在圖書館看到漢密爾頓傳記產生靈感,耗時七年打造《漢密爾頓》音樂劇。下裡巴人的嘻哈文化藉以登堂入室成為上流社會的陽春白雪,美國政界高管、商界大亨紛紛高調觀看並宣傳。《漢密爾頓》是用嘻哈音樂講述了歷史故事,從題材到音樂風格,都非常突破傳統。特別強調政治正確,無白人卡司,主要演員為拉丁裔、非裔。迎合當下美國主流價值觀。
  • 豆瓣評分高達9.6,音樂劇《漢密爾頓》為何不能引進國內
    美國建國後,成為美國建國元勳之一和第一任財政部長,後因政見不和死於決鬥的故事。編劇林漫威在圖書館看到漢密爾頓傳記產生靈感,耗時七年打造《漢密爾頓》音樂劇。下裡巴人的嘻哈文化藉以登堂入室成為上流社會的陽春白雪,美國政界高管、商界大亨紛紛高調觀看並宣傳。《漢密爾頓》是用嘻哈音樂講述了歷史故事,從題材到音樂風格,都非常突破傳統。特別強調政治正確,無白人卡司,主要演員為拉丁裔、非裔。迎合當下美國主流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