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平臺倒賣個人信息 幾百元成交

2020-12-2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二手平臺倒賣個人信息 幾百元成交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

  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賣家出售各種個人信息

  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位賣家的帖子中,個人隱私信息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

  一位賣家的服務清單顯示,可以查詢的信息內容包括個人戶籍、名下房產、出行記錄、3到5年內的個人開房和同住開房記錄等20多項,不同信息的查詢等待時間不同,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記者了解到,戶籍類身份信息查詢起來相對較快,價格也便宜。有賣家表示,「260元,10分鐘出結果。」他隨後發來一張電腦截圖,聲稱是剛剛幫人查詢的,截圖裡的10個人同名同姓,而標紅者就是被查詢人員。這些身份信息包含了姓名、證件照、民族、戶籍地和身份證號。在名字下面,一行灰色小字顯示上述結果來源於「全國人口基本信息」資源庫。

  「查開房記錄一般需要一兩天,2000元可以查5年內的。」賣家提供的截圖中,一套信息包括入住者姓名、手機號、入住時間、房間號、酒店名稱和地址等。

  「提供手機號碼可以查淘寶地址、美團地址、快遞地址,找人肯定沒問題。」賣家說。

  一般來說,在二手平臺上發布商品信息是先發布後審核,這就給了一些不法賣家可乘之機,比如規避平臺的關鍵詞過濾系統。

  記者注意到,為規避平臺關鍵詞監管,一些賣家在平臺以「代查信息」為商品名招徠買家,再通過QQ或微信進一步溝通。還有一些人在其他賣家的評論區留言發布「代查信息」,逃避監管。

  違規違法交易為何屢禁不絕?

  二手平臺沒有盡到監管義務

  記者發現,二手平臺上,有的賣家從7月開始便持續發帖,一直未被封號處理,有的則是最近才註冊的帳戶。

  業內人士認為,平臺對這類交易沒有盡到「守土有責」的監管義務。

  記者查閱相關二手平臺的用戶協議,協議中聲明,用戶協議的籤署不代表平臺對交易雙方的行為合法性、有效性等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擔保

  「雖然部分平臺用戶協議中有所謂的『免責聲明』,平臺方也不直接參與用戶之間的交易,但作為二手交易的重要載體,平臺方對於平臺上的違法行為有著不可推卸的監管責任。」北京孟真律師事務所律師胡佳成認為,平臺方應當嚴守法律底線,主動承擔起遏制平臺違法交易的責任,自覺履行應盡的法定義務。

  此外,平臺對發布違規違法商品的賣家處罰力度也不夠,一般只是通過下架商品、封號等措施予以處罰。一些不法分子換一個號便可再次入駐。

  雖然平臺要求,用戶在註冊時需要提供真實的身份資料並進行實名認證,但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些賣家為了隱匿自己的身份,常常使用由他人實名認證的帳號進行交易。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商家還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販賣「帶實名認證」的平臺帳號。「單個帳號70元一個,有交易記錄的200元至320元不等,均已實名認證。」

  堵住信息洩露源頭

  平臺要加強審核監管

  業內人士表示,要想杜絕二手平臺上的個人信息買賣,應從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堵住信息洩露源頭。記者調查發現,二手平臺上被倒賣的個人信息不少來源於黑客盜取和「內鬼」洩露。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信安中心測評實驗室副主任何延哲表示,當前,部分平臺的應用程式接口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黑客攻擊。不法分子通過一些平臺的信息接口,非法訪問其資料庫,繼而造成信息洩露。

  調查中,有的賣家稱自己就能直接查詢,有的稱要聯繫在相關部門做事的「上家」具體操作,有些就是行業「內鬼」。

  其次,業內人士表示,二手平臺應切實承擔起審核、監管的義務。何延哲建議,監管部門要督促二手平臺加強事前、事中監管,嚴格把關。平臺應進一步加強技術手段進行監控和防範,維護平臺生態健康。

  北京雲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表示,立法機關應針對二手電商交易市場的現狀和問題,完善頂層設計,為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執法機關應加強執法和普法宣傳,提高公眾的法律意識與素養。

  胡佳成提示,非法獲取、提供他人信息,不僅侵犯公民的隱私權,情節嚴重的,還會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文章來源:南國都市報)

(責任編輯:DF527)

相關焦點

  • 嚴懲借交易平臺倒賣個人信息行為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新華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4個部門今年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近期以來,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
  • 個人信息待價而沽,二手交易平臺難辭其咎
    近日,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一位賣家的服務清單顯示,可以查詢的信息內容包括個人戶籍、名下房產、出行記錄、3到5年內的個人開房和同住開房記錄等20多項,不同信息的查詢等待時間不同,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依然有賣家出售各種個人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位賣家的帖子中,個人隱私信息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  記者了解到,戶籍類身份信息查詢起來相對較快,價格也便宜。有賣家表示,「260元,10分鐘出結果。」他隨後發來一張電腦截圖,聲稱是剛剛幫人查詢的,截圖裡的10個人同名同姓,而標紅者就是被查詢人員。
  • 禁令之下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戶籍等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依然有賣家出售各種個人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位賣家的帖子中,個人隱私信息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
  • 禁令之下,為何二手平臺個人隱私信息出售依舊活躍?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宋佳、顏之宏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你的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也許就值幾百元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依然有賣家出售各種個人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位賣家的帖子中,個人隱私信息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
  • 禁令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 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   但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位賣家的帖子中,個人隱私信息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
  • (新華視點)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題: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宋佳、顏之宏「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嚴打個人信息買賣黑產 隱私不能成為「搖錢樹」
    近日,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一位賣家的服務清單顯示,可以查詢的信息內容包括個人戶籍、名下房產、出行記錄、3到5年內的個人開房和同住開房記錄等20多項,不同信息的查詢等待時間不同,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 整治嚴打不斷,為何還能買賣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在閒魚、轉轉等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3到5年內的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都可以查詢,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甚至有的賣家在帖子裡公開表示,自己曾在公安系統工作多年,現為律師事務所律師,可以代查任何信息。「我現在兼職查詢信息,著急的話,工作室還有其他人能查。」
  • 個人信息被出售,二手交易平臺亟待完善
    文丨木子 審丨易桉 隨著大家購物方式的轉換,許多新的線上交易平臺不斷興起,近年來,人們對於二手物品的回收利用也更加關注,物品的再回收利用效率提高,一些二手平臺交易軟體也逐漸興起。
  • 5元一份!「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個人信息:領導說客戶給錢就行
    一份寫滿個人信息的簡歷值多少錢?7月5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個人信息案。該案涉及公民個人信息達16萬餘份,這些個人簡歷一份被賣5元左右。《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從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獲悉,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在北京市朝陽法院第二次開庭審理。
  • 二手交易平臺亂象調查:個人信息6毛一條,付費可查開房記錄
    閒魚上有用戶6毛一條出售個人信息,有用戶聲稱可代查開房記錄,收費3800元一次。 下沉市場不斷崛起,二手經濟逐年走紅。數據顯示,我國連續三年新增超11萬家閒置相關企業,今年同比增長52%。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二手交易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萬億元規模。
  • 個人信息洩露調查:需求旺盛 學生信息被層層倒賣
    經過訊問相關當事人,警方查明,汪某在2016年4月至6月,利用職務之便,收集了上千條業主的信息出售給了一家裝修公司,非法獲利2500元。  在十堰市銷售業績好的售樓人員一個月的薪水遠遠超過2500元,那麼汪某為什麼會冒著被公司開除的風險去出售業主信息呢?
  • 女子在二手平臺賣雙68元的鞋,竟被客服騙了8000元
    文/中國經濟網在出售二手貨物的APP平臺上賣鞋,鞋子賣價才68元,最終卻被騙了8000元!別以為網購只有買家被騙,詐騙分子的手已悄然伸向了賣家!屏幕前的你請務必收好這份防電詐攻略!請截圖當前提示頁發給賣家,聯繫賣家將此頁面保存至手機相冊,打開微信「掃一掃」,進入二手貨物APP客服中心進行處理。圖片還附有一張微信二維碼。「客服」上線 騙子一人分飾兩角這邊,「客服」稱賣家需要籤訂一個商品出售協議才能成交商品,協議需交納2000元的保證金,交易成功後保證金自動退回,同時發給向女士一張微信收款碼。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12月7日,新京報刊發《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還有人在這條產業鏈上做起「學問」,研究平臺監管機制確保帳號不被封禁,擁有高曝光量。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 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原標題: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