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本七夕的起源當然是我們中國有關,中國從古代就有關於星座的織女星和牽牛星的傳說。這個傳說是根據兩顆星會在每年的7月7日相互靠近的故事而編造的。在中國織女星就被稱為織女,牽牛星被稱為牛郎。
另外,當時的中國的皇宮裡在每年7月7日的時候會舉行「乞巧節」的儀式。乞代表祈願,巧代表進步,奠則是祭奠的意思。這曾經是女性們向神祈禱希望像織女一樣,「能在針線活和製作紡織品上進步」的節日。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成琴棋書畫方面進步的祈願了。
傳到日本的「乞巧節」祭祀活動從奈良時代開始。通過遣唐使被流傳過來後,成為了日本宮中的一項儀式。為了詩歌和縫紉的進步而祈禱,在楮木的葉子上寫和歌。另外,日本在夏天原本就會舉行祭神儀式。儀式上供奉女性織物的和服以祈求秋天的豐收。縫製和服的女性被稱為「棚機女」,縫製的機器則被稱為「棚機(たなばた)」。這個儀式和「乞巧節」結合起來就成了現在的七夕。
這個節日也叫作「七夕(しちせき)」,也就是7月7日傍晚的意思。後來因為「棚機女(たなばたつめ)」和「棚機(たなばた)」的原因,讀音就變成了「たなばた」。
像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是月餅,日本七夕節的話是吃掛麵。據說是因為掛麵看上去像紗線一樣。
雖說在七夕用竹子裝飾是慣例吧,但為什麼要用竹子呢?
那是因為竹子本來就是作為神聖的植物而被對待的。竹子有頑強的生命力和耐寒能力,是生命的象徵。同時竹葉搖晃的時候有「沙沙」的聲音。這個聲音是寄託著神或祖先們的聲音。在詩箋上寫下對神的願望掛在這樣神聖的竹葉上是最合適的。
說起七夕快樂的事情,就是在詩箋上寫下願望然後裝飾在竹葉上了吧。從江戶時代起,人們就開始在詩箋上寫下自己的願望。剛開始只是在私塾裡學習的小孩為了祈禱書法進步而寫的。
用芋頭葉上積攢的露珠來研磨,用這樣的墨汁書寫進步的心願。為什麼要用芋頭呢,那是因為芋頭的葉子有接受天水的職責。因此用這種水研磨的話,字也會寫得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