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路坑多且積水嚴重,井蓋也沒了,小車經常掉坑裡!」近日,市民周李兵向貴陽市融媒問政平臺反映,清鎮市站街鎮站織路道路環境太糟糕,希望有關部門儘快修復。在問政平臺督促下,站街鎮政府表示爭取年內對站織路進行修復,同時將加快推進另一條繞鎮路的建設,建成後將避免重車從居民區通行。
路面坑窪和積水
市民反映的站織路位於清鎮市站街鎮站環西路和農貿路口之間,長約350米,沿路兩旁都是居民區。11月24日下午,記者走完站織路全程發現,過往重車較多,路面多處坑窪不平且有積水現象,非常泥濘,其中最大坑窪處約深50釐米,路人避讓不及就容易被路過車輛濺一身泥點。記者留意到,臨街一樓的牆面、窗戶、大門都布滿密密麻麻的淤泥點,約有一人高。
臨街居民門上的淤泥印
記者細數發現,整條路段共有6個井蓋缺失,成了道路「陷阱」。就在記者採訪中,一輛私家車在錯車時,左前輪掉進了站織路10號門前的井坑裡,車主一邊使用千斤頂將車輪挪出井坑一邊抱怨:「連個提示牌都沒有,壓根就沒法注意到!」
路面井蓋缺失
家住站織路的周李兵告訴記者,一個星期至少有四五輛小車在這些井坑「中招」,爆胎更是「家常便飯」,自己家的門窗都曾被震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大半夜都還有重車在跑,吃飯都要關窗戶,生活環境太差了。」
過往重車
「站織路最近這半年已經泥濘到沒法打掃,只能撿拾下白色垃圾。」負責清掃站織路的環衛工人楊國群告訴記者,她幾乎每天都穿雨靴出門,晴天太多時灰塵又特別大,走在路上滿嘴都是沙子。
泥濘坑窪的路面
針對這一情況,記者立即聯繫到站街鎮政府。該鎮城鎮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劉俊告訴記者,站織路屬於站街鎮的鎮區道路,同時也是通往位於站街鎮中鋁二礦的必經之路,再加之麥格鄉的鋁土礦企業,平均每天過往的重車達300餘車次,道路使用強度較大很容易被壓壞,「從2017年至今,我們已經對這條路提升改造了一次、維修加固了三次、井蓋換了不下二十次。」劉俊說。
一輛小車掉進井坑
如何儘快解決這一出行難題?劉俊表示,該鎮近期將聯繫道路主要使用單位中鋁二礦企業共同出資,爭取在年內對站織路進行修復。與此同時,該鎮還有一條長約1.5公裡的繞鎮路已經納入城鎮規劃範圍,將爭取在明年啟動建設,修建完成後重車將避開居民區,不再從站織路通行。
來源:貴陽融媒問政平臺
記者:楊林波
責任編輯:歐陽春城
統籌:陳穎
編審:謝江林
融媒問政留言反映渠道
1、網友可以通過關注「貴陽融媒問政」微信公眾號以及網頁搜索」貴陽市網絡問政」,點擊我要問政反映問題。
2、在「貴陽融媒問政」頁面,通過手機登錄進入「網友留言」界面,填寫問題標題、內容,還可以上傳圖片、視頻,點擊「提交」即可完成提問。
3、我的問政,您的問題得到回覆或辦結時,將收到簡訊提醒。點擊「我的問政」,就可以看到您的歷史提交問題和辦結情況。
4、滿意度評價,網友可以就回復辦理情況,對辦理單位的答覆和辦理質量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