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巴西遭遇了一場人類文明的浩劫!

2021-02-09 書與畫

據多家媒體報導,當地時間9月2日晚7點多,位於巴西裡約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發生火災,從現場照片來看幾乎整個博物館都被火光包圍,各層各個房間皆無倖免——

巴西博物館著火了,這場大火堪稱災難!

當地時間9月2日晚,位於巴西裡約熱內盧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突發大火,近2000萬件展品中大部分被毀於一旦,僅有10%的館藏得以倖存;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具備12000年歷史的古老人類化石「露西亞」已被確認「死」在了這場大火中。


2000萬件是個什麼概念?中國的故宮博物院有文物編號的館藏為100多萬件,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有800萬件。博物館中珍貴的藏品有:

世界上最大的隕石——渥拉斯頓環形山隕石;

擁有1200年歷史的最古老人類化石「Luzia」;

公元前750年的埃及木乃伊「公主Kherima」;

來自希臘羅馬皇帝特蕾莎·克裡斯蒂娜的收藏「科拉雕像」;

本地土著文化中的「擬人陪葬翁」等。 

      截至目前,博物館整個三層建築基本被燒毀,且仍存在坍塌風險。

巴西國博大火

      從現場照片來看,人們在瘋狂搶救文物,幾乎可以說是能拿一點是一點。但是這樣的努力可以說是杯水車薪。

搶救文物

      當地時間9月3日,大火後的巴西國家博物館內部一片狼藉。據副館長介紹,逾2000萬件藏品有九成在火災中損毀。館藏世界最大的隕石渥拉斯頓環形山隕石有幸保留下來。

CARL DE SOUZA/AFP/Getty Images

直到當地時間凌晨,消防隊還在現場進行滅火行動,起火原因、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情況暫未公布。2018年正好是博物館建館200周年,白天一切正常的博物館,晚上閉館後卻蹊蹺地發生了這樣的慘劇。

儘管最終損失還不清楚,但已經有目擊者表示藏品可能全都被燒毀了,可見這次大火帶來的損失將不可估量!


博物館館長在巴西一家電視臺上接受採訪時說:「這是人類文明的悲劇。」巴西總統特梅爾在社交網絡上說道:「200年的工作、研究和知識都付之一炬……這對所有巴西人來說都是悲哀的一天。」

△巴西總統特梅爾社交網絡發聲

但現在仍在為巴西國博揪心的我們都知道,這種場面話毫無意義。

對於那些當晚看著火焰熊熊燃燒的親歷者們,那些正在裡約舉起旗幟和標語抗議的人們,亡羊補牢也無法修補他們破碎的心靈。

工作人員從廢墟中搬運出被燒毀了的畫作

SILVIA IZQUIERDO/ASSOCIATED PRESS

巴西國家博物館,在19世紀初曾是葡萄牙王室的王宮,是美洲地區最大的人文和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館內收藏了2000多萬件藏品,有動物、昆蟲、恐龍化石、虎骨、土著居民的餐具、埃及木乃伊、哥倫布時代前的陶器、隕石、化石等,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隕石,還有一件距今12000年的人類頭骨化石,也是美洲最古老的人類化石。 

△部分藏品

今年巴西國家博物館研究所還統計得出,去年共接待了3200萬世界各地的遊客,人們對這座歷史文化寶庫的興趣與日俱增。而就在這樣的一個夜晚,一場大火讓人類失去了一段歷史,也讓許多人畢生研究的心血蒸發了。

此前有博物館工作人員流露出對博物館建築老舊和維護資金被削減的擔憂,如今這個巨大的悲劇,到底還是來了……

網友評論:

被燒透了的屋頂

MAURO PIMENTEL/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巴西人類學家戈麥斯在社交媒體上發出悲鳴:「巴西就500年歷史,國家博物館見證了其中的200年,我們僅存的記憶現在全沒了。」

      巴西前環境部長席爾瓦也慨嘆,這座博物館記載著整個巴西的民族特性,如今這場災難無異於「將巴西人的整體記憶一刀切除」。

      大火來臨時,人們奮力搶救博物館藏品

      人們站在被燒毀的博物館前失聲痛哭

      巴西國家博物館剛剛迎來它的200歲生日,它是這個國家最古老,也是最大的歷史與科學博物館,擁有兩千萬件館藏文物——而巴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也不過500年。

      巴西國家博物館由葡萄牙國王若昂六世成立於1818年,命名為「皇家博物館」,初衷是為了促進巴西的科學研究。

若昂六世

      在那之前,那裡是一個巨大的野生聚居地,幾乎未經科學開發。最初的時候,博物館裡收藏了大量的動植物樣本,尤其是鳥類的樣本,因此被人們稱之為「鳥之屋」。 

      若昂六世的兒子、巴西第一位國王佩德羅一世與奧地利萊翁波迪亞公主結姻,博物館開始吸引19世紀歐洲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如馬克西米利安·祖·維德-諾伊維德和卡爾·弗裡德裡希·菲利普·馮·馬休。其他探索了該國的歐洲研究者也貢獻了皇家博物館的藏品。

皇家博物館原址

      在19世紀末的時候,由於巴西國王佩德羅二世的個人偏好,博物館開始涉足人類學、古生物學和考古學。

      佩德羅二世本身也是一個業餘科學家,他還收集了大量古埃及的藝術品和植物化石。由於佩德羅二世的努力,國家博物館開始向現代化發展,成為南美自然歷史和人類科學最重要的博物館。 

      佩德羅二世深知巴西缺乏真正的科學家和博物學家。他通過邀請外國科學家到博物館工作來修復這個問題。第一個來的是德國植物學家路德維希·裡德爾,曾參與馮·蘭斯道夫男爵從1826年到1828年在馬託格羅索的著名探險。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博物館逐漸出名,繼續吸引了幾位希望在巴西完成他們的工作以實現科學地位的外國科學家。

巴西國家博物館全景俯瞰

      我們現在所見的巴西國家博物館,位於裡約熱內盧市的昆拉達博阿維斯塔公園,這裡原本是國王官邸——聖克裡斯託旺宮殿。當巴西前國王佩德羅二世1889年的軍事政變中被廢黜時,這些科學家都被時任博物館館長拉迪斯勞·耐託解僱了,國家博物館及其所有藏品、貴重物品和研究人員都被轉移至這座三層宮殿,直至今日。

      1946年,博物館的管理工作轉交給巴西大學,即現在的巴西裡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直到現在。

      巴西國家博物館目前館藏有2000萬件,很多都是無價之寶,涵蓋了自舊石器時代至19世紀以來生活在美洲、歐洲、非洲和中東的多個文明所產生的不同文化的重要文物。

      展品有動物、昆蟲、土著居民的餐具、恐龍化石、牙齒像軍刀一樣的虎骨、埃及木乃伊、魚標本、哥倫布時代前的美麗陶器、南美考古器物、隕石、化石等,大多來自每個時期各方人士的捐贈。

      展館內分為四個主要部分:古埃及、地中海文化、前哥倫比亞考古和巴西考古,而最後的巴西部分更是展館的核心部分。

Luzia Woman

巴西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最早的人類化石 

巴西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館藏世界上最大的隕石「渥拉斯頓環形山隕石」(重5.36噸)

      古埃及部分收藏了700多件物品,是拉丁美洲最大的,也是美洲最古老的考古學館。 這些文物曾屬於著名的義大利探險家貝爾佐尼,他曾負責挖掘底比斯墓葬地和卡納克神廟。

Sha-amun-en-su的石棺及木乃伊,公元前750年

埃及木乃伊(「公主Kherima」),公元1至3世紀

Raia的石碑, 公元前1300 - 1200年

祭司Hori的石棺, 公元前1049-1026

      地中海文化部分則收藏總計約750件館藏,主要包括希臘、羅馬、伊特魯裡亞和伊塔利奧特的文物。

      此前大部分作品都屬於希臘羅馬女皇特雷莎⋅克裡斯蒂娜的收藏品,她從小就對考古學感興趣。 女皇於1843年來到裡約熱內盧,在她與皇帝佩德羅二世結婚後,她帶來了赫庫蘭尼姆和龐貝城發掘過程中發現的文物。

科拉雕像,希臘文明,公元前5世紀

龐貝城的一對壁畫,公元1世紀

羅馬時期的四邊形燒瓶

女性雕像

     前哥倫比亞考古部分收藏了前哥倫比亞時代美洲土著人民生產的大約1800件文物以及安第斯木乃伊。

      整個19世紀,該系列從巴西皇室的藏品中崛起,其中一些物品來自皇帝佩德羅二世的私人收藏,後來通過收購,捐贈,交流和挖掘擴大館藏。在19世紀末,該系列藏品作為南美考古學最大的收藏品之一,已然擁有了相當大的聲望。

南美洲希瓦羅人木乃伊頭

人型陶瓷雕像(秘魯瓦裡文化),公元500-1200年

鳥紋紡織品(秘魯錢凱文化),公元1200-1400年

秘魯的陶瓷製喇叭

      巴西考古部分收集了大量文物。這些文物由前殖民時期在巴西領土上繁榮的文化所產生,有超過90,000件物品,這些來自巴西各地區的文物也組成一條超過1萬年的文物時間表。

      自19世紀初以來,這些文物逐漸被聚集起來系統收集,並通過挖掘,收購和捐贈不斷擴展至今。同時,此地也作為裡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等機構進行研究項目的基地。

擬人陪葬甕(馬託格羅索文化),公元400-1400年

陶瓷器皿(「女象柱」花瓶),聖塔倫文化 ,公元1000-1400年

聖塔倫人的青蛙形狀的護身符

巴西土著居民的木製擬人面具

亞馬遜的編織盾牌

      現在的巴西國家博物館原本是國王官邸——聖克裡斯託旺宮殿,這座由當時的國王為傳播、發展科學文化而貢獻出來的建築本身也是一件金碧輝煌的藝術品,彌足珍貴。

      巴西國家博物館每個展廳不僅藏品豐富,而且風格各異,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參觀、求知、探索。今後,也許將再也沒有人能看到這些;多年以後,還有沒有人會記得這一切?

      火災之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博物館館員稱:「這是一場文化劫難。」巴西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則說,博物館長期遭受資金短缺,從未得到過足夠的支持

      巴西文化部長塞爾吉奧·萊唐對媒體說,火災可能是因電路短路或人們放飛的「天燈」引起的。 

      據媒體報導,大火之所以會不受控制地迅速蔓延、短時間內「吞噬」掉整座博物館,是由於博物館滅火設施缺水從而導致消防隊耽誤了滅火的最佳時機。

      在火焰的考驗下,巴西政府在文物保護工作上的無力暴露無遺:

      今年目前為止只給博物館撥款2.4萬美元,早前500多萬美元的「防火補助」至今還未到帳;工作人員只能自己掏錢維持博物館運行;去年年底,該博物館恐龍化石展區遭遇「白蟻災害」,工作人員不得不在網上眾籌集資滅災;事發時博物館前的消防栓竟然沒水,消防員只能從附近的河裡抽水滅火……

大火過後,一片廢墟

      事實上,從博物館官網2015年拍攝的一支視頻來看,由於年代久遠,博物館多處已需要進行翻修,而資金短缺的狀況,讓年久失修的狀態一直處於擱置之中。此外,這幢古老的建築有著許多易燃材料,包括大量木質樓梯、文件、檔案等。雖然最近已有財團同意為博物館投資修繕館內設施,但已經太遲。

      2013年至2017年間,政府對該博物館投入預算削減三分之一,至64.4萬雷亞爾(約合美元15.5萬);2018年1月8月間,博物館更是只拿到可憐的9.8萬雷亞爾(約合美元2.4萬)。用這些錢來維護2000多萬件文物,可謂捉襟見肘。館長杜阿爾特諷刺道「我們從來沒有得到過應有的幫助」,並指責巴西政府對於災情難辭其咎。

      據《紐約時報》透露,對於「被毀文物此前有沒有上過保險」的問題,巴西相關部門「沒有正面回答」。

      巴西國家博物館館長杜阿爾特還對巴西《環球》電視臺曝料,今年6月,巴西政府宣布將通過該國國家發展銀行(BNDES)撥款的方式,向國家博物館提供2160萬雷亞爾(約合美元523萬)的資金,用於「改善博物館的防火措施」,但這筆撥款至今仍未到帳;巴西政府稱將在10月7日大選後轉帳,最終導致火災悲劇發生。杜阿爾特對此直呼「黑色幽默」。

      而這也並不是巴西文物第一次遭火災洗禮。西班牙《國家報》指出,早在2015年,位於聖保羅的葡萄牙語博物館發生嚴重火災,一名消防員當場犧牲——該館建築主體有117年歷史。

聖保羅葡萄牙語博物館火災現場

      文物保護在巴西不受重視,文化事業在該國政府眼中甚至是一個「累贅」。2016年,在杭州參加G20峰會的時任總統特梅爾曾經為了削減開支,曾提出取消文化部的建議,世界藝術圈為之震怒。

      「國家博物館之殤」深深地刺痛了巴西人的民族感情。儘管總統特梅爾在3日發推,為「巴西這次遭受的無法計量的損失」而惋惜,但他至今還未給出確切的「重建博物館」的時間——僅僅在3日表示會「儘快」。

      但是民眾是等不及了。

      據《紐約時報》3日消息,火勢得到控制後,國家博物館門外引來大量的抗議人士,他們控訴巴西政府的「無能無力」。還有人試圖翻過鐵門,想進入被關閉的博物館廢墟之中,並與當地警方發生衝突,後者還向抗議人群投放催淚彈。

      這次火災引發眾怒的背後,除了政府對文物保護的力度不足外,還有多方因素的加持:高達12.7%的失業率(2018年5月數據),近年來在「零線」徘徊的巴西GDP增長率,以及該國多年來的政壇腐敗問題,民眾早已積怨已久。

      「這座城市只剩渣了,」一位參加現場抗議的19歲歷史系學生梅德羅斯說道,「醫院裡沒醫生,在學校教書的老師們也養不活自己,我知道博物館裡的工作人員都是自己掏錢買清潔用具。太悲傷了,要不是因為腐敗,這些問題本可以避免的.……」

       從前,我們大多數人對巴西國家博物館都不太了解,卻未曾想今日會以這種方式認識它。

      如今看到這座宮殿的每個角落、每一件館藏,都愈發覺得心痛。

      巴西歷史學家雷吉娜·丹塔斯說:這就像一場噩夢,我多麼希望這真的只是一場夢,我可以從夢中醒來,這樣就可以看到博物館還在。

      或許這場大火給了巴西被掩蓋已久的社會問題一個暴露的機會,但那些珍貴的館藏,有的或許將再也回不來,對巴西來說,這場大火無疑是一場歷史與文化的浩劫。

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無疑是最令人惋惜的人類遺產破壞事件之一。事實上,還有許多無法複製的珍寶也遭受有意或無意的破壞而不再於世。

曾經坐落在阿富汗巴米揚谷內山崖上的兩尊立佛像,建於公元六世紀,是希臘式佛教藝術的經典作品。這兩尊佛像在2001年被塔利班炸毀。

僧人玄奘在約630年時曾經過巴米揚,在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記》形容當地(書中稱為梵衍那國都城)是一個興盛的佛教中心,「伽藍(佛寺)數十所,僧徒數千人」。書中記載「王城東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寶飾煥爛」,指的是西大佛,而它的東面有「釋迦佛立像高百餘尺」,指的是東大佛。

2001年2月26日塔利班領導人穆罕默德·烏馬爾下達滅佛令,宣稱要毀掉所有的佛像,包括巴米揚大佛。國際社會不斷對塔利班發出警告和勸說。儘管如此,塔利班在動用大炮、坦克後,發現雕像比想像中還堅固,最終於3月12日用炸藥徹底將大佛炸毀。

納斯卡巨畫是位於納斯卡沙漠上的巨大地面圖形,納斯卡沙漠是一座高度乾燥延伸53英裡(多於80公裡)的高原,在秘魯的納斯卡鎮與帕爾帕市之間。在1939年由美國考古學家保羅·柯索發現。雖然有些地方的人體石刻是以帕拉卡作為主題,但是學者認為納斯卡巨畫是納斯卡文明於400年至650年所創造。有數以百計的個別圖形,出自簡單的線條,以複雜排列構成魚類、螺旋形、藻類、兀鷲、蜘蛛、花、鬣蜥、鷺、手、樹木、蜂鳥、猴子和蜥蜴。

2018年1月27日秘魯一名卡車司機日前因迷路闖入納斯卡地畫保護區,在遺蹟內長100米、寬50米的範圍留下輪胎印。車輪碾痕給這個充滿神秘感的世界文化遺產造成損壞。

一名12歲的臺灣男孩在看展時不慎被臺階絆倒,為防摔跤他倚靠向附近的義大利畫家保羅·波爾波拉的畫作《花》。

結果將這幅具有350年歷史、價值130萬歐元(約合1017萬人民幣)的名畫撞出拳頭大小的洞。

貝爾廟是一座位於敘利亞巴爾米拉的古羅馬遺蹟,約建於公元32年,用於供奉帕爾米拉人的貝爾神。Aedeen Cremin認為它是巴爾米拉廢墟上的「保存最完好」的遺蹟。已於2015年8月30日遭佔據敘利亞的伊斯蘭國以炸藥摧毀。

延伸閱讀  

魯迅:我要騙人

湖畔大學 極其危險的信號

八招將中國分裂:震動中央

方放:人美字更佳,女書法家典範!

美國為何最強大,原因令人不寒而慄!

你怎麼看歷史上美國七次幫助中國度過難關?

一部被禁30年的紀錄片,揭開1972年幕後真相!

探秘 | 「貴州茅臺酒」五個字,是誰寫的,你知道嗎?

曾經是浙江衛視一姐的她,因為這十一個男人,消失了

獨居43年,死後房東在他房間整理出15000張詭異插畫

有一種愛叫做點讚

轉發朋友圈是對小編最好的鼓勵

歡迎大家在後面留言

↓↓↓ 

版權聲明:本平臺推廣的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相關焦點

  • 夜思 | 巴黎聖母院浩劫,任何幸災樂禍都是對人類的不敬
    巴黎聖母院遭遇火災,讓世界震驚,更讓所有人痛心。可是,有人幸災樂禍,用「報應論」渲洩情緒,為災難拍手叫好。
  • 巴黎「滅頂之災」,人類文明的浩劫,請讓我們珍愛這些建築奇觀吧
    ……——《愛在日落黃昏時》舉世震驚,2019年4月15日5點50左右,850年歷史的世界著名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失火點位於正在進行修繕的教堂閣樓處,目前,該大教堂著名的哥特尖頂已經被大火焚燒倒塌,整個教堂的頂部基本全部被燒毀。
  • 天際浩劫3:女孩為了人類,拼命跟外星人撕殺,真相卻是一場陰謀
    →選「設為星標★」把影視新番設為置頂,每天精彩推薦不錯過 嘿,大家好,我是警長,今天繼續給大家講《天際浩劫》系列的第三部,上映2020年12月,上部的故事中,老狼在外星飛船裡發現一個臨盆孕婦,這個孕婦就是第一部的女主,在老狼的幫助下,她生出一個小女孩,小女孩的血液能夠破解外星人的心靈控制,最終,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外星人被人類擊敗,而那些用人類大腦改造的外星人,也重新恢復了自我,不再是沒有思想的殺人機器
  • 《天際浩劫》與《生化戰場》演繹末日浩劫
    精彩電影大作《天際浩劫》(簡稱 天際)即將上映,而在網路遊戲世界中同樣以「人類遭遇感染,生存還是毀滅」為主題的FPS遊戲《生化戰場》(簡稱 WOZ)也正進行火熱測試。那麼,有著類似故事背景的兩者之間會否摩擦出火花?
  • 人類文明或源於史前文明的意識轉移
    如果地球上幾億年前就有了文明的足跡,那麼人類就不可能由幾百年前的類人猿進化過來。如果幾萬年前人類就已經掌握了高超的科技手段,那麼幾千年前在叢林裡茹毛飲血過著原始生活的又是誰?而更加詭異的是,審查這些史前文明留下的物品,我們驀然發現當代人類文明與它竟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人類這幾千年的文明成就,似乎只是在重演史前文明的輝煌。
  • 傲慢,無知,自私的自由,人類可能讓災難變成浩劫
    災難正在滑向人類的浩劫令人不安和感到可怕的是,疫情數據越來越讓人瑟瑟發抖:現有250多萬確診中,近200萬在歐美發達國家,209個確診國家中,確診數超1萬人的國家總共28個,除巴西,伊朗,印度、智利外,其他24個國家全是發達國家。大大的疑問是,發達國家醫療體系完善健全,疫情卻如此劇烈。其他180多個國家,是真的數量少,還是沒有能力檢測,不知道有多少感染者?
  • 巴西的這場大火燒掉了人類200年的無價之寶!
    也就是說,巴西國家博物館的藏品數量是大英博物館的兩倍多。在2000萬件藏品中,不僅有巴西特有的恐龍化石,南美洲最古老的人類遺骨,古埃及、希臘、羅馬的藝術品,還有很多記錄了從16世紀葡萄牙人登陸南美到1889年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文件。
  • 吳彥祖《天降浩劫》同步全球發中文預告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災難動作驚悚片《天降浩劫》(Geostorm) 同步全球發布全新中文預告,不少全新曝光的大場面從多角度展現了這場驚天浩劫——香港地陷、東京冰雹、孟買龍捲風、巴西冰封、杜拜海嘯等      全新中文預告 毀天滅地末日來臨      《天降浩劫》的故事設定在未來世界,人類已經擁有了通過衛星來操控天氣的科技,從此極端天氣成為歷史。然而,數顆衛星卻突現出現故障,原本應該保護地球的衛星系統開始攻擊地球,一場席捲整個世界、摧毀一切的滅世浩劫從天而降。
  • 《天降浩劫》曝全新中文預告 毀天滅地末日來臨
    而各種天災場面也在預告片裡輪番上演,包括香港地陷、東京冰雹、孟買龍捲風、巴西冰封、杜拜海嘯等,氣勢磅礴場面驚人。《天降浩劫》的故事設定在未來世界,人類已經擁有了通過衛星來操控天氣的科技,從此極端天氣成為歷史。然而,數顆衛星卻突現出現故障,原本應該保護地球的衛星系統開始攻擊地球,一場席捲整個世界、摧毀一切的滅世浩劫從天而降。
  • 《流浪地球》異常火爆,十二年前的同款類型《太陽浩劫》,也不錯
    「流浪地球」是太陽逐漸膨脹吞噬太陽系,所以人類計劃了一個千年逃亡,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太陽浩劫」是太陽逐漸衰竭,一艘太空船帶著全世界核資源組成的炸彈,飛向太陽,計劃重新點燃太陽。1996年的《猜火車》震驚影壇,圈走大量粉絲,2008年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再次證明實力。中間的「低谷爛片」想必就是《太陽浩劫》。
  • 《天際浩劫2》熱血沸騰,看硬漢手拿外星戰斧如何捅死外星士兵!
    自從第一部《天際浩劫》觀眾當時看了不免心中大罵,多好的故事,效果那麼逼真的外星怪物,竟然以虎頭蛇尾,最後評價爛片一部。沒想到今年《天際浩劫》還竟然出了續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背景宏大,講的是外星人大舉入侵地球。運用一種藍色的光芒當武器,所有人類只要有直視藍光的就會被控制住。
  • 《天際浩劫2》是一部人類聯手打擊怪物的戰鬥史
    《天際浩劫2》是一部由Liam O』Donnell執導, Liam O』Donnell編劇,弗蘭克.格裡羅、博亞娜.諾瓦科維奇和伊科.烏艾斯等人參演的科幻動作片。在《天際浩劫1》中,一個外星人的船艦來到了地球的上空,用一束束藍光,將地球上絕大部分人吸入他的飛船,少數幸運者何去何從
  • 現代文明背後的世界:實拍巴西原始部落生活
    這組震撼的照片展示了難得一見的巴西部落人的生活。        從2015年起,攝影師裡卡多就開始為他的新書《巴西印第安人》遠赴巴西偏遠部落拍攝。他說:「這些照片展示了一種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也概述了巴西土著人的現狀,他們就像是逆境中的戰士,熱愛自然,並為之奮鬥。我想要證明的是,即使是一個技術化水平很高的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仍舊是可能的。」
  • 巨石強森新電影大戰驚天巨獸,一場世紀浩劫又即將來襲!
    繼《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北美提檔後,由道恩·強森主演的科幻動作電影《狂暴巨獸》(《狂暴:世紀浩劫》)也由原來的4月20日提前一周至4月13日北美上映,並發布了中國內地的定檔預告,中國也要同步上映了!
  • 瑪雅曆法顯示,在人類文明出現前,地球上就已有好幾代地球文明?
    相傳,亞特蘭蒂斯曾經是一個文明得到高度發展的國度,在柏拉圖的著作中也曾有記載,據說該文明最終在一場史無前例的洪災中被吞沒。雖然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科學證據證明該文明的存在,但在不少人心中仍然堅信亞特蘭蒂斯文明的存在。除了亞特蘭蒂斯文明,還有其它被人們所熟知的遠古文明,比如說著名的瑪雅文明。
  • 《文明6》巴西文化勝利打法戰報 巴西怎麼文化勝利
    導 讀 《文明6》大家喜歡玩巴西嗎?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文明6巴西文化勝利打法戰報,讓大家看看巴西怎麼文化勝利,還不會的朋友不要錯過,一起來學習下吧。
  • 巴西上空發現藍色不明物,空中發現巨型空洞,另一個世界通道?
    實際上當我們仔細觀察的話,確實能夠發現巴西上空正在頻繁出現不明飛行物,同時巴西是唯一一個承認UFO是真實存在的國家,早在1954年的時候,巴西開始了調查不明飛行物的新聞,他們初步承認了,不明飛行物有可能和宇宙中的高級文明有關係。
  • 「全球性災難」:巴西一場大火,2000萬件藏品被毀
    2000萬件文物毀於一旦,巴西大火震驚全球 當地時間9月2日夜晚,位於巴西裡約熱內盧市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突發火災,大火燒紅了半邊天 ▲巴西國家博物館半夜起火,2000萬文物毀於一旦 這座今年6月份剛剛過完200歲生日的國家博物館,館藏了兩千萬歷史資料及文物。 包括古希臘、古羅馬和古埃及的歷史文物,還珍藏著巴西最古老的人類化石以及巴西500年的歷史文獻資料等。
  • 一場空前浩劫席捲全球,海嘯淹沒城市,瞬間凍成冰塊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以好萊塢頂級水準打造毀天滅地的全球氣象浩劫,被評論視為繼《2012》之後又一值得期待的災難大片《全球風暴》。人類所知的幾乎所有氣象災害都粉墨登場,輪番摧毀全球地標城市,規模和破壞力相比日常所見有幾倍到幾十倍的升級。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
    幾千年的人類文明是螺旋上升發展的,其中既有因不尊重自然導致的文明湮滅,也有瘋狂的世界戰爭帶來的滔天浩劫,但人類總能延續文明之火,得益於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清醒認識與正確選擇。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