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你我在深夜可能不止一次,瞪著天花板,由衷說一聲:
快滾蛋吧!2020!
前些日子,華盛頓郵報希望讀者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總結2020年。
來自密西根一位9歲小學生的回答,擊中了人們的內心:
(2020)感覺就像過馬路時你看左邊右邊,結果卻被潛水艇撞翻了。
被撞得七葷八素的2020年,人們多少有點後遺症。
可總有些人不信邪。
2020年最後幾天,羅永浩轉發了一條微博:
羅永浩確實有資格說這樣的話。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每一年,都像是2020。
做手機,錘子科技完蛋,做電子菸,電子菸行業完蛋.
羅永浩每一次創業項目生得輝煌,死得慘澹。
在他身上,人們似乎能清晰地看到一個失敗創業者的奮鬥史:作為一個創業者,他總是能窮盡一切想像,努力地把事情搞砸。
羅永浩似乎做什麼都差點運氣。
比如,幾年前他離開了奮鬥6年的錘子科技。
情懷和夢想碎了一地不說,還負了債,一欠就是6個億
謝頂、駝背、大肚子、一切中年男人該有的毛病他都有,
破產、欠債、上徵信,一切失敗創業者的經歷他也都有。
這就是羅永浩。
掰掰手指頭,比他還慘的「打工人」,已經不多。
「我們財務上班每天的例會就是報又虧了多少,又虧了多少。」
三年前的羅永浩,決定關閉錘子科技時,帳面的虧損還只是1.7億元。
可造化弄人,隨著消息擴散,很多供應商不再供貨,部分應收帳款也收不回來。
債務越滾越大,一直累計到6億。
老倒黴蛋羅永浩,人生慘澹到,是個人都不會想去重來。
某種程度上說,羅永浩在商業範疇內多少有點傻。
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老羅一直在漠視《公司法》。
比如,這6個億的債務實際屬於錘子科技公司。
從法律層面來說,只要羅永浩申請破產,就能躲掉這筆巨額的債務。
老羅做的,卻是抗下這一「刀」。
但人們似乎就愛看到這傢伙被錘。
媒體自然沒有忘記羅永浩,群體性嘲諷也必不可少。
「沒有下一場手機發布會了。」「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潰敗」「你看他好像一條狗啊。」
大家都想把他錘到低頭認錯。
「所有人都在嘲笑他,然後呢,這個傻子除了微博上一聲不吭轉發電商廣告,完全像個鼴鼠。」
身邊的朋友黃章晉,認為老羅自從在錘子手機上玩了個錘子後,整個人都不大正常。
但偶爾,羅永浩還是熟悉的他。
比如,吳曉波老師的公司上市失敗後,羅永浩就轉發微博,稱:「夢太大,入錯行。」
一如當年吳曉波評價他一般。
羅永浩從來不怕吵架,吵架也從來沒輸過。
但大多數時候,面對一眾媒體群諷,他只是選擇躺平,閉上嘴巴。
一度跟禁言一樣。
整個人也變得越發浮腫疲倦,越發沉默,幾乎不發聲不解釋:
像極了一個「渣男」。
但在還債上,老羅卻萬分活躍。
入局電商之前,為了還債,羅永浩曾出席某黑科技發布會。
他聲稱這項技術將陸續在體育用品、旅行箱,乃至情趣用品領域開發推出。
他還賣過「小野」電子菸,但廣告放出不到20分鐘,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聯合發布通告,敦促電商平臺將電子菸產品及時下架.
為了償債,這個男人已經用盡了渾身解數。
為了阻止他償債,這個世界同樣對這個男人用盡了全身解數。
「實在不行的話,可以賣藝還債。」
2019年11月,羅永浩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個「老賴」CEO的自白》。
為還債的老羅玩起了直播帶貨,而這一次跨界轉型,外界則怪話頻出:
「曾經的理想主義代言人開始「賣藝」」
人們難以想像,這一個傢伙是不是想幹翻直播帶貨,而老羅也不負眾望,率先在直播中,數次翻車。
2020年4月1日,羅永浩迎來抖音賣貨首播。
首次直播便引來4800萬人圍觀,帶貨金額超過1.1億。
但在這個全新陣地,老羅的挫敗,比他想像要來得更快。
他精心準備了十多個全新的段子,打算穿插在介紹商品的間隙。
「加快節奏,快講商品!」
鏡頭之外的同事,直播中向他數次猛打手勢,然後舉起牌子,他才意識到自己說得太多,太雜,已經像是一場事故現場。
就這一會兒工夫,直播間裡的觀眾數據在急劇跌落。
老羅開始慌張。
於是,剩下的段子他一個也沒講。
在另外一次直播中,老羅一度口誤,將產品的品牌說成了競品。
「希望看到我禿了皮的頭皮後,能夠體諒我們老年人痴呆。」
隨後,直播間裡,一個48歲中年人開始90度鞠躬道歉,露出稀疏的頭頂。
他似乎不再年輕,腰板也不再硬朗。
這多少令人感覺複雜。
感情確實很複雜。
尤其是他身邊每一個人,談到羅永浩這三個字,幾乎都這麼說。
每一個人在採訪中,都得好好審視自己說了什麼,怕傷害這個傢伙。
但每一個人最終似乎都原諒了他,沒有恨意。
在大眾印象裡,他愛吹牛,性格剛烈,仿佛一頭鬥不倒的公牛。
但鮮為人知的是,羅永浩一直在試圖打倒羅永浩。
其實,除了困擾他四十餘年的ADHD(俗稱多動症),老羅還是一個社恐患者。
大多數時候,人們只看到他侃侃而談,但不知道,每次面對鏡頭之前,他都需要很長時間去準備,深吸一口氣,一遍又一遍地克服心理障礙後,才能登臺。
羅永浩的員工也透露,老羅私下裡是一個很「害羞「的人,比起主動和別人打招呼,他更願意低頭走路。
有員工問好,他也只是靦腆地點頭。
但是,很少有人去了解這些,大家似乎也不想知道這些。
這麼多年,媒體習慣把羅永浩塑造成一個愛吹牛的胖子,一個吹破牛而不自知,不靠譜的中年人。
比如,時隔多年,人們依舊還在嘲笑他曾揚言要收購蘋果。
可以說,作為一個創業者,大眾眼裡的他,基本等同於一個笑話。
可這一個自帶網紅屬性的創業者,言行總能引得關注。人們依舊忘不了這個傢伙,尤其是在2020,不僅因為他有著一張形象如此鮮明的大臉,以及他獨有的羅氏話風。
更因為,二十多年了,他好像真就打不倒。
去年的5月份,在接受GQ採訪時,羅永浩拍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視頻。
他用外界的質疑來質問自己,問題尖銳,打臉頻頻,包括過去做錘子手機時,吹過的牛一個都沒實現。
「你不是企業家嗎?怎麼現在跟網紅混到一起去了!」
「你現在這麼說(網紅並不是不如企業家),不就是混不下去了!」
沉默的羅永浩,其實一直都知道外界怎麼說他,損他。
但從某種程度來說,為了想做的事,去做不想做的事,這大概就是創業者的無奈吧,也算是人生的一種無奈。
1972年出生的他,現在儘管年近半百,在平常人快要退休的年紀,他卻依然熬著夜賣力直播。
一周至少工作105個小時,甚至比大多數年輕人還要努力。
自然,也有人會說,羅永浩就是為了還錢,這天經地義,這沒什麼了不起。
但仔細想想,這個曾經熱衷嘴炮的胖子,為了還債,甘願承擔一切後果,以實際行動和沉默,作為應對社會輿論一切暴風襲來的答案。
他多少有點不一樣。
羅永浩差點就幹成了。
在去年參加脫口秀,他談及6億債務已掃清4億,剩下的一年解決。
人們終於感覺到,這個男人終於回來了。
無論是做嘉賓講脫口秀,還是籤約了抖音平臺,他總是身體力行,說到做到。
但在2020年末,伴隨幾條飽富衝突性的新聞,羅永浩似乎又一次要「死在了醫院門口」。
12月8日,一條#羅永浩又被限制消費#的詞條悄然間上了熱搜。
僅過兩天,12月10日羅永浩就將參加上海時尚先生頒獎禮,限高令一出,買好的機票被迫取消。
從北京到上海,羅永浩最後讓這1200多公裡的距離,變成17個小時的驅車前往,在頒獎禮前終於抵達了上海。
隨後又要趕17個小時車回北京,只因次日他還要直播帶貨。
他沒有埋怨和吐槽,頒獎現場,他話裡話外都充滿了拼勁兒和樂觀。
12月15日交個朋友官微主動發布了一篇聲明,聲明中表示,經自查曾銷售過的「皮爾卡丹」羊毛衫為假冒偽劣產品。
一月之內,三次登上熱搜,一場狂風暴雨,再度襲來。
「有的鳥來到世間,不是專門躲槍子兒的。」
羅永浩曾在一次訪談中,言語中,曾透露過這一想法。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確實是一隻專吃「子彈」的鳥兒。
比如,自從做手機後,羅永浩頭髮掉了一半,膽結石大了一倍,體重增加了20%。
《燃點》的導演說他像頭驢,吃得很少,恨不得24小時拉磨,幾乎沒有私生活。
即便如此,人們永遠記住卻是,錘子手機的失敗,以及羅永浩的敗走。
誠然,商業世界從來都是成王敗寇。
但身而為人,誰又能確保一路順暢,不跌跟頭,尤其是性格稜角更為突出的那群人。
而當無盡的失敗和挫折來臨,一路相形而生的,是羅永浩前半生中,人們時常掛在嘴邊的誤解。
這是一場殘酷的人生考驗。
在「假貨風波」之後,羅永浩做出了退一賠三的厚道補償,單價79.9的羊毛衫,直播間銷售出近兩萬件。
這一賠,就是500萬。
可天下沒有一個生意人,願意去做賠本的買賣。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一個主播會主動爆料,主動賠償。
但人們卻故意聯想到羅永浩「行業冥燈」的標籤,創作了幾個蹩腳的段子。
網絡嘲諷如巨浪一般席捲而來,只剩下羅永浩一個人倔強地劃著他的船槳。
羅永浩沒有辯解,他好像也習慣了這樣的誤解。
宿命同樣是複雜的。
從錘子科技到交個朋友,媒體有關羅永浩的謠言從來沒有間斷過。
很多時候,羅永浩也在自嘲,天生自帶「招黑」體質。
恨他的人永遠都在恨他。
不止媒體,所謂的「職業打假人」也開始盯上羅永浩。
可面對惡意碰瓷,羅永浩的態度早已轉變。
以前的他會主動迎擊,在言語上激情互噴,現在的他,往往會用實際行動去解決問題。
但無論何種方式,這一種坎坷的宿命,也難免令人感慨:
某種意義上說,他應該是個傷痕累累的人,他有太多次可以精疲力竭,順勢倒下。但他卻一直是嶄新的,倔強的。
他始終是羅永浩。
這些年,老羅的身份似乎一直在變。
從新東方GRE老師,到網際網路紅人、錘子科技CEO,再到抖音帶貨一哥、登臺脫口秀節目.
不了解老羅的人,知道他直播帶貨,還因還了4億欠款上了熱搜。
了解老羅一些的人,覺得他是個理想主義者,歷經風雨情懷不減。
甚至有一種論調:老羅的人生,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老羅的直播,是屢播屢翻,屢翻屢播。
微博道歉、直播間帶著200%誠意的道歉,90°鞠躬之下,是一年以來,羅永浩為了直播還債,道歉比以往幾十年的總數還要多。
為了賣一把剃鬚刀,羅永浩在直播中把自己留了10多年的鬍子剃了:
「羅老師,別這樣!」
看到這一幕,很多羅永浩的粉絲心裡,也很不是滋味。
說實話,這個場面也有些悲壯.
曾經,那個「天生驕傲」錘子科技的CEO,
曾經,在鳥巢開手機發布會揮斥方遒的,那個只談情懷和夢想的羅永浩。
如今,似乎變了。
但是,正如同羅永浩這些年哪怕一路跌跌撞撞,可身邊一直有一群「大齡」的粉絲那樣,在認同他的人看來,除了「網紅」、「創業者」、「帶貨主播」一系列標籤之外——
羅永浩,他還是一個妻子的丈夫,一個母親的兒子,一個與我們一樣為了生活奔波的普通人。
但最令人感動的是,他始終是一個脫不去少年感的男人,即便肩負重擔,走在泥濘的路上,可他除了習慣性罵兩句街外,依舊會抬起頭來,望一望星空。
如今,每次走進直播間前,老羅仍會給自己打氣熱身,不斷調整狀態,試圖以最飽滿的狀態,去投身工作。
其實,他一直都沒有變。在平凡中,散發著光。
或許,老羅這段「賣藝還債」的路還有很長,但他理應贏得一些尊重,和掌聲。
「羅永浩就一直真誠地堅持:個人私德和商業規範可以和諧,他可以做一個『好人』同時還能賺錢。」
這是投資人吳向宏對10年前見面時,老羅獨特商業追求的回憶。
就在2020年12月,羅永浩因直播帶貨成為「年度跨界人物」,再次登上《時尚先生》封面。
這也是他時隔12年,再次登上《時尚先生》。
「無論看過多少新聞,當第一次看到48歲的羅永浩出現在手機的直播屏幕裡,如同一個慈眉善目的大叔那樣,給大夥推薦物美價廉的好產品時,有那麼一瞬間會讓人以為自己是在看電影,羅永浩甚至是在扮演羅永浩。」
在時尚先生對羅永浩的評價中,似乎,也隱隱透出一絲困惑:
羅永浩究竟算是一個怎樣的人?
能像羅永浩這般複雜,充滿爭議,甚至難以定義,沒有誰可以定義他,包括他自己。
但人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這個男人身上,我們看不到放棄,也學不會倒下。
《凡人有光》的歌詞裡,曾這麼寫到:
「 普天下沒有翻不過去的山
遲疑的勇氣比勇氣更有力量
回到路上
內心平靜坦蕩
這塵世閃亮
只因為那些平凡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