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生命的基本元素是來自彗星嗎?

2020-12-22 科技領航人

彗星提供了地球生命必不可少的元素嗎?天文學家們眾說風雲,各持己見。無論如何,至少可能有一顆彗星能提供一項關鍵證據:67P / 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Churyumov-Gerasimenko)。一項使用來自歐空局羅塞塔號任務的數據進行的新研究表明,彗星含有對生命至關重要的磷。

67P / 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

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了這項研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是天體物理學家和軟體工程師埃斯科·加德納(Esko Gardner)。

這項工作的標題是「從彗星67P / 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慧發中檢測塵埃中的固體磷和氟」,該出版物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生命的原始元素被稱為CHNOPS,代表碳(C)、氫(H)、氮(N)、氧(O)、磷(P)和硫(S)。這六個化學元素的組合構成了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生物分子。它們共同構成了地球生命的近98%。科學家先前在彗星中發現了其他五種,因此發現磷可能是這個難題的最後一步。

研究人員小組在67P / 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的內彗中發現了磷和氟。它們存在於羅塞塔的彗星二次離子質量分析儀(COSIMA)距彗星僅幾公裡處的固體顆粒中。

將顆粒收集在儀器的目標板上,然後進行遠程照相。在圖像中選擇單個粒子,然後使用質譜儀進行測量。這一切都是在地球上完成的,直到羅塞塔號在2016年9月底以可控的撞機撞向彗星67P結束任務。

67P / 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風景

以前在彗星中發現過磷。在1987年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宣布對哈雷彗星中的灰塵中的磷進行檢測。但這可能是原子磷含在不確定的礦物中,化學上無法獲得。

然後在2006年,NASA的星塵飛船從81P / Wild彗星返回了樣本。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含磷的單個顆粒,該顆粒與鈣有關。

科學家得出結論,磷「最有可能包含在磷灰石顆粒中」。它也可能不可用。這個新發現是不同的:這次研究人員發現了礦物或金屬磷中固體顆粒中的磷離子。

圖爾庫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的項目負責人哈裡·萊託說:「我們已經證明,磷灰石礦物質不是磷的來源,這意味著發現的磷以某些還原的和可能更易溶的形式存在。」

伴隨這項研究的新聞稿指出:「這是首次在固體彗星物質中發現生命必需的CHNOPS元素。」

這一新發現對於理解生命如何在地球上至關重要。磷對地球上的生命至關重要,但如果將其鎖定在磷灰石礦物質中,則基本上是遙不可及的。如果它是氣態,也不合適。

但是新發現的磷更多。正如作者在論文中寫道的那樣:「在形成生命的過程中,需要水溶性的反應性磷化合物才能通過磷酸化將核苷酸前體轉化為活性核苷酸。」

磷是地球生命之謎中缺少的部分之一。地球早期缺乏含可溶性磷的分子。實驗表明,可溶性磷可能在生物分子的起源中起關鍵作用。

這組作者寫道:「實驗證明,可溶性P、HCN和H2S可以作為益生元合成核苷酸,胺基酸和磷酸甘油主鏈的合適原料。」

但是生產這些生物分子的最有效方法涉及高度還原形式的磷。這些形式的磷主要存在於隕石材料中,或可能存在於元素磷中。

到目前為止,已知隕石或可能的地球化學過程是生命所必需的益生元磷酸材料的原因。

但是這項研究表明,現在知道彗星中存在P和CHNO和S,這些彗星本來可以將P輸送到早期地球上。

但是彗星將這些元素輸送到地球的想法仍然存在問題。如果衝擊力太強,則這些物質可能會被破壞或更改。這項新研究背後的團隊認為他們可能對此有答案。

「可以想像,與重石質隕石的撞擊相比,早期彗星對行星表面的撞擊能量較低,從而使益生元分子處於更完整的狀態。」

研究人員仍然對他們的結果保持謹慎。結果表明,生命的元素可能來自彗星,但這些化合物必須是可溶的且可利用。他們不能被鎖定在礦物質中。

「從67P / CG中檢測到的彗星磷的溶解度尚不清楚,但是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它不可能是磷灰石,磷灰石是隕石中磷的常見礦物來源。此外,其他磷酸鹽礦物不太可能,因為我們找不到PO2?和PO3?的明顯的彗星貢獻。」

下一個是什麼?

作者認為,彗星樣品返回任務對於推進彗星CHNOPS交付想法是必要的。

「所有CHNOPS元素的存在為將來彗星送回彗星樣品提供了堅實的前提。這可以確認所有化合物的存在及其可能的礦物質來源和物質的可能溶解度。這也將允許全面分析這些CHNOPS元素的相對含量。」

NASA的星塵任務從彗星81P / Wild 2的慧發中捕獲並返回了彗星塵埃材料。科學家從這些樣本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是這些樣本儘管很重要,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在報告「彗星彗形交會樣本返回(CCRSR)的任務概念——星塵之外的下一步」中,作者指出「這些樣本有重要的局限性,因為它們是在苛刻的超高速和低速下收集的,數量不多。代表慧發的一次隨機抽樣(「抓取」樣本)。」

如何改善呢?在同一份報告中,作者描述了一種改進的彗星採樣返回任務的藍圖。

「這項任務利用了一個設計成與彗星會合的太空飛行器,在彗形彗形彗星中進行了廣泛的觀測(但沒有降落在彗星上),輕輕地收集了代表不同源地的多個彗形彗星樣本,然後將它們送回地球進行研究。」

好處? 「首先,將以更低的速度捕獲樣品,從而消除了樣品在採集過程中的破壞和改變,並導致返回了更多的原始材料,尤其是有機物和易碎礦物。」

這項改進的任務還將從慧發和脫氣揮發物噴射中收集樣品。它還將收集更多的材料,從而使樣本在統計上更加相關。

目前,更新的任務只是一個概念。而且不乏有價值的使命概念。選擇最有價值的只是一個問題。

相關焦點

  • 彗星是「生命使者」?科學家在彗星上,找到生命所需的所有元素!
    據報導,近日,一個來自芬蘭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在一顆名為「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的彗星上,發現了磷元素和氟元素,這也是科學家第一次在彗星中發現生命必須的磷元素,這個發現再次印證了此前科學家們的猜想:彗星是宇宙中的「生命使者」,這項研究也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皇家天文學月刊》上。
  • 人類果然來自外星!研究發現,41億年前,彗星將生命元素送到地球
    慧星中發現生命必需的磷在近期的《皇家天文學月刊》上,來自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在上面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表示通過研究,發現彗星的身上具有構成生命的全部重要元素:碳、氫、氮、氧、硫、磷。同時,研究者也指出,在彗星上發現磷元素之前,科學家們曾經認為,地球上的磷元素是地球上「自帶」的,不過,最新的研究表明,同樣是彗星送上地球,這意味著,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也是彗星送來的生命種子。這個發現,也成為了「彗星生命起源說」的有力證據之一。
  • 人類來自外太空?生命的種子出現在地球,多虧了彗星!
    世界上的第1個人究竟是怎麼出現的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界。就在最近,一項最新研究的結果問世,似乎向我們揭示了答案。彗星上有生命?這項最新研究刊登在《皇家天文學月刊》上,是芬蘭的科學家團隊所研究出來的。他們經過漫長的分析和研究後發現,彗星或許就擁有生命誕生的基本元素。
  • 集齊6大元素!首次在一顆彗星中發現生命必需的磷 每6.5年繞太陽...
    集齊6大元素!參與該項目的科學家表示,他們的發現表明:所有最重要的生命元素,可能都是由彗星運送到地球的。歐空局「羅塞塔號」飛船上的彗星二次離子質量分析器(COSIMA)採集了這些樣本。該太空飛行器在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間,在距離彗星幾公裡的地方跟蹤該彗星。這是第一次在彗星中發現生命所必需的磷元素。
  • 科學家從67P彗星的塵埃顆粒中檢測到了磷 被認為是生命所必需的元素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研究人員在一顆彗星上檢測到了磷----從而完成了生命所必需的元素的清單。這一發現是幾年前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從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上獲得的數據,加強了生命成分是由彗星運送到地球的觀點。
  • 地球上的水到底來自於哪裡?科學家的解釋,令人難以置信
    有化學家勞雷特分析稱,地球上的水分來自於小行星或者彗星,這些地外天體撞擊地球後,就形成了最早期的水分。這番解釋,徹底顛覆了人類的認知,令人難以置信。眾所周知,地球表面約70%的地方是被水覆蓋的,水源一直都被認為是孕育生命的前提。換句話說,地球上最早期生命的形成是離不開水分的。正因為這樣,地球上的水到底來自於哪裡,一直都是科學界研究的重要課題。
  • 《你的名字》:當彗星真正撞擊地球?
    一種類型的彗星軌道地球上每年固定的流星雨,其實也是由彗星帶來的。當彗星長長的彗尾掃過地球的公轉軌道時,彗尾的塵埃會在軌道上殘留。至於大家為什麼對它比較熟悉,大概是因為它作為一顆短周期彗星,與人們打的照面太多了吧。關於哈雷彗星,最早的記錄來自公元前613年——《春秋》: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鬥。其實要說壯觀程度,還是得看下面這些彗星。
  • 彗星撞地球可能發生嗎?萬年一遇!這顆超級彗星正四處遊蕩
    萬年一遇超大彗星,撞擊地球全憑心情。 遊蕩的超級彗星可能才是生物滅絕的真兇? 英國天文學家小組報導,位於太陽系的外行星區內的數百顆巨型彗星對地球生命的威脅比小行星更深。
  • 沒有木星阻擋,SL9號彗星如果撞向地球,人類會滅亡嗎?
    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若沒有木星擋在前面,1994年「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是不是就會撞向地球,人類會像6500萬年前的恐龍那樣被滅絕嗎?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會。如果那裡有生命存在的話,受到的打擊將是滅絕性的。木星是一個氣態星球,因此其撞擊大坑會很快被氣體填滿,但由於面積太大太深,黑色疤痕恐怕要很多年才能夠漸漸修復。木星是地球的一面盾牌,減少了地球被撞擊的機會。木星的質量是地球的318倍,直徑是地球的十幾倍,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距離地球平均約7.78億千米。
  • 地球生命或來源於地外星球,人類或許不是地球土著!
    目前,已經得到認證的星際分子有200種左右,約2/3是由碳、氫、氧等元素組成的有機分子,其中也不乏一些有機大分子。根據這些證據,科學家推測,地球早期的原始生命或者構成生命的基本要素,可能來自於星際塵埃或者外星球。
  • 彗星撞地球,月球撞地球之後,新版《龍捲風》也來摧殘地球了
    地球是一顆多災多難的脆弱星球,特別是在好萊塢災難類型片當中,更是受盡了各種苦難,無論是地外天體,還是地球本身的氣候,都非常不樂意看到一個安安穩穩的藍色星球,於是各種彗星亂撞,各種災難侵襲,而接下來,在好幾部大片當中,我們都將再次見證地球備受蹂躪的一面。
  • 1994年彗星撞擊木星,威力高達上億顆核彈,地球真是個幸運兒
    太陽系的類地行星有3顆,而只有地球誕生發展了生命,不得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地球在46億年的發展過程中,雖然遭受了過一些天體撞擊,但好在並沒有中斷生命的進化,最終,還是進出了高級生命-人類,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 首顆星際彗星發生分裂——來自星星的你,能否順利返航?
    圖1.星際彗星2I/Borisov(白色)穿越太陽系(圖片來自網絡) 彗核分裂時間 2I/Borisov彗核分裂應該發生在今年3月23日至3月28日之間,從一個明亮的單核,到出現雙核特徵。3月30日雙核特徵更明顯,且兩塊碎片間距離大約為180公裡。
  • 《末日逃生》發布終極預告 彗星撞地球震撼人心
    《末日逃生》發布終極預告 彗星撞地球震撼人心 作為今年引進的唯一一部災難動作力作,影片不僅呈現了彗星撞擊地球的震撼場面,還將末日來臨時人性真實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又不忘給觀眾溫暖和希望惹人淚目,被視為《後天》、《2012》、《全球風暴》之後又一災難片力作。
  • 《諸世紀》彗星、戰爭與地球大災難
    雞年是被預言的,並且是饑荒嚴重時彗星才出來,這是大戰的信號推背圖:彗星乍見,不利東北。彗星、戰爭與地球大災難2020年火流星事件增多,這其實是小行星帶因為引力異常而掉入地球大氣層,這與土星木星相合事件相關,也與一些短周期彗星回歸相關。
  • 2021年真的會有彗星撞擊地球嗎?
    彗星是宇宙中非常漂亮的天體,整個彗星基本上都由冰物質組成,但是這樣一種美麗的天體卻給地球帶來過恐怖的大滅絕!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六千多萬年前的一顆彗星撞擊地球導致了恐龍從地球上消失!彗星經過地球而最近,2021年彗星將會撞擊地球的說法又在網絡上泛濫起來。
  • 從《你的名字.》說到彗星
    被「吹」散的物質會漂浮在他的軌道上,被陽光照亮,這樣看到的彗星就會拖著尾巴,這部分被稱為彗尾,這也是彗星被形象的叫做「掃帚星」的原因,當然彗尾還有塵埃尾和離子尾之分,簡單來說就是由於彗星運動方向和太陽風電離方向造成兩者的形態和位置區別。
  • 《末日逃生》發布終極預告 彗星撞地球災難奇觀震撼人心
    作為今年引進的唯一一部災難動作力作,影片不僅呈現了彗星撞擊地球的震撼場面,還將末日來臨時人性真實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又不忘給觀眾溫暖和希望惹人淚目,被視為《後天》、《2012》、《全球風暴》之後又一災難片力作。
  • 科幻+喜劇 《彗星要來撞地球》【You, Me and the Apocalypse】
    彗星要來撞地球? ——當然不是真的! 這是今年寒假,頻道為各位特別準備的一個超級腦洞劇,豆瓣評分8.5!如果要給這個劇加標籤,「懸疑燒腦」、「錯綜複雜」、「腦洞大開」都很合適。 住在英國小鎮斯勞的傑米喜歡按部就班的生活。
  • NEOWISE彗星
    塵尾源自被陽光光壓推出的小碎片,因為這些塵埃微粒較重較能抵抗光壓,因此形成散落在彗星繞日的軌道上的彎麴塵尾。NEOWISE彗星壯觀塵尾上的分層結構之成因,目前尚未完全釐清,不過可能和5公裡寬彗核上的冰溶化時,釋放出的反光砂礫流,因彗核轉動而迴旋噴灑有關。這幅組合40張數位強化照片的主題影像,是在3天前攝於中國.內蒙古.戈壁沙漠的幽暗星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