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路:如何賦予攝影作品特別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攝界◂

2020-11-18 澎湃新聞

原創 上海文聯 上海文聯

9月29日,著名攝影評論家林路做客2020上海國際攝影展節,為大家做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專題講座。小編整理了部分精彩內容,分享給熱愛攝影的各位——

今天我們講的專題是「從沙龍唯美到當代呈現」。

在此之前我要聲明,我從來沒有貶低過沙龍攝影。沙龍唯美也是一種藝術的呈現方式,只不過從更大一個層面來看,沙龍攝影往往顯得比較表面化,或者說有些「媚俗」。所以很難達到某種深度。

對於攝影人來說,如何更好地利用攝影為當代社會帶來具有思考性的話題,這是我們今天主要想探討的內容。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先簡單地認識一下什麼是「沙龍唯美」,什麼是「當代呈現」。

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怎麼讓影像變得更當代化?

觀念攝影是當代攝影特別關注的,也是特別突出的一個話題。此次影展,二樓、三樓展覽的作品中就有很多當代觀念性的攝影。

那麼什麼是觀念攝影?什麼是觀念攝影的當代呈現?我曾經說過傳統攝影是take photo,觀念攝影是make photo,這兩者有很明顯的區別。

下面先來看一下不同類型的攝影作品,怎麼從傳統到當代的轉變中表現出更多的可能性。

1

風景和風光

風景和風光是攝影拍攝最多的題材。一般攝影人除了拍人,就是拍風景。和比較傳統的唯美沙龍風光相比,符號化的風景呈現就顯得比較當代。

◢ 今年平遙攝影大展上獲得大獎的攝影師——金汀所拍攝的作品《歲月遺存》就是一組符號化的風景。

風景怎麼拍?其實它有獨特的背景空間。我們就從2020上海國際攝影節中選取幾組當代的風景來看看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 池海波的作品《臨港的海》

這組海和一般的海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用極簡主義的手法把「海」變成了極為抽象的風景。他把他主觀的對風景的理解加入到了畫面中,使畫面帶著說不出的神秘感。這樣的風景就和傳統的風景有著極為明顯的差異,而且它打破了我們對具象的認識和解讀,把風景變成了他對日常生活重新展開的認識。

◢ 曾翰的作品《宋徽宗的松樹》。

他和我們拍攝唯美風光的唯一不同是,他按照他的想像去尋找這些松樹,還把松樹與宋徽宗的畫融合在一起,於是就把風景變成了他對歷史的溯源與追蹤。這樣的追蹤完全打破了我們對唯美攝影習慣的認知,留下了他對景觀介入的痕跡,而且把時空之間的關係壓縮了。

◢ 楊泳梁的《人造仙境》。

作品局部

從表面來看,這幅作品與宋代的山水畫類似,非常具有古典美。但是細看,他在畫面中拼接上了現代工業的設施,他用傑出的手法組合了這些人類入侵自然環境後的風景。這就是典型的make photo。他用自己的觀念,在現實的自然世界中融入了他的觀察和認知,產生了一個新的「風景」。這樣的風景的確是「人造的風景」,但是在人造中,它給我們帶來了對現實的反思與解讀,它並不僅僅是衝著唯美而製作的,它具有著對現實的批判與反思。這就是從take到make當中巨大的差異。

◢ 周濟的《城市布景》

這組作品也打破了傳統對唯美風景的表達,呈現了人類的布景與人類的生存關係之間的思考。它不再是傳統的唯美的視覺呈現,展現了作者對一些當代話題的呼喊與思考。

所以當代攝影一定是要有想法的。簡單的把一張照片拍得唯美、漂亮是不夠的。

有了好的相機再動動腦筋,兩者加在一起,一定能出好的作品。

從「沙龍唯美到當代呈現」,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你必須要有足夠的社會修養,你要通過敏銳的觀察力才能發現最好的可能性。

2

小品和靜物

拍攝小品時,我們一般關注的是光影和結構形態,我們一般稱它為「光影般的小品」。與之相對的,則是「話題性的物語」。話題性很重要,它決定了作品的成敗。

我們從此次展覽中再找一些作品來看看。

◢ 周偉的攝影作品《中國物件》。

他所拍的都是一些老物件,他不是用完全唯美的方式去呈現的,而是用了一種帶有歷史感的方式,力圖讓我們對這些歷史的物件展開想像。他的照片不是衝著唯美去的,而是對逝去時代的懷舊,用一種很合適的方式,呈現自己對這個話題全方位的解讀。

◢ 孟加拉國攝影師哈桑的作品《最後的餘糧》。

他所拍攝的,是遭受疫情衝擊下的孟加拉國,帶來災難的不僅僅是可怕的疫情,還有糧食短缺帶來的饑荒。他將人類的生態,轉化為物體的呈現,然後再去表達。不是簡單呈現唯美,而是希望通過這些物的呈現,表現人類在特殊時期的一種生活狀況。

◢ 李玉山的作品《草原-記憶-傳承》。

他把物和人組合在畫面當中,將蒙古人的生存方式和蒙古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結合在一起,用這種多樣化的方式來構成。

物的拍攝有無窮盡的可能,尋找唯美的角度不是唯一的表現方式,要用自己的目光去發現一些話題,這會讓作品變得非常有趣。這種方式是含蓄、有力量的,我們在看這些照片時會想「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3

開放的身體

人的身體總是攝影師特別喜歡表達的話題。我們一般拍人都會習慣從美的角度去拍,這沒錯。但如果我們只局限於美的表達,那就大大限制了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所以我們需要開放。這個「開放」沒有標準。身體並不僅僅是人體這麼簡單。

◢ 房旭敏的作品《時間之外》。

她把自己的身體變成了一幅風景,用簡單自然的方式呈現她對自我的認知。這是一組自拍,我們常說攝影家都是十分自戀的,自拍就是他們的一種表現(笑)。她的造型、形態和我們以往認為美麗的造型和身體是不一樣的。

◢ 美國攝影師布西•霍勒的《無需言說——根植於自然》。

這也是她的自拍。她把自己置身於不同的環境中來營造一種童話般的狀態。由於她曾經受到過很大的傷害,她要擺脫這種傷害,所以就把自拍作為自我療傷的一種行為。這時她的身體就成為了一種獨特的視覺語言,構成了她的自我救贖。

一組好的觀念化的作品確實有它一種特別強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通過畫面,將話題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作品不僅僅是簡單地衝著唯美而去,更多的是其中有價值觀的表達。

講座結束後,林路與觀眾合影留念

中國當下攝影所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單一化,但是很慶幸,在這屆上海國際攝影節上,這種單一化正在改變,帶來了非常多元的作品,我認為這是上海迄今為止最好的、最經典的攝影展之一。

林路

上海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現為上海師範大學影視傳媒學院攝影專業教授,碩士生導師

文編|蔡 晴

美編|潘華佳

- THE END -

《遇見未來·上海維度——2020上海國際攝影節暨第十五屆上海國際攝影藝術展覽》於2020年9月25日至10月7日,在楊浦濱江·毛麻倉庫(秦皇島路32號)舉辦。

長按識別二維碼

報名預約觀展

往期

回顧

原標題:《林路:如何賦予攝影作品特別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攝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聲音紀錄片|林路:誰影響了埃裡克·索斯的攝影?
    懷抱著對攝影傳播極大的熱情和責任感以及學術研究的動力驅使下,林路從80年代開始在海內外通過各類渠道收集、購買了大量攝影畫冊,現今藏書豐富程度可用字母A-Z分類排列。林路也曾出版攝影理論和技術專著百餘本,對於中外攝影史的發展、勾連或者傳承有著較為清晰的理論認知,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串聯起攝影知識脈絡。因此澎湃視界邀請林路老師作為書房系列的講解人之一,口述分享他書房中一部分頗具價值和獨特意義的攝影書籍。
  • 攝影好書|林路:兩本畫冊看埃裡克·索斯的詩意和深度
    懷抱著對攝影傳播極大的熱情和責任感以及學術研究的動力驅使下,林路老師從80年代開始在海內外通過各類渠道收集、購買了大量攝影畫冊,現今藏書豐富程度可用字母A-Z分類排列。林路教授也曾出版攝影理論和技術專著30多本,對於中外攝影史的發展、勾連或者傳承有著較為清晰的理論認知,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串聯起攝影知識脈絡。
  • 攝影好書|林路《縱橫天下影像》:批評家要有何種能耐?
    攝影好書推薦人,唐衛:藝術學博士/美術學出站博士後,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因為長期不再活躍攝影界,出席活動,這幾年都幾乎做學問當宅男,仿佛沒人知道我是林路的學生了,前兩天看到澎湃有人談到林路教授的早期書籍《攝影思想史》在孔夫子網價格翻翻,林路的早年書籍已不再版,
  • 不再鋒利的萬青,更考究的《冀西南林路行》
    萬青曾在唱片文案中寫道,同名唱片的寫作、錄音和製作是土法煉鋼,經歷了漫長的自學試驗,「設備東拼西湊,製作七嘴八舌」。主唱兼吉他手董亞千那幢八十年代的老宅記錄了全部的摸索歷程,也早已預示,「昨日奔跑著的青年和鴕鳥,一轉眼就是今天的腐肉、禿鷲」。文案說,他們不參與專輯的辯論,因為一路撕扯著的過去,已經化進作品中屬於自己的音符。
  • ​不再鋒利的萬青,更考究的《冀西南林路行》
    萬青曾在唱片文案中寫道,同名唱片的寫作、錄音和製作是土法煉鋼,經歷了漫長的自學試驗,「設備東拼西湊,製作七嘴八舌」。主唱兼吉他手董亞千那幢八十年代的老宅記錄了全部的摸索歷程,也早已預示,「昨日奔跑著的青年和鴕鳥,一轉眼就是今天的腐肉、禿鷲」。文案說,他們不參與專輯的辯論,因為一路撕扯著的過去,已經化進作品中屬於自己的音符。
  • 【春暉攝影】賦予金剛生命—「決戰」系列作品
    為大家分享變形金剛資深玩家&攝影師春暉(微博@吖春暉_5do)的作品與收藏心得:
  • 喜歡攝影這麼久了,應該懂得如何去欣賞和評價攝影作品?
    ,學會欣賞攝影作品也是攝影者的基本功之一,因為會欣賞才能從別人的作品中吸收營養,學習到更多的東西。喜歡攝影這麼久了,你居然還不懂得如何去欣賞和評價攝影作品?小編認為,欣賞攝影作品大概分為四種類型:簡單的只能說出風景漂亮,小哥哥、小姐姐很漂亮、顏色鮮豔、照片清楚之類的評價,其實只要掌握好天氣,只要你到了風景點,或者妹子長得漂亮一些,是較容易拍出好看照片的。拍攝的人也容易產生成就感。難怪一些導師不主張攝影初學者多拍這樣的片子。
  • 捶打我天然的沉默,切割我卑微與困惑——萬青《冀西南林路行》|...
    「千座山峰化水泥,鐵幕重重困青年」  歌詞延續了萬青的味道  他們保持了一以貫之的認真  這首歌的現場版已足夠完整  音樂性和歌詞都融合到位
  • 聲音紀錄片|林路:如何解讀史蒂芬•肖爾的快照文化
    懷抱著對攝影傳播極大的熱情和責任感以及學術研究的動力驅使下,林路從80年代開始在海內外通過各類渠道收集、購買了大量攝影畫冊,現今藏書豐富程度可用字母A-Z分類排列。林路也曾出版攝影理論和技術專著百餘本,對於中外攝影史的發展、勾連或者傳承有著較為清晰的理論認知,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串聯起攝影知識脈絡。
  • 以音樂開啟新年狂歡,萬能青年旅店《冀西南林路行》
    海峽兩岸,萬青的作品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著一個彼此。傳唱一直都是音樂傳播的重要動力,歌曲能被傳唱,除了意外的「助力」,更重要的是作品本身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在斬獲無數的樂迷和追隨者以後,萬青卻再次悄然神隱,繼續潛伏在石家莊的某個角落做著自己的音樂。但這沒有影響他們的音樂在各大平臺的傳播,相反,樂隊的歌越來越火。
  • 【攝影論壇】如何欣賞一副好的攝影作品
    ⬆關注公眾號,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體經常看到好的作品,但就是說不出哪裡好?本文教你如何欣賞一副好的攝影作品!
  • 林路:攝影大師筱山紀信之樋口可南子
    我曾加在十年前的《西方攝影流派和大師作品》一書中寫道:「在當代人體攝影領域中,還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一些日本的著名人體攝影家對歐美人體攝影產生過重要的影響。細江英公的人體作品有一種夢幻般的感覺,並且以其系列形成獨特的風格,增加了畫面的神秘色彩,主要作品有畫冊《男人與女人》(1961年)和它的續集《擁抱》(1971年)等。筱山紀信的人體攝影作品常常令人想起佛教繪畫中強烈的單純性,有時又顯現出現代的超現實主義傾向,從而在1970年被作為人體攝影大師介紹到歐洲。
  • 攝影師金汀紅外作品《歲月遺存》獲第20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最高獎項
    9月21日晚,第20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最高獎項——優秀攝影大獎在平遙古縣衙揭曉,來自上海的攝影師金汀憑紅外攝影作品《歲月遺存》獲得該榮譽。「我參加過多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穫,這次收穫最大。我將以此為新的起點,給民眾帶來更好的作品。」金汀作品的策展人——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影像評論家林路介紹:「《歲月遺存》是金汀一直持續努力的私人項目,他試圖通過獨特的景觀,藉以呈現時代轉折點上的某些可以作為記憶同時又通向未來的關聯,並藉助獨特的色域,模糊了歷史、現實和未來的距離。」
  • 萬能青年旅店《冀西南林路行》|大廈崩塌,墨麒麟沒有了家
    每個人在文明的發展和現代化前進的過程中,可能都會困惑——我們真的有必要這麼做嗎?我們不這麼做又能如何呢?時代前進的洪流會推著我們走,大廈終將崩塌,這次萬青要跟我們聊的是,崩塌以後我們怎麼辦。《冀西南林路行》的整體概念非常統一,從姬賡的這篇文案裡也可以看出激發他創作的動機——山腳是傳統的秩序,而山腰是當代文明,神話握手現代化。2017年萬青就在演出時表演過「冀西南林路行」三部曲,專輯依舊採用這樣的順序:《泥河》、《採石》和《山雀》,意義不言自明。這是一個從傳統變現代的過程。
  • 「萬青」新專輯《冀西南林路行》上線,銷量突破23萬張
    12月22日零點,萬能青年旅店樂隊第二張專輯《冀西南林路行》在網易雲音樂上線。開售僅21分鐘,銷量便突破了5萬張;銷售額突破110萬元。截至中午13:30,《冀西南林路行》專輯銷量已突破23萬張。在網易雲音樂的數字專輯2020年榜上,《冀西南林路行》已經擠進前十,超過了林俊傑《倖存者》《狼殿下》影視原聲帶等專輯。
  • 和蒼井優一起,愛上攝影和旅行
    在她看來,雖然無法控制外界如何定義,但如果以這個身份接受採訪,就等於自己默認了這個稱呼。於是,我只好忙不迭地給YOKO回信鄭重道歉,並希望她能作為一名「攝影家」接受我的採訪。這回,YOKO欣然接受了我的邀請。最初選擇以攝影為職業的契機是什麼?
  • 《冀西南林路行》:時代的脈搏,萬青至少已抓住過一次
    完全由意象和抒情組成的作品,同樣有普世的力量。《秦皇島》來自他的夢境或現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喚起的東西。站在緊貼漆黑水面的浮橋上,是我自小反覆出現的一個夢境。夢境為中性,處在這種完全隔絕,絕對靜默的環境中,人的感官被按下暫停鍵。但當萬青把它變成一首歌,壯麗的小號照亮黑水時,夢裡抑制的感覺被釋放。意在言外,亦在音樂外。無論寫實或者抽象,姬庚的天賦讓他總能選中有巨大想像空間的詞語。
  • 我聽《冀西南林路行》:從土搖神壇走下來的萬青
    首先,我們得知道「萬青是如何憑藉一張專輯統治2010s華語搖滾樂團」的。在2012年的時候,我在知乎是這麼寫的:1)旋律好聽這裡我想要補充一下,萬青的歌都非常簡單。節奏、和聲。4)配器成熟,吉他solo的設計很經典5)樂隊氣質小清新,如「喜歡養狗,不愛洗頭」等,很討人喜歡,6)現場紮實當時,圍繞「如何評價萬青」這個話題,我還和那會兒知乎的一位大
  • 李英傑:紀實攝影,必須有自己的風格
    在這期間我們才忽然發現,原來攝影藝術可以有這麼多的表現方式,原來攝影可以離我們的生活這麼近。在實際創作活動中,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創作思路,那就是作品必須要有自己的風格,要有自己的個性。從那時起我開始有意探索攝影作品如何深入主題,表現個人的思想境界。我的代表作《稻子和稗子》就是在那個時期拍攝的。
  • 攝影作品賞析|黑白幾何光影
    無論是構圖上下空間的取捨,旋梯轉角立面和樓梯間奏的把控,視覺迂迴引導的集中性,黑白灰乾淨利落的交融,都完美的組成了這幅作品的形成。作品精彩的部分是利用牆面直角和光照角度的關係,投射出趣味的影子讓畫面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