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點,其實你也可以參加《演員請就位》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小北 北京大學出版社

你追過演技類綜藝嗎?近兩年,演技類綜藝在國內迅速走紅,頗有井噴之勢。在過去的兩個多月中,《演員請就位2》頻頻登上熱搜,擁有極高的話題度。就在這檔節目結束一周之後,另一檔同類綜藝《我就是演員3》正式開播,再次引發網友們的關注。

演技類綜藝的火爆,滿足了觀眾對於演員這一職業的好奇心,也讓很多優秀的演員獲得了事業發展的機會。在欣賞演員飆戲的過程中,許多觀眾獲得了一種「替代性滿足」。這種心態其實是很好理解的,試問誰沒有在小時候把床單披在身上,幻想自己是古裝劇演員的經歷呢?

儘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做過「演員夢」,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真正把演員作為職業的人其實並不多。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戀戀不捨地拿下身上的床單,一頭扎進英語和奧數的海洋,歷經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等一系列考試的洗禮,最終走上不同的工作崗位,成為堅強勇敢的「打工人」,與曾經的「演員夢」漸行漸遠。

看到這裡,你的心頭是不是泛起了一絲酸楚?是不是覺得自己此生註定與「演員夢」無緣?然而,事情並沒有你想得這麼簡單。

莎士比亞在劇作《皆大歡喜》中曾經寫下「世界是個舞臺,我們都是演員」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的名句。

在莎翁看來,行走於人世間的男男女女需要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呈現不同的狀態,扮演不同的角色,從這個角度來說,每一個人都是演員。

除了莎士比亞以外,美國學者歐文·戈夫曼也表達過類似的看法。在他的代表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中,戈夫曼提出了著名的「擬劇」理論。根據這一理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進行互動時,往往希望自己能夠在他人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於是人們會像戲劇中的演員一樣進行表演,試圖以此贏得觀眾的信任,塑造理想的自我形象。

簡單來說,戈夫曼認為,在生活的舞臺上,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演員,不管我們的演技是精湛還是拙劣,我們都不可避免地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以達到自身的目的。

怎麼樣?突然發現自己多了「演員」這個身份,有沒有感到一絲絲激動?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跟隨戈夫曼的思路,了解一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作為演員的自我修養(認真臉)。

前臺與後臺:變臉就在一瞬間

在戈夫曼的「擬劇」理論中,社會交往活動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可以用戲劇學的術語加以描述。比如說,在與他人進行互動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是「表演者」,而觀看我們表演的人則成為「觀眾」。

我們在「導演」的指導下置身於特定的「舞臺設置」;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需要與他人合作形成「劇班」,共同完成表演任務。在這些戲劇學術語中,最著名的當屬「前臺」和「後臺」。

戈夫曼將「前臺」解釋為「個體表演中以一般的和固定的方式有規律地為觀察者定義情境的那一部分」,以及「個體在表演期間有意無意時用的、標準的表達性裝備」。簡單來說,「前臺」是個體進行特定表演的場所,在「前臺」中,個體需要直接面對和接觸觀眾,通過表演展示自身希望在觀眾心目中留下的印象。

與「前臺」相對應,「後臺」則是演員不希望觀眾涉足的區域,在這一區域,演員會從事一些「可能有損於他所要造成的印象的那些行動」。如果演員在後臺的行為不慎被觀眾發現,那麼他們在前臺為維護自身形象所付出的全部努力可能會付之東流。「後臺」的存在讓表演者得以暫時擺脫舞臺的束縛,不必時刻考慮觀眾的感受和想法,從而達到放鬆身心、調整狀態的效果。

由此可見,演員在前臺與後臺的狀態是截然不同的,表演者往往需要在從後臺進入前臺或從前臺進入後臺的瞬間迅速切換自己的狀態。

作者在書中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一位餐廳總管助理在餐廳門口訓斥一個打破酒瓶的學徒,言行舉止頗為粗魯,然而,就在他走進餐廳大門的瞬間,他仿佛完全變了一個人,步態優雅,彬彬有禮,和藹可親,「10秒鐘後,他已經在向一位顧客畢恭畢敬地鞠躬了。」

在這個例子中,對於這位「演技精湛」的餐廳總管助理來說,餐廳內部顧客就餐的區域就是他的前臺,而餐廳門口沒有顧客的區域就是他的後臺。作為服務人員,他的職責就是為顧客提供良好的服務,使顧客感到滿意,這就要求他在顧客面前,也就是在前臺,呈現出禮貌、端莊、優雅的狀態,只有這樣,顧客才會對他的服務產生良好的印象。如果這位餐廳總管助理在後臺訓斥學徒的場景被顧客撞見,那麼他在顧客面前精心營造的形象就會在瞬間土崩瓦解。

「前臺」與「後臺」這對概念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具有很強的解釋力。在網際網路時代,許多公眾人物會出現「人設崩塌」的現象。所謂「人設」,其實就是明星在公眾面前力圖營造的某種特定形象,這種形象往往是積極的、正面的,能夠增強自身對公眾的吸引力,這與戈夫曼對「前臺」的定義不謀而合。一旦明星在私底下的言行不符合其所打造的人設,而且這種不一致又被暴露在公眾面前,「人設崩塌」在所難免,這其實就體現了後臺行為被觀眾看到以後可能會產生的後果。

觀眾隔離:今天要演哪一出?

其實不止是公眾人物,我們每個人都會身處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觀眾,扮演不同的角色。我們並不希望自己在面對特定觀眾的時候,突然遇到本應屬於另一個場合的觀眾,這會使我們的自我呈現行為發生混亂,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同時滿足兩種類型的觀眾對自我的期待。為了避免這種令人尷尬的現象,「觀眾隔離」就顯得非常必要。

觀眾隔離,顧名思義就是把觀眾隔離開來,使能看到表演者這一角色的觀眾,看不到他的另一種角色。在戈夫曼看來,隔離觀眾是前臺控制的一種措施,如果不能維持這種控制,表演者就無法知道他在某一時刻應該扮演何種角色,而另一時刻他又應當扮演什麼角色,從而使他在幾種角色的戲劇表演中都難以成功。

如果隔離觀眾失敗,讓局外人無意間看到了不是針對他的表演,表演者的印象管理工作就會面臨挑戰。比方說,當我們與好基友插科打諢,口吐芬芳,並且爭相做彼此「爸爸」的時候,如果我們的爸爸真的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那麼平日裡我們在老父親面前精心塑造的乖巧形象可能在頃刻間化為烏有;當我們與男女朋友吵得不可開交時,如果不慎被一位恰巧從此經過的同學目睹了這一慘烈的場景,我們也難免會給這位同學留下深重的心理陰影(單身狗請自動忽略此條)。

面對局外人的突然闖入,雖然戈夫曼也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但是他也誠實地指出,這些方法的實際效果較為有限,無論如何處理,窘迫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最好的解決辦法其實就是在事先對表演進行恰當的安排,確保把不同的觀眾隔離開來,將那些曾經看到過自己另一種不一致表演的人排斥在觀眾之外。當我們想成為好基友的爸爸時,最好確認一下他的爸爸是否真的在場;當我們試圖對伴侶發洩心中的怒火時,最好把場地定在自家的臥室,而不是熙熙攘攘的街頭。

在網際網路時代,觀眾隔離從線下的生活場景延伸到了線上的虛擬平臺。在使用社交媒體時,雖然我們面對形形色色、難以區分的潛在觀眾,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利用社交平臺所提供的技術手段進行觀眾隔離。微信朋友圈的分組和屏蔽功能就是對觀眾進行隔離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給予和流露:複雜點,你就是個演員

無論是對前臺與後臺進行明確的區隔,還是對不同情境下的觀眾進行隔離,從本質上來說,我們都在控制自我的表達行為,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進行管理。至於這種管理能否達到我們所期望的效果,取決於各種複雜的因素。關於這一問題,戈夫曼提出的另一對概念,即「給予」和「流露」,可以啟發我們的思考。

戈夫曼認為,個體的表達包括兩種截然不同的符號活動:他給予(gives)的表達和他流露(gives off)出來的表達。前者指表演者有意傳達的信息,主要包括語言符號,後者則指表演者在無意中所傳達的信息,此類信息往往以非語言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對於表演者來說,他們往往更容易操縱自身給予的表達,而忽視自身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表達。我們知道,通過無意流露所傳達的信息往往比表演者有意給出的信息更能反映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觀眾可以利用這一點,對表演者的表達行為中難以控制的那些方面進行觀察,來對照檢查那些可控制的方面所傳達出來的信息的真實性。為了論證這一觀點,戈夫曼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

「在設得蘭島,一位農場佃戶的妻子在侍候一名英格蘭大陸遊客吃當地菜時,會帶著殷勤的笑容留神聽著這位客人有禮貌地對事物所表達的讚美;同時她會注意這位客人舉起叉子或湯匙送到嘴裡去的動作速度、把食物送入口的急欲程度以及咀嚼食物時所表現出來的興致,用這些標記來對照檢查客人所表達的讚美是否真實。」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把遊客視作表演者,把農場佃戶的妻子視作觀眾,遊客的讚美是表演者所給予的表達,這是比較容易控制的,因為不管飯菜是否真的美味,遊客都有能力對飯菜的質量進行誇讚,然而,農場佃戶的妻子所觀察的恰恰是表演者所流露出來的表達,在她看來,這些細節更能反映遊客內心對飯菜的真實評價。

然而,真正優秀的演員當然不會忽視這個可能被觀眾抓住的把柄,他們會想方設法利用那些被觀眾認為可以傳達可靠信息的方式來引導觀眾形成自己所製造的某種印象。他們會高度關注自身在表達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進而維持對自身表達一致性的有效控制。

總的來說,演員試圖控制其給予和流露出來的表達,而觀眾試圖通過觀察找出給予和流露出來的表達之間的區別,演員和觀眾正是在這種博弈和互動中建構彼此的關係,共同參與演員形象的生產。

接觸了戈夫曼的「擬劇」理論以後,你是否對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演行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你是否開始錘鍊自己的演技,希望未來能夠在《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大顯身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要在人生的舞臺上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時刻掩藏自己的內心,更不意味著我們要用欺騙和偽善的方式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現的不同角色不是阻擋我們探索自我的障礙,而是共同構成了我們完整的自我。要想在人生的舞臺上呈現最精彩的演出,真誠恰恰是最好的演技。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戈夫曼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社會學和心理學領域必讀經典。

-End-

編輯:昱璋 黃泓

觀點資料參考: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原標題:《自信點,其實你也可以參加《演員請就位》》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張大大,參加《演員請就位》成笑話,其實他才是贏家
    #張大大被懟#《演員請就位2》是目前很火的一檔綜藝節目,除了現場表演與導演的精彩點評,還有不少惹爭議的看點。但不管怎麼說,《演員請就位》只是一檔娛樂節目,它的出現並不是真的為了培養演員,而是為了發掘流量。
  • 你為什麼不自信?從《演員請就位》看一個人的「自信」修養
    最近一檔真人秀節目《演員請就位》很火。從爆出花絮來看,不管是新人演員、資深演員,還是幾位名導演,用詞最多、爭議也最多的,莫過於自己或某某「自信」或「不自信」。有趣的是,在演員這種特殊的職業中,自信這個問題被放大。在聚光燈下、攝影機前,演員的任何一絲微表情都可能被觀眾捕捉。他/她從幕後走到臺前,即刻要切換到劇中人的狀態,這需要強大的信念支撐。《演員請就位》中我們會發現,自信力也是可以「假裝」出來的。
  • 張大大髮長文告別《演員請就位》:我從來就不是一個有自信的人
    張大大髮長文告別《演員請就位》:我從來就不是一個有自信的人《演員請就位2》最近真的是消息不斷。先是郭敬明以及大鵬對李成儒老師對「導師發出S卡」的評價不予肯定,再來是參演競演真人秀的演員們被已經決定不再參加節目的李成儒老師爆出有「送禮品」以及「私下和導演一起聚餐」的傳聞。
  • 演員請就位:唐一菲怒罵剪輯八輩祖宗,實際是節目組的不自信
    所以你看,這就是命。而馬蘇也說:時間可以迅速成就一個人,也可以平淡一個人。本來這段採訪倒也沒什麼,可是中採訪之後播出的,就是張月走向S級區域的鏡頭。攝影師給了坐在B級區的馬蘇和唐一菲特寫,兩人眼巴巴地看著張月。
  • 《演員請就位2》:她們也來參加?
    去年的綜藝《演員請就位》是一檔導演選角真人秀,它自從開播後網播量和話題度就非常高。四位導演陳凱歌、趙薇、李少紅、郭敬明對演員的表演進行點評,各抒己見,當時的情況真是好不激烈。而且大家都知道綜藝節目是有劇本的,《演員請就位》是一個很炸裂的舞臺,有的時候劇本感有點重,嘉賓的行為有點套路化,怕是會影響她的靈氣和觀眾對她的記憶。
  • 演員請就位:黑馬的誕生
    趙薇導演說的是玩笑話,但看過《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總決賽的名單,的確是大多數人一開始沒想到的:9強加上復活的3位演員中,只有胡杏兒是成熟演員,有10位都是95後甚至00後。  整季節目,圍繞導演點評的爭議甚囂塵上,但演員們才是真正的主角。
  • 《演員的誕生》比《演員請就位》強在哪?看參加的演員現狀就知道
    最近《演員請就位》正在熱播,話題度那是相當高,每次播出總會因為各種問題上熱搜。 想必看過《演員請就位》的觀眾都知道,這是一檔針對演員演技比拼的綜藝,這種形式在我國綜藝節目中很少見。
  • 《演員請就位》,就位的不是演員
    《演員請就位》第一期播出後,網上層出不窮的消息,說看爾冬陞懟流量明星,太爽了。確實。爾導不僅懟了idol,還層層遞進,句句在點。每批一次,觀眾就爽一次。接下來,被批的暈頭轉向自信全無的陳宥維和王楚然,被大鵬貼(gao)心(shi)提醒,「你們剛這麼辛苦,你們可以抱一下」。然後,場外有亂七八糟的聲音響起。被罵的已經自信粉碎的陳宥維,本來都準備抱王楚然了,又轉頭看了眼黑黢黢的場外,啥也沒敢幹。
  • 《演員請就位》是流量遊戲,看演員博出鏡的方式,真是醜態百出
    同樣的,這些演員願意參加《演員請就位2》也是為了流量,而且為了博流量,不少演員也是拼了。下面我們就來看下《演員請就位2》中個別演員博出鏡的方式,在臺下看來,真的是醜態百出。如今張大大參加《演員請就位2》,在表演完《我和我的祖國》之後,所有導演都不認可張大大。
  • 《演員請就位》終於可以好好演了
    講真,當看到李誠儒接受採訪,自曝退出《演員請就位》節目組時,小魚還是驚訝的。初看到李誠儒在節目裡懟天懟地懟一切的時候,真的以為只是劇本,是節目效果。你說,在人家經歷過那麼大的網暴傷害,你讓人家演這個小三角色,這為了流量得有多沒有下限。如果說之前唐一菲的退出,還有些爭論孰是孰非。這次李誠儒的退出,徹底把《演員請就位》這個節目的遮羞布扯沒了。
  • 演員請就位:胡杏兒
    《演員請就位》中胡杏兒的表演簡直就是神仙演技,她真的演得太好了,當然,她的實力也得到了導演一致的肯定,她直接拿到了陳凱歌的S卡,說明在陳凱歌的心中,胡杏兒的表現值得他給出一張S卡!不過後來想了一下,也可以理解胡杏兒的心態,她出道之後拍戲其實就挺受爭議的,因為很多人都覺得她長得不好看不配當女主角,因為演戲總是被吐槽,大概就是這份吐槽讓胡杏兒失去了信心吧,總是覺得自己表現得不夠好。
  • 《演員請就位》裡,馬伯騫被罵也毫不在乎,他為何能如此自信?
    《演員請就位》最近的熱度很高,而大家的關注點大多數都集中在那幾個人身上:黃奕、郭敬明以及他偏愛的那兩個演員。這讓很多人都忽略了年輕演員當中的那個「奇葩」,也就是馬伯騫。 看過這個節目的人都知道,導演們在點評演員的時候,總是很苛刻,基本都是一針見血。這樣的點評雖然直接,但是聽起來難免會有點刺耳。節目中的那些年輕演員對這種過於直白的點評,都不是很習慣,聽的時候難免會面露難色,也會委屈得不行。
  • 胡杏兒參加《演員請就位》,孫儷羅晉鄭嘉穎為她加油,人緣槓槓的
    《演員請就位》第二季要開播了,已經放出宣傳視頻及演員的個人採訪,其中胡杏兒的加盟,讓很多人意外,她出身港姐,有作品和獎項傍身,為何還要參加這樣的節目呢,在採訪中她也給出了答案,透過這個節目讓很多導演看到她,同時自己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 演員請就位2免費觀看完整版 演員請就位2嘉賓名單最新
    有很多童星在長大之後事業的發展並不順利,比如說鄧超,鄧超這次參加演員請就位2,一開始初級評定的時候竟然是倒數第一。演員請就位2鄧超排名墊底令粉絲心疼,不少網友也表示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節目中的鄧超看起來很自卑。
  • 《演員請就位》之沈夢辰Pk邢菲:其實,你恰恰缺了那麼一點點……
    前言《演員請就位》是國內首檔導演選角真人秀節目,由4位知名導演(陳凱歌、李少紅、趙薇、郭敬明)擔任導師,指定劇本片段交由演員現場演繹。導演們根據演員的表現,決定演員在舞臺上的去留。,其實並不像外表所顯示的那麼有自信,但是她的內心,卻有一種激勵她的能量,讓她可以對外,呈現出一股很強的自信之氣。
  • 《演員請就位》,就位的不是演員,而是導師
    《演員請就位》實火,三天兩頭上熱搜。就算你沒真的看過,估計也常常在熱搜上看個七七八八,比如「爾冬陞懟流量」「郭敬明李誠儒罵戰」「趙薇說李溪芮孟子義矯情」等等。《演員請就位》第一期播出後,網上層出不窮的消息,說看爾冬陞懟流量明星,太爽了。確實。爾導不僅懟了idol,還層層遞進,句句在點。每批一次,觀眾就爽一次。
  • 《演員請就位》輸給《我就是演員》,原因這4點,太真實了!
    還有幾個月就要開始新的一年,很多綜藝都開始實力的摩擦,並且爭奪新的口碑,而最近最受歡迎的就是《演員請就位》,是很多人的討論話題之一,看到導師到演員的陣容的曝光,就讓大家引起了很多的爭議。本綜藝主要是有四位導演,分別是趙薇、郭敬明、陳凱歌、李少紅,演員的話一共有50位,從中選出28位實力演員,細心都會發現裡面很多都是老戲齡的演員,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一次點評,演員的實力一目了然。第一期播出後就引起了更重吐槽和話題討論,熱度一直都非常好,但相比較而言,卻沒有我就是演員的好,為何會有這樣的問題存在呢?其實主要原因有這四點,具體可以讓我們深入討論一下的哦。
  • 《演員請就位2》楊志剛,自信沒有錯,過度自信不尊重隊友應反思
    《演員請就位2》楊志剛,自信沒有錯,過度自信不尊重隊友應反思《演員請就位2》最近可說是非常的火爆,前兩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導演與導演意見相左,演員的市場等級分配的問題等。很多人可能都沒有看過他的劇,但實際上他真的是一位很有經驗的老演員,不過他演的大多不是偶像劇,當時郭敬明表示不解的時候,趙薇也說了,可能是因為他演的不是偶像劇,所以你不知道。不得不說趙薇也是非常霸氣的,不過這一期看了楊志剛的表演後,不得不說真的是有些失望。
  • 《演員請就位2》首發演員劇照,任敏憑氣質搶鏡,陣容不輸第一季
    《演員請就位》這檔綜藝在茫茫新綜藝中可以說是一個新亮點了,自從第一季開播後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好評,4位著名導演,和一眾青年演員互相選擇搭檔,導演們各顯神通和演員進行合作,然後給觀眾奉上一場場精彩絕倫的表演。
  • 神秘感日漸稀薄的當下,什麼樣的演員,適合參加《演員請就位》?
    《演員請就位》中,孫陽說:「我的優勢就是,沒有人知道我是誰。」他說得特別對。於是,演員一旦成名,曝光度變多,神秘感就會日漸稀薄,影響未來角色的代入效果。首先作品的播出就是一層消耗,然後,與表演無關的傳聞接踵而至,無論好壞,都進一步將當事者推至臺前。這幾乎是所有演員都會遇到的問題。此種情形下,參加綜藝節目,理應是慎重的選擇。很多演員懷有警惕意識,要麼完全不上綜藝,要麼低頻率地參加較為平緩的活動,做做飯,聊聊天,當嘉賓,登臺唱幾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