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Grace
正值暑期檔各平臺音樂綜藝進入搶奪市場份額與國民娛樂總時間的白熱化階段,繼《這!就是街舞》《這!就是鐵甲》後,優酷選擇以《這就是歌唱•對唱季》用「對唱選手搭檔+音樂元素+劇情式綜藝」的全新模式,激活音樂類綜藝新玩法。
在《這就是歌唱·對唱季》裡,明星成為了「配角」,舞臺真正的主人則是擁有音樂實力的新人們,他們通過「歌唱PK挑選對唱搭檔」等形式,在節目裡展示自己的音樂魅力,也為「對唱」這一音樂節目形式賦予了新的定義。
「對唱」新玩法
同臺競技、pick搭檔,以歌會友
如何將對唱這一「傳統」歌唱形式玩出新花樣,《這就是歌唱·對唱季》在試圖給出答案。
當音樂綜藝普遍陷入到比拼嘉賓和配置的「泥淖」時,《這就是歌唱·對唱季》將參與者的範圍鎖定在了素人身上,通過以歌會友,用音樂表達情感,彼此溝通認識的形式,創新「劇情+音樂」的新模式,突破了對唱這一小眾音樂綜藝的壁壘,在音樂元素中融入了情感元素,這兩種元素的有機結合,為節目的市場受眾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該領域文化圈層的爆款產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有意思的是,節目主題是對唱,但題材又不限制於已經成型的對唱歌曲。節目選擇「對唱」作為節目模式,對經典單人歌曲進行重新的編排,改編成男女對唱歌曲,讓曾經一些爆紅的歌曲重新流傳開來,此外不少有創作實力的選手更是把自己在節目裡的真經歷、真感受作為創作素材,在節目中輸出高品質的原創對唱歌曲。
但要實現聯手對唱, 90名顏藝俱佳且有個性的年輕男女選手在節目中必須要通過「命運的選擇」、「冰與火之歌」和「雙聲巔峰戰」 等階段的層層考驗突出重圍,最終將有一對音樂搭檔獲得總冠軍並獲得頂級資源支持,因此從規則上來看,已經跟粉絲與偶像同臺合唱有著本質的區別。
在第一期節目裡,男女選手們通過音樂才藝展示自我,並且選擇或志同道合、或風格近似的音樂搭檔。同時,節目中鹿晗、羅志祥、李榮浩三位對唱發起人則會把自己在音樂方面的見解以及舞臺經驗傳授給年輕歌手們。
三位對唱發起人在第一期節目中對待男女選手是否會選擇彼此有著「神預言」,一定程度上,通過他們的判斷從側面表達出了男女選手的選擇理由,簡言之,同臺競技是過程,聯手對唱才是最終結果。
另外,不同於選秀類節目,《這就是歌唱·對唱季》將摒棄個人,更強調選手之間的合作競爭和團隊作戰,依託複雜賽制激發人物性格,通過節目流程的設計展現選手之間的化學反應。
J.Sheon
在節目裡選手被激發了創造力和音樂實力,有了更加出色的發揮,同時通過展示選手們舞臺下的互動交流,讓觀眾看到了這些年輕選手在歌唱之外的其它面,更加豐富立體地展示了選手的形象。
對於需要舞臺展示的年輕音樂人而言,需要抓住核心創造力短暫的黃金時期,因此在展示音樂、以歌會友之外,《這就是歌唱·對唱季》為選手們還創造了一個理想化的交流平臺,讓他們在彼此競技、交流的過程中提升自我。
馮陳思楠
重新定義「對唱」
將音樂類綜藝變成「導演藝術」
從第一期節目來看,「對唱」是音樂形式,陶冶情操是音樂本質,節目選擇「對唱」作為節目模式,同時,通過音樂這一特殊的藝術形式載體,拉近年輕音樂人彼此,將綜藝音樂性和藝術思想性充分融合。
作為優酷視頻「這!就是」網綜系列的第三彈,《這就是歌唱·對唱季》以「對唱」題材作為節目切點,將90名男女選手組成對唱拍檔。自帶故事線的人物,讓音樂藝術競技之外多了不少趣味性的內容,為節目增添了音樂綜藝看點。
齊瓦爾
基於此,相比已經在市面上存在的「對唱」音樂綜藝靠嘉賓去實現節目的效果,《這就是歌唱·對唱季》則充分體現了劇情式綜藝在無幹擾環境下,靠賽制的刺激自然生產戲劇化內容的強大潛力。
如何將一檔音樂綜藝敘事的音樂性和藝術性融合?節目總導演從故事節奏、選手人設橫縱兩方面將音樂綜藝玩轉成「導演藝術」。
孫楚雯
首先,縱向來看,在故事線布局方面,敘事節奏張弛有度,主次編排各有側重,既有特色選手的競技呈現,也有彼此「搶奪」拍檔的橋段,甚至在有令人感到意外拍檔選擇時,會有選擇方進行解釋說明。此外,通過互選、反選、拆分等環節設計,為故事呈現出凸顯敘事效果的懸疑感,緊緊吸引住觀眾的注意力。
通過「劇情式」的製作手法,從「遇見心跳的TA」的開始,就有意想不到的殘酷賽制出現。自己中意的搭檔,搭檔未必看中、慢了一步搶搭檔,合適人選又被人挑走等等,音樂搭檔在選擇合作者時的分分合合,默契程度都成為了選手音樂實力呈現之外的看點。
尹毓恪
其次,橫向來看,值得注意的是,《這就是歌唱·對唱季》所有劇情都是無劇本真實上演的,這對於一檔節目而言是一種很冒險的「做法」,但是卻會帶來很多意外收穫。據了解,在節目組特別準備的舞美環境中,選手的言行都是在大規則之下發生的真實反映,現場多機位一直記錄著每一位選手的自然反應,後期再通過海量素材,去挖掘選手個性,為他們確定人物關係,呈現出這檔「對唱」節目的獨特感。
對人物性格的展現,導演也緊密結合比賽規則進行, 比如顏值實力俱佳的Casper,通過演唱展示、搭檔挑選等樹立起他「力求契合」的特點;成功將三位女選手送進小黑屋的陪跑哥應憶俊,面對歌唱尚佳的女選手,仍舊抱著「屢敗屢戰」的良好心態和音樂態度面對,放大應憶俊比賽過程中挑選搭檔的「不易」,給他貼上「倒黴孩子」的標籤的同時,也增強了人物記憶點等等。
casper
另外,從預告來看,在對唱的過程中,選手們通過第一次選擇組建的音樂搭檔也需要面對磨合考驗。節目並非單一的展示選手音樂才能,另外還考量彼此的契合度以及個人音樂喜好對搭檔選擇的影響,選擇的過程也充滿諸多變數,這也無形中給節目增添了不少看點。
《這就是歌唱·對唱季》之後
星素結合將迎來新玩法
相較而言,與目前市面上已經存在的音樂節目使用「星素結合」的形式有所不同的是,《這就是歌唱·對唱季》90名選手裡不乏大量素人歌手,而明星則成為了輔助,《這就是歌唱·對唱季》更加注重對選手特點展現以及選手和選手之間音樂理念的碰撞。
從「明星為主,素人為輔」的星素結合1.0時期到「互動加強,星素融和」的2.0時期,星素玩法經歷了兩個重要的變革時期,在以素人為主的《這就是歌唱·對唱季》後,星素玩法或將迎來素人為主、明星為輔的新時期。
黃瑋昕
明星固然能為節目帶來話題度、收視率和點擊量,但明星身上能挖掘和展現的點的確已經被大眾所熟知,而素人為主的好處卻在於可以挖掘更多新鮮的內容呈現,為節目呈現不一樣的視聽感受。
雖然節目只上線了一期,但令人印象的選手卻有不少,除了前文所述的應憶俊外,還有已經是練習生的Casper、出過專輯,為《那年花開月正圓》寫過插曲的馬士釗、唱R&B的黃瑋昕,熱衷搖滾的齊瓦爾·艾拉、改編《再回首》的創作歌手羅西貝等等,從這些選手身上和熱衷的音樂風格上,有不少值得挖掘的亮點呈現在節目中。
羅西貝
另外,由於節目以素人為主,「對唱」之前彼此關係幾乎是「陌生人」,音樂作為他們溝通的橋梁,純粹又有意境;但是為了完成比賽規則的要求,兩者間所產生的溝通交集,就顯得世俗很多,或者說又更像是社會中人際交往的變化,而這一變化在節目內對合作搭檔、對唱效果又有著重要影響。
被沒有安排的鏡頭捕捉到的人物反應,對一定社會關係的探討和實驗,以及擺脫掉明星的影響力,完全依靠素人,從素人身上挖掘看點和亮點,或將是接下來星素結合的玩法過程中的新形式與新內容。
在接下來的一期節目裡,已經成為搭檔的對唱者們要進行第一次合作展示,他們會有怎樣精彩的表現?首次合作後,他們將是否繼續選擇首次合作的搭檔進行接下來的表演?劇情還會有怎樣的反轉?讓我們拭目以待。
近期熱文
《幻樂之城》| 橫店現狀調查 | 戲骨流量
國產動畫電影導演權力榜TOP50
專訪《鎮魂》導演周遠舟 | 黃子韜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yqpdy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