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由於想嘗試一下新的風格,我們寫了這篇文章,前前後後應該有聊過十幾位處於相親、失戀、婚姻生育和離婚等不同狀態的女性,其中挑了三個人的主要故事寫下來。
離婚的問題在大城市開始變得普遍,正好前一陣子陌陌董事長唐巖發微博說,婚姻應該設置一個有效期,比如三年,三年後雙方都同意則續延三年,只要有一方不同意就解除婚姻關係。
我個人的觀點是,這種方式對大部分國人並不適用,但確實能解決很多大城市中產們的婚姻問題。
佔人口比例大頭的老百姓們,其實並沒有遇到那麼嚴重的所謂男女權益不公導致的家庭關係緊張,傳統觀念依然對他們有所束縛,而他們基於溫飽和養老的自身利益訴求出發,普遍也還是更傾向於保持一段能夠維繫終生的關係。
但在一二線城市裡這個矛盾則激化很多,核心確實是女性在經濟水平和眼界見識方面的提升,她們無論在婚前還是婚後對關係裡遇到的種種問題相比過去在意得更多,也更有底氣和條件去貫徹自己想做的事。
比如一位北上中產家庭的獨生女,無論婚前相親擇夫還是離婚獨自帶娃,無論自身教育還是房車戶口,理論上都能得到整個家庭6位老人的全力支持,加上自己的努力,這讓她們在婚姻這道人生必答題面前有了遠超過去女性的可選項。
所謂有時間限制的婚姻關係,無非是給雙方有了更多的空間去認真嚴肅探索彼此是否適合終生相伴,也留下了更多的餘地去避免婚姻的極端情況中大家把關係和感情消耗殆盡。
有關女性權益的討論,在過去一年再次成為網際網路上的流量話題。人們持續關注女性在婚姻、生育和職場中作出的種種習以為常的犧牲,儘管想要深入而又理性地展開討論並不容易。
從女性角度展開表演的脫口秀演員楊笠,甚至成了眾矢之的,被網友指責為刻意製造「性別對立」。
但討論本身不再被忽視,大城市裡,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去反抗或者說告別一段並不理想的婚姻關係,婚姻的意義不再只是「成為某人的妻子」,甚至不需要「天長地久」。
對於婚姻制度的利弊和如今城市男女遇到的婚戀問題,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嚼完口香糖,處理掉嘴裡的酒氣,宋雲歆才準備上樓,她強迫自己變得清醒,推門前深呼吸,再用微微誇張的語氣朝裡面的人打招呼:嗨,我回來了。
她一邊回憶著自己離婚前一年的狀態,一邊抽著握在手裡的電子菸,甜膩膩的香味在四周蔓延。
前夫不喜歡她在外邊喝酒,一旦被發現,吵架將不可避免,宋雲歆對衝突感到厭煩,開始掩蓋自己喝酒的痕跡,並且儘量偽裝得清醒,「我真的一輩子不想(再)去經歷一次吵架,他每次吵架都會吵得非常大。」
疫情爆發以前,她飛到前夫的老家,辦理了離婚手續。
33歲,她再次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狀態,單身,為工作焦慮,享受生活。
宋雲歆是典型的北漂中產,長相姣好,事業有成,過去十年間,她的收入從4位數漲到了5位數,工作攢下的存款,雖然換不來北京市中心的房子,但也可以給她提供足夠的安全感。
錢和工作,讓她可以在這段婚姻關係裡隨時撤退。
李薇的婚姻也在她31歲這年出現了嚴重的危機。大多數人眼中的李薇性格溫和,知性怡人,從東北小城市考入北大以後,李薇似乎理應走上一條更加順遂的人生道路。
但是,看起來完美的結婚對象並沒有帶來更理想的生活。
婚姻存續期間,同為北大同學的伴侶拒絕同居,並以此為由向她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減肥到100斤以下。李薇身高168cm,體重不超過110斤,肉眼看過去只感覺消瘦。
她嘗試過接近伴侶的要求,一度瘦到104斤,但隨之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相戀的時候,她似乎意識不到這是段不健康的關係,且已經在嚴重影響她的精神狀態,一直到兩人結束婚姻關係,她才開始向外界尋求幫助。
狀況最差的時候,她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一醒就去看心理醫生。
短暫的婚姻關係正在成為都市女白領的必修課,她們要隨時做好最壞和最好的準備:失去這個人,但保留自己和掙錢的能力。
「應酬是交際花才做的事」
「以前別人跟我說婚姻是需要經營的,我非常不理解這句話,結了婚他都是我的,還有什麼可經營的。」
一直到自己真正地進入一段婚姻關係,宋雲歆才意識到,結婚以後,兩個人相處的時間無限拉長,每天面對無趣的生活,面對退去的激情,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產生矛盾。
這些矛盾會隨時被激化。
比如應酬赴局,前夫以關心為名,無論多晚,都會守在外邊,等著接她回家。但有時候,宋雲歆判斷不了結束時間,前夫久等不見她,便獨自開始生氣,她自己在局裡也很煎熬。
「(應酬喝酒)他覺得是交際花該做的事情,男的可能大部分都這個樣子,並不會因為他們年紀小就更開明一些,內心的大男子主義在作祟。」更讓她疲憊的是,吵架的過程會不斷重複,先是彼此冷靜,溝通,妥協,然後等待相同的問題再次爆發。
前夫習慣性在宋雲歆身上投注一些「女的就應該怎麼樣」的期待,大到生孩子,小到「不能在外邊喝酒」,期待落空,最後變成不滿。
每一次吵架都讓倆人的關係進一步破裂,失控狀態下,彼此口不擇言,惡語相向,誰也不肯退讓。
前夫甚至開始責怪宋雲歆。
結婚之初,宋雲歆要留在北京發展,前夫從武漢搬到北京,試圖開始倆人的婚後生活。但在吵架開始以後,這些曾經的付出,都成為指責對方的武器,「我為你犧牲這麼多」。
「你在過度為一方去付出和犧牲的過程中,時間久了,總是會爆發的,所以我覺得最舒服的狀態就是我不遷就你,你也不用太過遷就我,對吧?」
為了修補兩人的感情,宋雲歆也會給出一些自己一定做不到的承諾,前夫也會說,「你不生孩子也可以」,但宋雲歆很清楚,他們誰也不是真心的,「你不是從內心深處去認可這件事,你就是為了抓住這種稻草,所以你去妥協。」
「我就是真的減不到100斤」
李薇的妥協,同樣沒能修補她的婚姻關係。
她身上有很多超越同齡人的標籤,比如畢業於北大,又比如進入了門檻頗高的投資行業,拿著遠高於多數同齡人的薪水,但這些都沒有讓她的婚姻關係變得更輕鬆。
「我希望我們的感情可以更進一步,但是他對婚姻,就比如要不要小孩這些(事情),沒有一個規劃。」李薇想要的陪伴、親密關係,在婚姻裡完全沒有得到實現,對方甚至拒絕住到一起。
理由聽起來很荒誕,她的伴侶認為她有點胖。
李薇回憶的時候很平靜,「我就是真的減不下來,我嘗試過減,真的是反反覆覆地減,我覺得他有自己的審美標準,他給你提出來這個要求的時候,你不會覺得很難過,(只是)吃東西的時候也不會覺得好吃,那個階段你願意配合他去減肥。」
有時候想去反駁,溝通,對方會很快用自己的價值觀和邏輯來反駁她,溝通不了了之。
但她確實不知道倆人之間的問題在哪裡,結婚以前,他們有過親密的狀態。
「我們像朋友一樣交流,比如我今天工作上有什麼事,或者生活上有什麼事,我可以跟他交流,沒問題。他解決了我精神層次的東西,你在聊一個話題的時候,他可以跟你聊上,我們認識十年了,我說誰他說誰,大家都太清楚。」李薇很珍惜倆人之間的感情,也因為珍惜而想到了結婚。
前夫也充當過李薇發洩的窗口,過去偶爾因為工作而抱怨,對方也會寬慰,說不用太擔心,大不了我養你。這些話在某個階段,緩解了李薇的焦慮感,雖然從來沒有真的讓他養。倆人唯一的財務關係,可能是結婚時候用的那個1萬多的鑽戒。
她試圖猜測,前夫是不是並不知道該怎麼愛人,他們是北大同學,前夫一路從本科讀到了博士,是一個學習能力和自制力非常強的人:「他為了維持身材,可以從來不碰油膩的食物。」
「他熱愛什麼就一直做,一年365天,從早上8點幹到晚上12點,不累,不枯燥,他也沒有什麼興趣愛好。」前夫只是缺少情感生活,很單純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這樣一個人,他喜歡李薇的長相,喜歡她的聰明,更喜歡她對他的包容。
李薇很理解前夫對事業的追求和理想,也的確不是一個會給周圍的人製造麻煩的人,她甚至很少有需要父母操心的時候,進什麼大學,選什麼專業,完全靠她自己決定。
在結婚以前,她的人生幾乎沒有出現過差錯,也沒有太大的波瀾,直到她把審判自己的權力交到了前夫的手上。
前夫給李薇定下了她不熟悉的目標,一開始她選擇理解,只是當過多的理解和包容給自己帶來痛苦的時候,李薇終於開始思考,她是不是可以擺脫那種糟糕的狀態。
「嫁給這個本地人,但憑什麼呢?」
離婚成本越小,離婚速度越快,不管這種成本是情感上的,還是財富上的。
宋雲歆離婚後,她立刻從低迷的狀態中恢復,世界的存在本身就讓她感到快樂。她和前夫既沒有共同買房,也沒有孩子,並不是誰離開誰就活不下去的關係。
她不太奢望能夠從感情裡獲得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財富、房子又或者戶口。
掙錢本身就是她向家人證明自己的一種方式。
宋雲歆不是家裡人眼中聽話的孩子,叛逆,逃課,以至於初中被本地一所中學開除,周圍人在言語間傳遞了一個信息,成績不好則不能出人頭地,按照她的成績,她的未來已經被否定了。
她不知道別人嘴裡出人頭地是什麼意思,但她分析的結果是:「掙錢是本質的目標,無論是你的權力還是其他,這些東西最後不都是會回歸到一個很現實的角度,就是你能掙多少錢。」
哪怕是在上大學期間,她也老在外邊兼職打工,積攢一些零錢。
「我這個人這輩子要圖感情去得到些東西,我是沒命的,我的性格不允許的。我在感情上是不能委屈的,其實我在哪個方面都不能委屈我自己,我需要隨我的心,就我開心很重要。」
她比前夫大6歲,相識之初,倆人異地,年齡和距離,看起來都會阻礙這段關係繼續發展。
「我拋出這個問題,他永遠會給我一些很正面的引導,說:中國也沒有多大,哪兒兩三個小時到不了嗎?又或者,我如果不跟你說我多大(年紀),你沒想到我這麼小對吧?你還是在用自己固守的一些東西在看待我。」
前夫確實不只是口頭上承諾一些好聽的話,宋雲歆離職到香格裡拉休息的時候,前夫直接飛到香格裡拉,以此證明「沒有哪兒兩三個小時到不了」。
在宋眼裡,他和一些只會說「多喝熱水」的異性不太一樣。
雖然婚姻以不愉快的結尾收場,前夫甚至覺得「你跟我結婚就是在害我」,但在結婚之初,兩個人確確實實只是因為單純的互相喜歡,才走到了一起。
更早的時候,宋雲歆也接觸過一個北京本地的對象,那時候27、28歲,似乎是很適合結婚的年齡,別人覺得她巴不得嫁給這個本地人,但她自己覺得憑什麼呢,哪怕對方在社交網站和其他女生保持曖昧?
李薇則更像一個合格的都市白領,努力而焦慮。
網際網路上被吐槽的996工作制度,在她看來並不是沒有可取之處,「競爭激烈的行業應該都是這種狀態,而且我認為這是很正常的,比如說你從早上9點幹到下午6點,這才幹了6個小時。如果你幹到晚上1點,這是14個小時,你比別人多幹了50%-60%的時間,你的成長性也會同齡人要快。」
婚姻裡的努力可能付諸流水,工作卻往往可以獲得正向回報。
更好的人生合伙人在哪
為了避免出現李薇和宋雲歆的情況,大城市裡,人們在婚姻中追求絕對的匹配。
權等等在北京做「相親局」這些年,只有一條原則,雙方的背景要儘量一致,最好門當戶對。最好是985和985,男方有房,女方也能買得起房,價值觀一致,實力相當,相親更容易成功。
她自己的經驗是,過去女性總是想找一個更好的,但現在不是,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有更現實的要求。至少在她看來,女性想要依靠婚姻徹底改變命運的概率微乎其微,男性的現實也沒有不合理的地方,「我有什麼,我也希望她有什麼」。
哪怕兩個陌生的年輕人先產生了感情,經濟條件上的差異,也可能瓦解掉他們之前的感情。
類似的「相親局」在北京成為流行。在房價和戶口的壓力之下,年輕人試圖做出最理性最經濟的選擇,以此降低婚後可能面對的風險。
快30歲的時候,羅佳佳開始頻繁相親,甚至以完成任務的心態,定期約見不同的適齡男性。
但越著急,越難碰可以聊得來的人。學歷、收入甚至外貌、身高大體匹配上以後,還要考驗兩人是否有接近的價值觀和目標,是不是願意為了未來的生活而奮鬥。
誰也不想找一個比自己差的,不是不願意,只是現實條件不允許。從買房到還房貸,兩個人必須同時保持在一定的收入線,才不至於讓未來的生活水平下降太多。
她的苛刻並不單單針對相親對象。工作的焦慮感讓她崩潰的時候,她必須學會自我調節,再重新面對工作。有一陣,「我還記得回家,就會哭」,父母不知道她的心結,最後只能幫助她尋找心理諮詢師,緩解當下的痛苦。
婚姻是她期許中的避風港。她完全明白自己當下的困境,並不能依靠婚姻來解決,也明白婚姻並不意味著穩定的親密關係,只是她看不到第二個更好的選擇。
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帶她走出困境,她自己也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只是「我覺得太久沒有談過戀愛了」。
大城市的生存壓力,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軌跡。
權等等一邊籌劃著「高端相親局」,一邊還要完成自己的正職工作,周末的時間擠滿了副業上的安排。她想在35歲實現提前退休,只靠現在的正式工作,幾乎不可能實現。她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好,未來的另一半才可能更好。
不過,她們還不清楚的是,並沒有方法可以保證婚姻萬無一失。
宋雲歆原來以為自己理想的婚姻就是「陪伴」,但她並不喜歡自己結婚後的狀態,「結婚那兩年讓我變得很懶惰,你突然覺得奮鬥的意念沒有很強,因為有個人陪伴你好像有個家庭,你會覺得以後吃饅頭也有人陪著你的那種安全感,你知道嗎?你對自己來這個城市的很多東西你都忘了。」
等發現自己脫節了,想回歸,才發現身旁的伴侶並不一定支持自己的改變。
婚姻似乎成了某個階段的情感必需品,年輕人對婚姻充滿了不同的想像,似乎結婚就是一個改變生活的重大契機。
但結婚對象必須經過慎重的挑選和考量,為了以最高效的速度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相親成了必須,荷爾蒙只能發生在條件匹配以後。
「掙錢給我唯一安全感,別的都不行」
離開婚姻以後,這些焦慮反而沒有出現在宋雲歆身上,她沒有身為「大齡剩女」又或者「離異女性」的痛苦。
剛準備離婚的時候,很多人勸宋雲歆再考慮一下,認定這是她衝動且幼稚的表現。
「我說你覺得離婚是件很好的事情嗎?我衝動幼稚或者自我為中心,我能得到什麼?能得到一個社會標籤,一個離異女性對吧?你覺得我是收穫嗎?」
宋雲歆很難被周圍的流言蜚語影響,她始終認為,婚姻裡的真實體驗只有自己清楚,其他人不管看見什麼、說了什麼都是沒用的。
這種被外界強烈影響的情況可能只在第一份工作期間出現過。一群總裁辦的小姑娘,換著花樣背不一樣的名牌包,「覺得有個包就非常了不起」,用更多的大logo來彰顯自己。
她一度以為穿高跟鞋可以讓自己顯得有檔次,哪怕學起來很累,剛進入社會,好像需要一些外在的東西來虛張聲勢。
但後來跟外邊的人接觸多了,反而覺得外在的東西非常脆弱。
認識的同齡人創業成功的,財富值翻了好幾倍,這讓她再一次確定:「我的安全感就是來自於自己掙的錢,(掙錢)給我唯一的安全感,別的都不行,(包括)愛情什麼的。」
李薇決定離婚的時候,內心並不輕鬆,她還是很猶疑,一直到自己31歲生日逼近,「我就不想讓自己的生活狀態一直是這樣下去。」
前夫也嘗試過挽留這段婚姻,但他並不打算改變自己,只希望兩人的關係可以回到從前:保持距離,但維持夫妻關係。
以前她要持續減肥,學習化妝,讓自己變成他眼中「更好看的女生」,她比較慶幸,雖然前夫對自己沒有事業上的要求,但還好不會阻攔。
「現在想想,幸虧我沒有養著,要不然我真的就廢了。」
失去的自我還需要一點時間才能修復,李薇對未來的戀愛也不那麼期待,「我覺得我們這代人有的時候就是愛自己,會愛多於愛別人,可能就是愛(變得)匱乏了。」
婚姻是人生大考,也許人們總要經歷過,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進入一段長久的關係。找到更好的「人生合伙人」以前,羅佳佳們不會停下相親的步伐。
(感謝閱讀,對於婚姻制度的利弊和如今城市男女遇到的婚戀問題,歡迎留下你的看法,歡迎在看和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