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生死線——招商銀行小微企業調研報告

2020-11-18 首頁

發布時間:2020年5月18日

摘要:

據收集有效問卷23,524份估算,4月末我國小微企業(僱員人數小於50)產能僅恢復四成,大中企業(僱員人數超過100)產能恢復約七成。受產能恢復緩慢影響,小微企業對未來的預期也更為悲觀。令人擔憂的是,除湖北外,對復工前景最悲觀的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北京、廣東、上海。

當前企業仍臨著供需、經營、融資等多方面的困難。供需方面,受訪企業同時受到海內外供需變化的負面影響,需求衝擊大於供給,國內衝擊遠超海外。經營方面,受訪企業的收入和支出兩端均面臨壓力,其中收入端困難主要來自營收減少、回款變慢,支出端壓力主要源自工資、租金、償還貸款本息等剛性支出。更多大中企業受到了防疫政策、用工和原材料價格的負面影響。融資方面,半數受訪企業的壓力主要源自及時還款和融資成本。

3/4受訪企業一季度營收顯著下滑,且預期上半年難有改善,超過五成企業預期上半年營收將下滑50%以上。對上半年營收預期最悲觀的是住宿餐飲、教育和文娛體育行業,預計營收顯著下滑的企業佔比將近九成。

受訪企業的利潤和營收整體上高度相關,但對上半年利潤的預期相對更為悲觀,近3/4的企業預期上半年利潤同比下滑超過25%。值得關注的是,即便在預期上半年營收正增長的企業中,仍有超過1/4的企業反映「營增利減」,表明其受疫情影響經營成本上升。

面臨疫情的「生死大考」,近六成企業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綜合考慮供求修復和政策支持,當前企業的現金流與2月調研結果相比邊際好轉。但整體上看,企業生存壓力仍然巨大,約兩成企業正掙扎在「生死線」:預期上半年現金流將耗盡但產能難達75%。

由於營收利潤下滑、現金流吃緊,受訪企業普遍選擇收縮。一方面,超過九成受訪企業預期上半年僱員數量和薪酬相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縮減。另一方面,受訪企業的投資計劃整體上極其謹慎,僅有不足一成企業計劃上半年增加投資。小微企業的投資收縮幅度遠大於大中企業。

正文:   

2020年,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各國實施了不同程度的封鎖和隔離,使得全球經濟陷入停滯。儘管我國疫情拐點和復工復產的進程領先全球,但海外疫情的蔓延一方面衝擊我國的外部需求和供給,另一方面使得我國的防疫措施無法全面解除,壓制了我國經濟修復的進程。有鑑於此,4月1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達產」。當前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因此成為政策和市場關注的焦點。

評估疫情衝擊,調研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5月14日,美聯儲基於4月第一周對1,000戶美國居民的調研,發布了《美國居民福利報告》【注釋1】。報告發現,新冠疫情對美國低收入家庭形成了更為嚴重的經濟衝擊,加大了美國居民的經濟福利分化。

招商銀行今年在企業網銀和企業APP客戶端啟動了對企業客戶的跟蹤調研,並於今年2月發布了基於20,735份有效問卷的首份研究成果《新冠疫情眾生相:招商銀行小微企業調研報告》。4月16-22日,招商銀行投放了第二輪線上問卷,共收集有效答卷23,524份。由於數據維度豐富,調研結果將拆分成三篇系列報告發布:本文為第一篇,著重分析全樣本特徵;第二篇將聚焦進出口企業;第三篇將聚焦粵港澳大灣區。

總體上看,受疫情影響,大部分受訪企業的經營仍然掙扎,我國的「疫後重建」仍然任重道遠。不論從產能恢復、營收利潤、現金流,還是僱員和投資計劃看,受訪小微企業的表現要遠弱於大中企業。教育、文娛體育、住宿餐飲為綜合經營壓力最大的三個行業(表1)。

註:1. 本文簡化了各大類行業的名稱(簡稱與全稱的對應關係參見附表);

2. 數值表示行業在該分項中的排名,數值越小表明壓力越大;

3. 綜合壓力為所有分項指標標準化後的加權平均。

資料來源:招商銀行

考慮到我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五六七八九」的特徵【注釋2】,這一方面表明小微企業仍需政策重點扶持,另一方面則指向若僅「抓大放小」片面釘住某些宏觀指標(例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將顯著高估當前我國經濟修復的程度。從當前受訪企業面臨最大的困境出發,擴大內需是當前「穩增長」「保就業」的關鍵所在。

1. 樣本關鍵詞:小微企業、第三產業、經濟發達地區

小微企業在受訪企業中佔據絕對比重。受訪企業中,87.9%員工數量小於50人,93.7%員工數量小於100人(圖1);

70.5%營收規模小於500萬,80.9%營收規模小於1,000萬(圖2)。

在後文的分析中,我們以員工數量為標準區分了小微企業(小於50人)大中企業(大於100人),以對比不同規模企業的經營現狀及預期【注釋3】。樣本結構使得全樣本的統計指標非常接近小微企業子樣本。

儘管受訪企業涵蓋了我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全部20個大類行業,但在後文中關於行業的討論中,我們未考慮受訪企業數量少於100的行業,包括農林牧漁(66家)、電熱燃水(64家)、公共管理(55家)、採礦(16家)以及國際組織(8家)。

從行業分布看,受訪企業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佔比達85.6%。其中批發零售、租賃商服、信息軟體、科研技術的企業數量在樣本中合計佔比達71.1%。第二產業佔比14.1%,主要為製造和建築行業企業(合計佔比13.8%)。第一產業佔比2.7%(圖3)。

從區域分布看,受訪企業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特別是廣東、北京、上海、江蘇、山東、浙江(合計達15,774家,佔比67.1%)(圖4)。

值得一提的是,樣本中湖北地區企業數量(1,399家)相較前次調研(387家)大幅上升,指向湖北地區復工狀況相較2月顯著改善(只有在問卷發布期間登錄的用戶才能參與調研)。

類似地,儘管樣本覆蓋了中國大陸的全部31個省市自治區,但在後文關於區域的討論中,我們也未考慮觀測值少於100的省份,包括內蒙古(99家)、廣西(85家)、貴州(83家)、寧夏(54家)、青海(34家)和西藏(4家)。

當前小微企業的復產達產程度顯著落後於大中企業:小微企業中,58.7%產能恢復程度低於50%,28.5%產能恢復程度低於10%,僅有15.3%產能恢復程度超過90%;大中企業中,產能恢復程度低於50%的佔比為18.9%,產能恢復程度超過90%/75%的佔比分別達到39.8%/62.7%。全樣本的產能恢復程度僅略好於小微企業(圖5)。

由於小微企業產能利用率更低,對未來的預期也更為悲觀。在被問及何時產能可恢復至75%以上時,僅有61.6%的小微企業表示三季度前可恢復,有24.4%的小微企業表示年內恢復無望。而在大企業中,80.1%的企業表示三季度前可恢復,認為年內無法恢復的不到一成(9.4%)(圖6)。

若假設企業在每個選項上服從均勻/正態分布,我們可以大致估算平均復產程度/產能利用率:全樣本的產能利用率約45.7%,其中大中/小微企業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3.3%/42.5%,可謂天壤之別。

此外,企業對未來產能恢復的預期與其經營現狀正相關,即復工程度較低的企業預期產能恢復也較慢。當前仍未復工/產能利用率低於10%的企業中,認為年內無法復工的佔比接近六成/超過四成(圖7)。

從行業分布看,除樣本數量較少的行業外,產能利用率較低的主要行業包括(括號中數字為該行業產能利用率低於25%的企業佔比):教育(78.0%)、文娛體育(61.5%)、居民服務(47.9%)、租賃商服(47.8%)、住宿餐飲(46.2%)、科研技術(39.7%)和建築(38.2%)。產能利用率較高的主要行業包括(括號中數字為該行業產能利用率超過75%的企業佔比):金融(49.7%)、製造(45.2%)、地產(42.6%),但即便這些行業產能利用率超過75%的企業數量也未過半(圖8)。

各行業對產能恢復的預期與其現狀高度相關(括號中數字為該行業預期年內產能利用率難達75%的企業佔比)。教育(37.4%)、文娛體育(37.5%)、住宿餐飲(30.1%)、租賃商服(28.9%)、居民服務(28.6%)、交運倉儲(24.8%)行業的預期最為悲觀(圖9)。

從區域分布看,防疫措施最為嚴格或是受疫情衝擊最大的省份產能恢復程度最低(括號中數字為該區域產能利用率低於25%的企業佔比):北京(52.6%)、黑龍江(47.9%)、湖北(46.5%)(圖10)。

各區域對於產能恢復的預期與現狀之間並無明顯的相關關係,部分反映了企業對未來經濟前景的不確定。令人擔憂的是,除湖北外,對復工前景最悲觀的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認為年內產能難達75%的企業佔比最高的省份/直轄市是北京(30.0%)、廣東(23.6%)、上海(23.5%)(圖11)。

整體上看,受訪企業同時受到海內外供需變化的負面影響(括號內數字為受負面影響的企業佔比,此題為多選)。需求衝擊大於供給,國內衝擊遠超海外,小微企業對國內供需變化更為敏感。66.7%的企業國內市場訂單減少,遠高於國內供給不足/受限的企業佔比(31.1%);16%的企業表示物流不暢。有16.8%/9.3%的企業表示受到了海外需求/供給的負面影響。僅有10.3%的企業表示未受疫情負面影響(圖12)。

從行業分布看,需求方面,所有行業中受國內需求衝擊企業佔比均超過45%,受衝擊企業佔比超過70%的行業包括住宿餐飲(78.4%)、文娛體育(73.9%)、教育(72.3%)、居民服務(70.2%)、租賃商服(70.1%);受海外需求衝擊企業佔比最高的行業包括製造(38.0%)、交運倉儲(36.1%)、批發零售(22.3%)、租賃商服(12.0%)、信息軟體(11.8%)。 

供給方面,國內供給衝擊企業佔比最高的行業包括文娛體育(39.2%)、建築(36.4%)、科研技術(33.5%)、租賃商服(32.7%)、信息軟體(32.1%);受海外供給衝擊企業佔比接近或超過10%的行業包括交運倉儲(17.2%)、製造(13.7%)、批發零售(11.5%)、住宿餐飲(9.6%)。

物流方面,受影響企業佔比較高的行業包括交運倉儲(37.1%)、批發零售(21.3%)、製造(19.9%)、水利環境(19.6%)。

表示供需「免疫」企業佔比最高的行業為金融(32.5%)、地產(20.3%)、建築(17.0%)、水利環境(15.2%)。

綜合來看,交運倉儲、製造、批發零售行業中的企業受到海內外供需和物流負面影響的企業佔比最高(圖13)。

受訪企業在收入和支出兩端均面臨壓力(括號內數字為受負面影響的企業佔比,此題為多選)。收入端的困難主要來自營收減少(71.2%)和回款變慢(41.7%),支出端的壓力主要源自工資、租金、償還貸款本息等剛性支出(51.7%)。在這三個方面受影響的小微企業佔比顯著高於大中企業。

大中企業受防疫政策的影響要大於小微企業:一方面大中企業的防疫壓力(33.1%)要高於小微企業(25.5%);另一方面,大中企業在用工和原材料方面的困難相對小企業更普遍(約有兩成企業表示遭受融資能力下降、用工難和原材料短缺/價格上漲的困難)(圖14)。

從行業分布看,水利環境(47.3%)、批發零售(46.6%)、製造(45.9%)行業反映客戶回款變慢的企業最多;教育(61.3%)、住宿餐飲(59.6%)、文娛體育(59.3%)、信息軟體(55.4%)行業的剛性支出壓力最大;衛生社服(46.7%)、住宿餐飲(36.3%)、教育(33.5%)行業的防疫壓力最大;信息軟體(25.0%)、建築(23.1%)、批發零售(22.6%)行業的融資壓力最大;建築(39.8%)、房地產(33.6%)、水利環境(29.5%)行業中面臨用工難的企業最多;製造(32.1%)、住宿餐飲(27.2%)、批發零售(25.6%)、建築(25.4%)等行業中不少企業反映原材料短缺/價格上漲。企業營收我們將在後文展開分析,此處不再贅述(圖15)。

在融資方面,受訪企業最主要的困難是及時還款壓力大(49.8%)和融資成本高(39.6%)(括號內數字為受負面影響的企業佔比,此題為多選)。其中,超過半數的小微企業(51.4%)面臨還款壓力,比例遠高於大中企業(35.5%);而大中企業則反映融資的最大困難是融資成本高(46.9%)。對於金融機構的服務,均有超過兩成企業表示面臨授信門檻高、效率低、額度不足等困難。此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企業被抽貸斷貸的壓力相對較小,小微/大中企業中僅有9.7%/6.6%的企業面臨這一風險(圖16)。

從行業分布看,住宿餐飲(61.4%)、居民服務(58.6%)、建築(55.%)、文娛體育(55.2%)行業的及時還款壓力最大;水利環境(47.3%)、教育(47.1%)、金融(45.4%)、製造(43.3%)等行業反映融資成本高的企業較多;信息軟體(30.3%)、文娛體育(27.4%)不少企業表示融資門檻高;建築(24.7%)、教育(23.2%)、信息軟體(23.1%)行業部分企業表示融資額度不足;衛生社服(26.7%)、製造(26.3%)、信息軟體(23.7%)行業不少企業反映金融機構授信效率低(圖17)。

近3/4受訪企業一季度營收顯著下滑,且預期上半年難有改善。一季度營收同比下滑超過25%的企業佔比達74.2%,超過三成(34.3%)企業營收銳減75%以上,僅有6.6%的企業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總體上企業認為上半年營收狀況相較一季度僅有微幅改善:預期下滑75%的企業佔比減少了6個百分點,但預期營收負增長25-75%的企業佔比增加了近5個百分點(圖18)。

企業對營收的預期與其當前的復產狀況正相關(圖19)。

與復產情況類似,小微企業的營收現狀和預期也要顯著弱於大中企業。小微企業/大中企業中,預期上半年營收下滑超過25%的佔比分別為75.6%/47.5%,預期營收下滑超過75%的佔比分別為30.9%/7.1%。但即便對於大中企業而言,預期上半年營收實現正增長的佔比也很小(13.4%),正增長的小企業更是屈指可數(6.4%)(圖20、21)。

從行業分布看,各行業均超半數企業預計上半年營收顯著下滑超過25%:其中住宿餐飲(89.7%)、教育(89.0%)、文娛體育(85.0%)預計營收顯著下滑的企業佔比將近九成。同時,這些行業中亦有較大部分企業對上半年預期極度悲觀(括號中數字為預計上半年營收下滑超過75%的企業佔比):教育(58.7%)、文娛體育(50.2%)、住宿餐飲(40.4%)、租賃商服(38.0%)、居民服務(37.9%)。相比之下,金融(14.1%)、信息軟體(9.9%)、製造(9.5%)、科研技術(9.4%)等行業對上半年盈利較為樂觀(括號中數字為預期上半年營收增長的企業佔比),均有10%左右的企業認為上半年仍能實現營收正增長(圖22)。

此外,除衛生行業外,其他多數行業預期上半年營收較一季度僅有微幅改善,營收顯著下滑的企業佔比變化均小於3%。其中水利環境、交運倉儲行業中顯著虧損的企業預期上半年營收將進一步惡化(圖23)。

從區域分布看,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產能恢復最慢的地區的企業對上半年營收最為悲觀,北京、湖北、海南、黑龍江等省份預計營收銳減75%以上的企業佔比最高,分別達到41.%、36.0%、35.9%和34.5%。小部分企業預期上半年營收可實現正增長,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括號中數字為該地區預計上半年營收正增長的企業佔比):浙江(9.4%)、福建(8.8%)、江蘇(8.6%)、重慶(8.5%)、上海(8.0%)(圖24)。

受訪企業對營收和利潤增長的預期顯著正相關,對利潤增長預期相對更悲觀,並認為上半年相較一季度無明顯改善(圖25)。

假設企業在每個選項上服從均勻/正態分布,一季度/上半年全樣本的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48.4%/-45.9%, 大中企業為-30.3%/-27.2%,小微企業為-50.4%/-48.0%;上半年全樣本的利潤同比增速為-47.9%,大中企業為-29.6%,小微企業為-49.8%。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企業對上半年營收和利潤的預期出現分化:預期上半年營收正增長的企業中,認為「營增利減」的企業佔比超過1/4(27.6%),表明這部分企業受疫情影響成本上升(圖26)。

這一情況在衛生社服、文娛體育、交運倉儲、住宿餐飲等行業更為明顯(圖27)。

在疫情帶來的極端衝擊下,企業的生存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現金流。與2月調研結果相比,當前企業現金流邊際好轉。兩次調研的受訪企業大部分並不相同,但對現金流可維持企業經營時間判斷的分布形態高度一致。認為現金流支撐生存時長在3個月內的企業佔比下降了9.9個百分點,生存時長在3個月以上的企業佔比相應上升(圖28)。

但整體上看,即便綜合考慮供求修復和政策支持,受訪企業的現金流仍然十分緊張。根據均勻/正態分布假設估測,受訪企業現金流可支撐生存時長平均為4.1個月,小微/大中企業分別為4.0/5.7個月。小微企業/大中企業中表示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的佔比分別為58.9%/41.2%,現金流僅能維持生存1個月的佔比分別為18.1%/6.1%。大中企業生存時長超過半年的佔比(35.6%)顯著高於小微企業(6.2%)(圖29)。

從行業分布看,幾乎所有非金融行業都有超過半數企業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其中壓力最大的集中在部分服務業及建築業(括號中數字為撐不過3個月的企業佔比):住宿餐飲(69.0%)、教育(66.4%)、文娛體育(62.5%)、建築(61.0%)、居民服務(59.0%)、租賃商服(58.1%)、信息軟體(57.8%)(圖30)。

這一方面由於服務業對現金回款依賴度較高,另一方面也與復產進程高度相關:復產程度較低的企業/行業現金流更為緊張(圖31)。

相比之下,地產、製造、交運倉儲、批發零售等行業產能利用率恢復程度較高,也有更高比例的企業表示當前現金流能堅持半年以上(佔比分別為25.7%、24.5%、22.8%和20.2%)。

值得關注的是,約兩成企業短期內面臨生存困境:有4,634家企業(在全樣本中佔比19.7%)認為當前現金流情況已難以維持生存到6月末,但屆時產能仍無法恢復至正常水平的75%(圖32)。

從區域分布看,除北京(57.1%)、天津(54.9%)外,其他產能恢復程度較低的地區,現金流緊張給企業帶來的生存壓力更為明顯(括號中數字為該地區撐不過3個月的企業佔比):包括湖北(63.8%)、新疆(63.6%)、山西(63.0%)、海南(62.4%)、黑龍江(62.2%)(圖33)。

由於營收和利潤遭受顯著衝擊,且預期無顯著改善,超過九成(91.5%)的受訪企業預期上半年僱員數量相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縮減。根據均勻/正態分布假設估測,受訪企業平均裁員幅度為22.8%,其中小微/大中企業的平均裁員幅度分別為24.1%/11.5%。預期上半年將裁員25%以上的小微企業/大中企業佔比分別為35.5%/14.7%。隨著裁員幅度的上升,小微/大中企業的分化愈發顯著。預期僱員數增加的大中企業有14.3%,而小微企業則只有7.7%(圖34)。

從行業分布看,住宿餐飲(61.7%)、文娛體育(57.1%)和教育(53.5%)行業計劃裁員超過10%的企業比例位居前三,這也是營收預期最悲觀、現金流最緊張的三個行業。僱員計劃增加超10%的企業佔比最高的三個行業是水利環境(12.5%),信息軟體(12.1%)和製造(10.8%)(圖35)。

除裁員外,企業也可通過削減員工薪酬降低人力成本。根據均勻/正態分布假設估測,受訪企業平均減薪幅度為18.5%,其中小微/大中企業的平均降薪幅度分別為19.4%/10.5%。四成企業(39.6%)表示上半年將降薪10%以上。其中,大中企業/小微企業中,降薪超過25%的佔比分別為13.7%/28.1%,上半年員工薪酬有所上升的佔比分別為15.2%/9.6%(圖36)。

從全樣本觀察,在「裁員」和 「降薪」之間,企業似乎更傾向前者。這也是企業為維持勞動生產率的合理選擇(圖37)。

從行業分布看,與裁員情況類似,教育(58%)、文化娛樂(56%)、住宿和餐飲(54%)三大行業中降薪超過10%的企業佔比最高(圖38)。

各行業對於裁員和降薪的傾向性存在差異:如在疫情衝擊下,衛生社服和金融行業更傾向於降薪而非裁員,而建築行業則更傾向於裁員而非降薪。此外,仍有少數企業在疫情中僱員和薪酬均有所上升,主要是製造(6.2%)、信息軟體(6.0%)、水利環保(5.4%)、科學技術(5.2%)等行業(圖39)。

從區域分布看,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裁員/降薪的企業佔比更高(括號數字為裁員/降薪超過10%的企業佔比):海南(53.8%/48.7%)、雲南(50.7%/41.5%)、湖北(50.6%/48.4%)、北京(50.4%/46.6%)、黑龍江(49.6%/46.2%)均有近半數企業預計裁員10%以上。也有部分地區的部分企業表示將增員/加薪(括號數字為增員/加薪的企業佔比),包括四川(12.7%/12.9%)、安徽(12.5%/15.8%)、浙江(10.7%/12.8%)、江西(10.6%/12.1%)、江蘇(10.6%/13.5%)。

受訪企業的投資計劃整體上極其謹慎,僅有不足一成企業計劃上半年增加投資。根據均勻/正態分布假設估測,受訪企業投資計劃平均收縮幅度達32.3%,其中小微/大中企業的平均投資收縮幅度分別為34.1%/16.6%。投資大幅縮減25%以上的小微/大中企業佔比為50.7%/23.0%;投資活動基本停滯(同比下滑超過3/4以上)的小微/大中企業佔比23%/8%(圖40)。

復工復產是企業投資的前提和基礎。產能利用率低於25%的企業中,超過七成(70.9%)選擇大幅收縮投資25%以上,僅有3.8%選擇擴張;相比之下,在復產程度超過90%的企業中,僅有21.0%的企業大幅收縮,投資擴張的企業佔比為14.4%。

企業投資計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預期收益:在預期上半年仍能盈利的企業中,38.2%的受訪樣本投資同比擴張,投資大幅縮減超25%的企業佔比為9.2%;而在虧損25%以上的企業中,擴張和大幅收縮的佔比分別為4.6%、61.5%(圖41)。

從行業分布看,投資大幅收縮的主要是復產進度慢、營收預期悲觀的行業(括號中為上半年投資下滑超過25%的企業佔比):教育(67.1%)、文娛體育(62.2%)、住宿餐飲(62.0%)、居民服務(55.3%)、租賃商服(54.9%)。各行業上半年投資增加的企業均佔比較低(括號中為上半年投資同比增加的企業佔比),其中製造(11.4%)、科研技術(9.0%)、地產(8.8%)、信息軟體(8.4%)、批發零售(7.6%)排名靠前(圖42)。

從區域分布看,除甘肅省(58.3%)外,復產進度較慢的地區投資收縮更為明顯(括號中為上半年投資下滑超過25%的企業佔比):黑龍江(56.3%)、北京(55.3%)、湖北(54.0%)、海南(52.1%)等均有超過半數企業投資大幅下滑。而投資擴張企業佔比較高的地區更多為內陸地區(括號中為上半年投資同比增加的企業佔比):江西(11.6%)、陝西(10.7%)、河北(10.0%)、四川(10.0%)等均好於全國平均水平(圖43)。

據調研結果估算,4月末我國小微企業(僱員人數小於50)產能僅恢復四成,大中企業(僱員人數超過100)產能恢復約七成。受產能恢復緩慢影響,小微企業對未來的預期也更為悲觀。令人擔憂的是,除湖北外,對復工前景最悲觀的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北京、廣東、上海。

當前企業仍臨著供需、經營、融資等多方面的困難。供需方面,受訪企業同時受到海內外供需變化的負面影響,需求衝擊大於供給,國內衝擊遠超海外。經營方面,受訪企業的收入和支出兩端均面臨壓力,其中收入端困難主要來自營收減少、回款變慢,支出端壓力主要源自工資、租金、償還貸款本息等剛性支出。更多大中企業受到了防疫政策、用工和原材料價格的負面影響。融資方面,半數受訪企業的壓力主要源自及時還款和融資成本。

3/4受訪企業一季度營收顯著下滑,且預期上半年難有改善,超過五成企業預期上半年營收將下滑50%以上。對上半年營收預期最悲觀的是住宿餐飲、教育和文娛體育行業,預計營收顯著下滑的企業佔比將近九成。

受訪企業的利潤和營收整體上高度相關,但對上半年利潤的預期相對更為悲觀,近3/4的企業預期上半年利潤同比下滑超過25%。值得關注的是,即便在預期上半年營收正增長的企業中,仍有超過1/4的企業反映「營增利減」,表明其受疫情影響經營成本上升。

面臨疫情的「生死大考」,近六成企業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綜合考慮供求修復和政策支持,當前企業的現金流與2月調研結果相比邊際好轉。但整體上看,企業生存壓力仍然巨大,約兩成企業正掙扎在「生死線」:預期上半年現金流將耗盡但產能難達75%。

由於營收利潤下滑、現金流吃緊,受訪企業普遍選擇收縮。一方面,超過九成受訪企業預期上半年僱員數量和薪酬相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縮減。另一方面,受訪企業的投資計劃整體上極其謹慎,僅有不足一成企業計劃上半年增加投資。小微企業的投資收縮幅度遠大於大中企業。

資料來源:國家質監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招商銀行

1、「Report on the Economic Well-Being of U.S. Households in 2019, Featuring Supplemental Data from Aprial 2020」,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consumerscommunities/shed.htm. 

2、我國的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

3、本文將大中企業的人數下限設為100人,主要出於平衡兩個組別樣本觀測數的考量:樣本中人數大於300人/1000人的企業佔比僅為2.1%/0.6%。這也是國家統計局《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中住宿餐飲、信息軟體、租賃商服等行業中型企業的人數下限。若將大中企業的人數下限提升,本文的分析結論仍然適用,兩個組別企業統計指標的分化將進一步加劇。

相關焦點

  • 微眾銀行線上舉辦發布會,銀行用戶體驗調研成果受關注
    近日,微眾銀行-銀行用戶體驗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在新華網舉行年度成果發布會線上直播,發布了《2020年銀行業用戶體驗大調研報告》。本次發布會還邀請了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用戶體驗方向負責人劉偉等針對當前「數字金融背景下,銀行如何提升金融服務的用戶體驗」進行了分享。
  • ...小微融資報告:超4成小店通過網際網路銀行融資,民間借貸灰色空間...
    WEMONEY研究室訊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社會熱議的話題。5月8日,全國工商聯發布了《2019-2020小微融資狀況報告》(下稱「報告」),該報告調研超過15萬家小微企業及個體戶。報告將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統稱為小微經營者,其中,小型企業稱為頭部小微經營者,微型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稱為長尾小微經營者。
  • 郵儲銀行石家莊市分行線上貸款助小微企業復工復產
    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郵儲銀行石家莊市分行以「極速貸」等線上產品為抓手,線上助力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截至目前,已累計為3565戶小微企業發放線上貸款10.99億元。家住欒城的任師傅,多年來一直從事豬肉生肉批發零售生意,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任師傅打算開工營業,但是資金問題卻成了擺在他面前的難題。
  • 安丘農商銀行:金融「甘霖」潤澤小微企業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的突出問題,安丘農商銀行創新推出「穩企貸」、「應收帳款質押貸」、「魯擔惠農貸」等特色信貸產品,有效解決部分小微企業經營規模小、財務制度不健全導致融資難的問題。「一簡一快一擔當」,打造便捷信貸「不到兩天,貸款資金就到企業帳戶裡了,安丘農商銀行線上申貸真是太方便了」,2020年8月30日,山東海洋盛景漁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曉嵐通過安丘農商銀行小微企業線上申貸平臺成功發出了企業貸款申請,不到半個小時,該行工作人員便主動聯繫前來企業進行上門對接,100萬元信貸資金兩天成功發放至企業帳戶
  • 報告:全國性商業銀行電子銀行亟需改進的地方有哪些?
    據了解,CFCA每年發布的「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系列報告,已成為目前國內針對電子銀行最權威的調查報告之一。本期針對「全國性商業銀行企業電子銀行」進行綜合評測,主要內容包含兩部分,分別是「全國性商業銀行企業網銀綜合評測」和「全國性商業銀行企業手機銀行綜合評測」。
  • 波蘭儲蓄銀行發布Startup the Bank調研報告
    波蘭華沙2020年4月21日 /美通社/ --   一份名為Startup the Bank的新調研報告調查了為波蘭銀行業提供轉型解決方案的創業公//司。調研報告稱,傳統的金融科技公司不僅有機會成為銀行的技術合作夥伴,並且在試點項目成功後,10家金融科技公司中有7家繼續與銀行合作。
  • 小微企業貸款逾期了,銀行通常會怎麼處理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很多的企業都受到了影響。如果你的企業在銀行有貸款,你的企業又不能在短期內脫困,那麼,很有可能你的貸款會發生逾期。那麼,如果你的公司貸款逾期了,對你會有什麼影響,銀行會採取什麼措施,銀行會因為你的貸款逾期而起訴你嗎?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我要先給你普及一下銀行的貸款品種。現在最普遍的,就是小微企業貸款。
  • 2020年1月招商銀行總行社會招聘公告
    廣東銀行考試網同步招商銀行招聘信息:2020年1月招商銀行總行社會招聘公告,報名時間:詳見公告,更多關於招商銀行總行社招,2020年銀行招聘,深圳銀行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銀行招聘考試頻道/廣東人事考試網)!
  • 銀行搭臺 企業唱戲 「網絡直播帶貨」為小微企業打開營銷新通路
    11月26日,在一年一度的感恩節來臨之際,民生銀行北京分行開展了一場特別的「小微普惠金融日」客戶回饋活動,以「彼此相連共贏未來」為主題,通過「網絡直播嘉年華」的形式,搭建起「政銀企」交流互動平臺,幫助小微企業玩轉「網絡直播帶貨」,開拓線上營銷新通路。
  • 銀行搭臺企業唱戲 「網絡直播帶貨」為小微企業打開營銷新通路
    11月26日,在一年一度的感恩節來臨之際,民生銀行北京分行開展了一場特別的「小微普惠金融日」客戶回饋活動,以「彼此相連 共贏未來」為主題,通過「網絡直播嘉年華」的形式,搭建起「政銀企」交流互動平臺,幫助小微企業玩轉「網絡直播帶貨」,開拓線上營銷新通路。
  • 民生銀行武漢分行:傾聽小微心聲 照亮企業前路
    面對今年經營困難、受到較大衝擊的中小微企業,民生銀行再次積極行動,保障社會民生,支持經濟發展,奮盡全力只為讓金融服務貼得更近一點,助力小微企業走得再快一點。為者常成,行者常至。落戶荊楚23載,耕耘小微十餘年來,民生銀行武漢分行始終踐行「為民而生,與民共生」的建行理念,助力每一個小微的夢想。
  • 富邦華一銀行線上流動資金貸 支持戰疫助力小微
    中小微企業一直是國家經濟重要支柱,此次疫情來襲,不少企業在短時間內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富邦華一銀行積極響應政策,秉持服務普惠,助力小微的精神以堅實的行動為抗擊疫情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主動加強線上金融服務 富邦華一銀行多年來在紮根科技金融,以科技賦能推出了線上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在此次疫情中支持小微企業攻克資金難關。
  • 報告對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提六點政策建議
    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馬秀秀)《後疫情時代小微企業現狀研究》報告23日正式在北京發布。報告中指出,後疫情時代小微企業面臨市場拓展難、區域發展不平衡、人才供求不匹配、融資難和創新升級難等問題。
  • 案例徵集|2020中國銀行業普惠小微金融競爭力榜單評選
    但不容忽視的是,面對銀行業整體利潤與資產質量均下滑、小微金融硬性考核指標等痛點難題,金融機構亟需尋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成功路徑。鑑於此,2020年眾多銀行與金融科技服務商合作創新,在產品創新、基於數據的智能風控技術、品牌體系建設等方面加速變革,探索出適用中國本土企業的小微金融服務體系。
  • 興業銀行馬鞍山分行全力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今年以來,興業銀行馬鞍山分行把支持普惠、支持小微企業作為重中之重,聚焦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過程中的難點、斷點和堵點,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確保信貸資金支持直達實體經濟,激活市場主體活力,讓更多小微企業發展有底氣。截至11月末,該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戶數、餘額同比增長分別超過300%、700%。
  • 智聯招聘發布《後疫情時代小微企業現狀研究》小微企業現狀:四成...
    記者今日從智聯招聘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聯合發布的《後疫情時代小微企業現狀研究》報告中獲悉,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以及針對6802家企業和4775名求職者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疫情對各類企業均造成了衝擊,但小微企業受影響程度更為顯著。
  • 招商銀行上海分行全面推廣企業客戶電子營業執照開戶
    招商銀行上海分行近日作為招商銀行系統內首批電子營業執照對公櫃面人民幣結算帳戶開戶應用試點行,在分行營業部成功完成了分行首單業務。 目前,在填單環節,招商銀行上海分行已支持企業客戶通過「開戶易」線上填單掃描二維碼讀取電子營業執照,完成身份驗證後自動帶入企業工商註冊信息,並與工商信息比對,避免了人工錄入繁瑣、易錯的困擾,確保填單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在櫃面開戶環節,企業客戶可以使用電子營業執照在招行上海地區各網點辦理開戶,支持通過掃描二維碼或櫃面掃描條形碼兩種形式獲取電子營業執照信息。
  • 廈門國際銀行:創新普惠金融模式助力小微企業
    本報訊(記者張一鳴)12月8日,廈門國際銀行以「金融之上,共致未來」為主題,召開普惠金融主題知識分享會暨子品牌發布會。會上政府單位、金融研究專家、小微企業主、金融科技公司、銀行業金融機構等各界代表匯聚一堂,共話普惠金融新發展,為破解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難題帶來新思路。
  • 馬雲演講風波:號稱「為服務小微而生」螞蟻集團,小微貸佔比僅18%
    來源:市值風雲原標題:馬雲外灘演講風波:號稱「為服務小微而生」的螞蟻集團,小微貸款佔比僅18%作者| beyond流程編輯 | 小白我國的金融體系以銀行為主,銀行中大銀行多、小銀行少,理想中的多層次銀行體系建立的還不算非常完善。這就給金融科技留下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加上前期的一些失誤,結果就是P2P網貸一地雞毛和類似於螞蟻集團這樣的金融科技公司的迅速發展。有了這個背景知識後,我們需要知道金融業本身就是信息科技行業。
  • 招商銀行北京分行再施援手 協助餐飲企業正常發放工資
    抗擊疫情期間,大量餐飲企業暫停營業,讓原本春節餐飲黃金周的比肩繼踵不復存在。與此同時,餐飲行業普遍存在房租高、人力成本高、食材成本高、毛利低的問題。停工期間許多餐飲企業不但沒有收入,而且存在大量諸如工資、水電費等的開支,巨大的運營成本成為餐飲企業目前面臨的最大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