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肖曉
「看著豆瓣分第一次到了8分以上,總算覺得這麼多年的執念是值得的」。《重啟之極海聽雷》開播後豆瓣開分8.6的成績,成就了盜墓題材、尤其是《盜墓筆記》系列IP的高光時刻,總製片人陳戴閣也在朋友圈感慨道。
她也是南派泛娛COO,2014年她和南派三叔等多位合伙人創立該公司,從事IP開發與運營。從2015年投資參與《盜墓筆記》季播劇開始,陳戴閣和南派泛娛一同經歷了系列IP影視化的每個作品,只是她也發現,無論是否參與、參與程度或深或淺,影視化的「結果」往往都需要《盜墓筆記》這個IP來「承擔」。
「觀眾不會去探尋影視化比較深層次的內容,對他們來講這就是《盜墓筆記》。既然如此,我為什麼不從頭開始,從定位開始,做一部自己希望的《盜墓筆記》的樣子,做一部好看的盜墓探險劇」。誠如劇名,他們希望「重啟」,無論是《盜墓筆記》的影視化之路,還是大眾心中正在固化的IP認知。
《重啟》是南派泛娛真正從項目定位、劇本創作、班底搭建、演員合作、影視拍攝、後期製作、終端上線全流程主控參與的第一部影視化作品,歷時4年時間。豆瓣上18.5萬人打下7.9的高分,知乎評分8.6,開播之後該劇迅速在貓眼、燈塔、骨朵等數據平臺上搶佔熱度榜前列,陳戴閣並不掩飾這份「超出預期」的驚喜。
她用「夏日限定」小龍蝦來比喻盜墓題材的發展。2015年是尚未大眾化的階段,彼時還可以稱之為題材紅利,但是經過了這幾年盜墓影視劇的轟炸,「它已經從一道特別欣喜的菜變成了家常菜」,這種情況下,題材內容的創新度和新穎性才是破題關鍵,「你要做出自己獨特新穎的燒法」。
在「盜筆宇宙」裡,《重啟》到底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應該去用哪些人物講一個怎樣的故事?它應該在世界觀裡佔哪一部分?《重啟》播出後,這些問題並不難回答,但是對於2017年項目萌芽期的陳戴閣來講,這是「最大的事兒」。
《重啟》的特殊性在於,它是《盜墓筆記》的衍生IP,但又不是典型的IP改編劇,它的所有內容都是從零開始、全新構建的。2017年南派三叔開始創作劇集劇本,並於6月5日開始在公眾號更新《重啟》小說,這個故事真正開始面世。
一切從頭開始,也讓一切回歸初心,還體現在《重啟》的內容架構上。相比《盜墓筆記》中龐大的世界觀、複雜的人物關係,在陳戴閣的思考裡,《重啟》應該是寬闊道路上的一條「直路」:包袱輕一些、人物關係簡單一些,世界觀搭建少一些。
「我們把這個事情看的很重,但是做得很輕,只是想簡單的能夠把故事的前因後果串聯起來往下推進」。十年後鐵三角的重聚重啟,尋找無邪三叔的命題回歸,莫不如是。
一個矛盾點在於,作為「盜筆宇宙」的延續,《重啟》既要舉重若輕講好自己的主線故事,還要能夠完美承接「盜筆宇宙」的世界觀、人物感,以及「稻米」們的期待。
導演潘安子的入局無疑是一步妙棋。相比南派三叔這位「盜筆宇宙」的創造者、陳戴閣這樣深耕IP開發多年的製片人,潘安子是「盜筆宇宙」的闖入者,這也意味著他會通過他的鏡頭語言以全新的方式去講述整個故事。「他第一句話就是跟我講,他不是《盜墓筆記》的觀眾」,陳戴閣回憶道。
她和潘安子的結緣要從2016年電影版《盜墓筆記》說起,當時導演的《快手槍手快槍手》被她視為有力競品。「我發現他在男性探險類題材上很有自己的想法」,在她的堅持下,電影導演出身的潘安子執導了第一部網劇。
只是問題也隨之而來,他不曾了解過的「盜筆宇宙」該如何呈現?
「我們專程找了IP監修委員會的資深『稻米』每天跟在導演身邊,幫助導演做《盜墓筆記》世界觀、故事內核的梳理,一個個溝通、一個個架構,整整一個半月。我認為這遠比導演自己去讀九本原著來的要有價值」。原著粉和導演的搭配,某種程度上也讓《重啟》完成了書粉和普通觀眾的認知嫁接。
《重啟》中無論是吳邪和胖子之間的打鬧嬉笑,還是和小哥之間的默契,都精準抓住了鐵三角之間的人物關係和人物狀態,讓資深書粉感知到熟悉的味道。同時在故事的處理上,《重啟》又不至於將普通觀眾阻隔在故事之外,第一集快速交代的人物的前世今生,也大大降低了觀眾的追劇門檻。
依託《盜墓筆記》故事而來,《重啟》最受關注的當然是鐵三角的選擇。「每個人心目中對鐵三角的認知和感覺都是不同的,我們只能去尋找他們的共通處,強化觀眾對鐵三角的代入感」,最終她選擇了30歲的吳邪、40歲的胖子和20歲的張起靈。
在她看來,30歲的吳邪是「滿級大神」,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很多問題,但又始終保持著內心的澄澈。這一點和朱一龍本身的感覺是非常相近的,「(朱一龍)演了很多年戲,很有自己的生活沉澱,但他又是一個內心特別乾淨的人」。
事實上,朱一龍詮釋的吳邪一經上線便收穫了大量觀眾的喜愛。隱退後的頹廢、和胖子肆無忌憚鬥嘴的歡樂、得知三叔消息時的迫切、得知生病後的發呆,決定重啟徵程時的神採飛揚,幻境中以為好友死去時的慌亂負疚、探墓時的冷靜聰慧等,都被演技雕刻的細緻入微。
除此之外,從《沙海》中走出來的陳明昊,愈發貼合人物,「他人往那裡一站,就是王胖子」;飾演張起靈的黃俊捷,更是被陳戴閣讚揚,「他出來的那一下,我覺得他身上就有張起靈的氣息」。
相比演員選擇,對陳戴閣來講,她最大的困惑點在於「是不是需要去講一個20歲的小哥、30歲的吳邪、40歲的胖子的故事」。或者說她在努力尋找一種感覺,十年後的老友相處,應該是怎樣一種感覺,「不是年齡感的,而是人物關係」。
如今,這份困惑應該在觀眾的肯定聲中得以消解,更多人開始接受《重啟》中熟悉又與過往認知有所不同的鐵三角。當然這也與劇集在處理三人之間的關係時,堅持的「不只是純粹的盜墓,而是有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情感交流的」有關。
「愛情在人類情感共通性上是非常強烈的,但是這部劇沒有戀愛,我們選擇的是男性之間的兄弟情」。以鐵三角在吳山居生活的情景為例,簡單的聊聊天、吃吃飯,朋友之間的互懟和逗趣,恰恰是最貼近普通大眾的日常,甚至於讓他們在其中窺見或自己、或老友的影子。這也讓《重啟》有了更具現實代入感的一面。
隨著《重啟》的故事鋪陳開來,胡軍飾演的吳二白、陳楚河飾演的黑眼鏡、謝君豪飾演的焦老闆等陸續登場,他們每個人的支線與鐵三角看似獨立又不斷交叉,共同架構起南海王墓的探險之旅。群像塑造的成功,也是該劇的一大亮點。
陳戴閣將他們統稱為「盜墓男團」,並為我們解構了其中的人物設定。以吳二白為例,他是曾經在《盜墓筆記》中被提及但並無過多著墨、太多人無法窺見其真相的人物,《重啟》中他才正式亮相。簡言之,這樣的人物是有承接和發展的,而胡軍的表演也將一個腹黑的老闆形象完美呈現了出來。
另外一個有趣的設定是,《重啟》中的人物多少都被賦予了一定的喜劇感,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消解了探險題材的驚悚感。至於影視化呈現,在陳戴閣看來,這主要分為兩種:
其一是通過人物的性格狀態去帶一些人物本體的習慣,比如胖子說話自帶喜劇感、鐵三角的相處亦是如此;其二,主要是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反轉性,像出場自帶反派BGM的焦老闆,人冷錢多,但在和吳二白等人對峙時,他又是該慫的時候立刻慫。陳戴閣用「焦太狼」來形容他。
和籌備創作階段的舉重若輕不同,在整部劇的製作上,陳戴閣和《重啟》則秉承著「舉輕若重」的態度,從每一個場景的製作、到每一幀畫面的剪裁、甚至是每一首配樂的恰到好處,都是認真考慮、仔細考量的。
「可能《盜墓筆記》體系的探險劇情,不是我們身邊的事,但它一定是你想去做而不能去做的事。其實當下不僅是男性,包括女性,都有一顆去冒險的心」,陳戴閣以此來解讀《重啟》乃至盜墓題材的「現實需求」。
為了儘可能去打造還原出這樣一個極具驚險刺激的「盜墓世界」,陳戴閣更是煞費苦心。一個時間節點是,2018年10月《重啟》開機,但是從3月份開始整個劇組的美術組就已經工作,用了將近6個月的時間通過畫圖去完成那個想像中的龐大世界。
之後便是拍攝中的場景搭建和特效銜接。以劇集偏前的鐵三角從灘涂掉到南海王墓的場景為例,就存在著如何完成「最真實」的地面開裂、然後人從上面滾下來等問題。「這需要特效和美術的極大配合去完成」。
在實際拍攝中,劇組搭建了一個坡度大概60度、將近15米高的一個斜坡,然後用懸崖材質進行包裝,斜坡下面有齒輪,差不多15個人左右可以推動。「鐵三角都是直接從斜坡上滾下來完成拍攝的,然後我們再去做後期的特效設計」。
「我們屬於實幹派,用最土最簡單的方法去完成」。諸如此類的「大製作」在《重啟》中比比皆是,該劇的場景搭建和特效也迅速在大眾口中成為「最逼真」的盜墓場景。不過如果製作只停留在這一層面,只能說是「匠心」,稱不上「獨具」。
在《重啟》中,為了緩解長時間地下宮殿探險帶來的觀感上的不適,該劇始終以明暗線雙線交替的方式推進,而諸如吳二白、黑眼鏡等皆在劇中承載「明線」功能。這裡的「明線」主要指的是色彩的光感度。特質製作加上人文關懷,也成就了這部劇的獨特魅力。
一個必須提及的創意是,隨著《重啟》的熱播,不少網友敏銳的發現該劇以片頭的形式講述了吳邪的前半生。這無疑是快餐時代的顛覆之作。「因為考慮到普通大眾觀看門檻的問題,我們想要通過第一集把故事的前世今生交代清楚,但是很明顯第一集可用的空間是非常有限的」,陳戴閣坦承現實難題。
創意片頭的念頭萌芽時在去年6月,緊鑼密鼓趕製了關於片頭的每一幀畫面和設計。「我們當時的團隊是叫IP監修委員會,就是很資深的『稻米』們將《盜墓筆記》九本書中最經典最核心的情節做邏輯上的梳理,對應的就是每一幀的畫面」。
將近一年時間,整個片頭在今年5月份才最終完成。「我們做的這個叫承前啟後,是整個盜筆宇宙的連續劇。如果是其他類型的影視劇,可能會承載更多表達主題的東西,而不是表達內容本體,可能會有一些差別」,陳戴閣對未來的創意片頭仍想法滿滿,在她看來,只要用心做了,觀眾是可以看到的。
《重啟》的熱播,以及其所掀起的關於盜墓題材開發的話題,也將背後的南派三叔和南派泛娛推到了大眾關注下。
2014年南派泛娛成立至今,始終是市場重點關注的對象,只是近年來和盜墓題材熱相反的,卻是這家公司的愈發低調。在2014年-2016年劇集、電影、遊戲多點開花之後,南派泛娛的最近一部相關作品還是2018年的《沙海》。
對此陳戴閣直言,從籌備到上線歷時四年的《重啟》便是那個造成他們與市場產生「斷層」的原因。「我們現在是保持相對比較謹慎或者說比較小心的態度去做項目」。相比之前廣撒網的參與式布局,他們更願意以一種比較慢的方式交給市場「能過線」的作品。
而回歸公司層面,《重啟》也是南派泛娛在影視化道路上的一次全流程探索。比如主創團隊分工上,南派三叔和陳戴閣各司其職:「三叔是總編劇和總監製,2017年他一邊做劇本一邊做小說更新,到2018年我們所有的拍攝內容也都會交給他把控;我主要負責去把整個宏大的世界最大還原度的呈現出來」。
(南派三叔,《重啟》總編劇總監製、南派泛娛董事長)
「我從2017年開始到現在,我就幹了這一件事」。在陳戴閣看來,自己和南派三叔都不是一個「特別快」的人,而是更青睞於穩健發展。「慢有慢的好處,像這幾年影視行業、包括今年疫情,其實對我們公司的影響就很小」,陳戴閣分析道。
談及公司未來的發展規劃,陳戴閣強調道,「目前國內能夠撐得起一家公司長期運營、並且能夠做多元化延展、不是單一類型的IP並不多,我們還是要好好珍惜這種機會」。未來南派泛娛還將繼續發力《盜墓筆記》系列IP的開發,進行整個盜筆宇宙的延伸,目前《藏海戲麟》《老九門2》等已經列入規劃中。
而深耕IP開發和運營多年,又自己操盤了《重啟》,她對此有著自己的堅持:「在IP整體的延展性方面,我們會去做內容多元化比較契合的延伸。也就是說在影視化的改編過程中,首先內容要適合IP宇宙的內容設定,其次也要符合當前觀眾對所有內容的理解力」。
(陳戴閣,《重啟》總製片人、南派泛娛COO)
除此之外,南派泛娛也在開發多種類型的新型IP項目。醞釀比較長時間的作品包括《花千骨前傳》等,同樣是進行企劃類項目的整體開發。諜戰類、科幻類的項目儲備也已經提上日程。「對我來說,《重啟》做完才會有更多後續的可能性」,陳戴閣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IP開發泛濫、被追捧也被質疑的當下,陳戴閣強調道:「無論是影視化還是遊戲化,IP開發應該基於比較好的IP監修的基本邏輯上,不對IP造成特別大的損耗,這點也是必須要去執行的,和每一次開發都要考慮的」。
後疫情時代,南派泛娛這家「慢公司」正走得有條不紊,穩步前進。而據她透露,未來南派泛娛也不排除會通過上市的方式去完成公司的經營,「主要是本著對錢負責的態度吧,也需要根據資本市場的情況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