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世界盃始於1980年8月香港,直到1996年11月,女子世界盃才在香港誕生。國乒參加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單的3員女將,喬紅、劉偉已退役去日本俱樂部打球,於是鄧亞萍帶著小字輩的楊影、王晨,搭上了飛往香港的航班。
其實鄧亞萍本來是不想去的,「海外兵團」的頭面人物何智麗和陳靜都不參加,成色不足沒勁兒;另外此時她與林志剛的愛情已亮起紅燈(退回廣東的男方疑似「劈腿」),正身心俱疲。但教練組考慮,年輕隊員第一次參加大賽不一定靠譜,這是第1屆女子單打世界盃必須拿冠軍,況且是贊助商香港裴樂公司重金點名邀請,加上香港回歸在即(體育比賽上升成了政治任務),鄧女皇這才點頭答應。
比賽沒啥懸念,主要對手有東道主的齊寶華、陳丹蕾,新加坡的井浚弘,這三人原本都是大陸選手,同屬「海外兵團」。
結果八強賽,王晨戰勝了齊寶華,楊影擊敗了陳丹蕾,鄧亞萍淘汰了井浚弘。決賽,鄧亞萍3-0擊敗楊影,全程六個3-0,成為世界乒壇第一位女子單打「大滿貫」得主。
如果女子世界盃與男子世界盃同一年(1980)舉辦,1989年出道(參加世界大賽)的鄧亞萍,1991年獲得世乒賽冠軍,1992年獲得奧運會冠軍,肯定會成為世界乒壇第一位「大滿貫」球員(比老瓦早兩天)。由於男女有別,桌球第一位「大滿貫「的榮譽永遠屬於瓦爾德內爾。
——從1989年出道到1997年退役,如果男女「平等」,鄧女皇起碼會收穫6個世界盃冠軍,但是這世上沒有如果。
不過,收穫了世界盃冠軍的鄧亞萍此時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完成了「大滿貫」偉業,就連人家瓦爾德內爾也不知道,因為當時並沒有「大滿貫」這一說法。直到三年後的1999荷蘭埃因霍溫世乒賽,劉國梁戰勝馬琳獲得男單冠軍,桌球「大滿貫」一詞才開始迅速流行開來。
所以說,劉國梁的「大滿貫」是國人及時加冕的,而瓦爾德內爾和鄧亞萍的「大滿貫」卻是事後被追認的。
鄧亞萍的職業生涯,握有5個頂級賽事單打冠軍(世乒賽3個、奧運會2個),至今無人超越,乒壇女皇實至名歸!
王楠4個(世乒賽3個、奧運會1個),張怡寧4個(世乒賽2個、奧運會2個)、丁寧4個(世乒賽3個、奧運會1個),排在第二行列。
男子方面,馬龍也是4個(世乒賽3個、奧運會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