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約了曾經的老同事輝哥,輝哥近幾年因為結婚、買房買車,欠下了一屁股債。雖然在一線城市也有了自己的小家,但用他的話說,真的是人前顯貴,人後遭罪!
不僅如此,即便是回到老家,因為幾個親戚在縣城裡買房,找他借錢,自己沒有借給他們,竟然還遭到他們的白眼。甚至有位旁門的姑姑說:「你在外面哪怕一年掙一百萬,跟我們也沒有一毛錢關係。」
人越走越遠,經歷了這些事情之後,輝哥也是對人情世故有了新的認識。可面對這樣的困境他也表現得很無奈。自己背負著幾百萬的房貸,更何況自己已經32歲了,父母年齡大了,孩子還不到一歲,都是用錢的地方。所以即便是被親戚看不起,他也無所謂了。
說實話,聽到他講這個事情,自己也深有感觸。很多人一直都在追求財富自由,但辛苦半輩子都不知道何為財富自由。而且一談到賺錢就很容易走上兩個極端:
1、賺錢的路子很窄,只有打工才能賺到錢。
2、想要快速賺錢,靠打工根本不行,儘管看不起打工者,但卻還沒有打工者收入高。
還有一些人動不動就宣傳所謂的副業賺錢的路子,結果導致主業沒做好,副業也是一塌糊塗。富人之所以能夠快速積累財富,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有資本,而是因為他們特別善於把控風險,哪怕他創業做了三四個項目,但一定有一個是無論如何都賺錢的項目。
普通人想要逆襲,真的不是去找那些「風險越大,利潤越大」的項目,這種行為無異於賭bo,而且一旦失敗,很難再有登上拍桌的機會。關於賺錢,這裡不妨看看最會賺錢的猶太人是如何積累財富的。
猶太人游離在世界各個角落已經有2000多年了,而且世界富豪排行榜中前50名,有一半都是猶太人,比如金融大鱷索羅斯、扎克伯格、貝佐斯等等。在《塔木德》這部書中,為我們講述了猶太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三句話,學以致用,未來可期!
1、78∶22法則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二八法則,但卻很少見到有人真的讓其發揮作用。無非就是將一些事實拿來說道而已。
但猶太人對於一些規律,規則絕對不僅僅只是說一說,而是能夠觸類旁通,將其轉化到自己可觸碰,能夠落地的項目上。
猶太人曾說:錢在有錢人手裡。所以要賺那些有錢人的錢,這樣就可以快賺錢、賺大錢了。這是猶太商人智慧的經商哲學,而這一哲學卻源自於他們對生活對世界的看法。賺取富人的錢,要麼你涉足到他們所在的行業,要麼能夠為其提供足夠的價值,再不濟能夠為他們提供幫助也行啊。
富人花錢不囉嗦,只要東西好,服務棒,在他們身上不愁賺不到錢。思維一轉變,財路也就通了。
2、交朋友,寧缺毋濫
認親冷漠估計是不少人現在對人際關係的看法,但相信還是有更多的人為了維護朋友關係而一次次地突破自己的底線。
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但現在世道不一樣了,朋友之間可以不考慮利益,但對方一定會考慮成本。倘若一個人,總是給你找麻煩,今天找你借錢,明天找你借車,再過幾天到你家借住幾晚,而且沒有一個正行得到處瞎混。
這樣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能躲多遠,躲多遠。猶太人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雖然聽起來感覺很不近人情,但對我們的未來有非常的幫助。
3、知識是永遠的財富
猶太民族是對知識非常重視的民族,他們呢在很長一段時間連溫飽無法保證,但是他們一定會抽出一段時間去閱讀,去學習知識。因為他們深知:只要一個人擁有了知識,他哪怕現在很貧窮,很快他將會逆襲改變自己的狀態。
在傳統的猶太人家庭裡,有這樣一個規定:書櫥只能放在床頭,而不可放在床尾。這樣的規定就是猶太人用來告誡自己,書是神聖的,不能對書有所不敬!
而在他們的書櫥裡,一定會有一套《塔木德》,在他們的教育中,《塔木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猶太的男女老少,都要研讀《塔木德》這本書,而且還是從小讀到去世。
書中內容包含修身、交友、為人、處事、謀略等等,通過大量精英、富豪的故事,通俗易懂地展示了猶太人的智慧,老少皆宜。
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評價《塔木德》:人類的智慧在猶太人的腦袋裡,猶太人的智慧在《塔木德》裡。
並且這套書很便宜,僅需36元,每本才18元,便能讀到猶太人的頂級智慧,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塔木德》,我們先讀先獲益。
這樣一本書,你和孩子都可以從中受益一生。
對我們個人來說,要想從絕境中突圍,最關鍵的就是思維,只有思維變得富有了,我們才有機會創造更多財富,突破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