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2020-12-25 騰訊網

近來的兩個月,美國人成了全世界的焦點。

人們在新聞報導上看到這樣像是反烏託邦電影裡的一個暗黑開場——在疫情衝擊下,美國各地醫療體系不堪重負,累計死亡病例早已突破10萬。

△蝙蝠俠抵達現場,現實比電影更魔幻

截至6月,已有超過4000萬美國人申請失業救濟。

人們幾乎想像不到這樣史無前例的場景:紐約中產開著奔馳車在食品店和銀行領取救濟的隊伍,甚至延伸到了1英裡外。

△失業潮席捲美國/微博截圖

近期一份美聯儲數據調查稱,美國只有61%的成人,可以用現金付400美元的緊急支出

在這樣一個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美國社會,美國人不得不開始了存錢,據統計,美國國內的儲蓄率已從2月份的8%攀升至3月份的13.1%

老藝術家看到不少人都說,美國人終於知道存錢的好處了。我們終究難以理解他們的消費觀——為什麼很多美國人不存錢?

美國人不愛存錢?

沒啥好奇怪的

美國人不愛存錢眾所皆知,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美國人不存錢的程度到底有多誇張。

據Bankrate.com的一項新調查,一張500刀的修車帳單或者1000刀的急診帳單就能讓他們陷入窘境,有63%的美國人表示付不起這類計劃外的帳單。

△63%的美國人碰上意外帳單就會陷入窘境/youtube截圖

他們大概是世界上最爽快的消費者了。我們國人買車是這樣的,各種內心算計掂量比對,就算心裡很想要那輛車,但就是要猛挑毛病為了能好好砍價。

一到美國人買買買的畫風是這樣的:遇到心儀的車實誠誇一番,不挑挑揀揀說買就買。臨到付款說不夠錢,就算這輛車不到2萬美金,依舊掏不出錢

因為他們覺得如果貸款方便而且利率不高,用現金未必划算。

拿中國的儲蓄率跟美國的作對比,並沒有說服力。畢竟東亞地區中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儲蓄率,跟歐美國家的差異非常明顯。

在歐美國家裡,美國的儲蓄率雖然不低,在G7國家裡位於中遊水平。問題在於,美國在其中毫無疑問總體收入最高,但物價水平又比較低,因而家庭可支配收入遙遙領先的美國,儲蓄率對比起來低得格外顯眼。

△紅色曲線表示美國,藍色曲線表示中國/OECDdata截圖

中美在財富觀念的對比上,通常會引發觀念上的差異。我們不懂美國人不存錢,正如他們不懂中國人幹嘛存那麼多錢。

曾經有個新聞時說美國海關警察發現一個打工的中國保姆帶了一萬美元現金,就對她扣留盤查,原因在於那個美國警察年薪6萬,都拿不出1萬美金,但被扣的中國保姆居然有1萬美金,這讓他覺得不可思議。

美國人為什麼不愛存錢?大概普遍美國人的觀念,覺得存錢不酷。

要知道,崇尚超前消費文化的美國人,68%的GDP都是消費帶來的,信用卡是美國人發明的,黑色星期五也是美國人發明的。

謝耳朵有句很好玩的腦洞解釋,他說原因是機器人哪天如果真的起義,ATM是破壞性最大的機器人,存銀行實在不安全。

△謝耳朵對存錢表示無語子

大概我們都會覺得這不是無稽之談嗎?

這倒是真的,美國人對於錢並沒有太多危機感。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錢是用來花而不是存的,手頭沒錢的日子不見得是世界末日。

他們成熟龐大的金融運作體系下,培養出的是一種不需要存錢以備不時之需的價值觀。要知道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但並沒有多少人會為此憂心忡忡。

在他們的環境裡,工作賺錢可以時薪制,很多企業半個月結工資都被說太慢了,他們早已習慣即時滿足。

想買個房?首付只需要10%,剩下的交給房貸;買車也是一樣,電視上的汽車廣告從來沒見過說整車都少錢,全都是按月貸款的價格來——「只要299、699、999新車到手!」

如果在美國有正常的工作,醫保是一大筆支出。但如果收入少,或者沒有收入,反而可以免費看病,領免費的救濟,窮人會把錢花掉,存錢的利息還比不上補貼吸引。

基本上可以說,美國社會是用有錢的人和中產階級的錢去養窮人。存錢反倒成了一個有點死腦筋的事情,他們大部分都秉持著這樣一個樂天態度——反正再窮也餓不死。

△在美國,存錢反倒成了不明智的活法/wiki

再說了,實在沒錢,借錢都非常容易,基本上碰不到流動性約束,日常分期付款,超前消費就像我們儲蓄一樣自然而然。

當你看到普普通通一個美國人還能住著別墅、開著奔馳,家裡各種設備齊全,實際上可能很多都是還沒付清銀行貸款的。

美國人的錢

究竟是怎麼花掉的?

既然美國人不存錢,你肯定會好奇,他們的錢究竟是怎麼花掉的?

富人的錢拿去做投資,窮人存不起錢。最有代表性的,要看美國中產階級。

根據2018年美國勞工統計局年報顯示,一個美國中產家庭一年平均收入是7.8萬,稅收1.1萬,醫保扣掉了5000美元,社保養老金7000多美元,這三樣必要支出扣完,剩下的就要看這5.5萬美元花在了什麼地方。

△我們逃不過各種各樣的消費誘惑/unsplash

美國人幾大生活支出裡面,也逃不過房子和車子

美國人住房的觀念更像農民,家家戶戶都擁有一套帶前後院的平方,或者兩三層的小樓房。養房的成本非常昂貴,大概可以花上2萬美元(含月供)。

△美國人住房觀念跟我們有差異/unsplash

號稱是「汽車輪子上的國家」的美國,地廣人稀,居住分散,每家每戶汽車的普及率是全球最多的,飛機場也是全球最多。

很多人知道美國的高速費、油價便宜,但並不知道他們的修車費和保養費高。美國家庭在交通支出上,怎麼說得要有1萬美元(含月供)。

△在美國家庭裡,汽車是基本配備/unsplash

再加上愛享樂的美國人聚餐社交旅遊費用少不了,算上花銷一個美國中產階級家庭一年只存6000美元。

在美國讀大學動輒需要花上10~20萬美元,他們需要存上17~33年。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美國家庭不申請學生貸款,就難以供得起孩子上大學

這還沒算上平時看病以及大大小小的生活服務費,在美國人工貴,理髮洗頭、下水道堵了,天花板漏水了,工人維修的費用計時算起,分分鐘花錢確實如流水,確實存不了什麼錢。

△在美國上大學意味著一筆大支出,不少學生都貸款/unsplash

根據Smart Asset做的一項調查,發現美國16個主要城市裡,這些非必要的選擇性花費也正好反映了這座城市的文化背景——

比如舊金山人花最多的預算在酒類裡;洛杉磯人會花更多的預算來買衣服買包買行頭,以及15%的預算來面對恐怖的交通;

紐約人則花更多的錢在孩子的教育上,因為他們的公立教育非常不平等;西雅圖被認為是最會享受生活的城市,娛樂上的花費在全美排第二。

△紐約教育的佔比在其他城市來說比重算高了/Smart Asset

很多人以為,在美國薪資越高的人,理應存款最高。還真不是這樣的。

不信隨意搜搜那些破產的NBA球星新聞,就算他們年薪1000萬照樣破產,照樣分期付款買房,因為能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NBA球星破產概率很高/視頻截圖

在歐美有句俚語非常好地用來回答他們的現狀,叫swimming in the loan,即他們都在貸款中遊泳,錢沒賺多少,卻被貸款壓到喘不過氣來。

美國人

是不是真不需要存錢?

話說回來,美國人其實並不是真不存錢的。很多人不知道,曾經的美國人還是喜歡存錢的。

美國奧派經濟經濟學彼得·希夫曾經在《小島經濟學》裡說過這樣的話:「過去,美國以儲蓄大國著稱。在歷史上,美國居民每年都會將收入的至少10%,甚至更多資金儲蓄起來。」

上世紀80年代是美國居民儲蓄率的轉折點。當時佔據消費觀念主流的是凱恩斯主義,他們將儲蓄視為一種經濟增長的累贅,而消費才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中之重。

再加上美國運通在1987年推出了通用性質的信用卡,在此之前,美國業內通行的都是籤帳卡,雖然消費額度無上限,但月底必須得還清。

△信用卡的歷史在美國已經很久了/wiki

此後30多年,美國政府不斷出臺刺激消費的貨幣政策,以及豐富便利的信貸制度,發達的零售金融服務,各種信用卡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你想想在美國要是需要一筆很大的數目,頂多就辦個房屋抵押貸款先把房子壓給銀行,慢慢還就行了,反正在期限內房子還是照樣住著,相比之下,你覺得他們還想存錢嗎?

△美國人總給人一種享樂主義者的感覺/unsplash

美國人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只會買買買,很多人不懂為什麼美國沒有餘額寶,那是因為美國老百姓投資的渠道實在太豐富了。

他們沒有餘額寶,但不意味著也沒有貨幣基金。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就誕生了貨幣基金,80年代就實現了普及。

美國人也不是不用存養老錢,而是美國人可以選擇放在一個推遲繳稅的養老帳戶裡,委託專業的投資機構管理這筆錢,即401k計劃,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有了這種養老保險制度。

△在美國不是不用存養老金,而是有另外一種方式/unsplash

別以為他們不愛存錢,只不過不愛在銀行存錢罷了,看你是如何定義存錢了。雖然他們的口袋沒錢,但他們的養老、醫療、保險、失業和子女教育等帳戶是有錢的。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美國當前正在遭遇空前失業潮,其中有個特殊的現象是,很多美國人其實是主動選擇被解僱的

有海外網友在微博上說,與兩名美國裝修工閒聊,得知他們從三月疫情開始,新的經濟振興出爐之後,公司立馬將他們全體解僱,指示他們申請失業救濟金。

因為這個條例,這兩名裝修工說每月收入還超過了原先他們正常工作時的收入,所以他們倒樂意在家閒著。

如今嚴重的失業潮正在向美國發起前所未有的挑戰,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到頭。

△美國失業潮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wiki

美國人雖然不像國人有「積穀防饑」「防患於未然」的金錢意識,但美國家庭教育裡有一些也許值得借鑑。

他們的理財觀念可能從娃娃就開始抓起了,有的小孩從小就有3個儲錢罐,分別是Save(存錢),Use(家用)和Give(給予)。當他每次收到零錢時,都會考慮如何均勻放置在3個罐子中。

當然,富人多消費拉動經濟,窮人多存錢穩步突破階層,這是理想的狀態。在這個龐大的聯邦制國家,貧富差距及階層困境也是顯而易見的。

窮人們反而沒有什麼手段能存錢,對他們來說,存錢並不能跨越階級鴻溝和壁壘。反而某些時候,窮人變成了超前消費的主力

因為他們覺得,消費才能給他們帶來尊重和社會地位的提升,而消費只能帶來一遍又一遍的惡性循環,沒法改變現狀的他們,早就已經放棄努力追逐財富和社會地位了。

△在美國你很難不被物質消費給誘惑/unsplash

如今疫情之下,美國人也開始未雨綢繆了。

美國居民儲蓄率達到了13%,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新高度。截止4月28日,信用卡支付額暴跌31%。

不僅美國,歐洲整體社會被催生了「超級儲蓄世代」。幾乎全世界的儲蓄率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意味著全球經濟距離恢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全世界儲蓄率高,也代表全球經濟遇上了困境/AFP

我們沒必要嘲笑美國人心大,說他們終於知道過度消費的害處了。

畢竟每個國家的性格和時代背景下,不管選擇的金錢觀是什麼,都有一部分人正被席捲在滾滾湧來的金錢漩渦當中,依舊掙扎在生存以上,生活以下

撇開刻板印象,在美國人不存錢的現象下,或許更應該思考的,是他們究竟是怎麼想的。世間活法千萬種,選擇最適合我們的就足以。

△月光族越來越多,存錢成了現代人的一大難題/unsplash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一天能隨心所欲而不是過度焦慮算計著過日子,能享受當下不虧待自己,而不是活在未來,被身邊各種危機感綁架束縛。

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值得嚮往的事呢。

參考資料:

美國人為何沒什麼存款,很多人真拿不出400美元? 我是郭傑瑞

美國居民儲蓄率低,錢都花哪兒了 第一財經

不管儲蓄不儲蓄、貸款不貸款,美國人花錢時,不會虧待「自己」和「現在」 換日線

疫情期間已有逾4000萬美國人申請失業救濟 FT中文網

The unfair stigma surrounding millennials and their money BBC

What Americans in the Biggest Cities Spend the Most On smartasset

你怎麼看待美國人不愛存錢?

周芷若

編輯 | 鍾無豔

排版 | 左丘佑

封面圖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一萬美元全買刮刮樂中400萬美元
    特倫特夫婦領獎照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萊剋星頓市的一對新婚夫婦在近日成為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01萬元)的彩票大獎得主,這對夫婦選擇高調露臉領獎,並按照彼此的約定平分這筆獎金根據北卡羅來納州彩票機構的數據顯示,中獎彩票出自莫克斯維爾美國64號高速公路以東的十字路口超市,大獎得主之一詹姆斯-特倫特(James Trent)正是在中獎當日自駕車辦事途徑此地,併購買了總計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萬元)的刮刮樂彩票。據詹姆斯-特倫特表示,每次他買刮刮樂彩票後,總要帶一張回家給他的妻子試試手氣。
  • WWE老闆文斯跌出美國財富400強,芬巴洛爾成為新任冠軍
    萊貝克指出梅爾澤靠著在WWE的幾個眼線獲取信息,為了牟利而撒謊,給他不喜歡的人製造仇恨,稱這種方式很可怕。 海曼只參與羅曼劇情設計 文斯麥克曼跌出美國財富400強
  • 美國僅39%人負擔得起1000美元緊急開支,近400萬人半年沒工作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導,僅有39%的美國人可以負擔得起1000美元的緊急開支,而另有38%的美國人必須通過使用信用卡借貸、向家人借錢等方式才能夠負擔這一金額。分析稱,美國社會失業率飆升,迫使許多人不得不使用他們本已微薄的積蓄來負擔基本的生活開支,造成美國人應急儲蓄的危急狀態進一步惡化。
  • 美國人將拿到600美元疫情救濟金,推特上卻掀起憤怒海嘯
    憤怒的美國民眾  此前民主黨人一直宣稱要把錢放在美國人的口袋中,而共和黨也承諾提供更多的幫助,但該項法案還是引起了大量民眾的嘲笑和憤怒,有網友甚至用「拿兩粒狗糧在餵狗  許多民眾之所以對這600美元的「紅包」不滿意,是因為這與他們在疫情中所遭受的損失相比微不足道。其一是在疫情爆發後這麼久的時間裡國會才商議出來這個法案,但已經太晚了,很難彌補那麼多人的損失。
  • 美國人均月收入約3000美元,非農就業人口月收入4100美元
    南生注意到,網絡上有很多網友認為美國人年收入超過了6.5萬美元,即月收入超過了5000美元。這顯然與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差異很大,這或許是由於如下因素造成的。首先是混淆了收入和GDP的概念。2019年美國GDP總量高達21.43萬億美元,全球佔比約四分之一,穩居世界第一位。
  • 美國使館懸掛彩虹旗 普京這番話在嘲笑美國?
    普京這番話在嘲笑美國?過分解讀?美國使館掛彩虹旗支持LGBT群體,普京表態卻被路透社解讀成了一種「嘲笑」普京「嘲笑(mock)」美國使館懸掛彩虹旗?事情是這樣的。美國駐俄大使館外掛著彩虹旗。圖自俄媒據報導,在7月3日與修憲公投小組成員共同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普什科夫當面向普京提出了自己的質疑,稱美國駐俄使館在公投臨近之際掛起彩虹旗的舉動是「示威」行為。
  • 美國人將領600美元疫情救濟金 「推特上卻掀起憤怒海嘯」
    來源:環球網美國人將拿到600美元疫情救濟金,「推特上卻掀起憤怒海嘯」。作為受新冠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家,美國許多民眾的生活受到不小衝擊。但自今年4月以後,由於國會兩黨談判陷入僵局,美國一直未能出臺有關新冠疫情的救助法案。
  • 華人驕傲英偉達或出400億美元收購ARM,中國手機廠商卻要哭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文 | 華商韜略 桃子軟銀400億美元出售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英偉達或接盤變身新巨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如果達成,這筆交易將成為今年迄今為止最大的交易之一,並且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半導體交易。
  • 耳朵裡痒痒,掏卻掏不出什麼?2個因素,是時候該重視起來了
    用挖耳勺掏一掏就好了,掏出一大塊耳屎時,心裡還會有種莫名的成就感。但是耳朵裡痒痒,卻什麼也掏不出來,這是怎麼回事?是生病了嗎?提醒大家,2個因素,是時候該重視起來了,接下來就具體跟大家說一下,看你中招沒?並告訴大家耳朵癢正確的止癢方法。耳朵裡癢,掏卻掏不出什麼,是什麼原因?
  • 泥裡「掏金」掏出好「錢景」
    12月15日,在吳興區東林鎮星火村的藕塘內,藕農們穿著防水服,正嫻熟地在殘荷下「掏金」,一根根白白胖胖的蓮藕浮出水面,一幅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美麗畫卷在秀美東林徐徐展開。藕農下水挖藕江萬星和江萬二兩兄弟是安徽人,來到東林鎮已有不少年頭,兄弟倆承包了星火村400多畝的藕塘,如今,藕塘內的雪藕正大面積開挖,藕塘內外一派忙碌景象。
  • 美國就發600美元,兩粒狗糧嗎!
    美國人將拿到600美元疫情救濟金,「推特上卻掀起憤怒海嘯」。作為受新冠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家,美國許多民眾的生活受到不小衝擊。但自今年4月以後,由於國會兩黨談判陷入僵局,美國一直未能出臺有關新冠疫情的救助法案。
  • 近400萬美國人半年沒工作 中產階級也開始領救濟糧了
    當地時間10日,據美國媒體報導,由於美國新冠肺炎疫情難以控制,即使該國企業在疫情期間未停止招工,仍不能阻擋大規模「失業潮」的出現。但去年4月,懷特被解僱了。懷特稱,失業後她提交了近200份申請,但只收到了3次面試邀約。她說:"為什麼我找不到工作?很多自我懷疑的情緒開始悄然而至。"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像懷特這樣的美國人並不在少數。美國勞工統計局將失業超過27周以上的的人群定義為「長期失業人口」。
  • 今日數據精選:時薪140美元美國仍缺護士;尾號888888手機號拍出85...
    至2021年,預計客運量將增至28億人次,比2020年增加10億人次,比2019年減少17億人。客運收益預計將持平,載客率有望增至72.7%。總的來說,2021年全年仍將虧損387億美元,相當於每搭載一名旅客就要損失13.78美元。
  • 2020年美網總獎金縮水400萬美元,單打冠軍減少85萬美元
    新華社8月5日消息,美國網球公開賽5日宣布,本屆美網的總獎金額為534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7億元),較去年獎金額減少了約400萬美元。根據美網公布的數字,本屆美網的男單和女單冠軍將分別拿到300萬美元的獎金,均比去年少85萬美元,降幅約為22%。單打賽事方面,除了第一輪獎金較去年提高、第二輪和第三輪獎金持平之外,隨後從第四輪一直到冠軍都有所減少。
  • 400萬美元,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人工智慧音樂創作公司
    3月22日消息,美國人工智慧音樂創作科技公司Amper Music宣布,獲得由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領投的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520萬元)的種子輪額外融資。維港投資正是李嘉誠旗下的投資旗艦。
  • 帶血的「五月花」:美國印第安人400年血淚史
    美國印第安人國家博物館在美國華盛頓國會大廈不遠處,有一家美國印第安人國家博物館,專門以文字、圖片和實物等方式,向世人展示著印第安人自400年前歐洲白人登陸美洲以來的悲慘遭遇。1783年,華盛頓在一次談話中將印第安人和狼的進行比較:「它們都是掠食的野獸,僅僅在形狀上不同。」華盛頓的滅絕政策使得當時的美軍士兵把印第安人當做獵物一樣對待,他們從印第安人的死shi上剝皮,「從臀部往下剝皮,這樣可以製作出高的或可以並腿而長的長筒靴來。」
  • 美國人將拿到600美元疫情救濟金,「推特卻掀起憤怒海嘯」
    當地時間20日,美國國會終於就9000億美元救助法案達成暫時協議,預計將為個人提供600至700美元的現金「禮包」,但許多人對這期盼已久的「紅包」大失所望,甚至在推特上將其罵上了熱搜。「推特上掀起憤怒海嘯。」據俄羅斯衛星網21日報導,600美元的補助並沒有給多數美國人帶來多快樂,而是失望。
  • 美國人將拿到600美元疫情救濟金,「推特上卻掀起憤怒海嘯」
    當地時間20日,美國國會終於就9000億美元救助法案達成暫時協議,預計將為個人提供600至700美元的現金「禮包」,但許多人對這期盼已久的「紅包」大失所望,甚至在推特上將其罵上了熱搜。據俄羅斯衛星網21日報導,600美元的補助並沒有給多數美國人帶來多快樂,而是失望。儘管民主黨人宣稱「將粉碎病毒,把錢放到美國人的口袋中」,共和黨人則承諾「更多幫助即將到來」,但該法案引起美國網民的嘲笑和憤怒,大多數人認為600美元微不足道,杯水車薪。很多人甚至視這600美元為「侮辱」和「羞恥」,稱其「比什麼都不做還要糟糕」。
  • 早報| 阿里巴巴市值一日蒸發600億美元;耐克大中華區將裁員400人
    消息傳出後,Farfetch股價在大漲14%後,於周二繼續上漲6.8%至34.18美元,市值達116億美元。 耐克再次大規模裁員 大中華區將裁減近400人 據懶熊體育消息,耐克中國計劃整體裁員近20%約400人,將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已於上周開始,以北京和廣州區域辦公室為主,上海總部暫時不受影響,集團內部組織架構也同步調整
  • 最新:川普打算立即給美國人發現金,每人每月能拿超過1000美元
    有意思的是,最早向美國人支付現金的想法是美國首位參加總統選舉的楊安澤在競選活動中提出的,他希望每年向超過18歲的美國人發放超過12000元現金。楊安澤民主黨人科裡布克呼籲設立「嬰兒債券」,向大約400萬兒童提供最初的1000美元,然後政府每年再提供2000美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