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這一點,對於真人秀來說,同樣適用,且更加現實。
隨著《嚮往的生活第四季》的正式開播,口碑與吐槽齊飛成為了這檔綜藝的標籤。
很多人說這檔節目已經變味了,已經不是普通人嚮往的生活,而是現實的生活、奢侈的生活、打廣告的生活。
想當初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時候,《嚮往的生活》這檔節目真的是開創了國內慢綜藝的先河。
從那檔節目開始,觀眾才知道,原來綜藝節目不僅僅只局限於訪談、遊戲、競技、選秀,原來也可以是遠離城市和錄影棚,最大限度地脫離綜藝劇本的新模式。
在第一季和第二季中,那時候的「嚮往家族」真的是在院子裡壘土灶、靠乾柴生火做飯,明星嘉賓們要想吃頓好的,也真的得吭哧吭哧地下地幹活掙口娘。
那種在田間地頭幹活的大汗淋漓,和辛苦勞動後才能拿到食材的滿足,不僅感染了很多參加節目的明星嘉賓,而且也吸引著熒幕前千千萬萬的觀眾。
逃離喧囂、種菜種糧、生火燒菜,約三五好友,月下吃茶喝酒,或暢談人生,或閒聊瑣事,著實是令人嚮往的生活。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真實,《嚮往的生活》一經開播,就迅速俘獲了久居「城市森林」的廣大群體。
但是隨著這檔節目進行到如今的第四季,很多觀眾卻覺得這檔節失去了初衷和本真,反倒變得越來越商業化。
這其中最大的槽點,就是《嚮往的生活第四季》的品牌植入過多,高達15個。
為了對品牌方負責,節目中的四位常駐MC不僅需要經常有意無意地插播廣告,而且最終呈現出的畫面中,也到處是各種品牌商的產品和logo。
所以,某些觀眾不樂意了,他們認為多年來對《嚮往的生活》的感情被辜負了。
但其實,即使第四季的節目當中有高達15個品牌植入,但《嚮往的生活》依舊是一檔走心綜藝。
首先,我們應該理解,《嚮往的生活》節目組是需要廣告植入的。
這檔節目從第一季到如今的第四季,雖然廣告越來越多,但是製作卻是越來越精緻,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
別的不說,單說蘑菇屋的「產業」,這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蘑菇屋1.0選在了北京的密雲,當時雖然也有很小的一塊菜地,但是很多食材都需要開車到菜市場去買。
再看如今第四季的蘑菇屋4.0版本,各式蔬菜、水果應有盡有,幾乎不需要外出採購。
如果說觀眾喜歡看的是原汁原味的田園生活,那第四季的蘑菇屋不正符合很多人的嚮往嗎?
其次,很多人說由於各大品牌的植入,感覺《嚮往的生活第四季》和城市生活水平基本沒什麼差異,讓觀眾失去了繼續追的樂趣。
但是,隨著我國脫貧攻堅戰的勝利,農村生活真的已經有了很大改善。
生活在農村的人同樣要喝牛奶、要用手機、洗澡要用熱水器、購物會選網購,這些很接地氣的植入,不應該成為這檔節目被挑刺的理由。
如果喜歡純野外生存類節目,大可以去看《跟著貝爾去冒險》,那才是真正的野外真人秀。
更何況,《嚮往的生活》雖然廣告越來越多,而且植入的明目張胆,但是這檔節目能把廣告播成讓觀眾會心一笑的梗,何嘗不是一大特色呢?
相比很多綜藝節目中的硬性植入,《嚮往的生活》中的廣告已經非常軟了。
對於「廣告成梗」這點,黃磊和何炅兩位老油條可謂是駕輕就熟,他們可以做到隨時隨地為甲方爸爸口播廣告,甚至花式植入,比如情景劇、比如編成歌曲、比如軟性使用。
和黃磊、何炅的老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植入還不太熟練的彭昱暢。
但是憨憨萌萌的彭昱暢,在黃磊和何炅「調侃」中磕磕絆絆的接梗,同樣是這一節目的常用笑點。
可以說,廣告接梗已經成為了《嚮往的生活》四位常駐MC的固定娛樂項目,也成為了這檔節目越來越鮮明的特色之一。
從第一季的幾個植入,到如今第四季的15個植入,包括黃磊、何炅等常駐MC和幕後團隊在內的所有工作人員,何嘗不知道這會引起部分觀眾的反感,但是節目製作確實需要的經費越來越多。
節目組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把植入做得更軟,更容易被觀眾接受和理解。
這是《嚮往的生活》節目組的用心和走心。
《嚮往的生活》畢竟不是公益節目,這一節目要想繼續做下去就必須會有廣告植入。
所以作為觀眾,我們必須接受非公益性質的綜藝中出現植入。
我們應該評判的是品牌方和節目組選擇哪種方式植入,而不是應不應該有植入。
如果在「節目中間硬性植入」和「把植入做成節目的一部分」這二者中選擇,相信更多人一定會選擇後者。
那既然這樣,何不接受、甚至多多鼓勵《嚮往的生活》這種植入方式呢?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你的點讚、評論、分享和收藏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