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攜手"抗疫天團"講述戰"疫"故事

2020-12-20 環球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少年強 中國強

9月1日晚,《開學第一課》如約與全國中小學生見面,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鍾南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張文宏等作為主講嘉賓,分享了疫情期間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以及他們的所見所聞。

鍾南山: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出生於戰火之中,在父母的影響下學醫從醫、在「非典」時挺身而出,在新冠疫情發生時奔赴武漢一線。他的故事激勵著年輕一代熱愛生命、敢於擔當。

鍾南山介紹,武漢關閉離漢通道的76天,換來的是讓中國至少減少感染70萬人。這就是我們的國家,首先抓住人的生命是第一寶貴的。

鍾南山:什麼東西是最大的人權?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我們保住了這麼多人的命,這是我們最大人權的表現!

來自湖北的王睿同學,通過雲課堂連線向鍾南山表達了致敬,並立志要成為一名像他一樣有擔當的醫生。鍾南山向他以及所有勵志要成為醫生的同學表達了鼓舞和期許。

鍾南山:敢醫療,敢實踐,敢說話!

節目現場,鍾南山現場書寫「一個人也不能少」,寄語年輕一輩醫務工作者。

鍾南山:在抗疫這麼一個公共衛生事件面前,在未來需要的時刻,老一輩的醫務工作者和年輕一輩的醫務工作者,全員報到,一個都不能少。

張定宇:生命就是要珍惜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

張定宇,是「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也是一個漸凍症患者。

從武漢疫情阻擊戰打響的那一刻起,張定宇就拖著蹣跚的腳步,日夜奮戰在一線。也正因如此,他被人們稱為「鐵人院長」。他的妻子同為醫務人員,因感染新冠病毒,那時正在另一家醫院接受隔離治療。除夕之夜,當張定宇準備跟妻子視頻時,突然收到了緊急通知:「解放軍3支醫療隊,陸海空450人組成的醫療隊已經集結完畢,將搭乘軍用飛機,3小時後抵達武漢!」那一刻,張定宇用四個字形容自己的心情:「神兵天降!」

張定宇:我們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我們每個人團結起來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可以匯聚成巨大的能量和信心。當時我就下決心,我一定要為我們的病人,為我們的城市,為我們的國家,築起一道生命的長城。

談到生命的意義時,身患漸凍症的張定宇也有著堅強樂觀、不屈不撓的態度。

張定宇:生命就是我們要珍惜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

毛青:當時的武漢就是戰場 我們不是逆行是衝鋒

節目現場,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專家毛青的出現,讓張定宇的臉上綻放了笑容。兩個人沒有擁抱,也沒有握手,而是笑著伸出了胳膊互相擊肘——他們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最常用的問候方式,表達著重逢的喜悅。

在談到如何看待這次抗疫行動時,毛青說:「這不是逆行,而是衝鋒!」「武漢就是我們應當奔赴的『戰場』!」

從進駐金銀潭醫院、轉戰火神山醫院到任務完成後撤離,在武漢的整整84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援鄂醫療隊實現了「打勝仗、零感染」的預定目標。

張伯禮:我們一定能戰勝傳染病 保證全國人民的健康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在《開學第一課》上對同學們講述,中華民族有文字記載的疫病就有300多次,中華民族不斷地跟疫病鬥爭,總結了很多經驗。1961年天花絕跡,比全球消滅天花時間早了18年;1994年我國就沒再發生新的脊髓灰質炎,這比世界衛生組織所規定的時間提早了16年。

張伯禮:再過十年二十年,你們就是我們共和國的脊梁,你們就是國家的建設者,這個歷史的重任就交給你們身上了,我們一定能戰勝傳染病,保證全國人民的健康。

陳薇:除了勝利 別無選擇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陳薇和她的團隊在抵達武漢的第二天就啟動了帳篷式的負壓實驗室,開始核酸檢測後,很快達到每天一千多份的檢測量。

2月22日,第一批疫苗在生產線上下線,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她用八個字回復了上級領導、院長和政委的生日祝福:「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張文宏:健康成長比成績更重要

第十二屆「中國醫師獎」獲得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用生動可感的語言,結合簡潔直觀的動畫,為全國中小學生送上了既科學又實用的十大「少年兒童衛生健康寶典」,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向孩子們強調公共衛生意識的重要性。

張文宏:健康成長比成績更重要!

△張文宏現場演示「禮貌打噴嚏」

吳尊友:大數據為我們及時防控疫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技術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著重講述了北京的疫情防控。

吳尊友介紹,「西城大爺」在這次北京的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病人通過回憶14天內去過的23個地方,為疾控人員提供了有效數據。疾控人員通過採集環境標本,在24小時內就鎖定了病毒源頭所在地為新發地市場。同時,吳尊友還告訴同學們,健康寶、大數據應用為我們及時防控疫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技術,為安全生產、復工復學提供了科技的保障。

少強強則中國強,一場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赤誠和頑強,看到了中國少年的勇敢和擔當,更看到了中華民族蓬勃向前的希望。

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已經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在傷痛中孕育的重生讓我們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貴。

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們夢想實現的步伐,任它風急雨驟,我們始終擁有強大的信心。

希望同學們刻苦學習知識,堅定理想信念,磨鍊堅強意志,鍛鍊強健體魄,當時代召喚時能挺身而出,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

相關焦點

  • 瀘州老窖攜手央視《故事裡的中國》 講述年輕一代的戰「疫」故事
    在今年春天的那場戰「疫」中,中國青年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採,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參加抗疫的醫務人員有近一半是「90後」「00後」,他們以心為燈,穩穩地拿住了時代的接力棒。  讓故事照進現實,讓世界品味中國。
  • 開學第一課,鍾南山和中國「抗疫天團」這麼說!
    那一刻,張定宇用四個字形容自己的心情:「神兵天降!」他在心中下定決心:「我一定要為我們的病人,為我們的城市,為我們的國家築起一道生命的長城!」鍾南山在《開學第一課》現場。節目方供圖鍾南山、陳薇、張伯禮等寄語「開學第一課」「1月23日上午10點,武漢關閉了離漢通道,這座英雄的城市,經歷了整整76天、1814個小時的封鎖,換來了讓中國至少減少感染70萬人。這就是我們的國家,首先抓住人的生命是第一寶貴的。」
  • 鍾南山團隊的抗疫故事新書首發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潤文 實習生劉雨青)7月24日下午,第十屆江蘇書展期間,「鍾南山團隊的抗疫故事——鍾南山系列新書分享會」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戰疫」英雄。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戰「疫」青年講述初心故事
    「高舉團旗跟黨走,唱響抗疫青春歌!」「心有大愛,疫散花開!」「十年磨劍,初心不變!」在第71個「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昨天「初心·傳承」戰「疫」青年故事會暨第九屆復旦大學十大醫務青年分享會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近200名師生醫護人員代表共同線上參會互動,在線觀看直播人數13.3餘萬。
  • 聯手恆大鐘南山抗疫進展神速 哈佛醫學院院長:史無前例
    哈佛鐘南山恆大共同召開線上會議今年2月,恆大集團攜手哈佛大學、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成立"中美新冠病毒肺炎科研攻關專家組",因匯集中美最頂尖醫療科研專家,被網友稱為國際抗疫"豪華天團",一舉一動備受關注。彼時,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委派總裁夏海鈞到訪哈佛大學,雙方就中國新冠疫情動態、合作抗疫與哈佛校長Lawrence Bacow等進行了充分交流,最終促成三方合作抗疫。鍾南山院士在會上特別感謝了許家印的支持。他表示,在二月初接到了許家印的電話,恆大要支持廣州呼研院和哈佛大學醫學院開展聯合科研攻關。
  • 鍾南山等八名戰疫英雄生動講述抗疫故事
    在廣東省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及5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2名先進集體代表,分享了他們9個月來戰疫的故事和心聲。 在大會上,鍾南山分享了一個故事。在惠州,一個不到6歲的幼兒園小女孩,跟她媽媽說,「我長大了要像鍾爺爺那樣,做科學家。」她媽媽問:「科學家是什麼?」她想了半天,說:「科學家就是博士。」鍾南山說,這麼小的孩子就懂得長大要幹什麼,這9個月對孩子的教育不可估量。通過這次抗疫,廣大醫護人員的表現,體現了做人應該怎麼做!
  • 講述戰「疫」一線的故事
    講述戰「疫」一線的故事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03-01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今年《開學第一課》註定難忘 鍾南山攜手「抗疫英雄」九月一日開講...
    鍾南山:「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8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主席令,授予84歲的鐘南山院士「共和國勳章」,表彰他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做出的傑出貢獻。在2020年《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上,鍾南山將結合個人成長經歷和真實感悟,講述自己在戰火中出生、在父母影響下學醫從醫、在「非典」時挺身而出,以及在新冠疫情發生時奔赴武漢一線的故事,激勵年輕一代熱愛生命、敢於擔當。
  • 抗疫劇《在一起》準備開拍,鍾南山的扮演者竟然是他。
    《在一起》的拍攝的是以「抗疫」期間各行各業真實的原型人物為基礎,通過藝術加工的手法來還原那些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傳聞老戲骨陳道明將出演《在一起》並飾演鍾南山一角色,陳道明老師演技精湛,如果他能來出演肯定會帶給觀眾最經典的作品。
  • 漫畫、海報、視頻、紀錄片……大片來襲丨第二期:戰「疫」特別節目...
    共同戰「疫」,共克時艱。廣東共青團出品的「我是戰『疫』志願者」H5作品,包含了防疫小知識普及,實時廣東疫情報告更新等內容,廣大青年通過H5製作的應援頭像,刷爆了朋友圈。致敬戰「疫」英雄疫情期間,無數青年選擇了逆行,衝到抗疫一線,他們都是「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戰「疫」英雄。
  • 積極響應 為戰「疫」助力——全國政協文藝界委員講述他們的故事與...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為全面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注入了必勝的決心。當前,全國各條戰線都在落實講話精神,文藝工作者們也積極響應,一方面積極為戰「疫」助力,一方面為本職工作思考謀劃。人民政協報記者專訪文藝界委員名家,講述他們的故事與心得。
  • 鍾南山院士為廣醫一院抗疫主題展揭幕
    「仁愛精誠 生命至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抗疫主題展於8月27日正式拉開帷幕,鍾南山院士出席揭幕儀式。據介紹,主題展現場匯集了在這場戰「疫」中上百幅紀實影像作品,及各類抗疫見證實物,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廣醫一院和鍾南山院士團隊為國家乃至國際抗疫做出的努力。
  • 抗疫影片《在一起》「疫」線愛情故事
    為致敬在大難面前無數個無名英雄,抗疫微電影《在一起》將在9月14日全網溫暖上映。該片以抗擊疫情中的真實故事為原型,講述了外賣小哥小傑在抗擊疫情中所發生的諸多故事,展現疫情面前平凡英雄的無私奉獻精神。抗疫微電影《在一起》以武漢封城前後一個外賣小哥的故事為切入點,通過抗疫一線的真實故事再現疫情下的一群平凡人樂觀、積極、奮進的精神力量。
  • 二中學子、白衣天使、援鄂英雄林佳群講述醫療隊的戰「疫」故事
    上午8時,全體初三年同學收看了復學第一課上,福建省援鄂醫療隊的林佳群醫生講述的醫療隊的戰「疫」故事,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為復學的同學們發來了殷切祝福。 對於福清第二中學的師生更是意義不凡, 因為視頻中講述省援鄂醫療隊戰「疫」故事的林佳群醫生, 正是學校的校友。 林佳群的事跡在師生中產生了巨大反響。
  • 原創話劇《十四天》講述「我們」的抗疫故事
    該劇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創作演出,通過聚焦疫情下的民眾生活進行創作,以平凡人的方式講述在大事件下,普通人物的家國情懷和情感故事,呈現疫情下的生活百態,表現每個人對希望之光的堅守與感悟。圖為演員正在演出。
  • 北部戰區海軍某基地深化主題教育,官兵講述感人戰"疫"故事
    北部戰區海軍某基地深化拓展主題教育戰「疫」故事激發強軍動力解放軍報訊隨後,有5名官兵相繼走上講臺講述感人的戰「疫」故事,令在場戰友倍感震撼、深受觸動,收到良好教育效果。「戰『疫』故事是最有說服力的鮮活教材。」該基地領導告訴記者,自今年「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他們組織官兵收集戰「疫」一線湧現出的典型事跡和感人故事,通過官兵自發上臺講述的形式,引導大家重溫不凡歷程、感悟使命擔當,進一步堅定愛國強軍信念、激發練兵備戰動力。
  • CCTV-1今天20:00檔,《故事裡的中國》為您講述戰「疫」中的青春故事
    當我們回望今年春天的那場戰「疫」眼前會浮現出一張張年輕的臉參加抗疫的醫務人員中有近一半是90後、00後他們以心為燈穩穩地拿住了時代的接力棒今天20:00檔《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將播出《戰「疫」中的青春》這也是繼《鍾南山》之後節目對戰「疫」英雄
  • 3位抗疫英雄深情講述戰「疫」故事
    此次主題黨日活動以「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傳承102紅色基因」為主題,旨在進一步激發集團全體幹部職工以更奮發的姿態、更昂揚的鬥志,投入到疫後重振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的偉大鬥爭中。重溫誓詞3位報告人均為獲得全國和省級表彰的抗疫先進個人,接下來,讓我們共同聆聽抗疫英雄的故事!陸定波:「拄著雙拐也要完成我的使命」
  • 《還是鍾南山》新書首發,再現鍾院士兩次「抗疫」事跡
    《還是鍾南山》新書首發,再現鍾院士兩次「抗疫」事跡 鍾南山院士為《還是鍾南山》贈言。5月23日,《還是鍾南山》新書首發式與廣州市第111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在廣州購書中心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經濟日報出版社主辦,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購書中心承辦。每一本書的出版都凝結著很多人的心血。《還是鍾南山》出版背後有怎樣的故事呢?
  • 真實再現抗疫「進行時」《戰「疫」2020》明天廣州展演
    廣東藝術家和廣東援鄂醫療隊員共同創排的全國首部抗疫題材紀實話劇《戰「疫」2020》將作為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終評演出作品」參加展演,將於11月29日在廣東藝術劇院上演。11月26日,該劇藝術總監兼總導演王佳納及導演組、主演等在廣州的排練場接受記者採訪,分享該劇創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