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還是鍾南山》新書首發式與廣州市第111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在廣州購書中心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經濟日報出版社主辦,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購書中心承辦。
每一本書的出版都凝結著很多人的心血。《還是鍾南山》出版背後有怎樣的故事呢?
在發布會現場,經濟日報出版社社長韓文高表示,這本在疫情期間出版的書記錄了鍾院士十七載兩次戰「疫」傳奇。這本書最初的名字叫《勇敢戰士:鍾南山傳奇》,在非典期間出版。17年後,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經濟日報出版社、秦朔聯合策劃,將《勇敢戰士:鍾南山傳奇》這本書,重新修訂、改名為《還是鍾南山》,並於2020年4月正式出版。這本書為廣大讀者再現鍾院士兩次「抗疫」的風雲和一生的傳奇。
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經濟日報出版社第一時間聯繫到魏東海博士,希望再版此書,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學習南山風格,共克時艱。從另一層面,也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沒有經歷過當年SARS疫情的廣大中小學生知道鍾南山,學習鍾南山。他們這一代人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精神品格決定著國家的未來!如果他們都能傳承南山風格,成為棟梁之材,那麼二十年後,我們國家的將來就會建設得更加美好。
談到這本書的寫作初衷,《還是鍾南山》作者魏東海博表示,當時他在廣州醫學院(現為廣州醫科大學)宣傳部工作,當時組織過一個名為「醫學生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的主題教育活動。師生們大量的來稿和發言,都不約而同提到了敬愛的鐘院士。他想如果醫學生將來都能成為像鍾院士這樣的醫生,我們的醫學教育就成功了。這次教育活動促成了一個計劃:發動宣傳部同志們一起搜集資料,準備出版一本「向鍾院士學習」的主題教育讀本。這就是當時寫那本書的動機。2003年,「非典」疫情襲來,鍾院士一句「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集中收治到我們這裡」,擲地有聲。67歲的他挺身而出抗擊疫情的事跡廣為傳播,我們應時將已經整理好的資料編輯成書。
「《還是鍾南山》這本書還有一個更高層次的用意,就是將南山風格構建為廣州這座城市的精神地標。通過宣傳以鍾南山院士為代表的抗疫先進模範人物,凝聚時代力量,弘揚南山風格,引導形成清潔的社會輿論聲勢和精神氛圍。」魏東海如是說。
鍾南山,一位在珠江河畔成長起來的傑出人物。廣州,一座和鍾南山的成長不可分割的城市,敢為人先、堅韌不拔、實幹務實、面向未來的嶺南文化滋養著成長在這座一線國際都市的人們。鍾南山院士在廣州這座帶給人溫暖感的城市,憑藉敢為人先、堅韌不拔的精神,創造了他成就非凡的一生,也影響了這座城市的人們。
5月22日,發布會的前一日,廣州購書中心。在現場,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鍾惟德講述父親對自己的影響;十九大代表、華陽小學校長周潔介紹學校開展抗疫精神教育情況;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學生劉名修講述南山精神對學校後輩的激勵,並現場展示鍾南山院士畫像。最後,新書首發式還舉行了捐書儀式。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回望,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生死關頭築起的抗擊疫情鋼鐵長城,激發起億萬中華兒女接續奮鬥的無窮力量。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通過這本書了解鍾院士、學習鍾院士,學習他敢講真話、勇攀高峰、拼搏進取的精神,奏出奮進偉大復興的時代強音。
(原題為《<還是鍾南山>新書首發式在穗舉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還是鍾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