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鍾南山院士回母校給自己的塑像揭幕被網友熱議。
筆者前幾天寫了一篇短文《鍾南山院士回母校為自己塑像揭幕,這才是學子們應該追捧的明星》。
這篇短文本想從鍾南山回母校,受到了明星一般的待遇,得到師生的追捧,引起校園轟動的角度出發,闡明相比明星而言,學子們追捧大科學家更值得推崇。
但沒想到,文章發布後,很有網友留言質疑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給鍾南山塑像一事,更多網友質疑鍾南山給自己塑像揭幕一事。
從理性的角度講,網友對鍾南山的貢獻和事跡是認可的,承認其對疫情防控的重大貢獻。國家再多點鐘老,袁老這樣的人,何怕不強,為他們致敬點讚。
但更多的是其他質疑聲音。
有網友說,名人出名校,名校出名人! 學校當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從學校的角度來說,想利用此次機會,讓師生接受教育,為英雄傳頌,同時也是對學校的廣告宣傳。
當然不可否認,這裡邊的功利主義色彩也是很濃厚的。利用疫情,利用鍾南山的特殊身份,藉機炒作一把。
也有網友說,謙虛謹慎,為人師表!華附為英雄校友樹碑立傳,教育學子見賢思齊,這個可以有,作為英雄校友本人可以默許,不參加為自己的塑像揭幕儀式,可能效果更好,更為穩妥些。向鍾院士致敬!
還有網友說,為自己的雕像揭幕?太高調了!參加抗疫的廣大醫護人員,個個都是英雄,還有無數的抗疫一線的志願者,各行各業的人士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還有疫區的廣大民眾……對鍾老敬重是無可厚非的,但在老人家健在之時就刻雕像,實際上是對鍾老的不尊重。過度追捧比詆毀更糟糕。
大部分網友從傳統文化、傳統習俗出發,認為塑像一般而言是蓋棺定論之後才可以搞的事情,是後人給前人幹的事情。
所以給活人塑像不妥,因為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還會發生,一旦發生了不該發生或者和預設形象背離的事情,那該怎麼辦呢,難道還要拆除嗎?
尤其是網友認為自己給自己的塑像揭幕更加不妥,因為自古以來沒有這樣的先例,是一種自我膨脹和高調的表現。
筆者個人認為,華附為鍾院士塑像不妥,等鍾院士百年之後再立也不晚,何必那麼著急呢。
經過數千年形成的傳統文化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給活人塑像風氣傳開之後,勢必造成模仿效應,後果不可預知,也就達不到塑像的應有目的。
千萬不要建了一座座祠,造了一座座廟,塑了一座座像,都成了擺設,造神本身沒有作用!
相反,請鍾院士到學校給師生們講點抗疫的故事,講點醫者仁心的故事,講點擔當作為的故事,也許效果更好。
英雄的事跡需要傳頌,但英雄的塑像不一定要那麼早就立。
筆者很認可一位網友的話,雕像不雕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為國,為民做出的貢獻能讓人民銘記在心上那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