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雞湯,話嘮神作

2021-02-25 劇王
說實話,我並不是一個資深動畫迷。
偶爾看到題材新穎、劇情獵奇的作品(《馬男波傑克》、《瑞克和莫蒂》、《大理寺少卿》、《狐妖小紅娘》……),才會看那麼幾集,很少有追番追到完結的。
今天要聊的這部,又黃又喪,腦洞大開且色彩跳脫,而且我看完了。

主要是Netflix一次性放出一季,一共八集,一集不到半小時,還沒反應過來就結束了。
而劇情也和飛快流逝的時間一樣,沒能留在我腦子裡。
於是,我又看了一遍。
這才頓悟,為什麼有人評論這部動畫,「眼睛聽對白是天使福音,捂著耳朵看畫面是魔鬼領域,同時視聽會左右腦打架爆炸。」

如果你想看這部作品,我建議,至少兩遍。
第一遍專注畫面,第二遍專注臺詞。
相信我,你真的會愛上它——
午夜福音The Midnight Gospel

Netflix在4月20日新上線的一部大尺度。

主創是彭德爾頓·沃德,《探險活寶》(除第一季外,每一季的評分都穩定在9.7分左右)的主創。

這次他帶來了《午夜福音》,大尺度、夠話嘮、超哲學。

劇本取材自製作人鄧肯·特魯塞爾(Duncan Trussell)的播客《鄧肯·特魯塞爾的家庭時間》。

這檔節目中,每期主持人將邀請各界名人、領域權威、作家甚至罪犯來討論他們各自的經歷,動畫再現了他們的談話,還邀請了播客中的嘉賓來參與配音。

這是一個迷幻故事。

 主角克蘭西(Clancy)是一個擁有粉色皮膚的宅男,他散漫、懶惰、話癆、不講道理、膽小怕事,甚至喜歡逃避現實。

穿著很隨意,一條紅色浴巾圍在腰間就完事兒;可要說他不注重打扮吧,他又特別喜歡戴一頂誇張到極點的紫色寬簷巫師帽。

就……是一個既刻板又迷惑的宅男形象。

他從地球逃難而來,現在生活在一個名為「色帶」的星球上,整日窩在貨櫃裡,過得渾渾噩噩。

唯一的愛好,就是製作一檔叫「午夜福音」的播客節目,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裡博得關注。

可到目前為止,他只有一個粉絲。

這不得不讓克蘭西去思考新的節目內容,去花費更多的時間研究怎麼才能漲粉。

於是,獵奇的訪談提上日程。克蘭西擁有一臺二手的違禁模擬器,它可以將使用者模擬成千上百個星球中的某個角色進行冒險。

只需要你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星球,再選擇一個該星球上你喜歡的模擬形象,然後宇宙模擬器就會將你的靈魂發射到選中的星球上去。

克蘭西決定利用模擬器去往形形色色的虛擬宇宙,探究、採訪當地人的生活,做成一檔宇宙播客節目。

幸運的是,每次克蘭西都能找到完美的素材——

他變身肌肉男,採訪到了喪屍世界裡的對藥物、冥想極度痴迷的一位總統。

他們探討宇宙和意識,聊了聊藥物濫用問題和大麻的合法性以及人類與物質的關係。

他變身雞頭蛇腳的生物,採訪到一隻被捕的鹿狗。

克蘭西剛剛降臨就被鹿狗的角穿透了身體,固定在它的頭上。

他們順著傳輸帶,一起被運送到絞肉機,以肉醬的形式在流水線上一邊走馬燈式回顧自己的一生,一邊自我反思,探討愛與死亡。

他變身彩虹美美,採訪到虛擬電子監獄的星球上的一個囚犯。

囚犯內裡代表個體自我的心臟和象徵「自我即虛無」的羽毛被送上天平兩端稱重,天平總是傾向心臟一端,可也成為囚犯出逃失敗的原因。


美美和囚犯一起不斷探尋虛無的存在主義,最後卻以一個時間性的悖論結束了生死輪迴的循環。

他變身紅臉怪人,採訪到一位為了死去的愛人向魔女復仇的女騎士。

克蘭西和女騎士談論原諒與傾聽,以及寬恕的力量,並詢問關於「如何做一個更好的傾聽者」的問題。

寬恕是訪談的核心,可動畫劇情,從始至終都是女騎士的復仇。

看起來,花裡胡哨的視覺畫面與冗長深奧的談話之間隔著一條馬裡亞納海溝,但其實缺一不可。

隨著故事的發展,你就會發現聲畫分裂的效果中,有共同的主題。

克蘭西和受訪者的談話內容涉及藥物、宗教、巫術、冥想、存在、輪迴、玄學等眾多內容,客觀事實濃縮總結之後的精華,談話密度極高,可整個的主題又很抽象。

即使你一味專注地聽,也不見得明白他們在講什麼。

而動畫場景使用的飽和度極高的色彩進行作畫,單色場面、大場景撞色極其誇張,初看時最吸引人的一定是那種嗑藥般嗨翻天的視覺刺激。

內容和畫面,你很難分清哪一個更迷幻。

可當這兩者結合呢?

我們認真看,就會發現克蘭西穿越的每一個星球,都處於末世。

每次訪談都是在嚴肅、冷靜、殘忍的冒險環境中進行,可沒人去在意這些,克蘭西也好受訪者也好,大家都過分冷靜自持。

不過這正好是鄧肯·特魯塞爾所期盼的吧?

「即使世界末日來臨,人們也不會一直談論它,當主角以這些絕望的對話作為基礎,去經歷一些冒險,才會顯得那個世界更加空靈、迷幻。」

這不僅讓我想到一個巧合,或者說刻意安排。

《午夜福音》選擇在4月20日世界大麻日這天上線Netflix,而主人公的生日竟然也是4月20日。

如今420已成為反抗主流文化的符號,衍生出更多的政治與文化訴求,它的精神內核與二戰後「垮掉的一代」一脈相承。

我們甚至可以在克蘭西身上看到嬉皮士的影子,鮮豔花哨的軀體,誇張的服飾帽子,對音樂的狂熱,說走就走的"旅行",探討宗教和哲學,用迷幻世界躲避現實殘酷…… 

那麼這部動畫是對「420」的一次致敬與狂歡嗎?

不是的。

克蘭西每次進行模擬時都會重新選擇一個肉體的形態;

每次開始旅行克蘭西都會將頭埋入與女性生殖器相似的模擬器中;

每一次星球穿越的體驗都是以死亡做結局,毫無例外;

每次克蘭西都會帶回來一雙鞋子做紀念,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這是否代表著一個人一生走過的路」.

死亡與重生,才是《午夜福音》想要探討的主題。

而自認為是「精神自由」的嬉皮士的克蘭西,實際上也只是個不敢面對現實的弱者。

受不了母親離世的打擊,克蘭西選擇一個人到陌生星球流浪;

不敢面對殘酷的現實,連姐姐的電話都不敢接;

獨自一人生活,用烤箱加熱一個派都辦不到;

搬到「色帶」星球那麼久,卻連鄰居家都沒有拜訪過;

穿越說是為了吸粉,其實只是想陷入混沌的臆想世界裡逃避現實;

標榜自己是嬉皮士,赤腳裸露,卻總是在到達別的星球的第一時間找一雙鞋穿;

你看他採訪的時候侃侃而談,其實一直沒能找到生活的重心和目標……

克蘭西共選擇了八個不同維度的宇宙進行冒險,直到最後一集,他才回歸到了無比真實的當下。

在最後一次的星球穿梭中,克蘭西選擇去到母親活著時生存的那顆星球。

他再次以母親的孩子身份誕生,陪著母親從中年走到老年,談論著無邊無際的話題。

其中不乏自己的思念與逃避,怯懦與恐懼。

而母親只回他一句:活在當下。

「我可能儘早的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愛哪裡都不會去,我對此深信不疑。」

聽到即將再一次離去的媽媽這樣說道,克蘭西終於哭了出來,在最初生命誕生的地方,最終達成與自我和解。

實際上迷幻文化離我們已經很遠了,但是借用娛樂方式逃避現實的行為,依然發生在現代很多人身上。

如果拒絕接受人生中的成功失敗、生死悲歡,一味逃避,最終會將自我星球崩壞。

在最後,克蘭西終於踏上了曾經他迴避的通往歸途的列車,我希望試圖去往迷幻世界逃避的你,也能有勇氣回歸現實。

用鄧肯·特魯塞爾的話來表達就是:

「我希望我們傳達的信息是,即使在最災難性的情況下,當一切都陷入困境時,仍然有機會成長為一個人。」

這也是動畫的終極目標。

「『福音』意味著好消息,人們可以敞開心扉,面對世界上任何一個特殊的角落,透過世界末日生活的黑暗中,總有一束微小的光束。"

相關焦點

  • 原來國超是個雞湯小話嘮
    一進門,任嘉倫就開始話嘮模式,譚松韻就說了一句靜悄悄進門,然後任嘉倫說了一大串,逼著松韻直呼大名「任國超」,國超雖然有點話嘮,但也是一個默默幹活的好男子。從潑水節回來,何老師給大夥衝了感冒藥,預防一下,擔心著涼。
  • 話嘮統治世界
    但是,我們的行為無形中賦予了一種人極大的權力,他們就是——話嘮。說「話嘮」之前,我們先講與話嘮對應的另外一部分人群,他們則是——「沉默的大多數」。沉默的大多數,代表多數的你我,大家可以看自己周圍的例子,有多少人願意在社交平臺上,去寫一大段評論,點擊評級,去評價一個飯館,其實很少。
  • 話嘮式戀愛關係.
    「聽著聽著,吻我一下。」「真的嗎?」「為什麼不?我很喜歡這種話嘮式的戀愛關係。即你和一個人可以暢所欲言,你們能夠從生活瑣碎中提煉出各式各樣的話題,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你們的對話可以充滿愛和趣味,同時也可以揶揄,可以諷刺,可以政治不正確。這是完全私人的談話,隨意發揮,不必全然美好,甚至可以展現彼此黑暗刻薄的一面。
  • 比迷幻搖滾更迷幻
    迷幻音樂作為搖滾樂的一個分支,是上世紀60年代的主流音樂,但如果寬泛地把奇怪的聲音、迷幻的感覺和時而出現的東方色彩和樂器都算進迷幻樂的話,那麼在
  • 話嘮靠和她老公同臺的故事~~
    昨天哇,話嘮靠張夫人抽到了張藝興見面會,話說話嘮好像成粉絲以後就比較幸運的說,上回還中了生日會的門票(我蹭她的同去玩了一下),然後這會中了見面會的門票,簡訊不知道為啥發給了話嘮爸爸手機上,她的追星之旅還屬於地下活動,所以之前就說很尷尬,不過話嘮爸爸也特別萌的!!
  • 迷幻
    今天要分享的是蔡依林在12年發行的《迷幻》,收錄在其《MUSE》專輯裡。
  • 迷幻搖滾
    沒錯,在迷幻搖滾的世界裡,這些元素必不可少。但提到太多,似乎也會讓你感到漫無邊際,虛幻,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抓不出頭緒。然而,迷幻搖滾就真是這樣麼?我們不妨來聊一聊。迷幻搖滾這幾個字,顧名思義,就是從它的英文(Psychedelic Rock)翻譯而來的。
  • 【話嘮】482期:渭南人和寶雞人打架誰厲害?
    本周【話嘮】欄目推出周末特別版,只說你想說的。  大家可以直接給華商網官方微信發送消息,說出你想聊的話題或想問的問題(題材不限),話嘮君會在周六、周日的特別版中為大家諞一諞。還能和話嘮君比醜唄。  3.陝西打架哪家強?  微博網友「醉華陰」給出一個問題:我在渭南師範上學,有一位舍友是寶雞人,他說寶雞人打架比渭南人厲害,是真的嗎?
  • 吃貨話嘮 這個設定有點甜
    高橋奈都子 / 文乃有紀主演: 多和田秀彌 / 小野寺晃良類型: 劇情 / 愛情 / 同性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上映日期: 2017-06-24(日本)片長: 72分鐘又名: 聽見向陽之聲(臺) / I Hear the Sunspot / Hidamari ga Kikoeru劇情簡介:影片主要講述了高冷航平與吃貨話嘮太一的故事
  • 任嘉倫再現「話嘮」模式,幹活也不忘碎碎念
    兩人小心翼翼地採摘著香菇,這時候,任嘉倫就開始了話嘮模式,一直在不停地說話,還是自己說!憨憨的樣子讓觀眾又愛又無奈!這樣的「話嘮」是不是跟你想像的不一樣?跟陸大人不一樣?陸夫人那高冷的形象跟話嘮的任嘉倫不一樣啊!沒想到任嘉倫也有這樣讓人感覺親近的一面。
  • 平均8.8分的《愛在》三部曲,話嘮了18年的愛情電影,魅力何在?
    一直位於豆瓣電影250TOP排名之內,被影迷奉為愛情神作的「愛在」系列三部曲,自1995年至2013年,話癆了一場18年的愛情馬拉松,讓人嘆為觀止。正如影片中倆人偶遇的詩人為其而寫的詩句所言。林克萊特的「話嘮」長鏡頭,捕捉到了真實生活的夢幻美看完這三部你會發現,既是編劇又是導演的林克萊特,真的是把「話嘮」電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了。極少的演員,極多的對話,沒有過多的情節衝突和狗血劇情,卻最大化的把男女主演之間的情愛和互動發揮到了極致。
  • 平均豆瓣8.8分的《愛在》三部曲,話嘮了18年的愛情電影,魅力何在?
    一直位於豆瓣電影250TOP排名之內,被影迷奉為愛情神作的「愛在」系列三部曲,自1995年至2013年,話癆了一場18年的愛情馬拉松,讓人嘆為觀止。正如影片中倆人偶遇的詩人為其而寫的詩句所言。
  • 貝兒開啟話嘮模式關心Feynman 陸毅:笑岔氣了
    《爸爸去哪兒》原始森林之旅爸爸們變身「野人」,貝兒全程照顧Feynman變話嘮,秒變唐僧,一路上貝兒對Feynman的叮囑不絕於耳:「Feynman跟我走」、「Feynman不要被扎到【責任編輯:王春銳】http://hebei.hebnews.cn/2014-08/09/content_4094662.htm貝兒開啟話嘮模式關心Feynman 陸毅:笑岔氣了2014-08-09 22:02:54
  • 城醫故事|紀雲龍:患者眼中的「話嘮」大夫
    他是保腎、護腎的「話嘮大夫」,也是疫情防控一線的 「白衣戰士」。保腎護腎的「話嘮大夫」為慢性腎臟病人保駕護航腎內科目前收治的患者以慢性腎臟病為主,這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他們需要定期到醫院就診甚至住院,化驗腎功、電解質、鈣鎂、肌酐等一系列指標,根據結果進行相應治療。
  • 《鬼滅之刃》聽說這部是神作
    自入坑到現在十年了,近幾年幾乎脫坑了,主要是因為沒什麼能看的,聽說這部是神作,就回來看了看,就撐了兩集多一點,所以談不了太多劇情上的東西,先扯點別的。綜上所述,主要問題就是男主話嘮,耍寶各種其他因素拖慢了節奏,破壞了氛圍,所以還不如快餐一點,劇情更緊湊一些讓我看打戲看個爽。
  • 馬斯喀特 | 迷幻的中東小城 | 穿越大洋遇見你
    馬斯喀特——迷幻的中東小城                      文 南星迷幻的中東小城——馬斯喀特11月6日 航程第三天 馬斯喀特,葉門(Muscat,Oman)然而時間太短,晚間還要開工,這個中東港口給我的印象是特別迷幻的。未完待續.感謝您的閱讀時間!希望閱讀更多海上故事的朋友,也可以到文末點擊「閱讀原文」。
  • 第一支迷幻樂隊「電梯13樓」主唱去世,被迷幻反噬但留下光
    當地時間5月31日,美國德州迷幻搖滾樂隊「電梯13樓」(The 13th Floor Elevators)的主唱洛基·艾瑞克森(Roky Erickson)去世了,死因暫未公布,享年71歲。活躍於1965-1969年間的「電梯13樓」是第一支嚴格意義上的迷幻樂隊。他們不是迷幻音樂的發明者,但賦予了它名字。
  • 音樂風格|迷幻爵士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音樂風格是—迷幻之音Acid Jazz(迷幻爵士),也被很多人稱作酸性爵士!早在五十年代已經有爵士樂手,嘗試以更具節奏感的手法去演繹爵士樂,所以便大量加入歌唱於其中,使曲目可以用來跳舞,以平衡當時被認為太過直接的『Cool Jazz』。
  • 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
    迷幻搖滾(英文:Psychedelic rock)是一種搖滾樂流派,其源自迷幻文化及使用迷幻*而產生的思維驟變。
  • 周圍的愛情太糟心 單身狗都是愛情顧問︱話嘮
    《話嘮》628期: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