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顆婉約的心,裝著家國天下

2021-01-08 平凡語者

綠肥紅瘦的季節,翻開如詩如畫,婉約至美的《李清照》。

清代·沈謙: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他們二人,一個是亡國之君,一個是曠世才女;都是婉約派大家,一為詞中之帝,一為婉約之宗,他們不僅在才華與藝術成就上難分高低,也被後人推崇。

無論才華與藝術成就有多麼高的造詣,最令人尊崇的其實是不屈的民族氣節,藝術沒有國界,而藝術家要有民族精神。

而像方方那樣為了能夠讓自己能更紅,不惜抹黑自己的國家,背叛自己的民族,這樣的人即便在文學藝術中有多麼高的成就,也不會被人民認可,最終也只能是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而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不僅是令人稱讚的詩詞,更是那不屈的民族精神,忠貞的愛國情懷,她的人格如她的詩詞一樣,名垂千古。

她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頗受東坡先生賞識。

李清照則遺傳了父親的基因,成為那個時代當仁不讓的女詞人,婉約派詞宗。

古代才女註定承受著,封建禮教的疾風勁吹,而李清照則特立獨行,不顧世俗的眼光,煮酒弄詞,任性灑脫,無拘無束。以獨特的視角看待天下蒼生,人間冷暖,一顆婉約的心,卻裝著家國天下。

1、以史為鑑,借史喻今

一年冬天,李格非和張耒在樊口船上飲酒賦詩,張耒把他寫的《題中興頌碑後》拿給李格非看,當時時間比較倉促,李格非只好帶回京城細細品味。

李清照看到了這首詩,對此產生了興趣,並把自己的想法一吐為快,婉約的女子,勇敢的品評那段歷史。

她公正大膽地指出了,大唐國運是君王主宰,紅顏禍國,只不過是當權者,為君王開脫罪名的一個藉口而已。

唐玄宗流連美色,荒淫誤國,以至於發生了叛亂。五坊供奉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即使息了叛亂,國力日漸頹勢,使國家走向了衰落,還要歌功頌德,刻在石崖上,真是淺陋之極。

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紀文字。著碑銘德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李清照在豆蔻年華具有如此高度,讓鬚眉也汗顏。

在詩詞的世界裡,她同樣洞察著大宋江山,發現了這個世界同樣的紛亂。

他用這兩首詩借古喻今,影射當朝,表現出對這個王朝的擔心。然而,當權者仍舊麻木的荒淫度日,聽不到邊關胡馬磨刀霍霍。

2、國家蒙難,落筆成詩

靖康二年(1127)三月,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人擄走,結束了北宋的歷史。

康王趙構繼位,在杭州建安建立了南宋的動蕩王朝。他們依然在紛亂破碎的山河中縱酒淫樂,醉生夢死。

李清照十分傷心,君王和當權者們面對金人的鐵蹄,不顧人民生死,不積極組織抵抗,而是一心只想逃命,不顧百姓的生死。

目睹百姓流離失所,江山被金人摧殘。李清照十分悲憤,只恨自己女兒身,不能為國家效力,只有用手中的筆,落筆成詩,抒發心中的不平。九萬裡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婉約的女子,人比黃花瘦,纖纖弱弱卻有如此壯懷激烈,氣吞山河的氣魄。夢想著乘風、駕雲、入仙境,九萬裡風鵬正舉般的豪邁。

3、恨鐵不成,追憶英雄

大宋王朝的興衰,直接影響到李清照的命運,其實又豈止她一人,傾巢之下豈有完卵?山河破碎,百姓命如草芥。

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幸福婚姻,是在動蕩飄搖中建立的。他們的賭書潑茶,踏雪尋詩的生活,他們對金石的痴迷,都隨著國家的興衰中沉浮。

她痛恨貪生怕死的人,鄙視沒有擔當的官員。而她作為太守的丈夫,卻在叛軍反叛的當夜,丟下了滿城的百姓和那個纖弱的老婆,從城樓上用一根繩子逃了出去。

李清照發現這個男子的懦弱,與那些只會遁逃的人,沒有什麼區別,她十分傷心。幸好江東轉運副使李謨提前發現,果斷採取措施,平息了叛亂,整城的百姓和她才倖免於難。

幾個月後,李清照與趙明誠路過天門山,在烏江鎮遊覽西楚霸王廟時,李清照寫下了這首《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認為,項羽雖然有退路,卻不肯苟且偷生,寧折不彎,這才是真正的英雄。

這首詩也是寫給趙明誠看的,估計趙明誠看到後會羞愧難當。

雖然對丈夫很失望,但是作為妻子也不好說的太直白,只能感傷,用文字直抒胸臆,表達對英雄敬意和對丈夫懦弱的無奈。

4、痛斥奸佞,痛惜英雄

建炎二年冬天,金軍攻佔濟南,太守劉豫在驚人的利誘下投降。

建炎四年(1130)九月,劉豫在金人扶持下建立了齊偽政權,被金人冊封為文帝,配合金軍共同攻打宋朝軍隊。

靖康之變後,與康王趙構共同做人質的張邦昌也投降金人,做了傀儡皇帝。對於劉豫和張邦昌這樣賣國求榮的行徑,李清照用一首《詠史》表達了強烈的不滿。

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山河破碎,南宋朝廷偏安苟且偷生,金人肆意妄為,猶入無人之境。南朝之地也在風雨中飄搖,黎民百姓生靈塗炭,李清照只有手中的筆,發起文字的力量。

紹興三年六月,南宋朝廷派樞密院事韓肖胄和工部尚書胡松年出使金國和談。慰問被囚禁北方的徽、欽二帝。

李清照特作詩為兩位使臣送行。《上樞密韓肖胄詩二首》歌頌人民不屈服的愛國主義精神,希望收復失地,救民於水火的心情。

李清照不是政治家,卻表現出對國家的前途,民族命運的密切關注,一心裝著天下的家國情懷。

紹興四年九月,劉豫和金軍擁兵進攻滁州和揚州,繼續南下。

李清照十月桃到金華,經過富春江時,寫下了《釣臺》

巨艦隻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臺

許多有心之人,過富春江的時候,覺得羞愧,大都會選擇晚上通過調臺。

李清照明是自嘲,為了保全自己,四處逃難,實則抨擊偏安南方的當權者。

金軍大舉南侵,南宋朝廷慌忙逃竄,一向關心時局的李清照在金華避難,危難時刻心潮翻湧,寫下了《打馬賦》這是李清照在國家危難之際,發出最強烈的呼聲,令人欽佩,值得尊重。

當時正是秦檜當道,到處都是他的黨羽。人們不敢直言抗金,而李清照用巧妙的方式,借用博弈遊戲,抒發自己的抗金救國情懷。

讚揚了花木蘭女中豪傑,自己雖然年老體衰,但仍然盼望能夠北返中原。

紹興五年夏天,李清照來到金華城南,獨自登上婺江北岸的八詠樓。

眺望東南,不禁又想起了被金人佔領的北方土地,感慨萬千,寫下了《題八詠樓》這首詩寫出了千古風流只是虛幻,如今留給後人,不再是風光古樓,而是河山落入金人之手,而發出的憂國之愁。

「江山留與後人愁」也是悽婉深邃的愛國情懷,最後兩句說明金華之地非常重要,宏大氣勢表現傲人風骨,譏諷南宋朝廷不珍惜國土,偏安一隅。

李清照是秦檜的妻子王氏姑姑家的女兒,是嫡親表姐妹,但是她秦檜家素無往來,他對秦檜夫妻二人的為人應該是了解的。以至於當年狀告張汝舟時,也沒有請秦檜幫忙。

她不願意與卑鄙陰險、少廉寡恥,賣國求榮之人,有任何瓜葛。即使是在最悽慘困難的時候,也沒向王氏二人求助。餓死是小,失節是大。

紹興十一年(1141)十月,嶽飛被誣告謀反,抓入大理寺牢中。除夕,嶽飛及其子嶽雲,被害於大理寺風波亭。

李清照聽到了嶽飛被害的消息痛不欲生,這樣舉世無雙、精忠報國的將領,沒有戰死沙場,卻死在奸佞小人之手。

讓她深惡痛絕的,是她的表妹王氏參與設計殺害嶽飛父子。

多年之後,嶽飛沉冤未雪,君王仍沉醉於紙醉金迷,不思進取。

李清照雖已暮年,卻無法忘記凡塵俗世,對朝堂之上的當權者充滿了憤慨。在她的詞裡,滿是憂愁和晚年的悽婉,身在異鄉,國土淪喪,孤燈獨影,滿是悽涼。

李清照號易安,而後半生卻未得易安。半世漂泊,半世蒼涼。

紹興二十五年(1155)時光無恙,朝堂之上,依舊歌舞昇平,阿諛奉承之人,竭盡粉飾太平。

君王依舊醉倒在溫柔鄉裡。十月秦檜病死,留得千古罵名,嶽飛慘死,忠奸可辨。

一切都在塵風往事中慢慢飄散,嶽飛墓前跪著秦檜和王氏二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李清照在那個秋天走了,悽悽慘慘,眼望故土,終不能回。

她就是她,敢愛敢恨,他的人格同她的詩詞一樣讓人景仰。有淑女之賢德,又有鬚眉之豪情。

一顆婉約的心,裝著家國天下。千年後依然讓人崇敬的,是那不屈的民族氣節,忠誠愛國之心。「千古第一才女」千年之後仍熠熠生輝。

相關焦點

  • 李清照:婉約清麗賢淑剛毅,獨樹一幟唯我易安
    而李清照,不但躋身於作者之中,還是極負盛名的宋詞「婉約派」代表之一。如今人人皆知史上有四大美女,其實史上還有四大才女。她們分別是: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四人中若論文採水平及影響力,李清照毫無疑問當屬第一。
  • 辛棄疾描寫閒暇時光的一首婉約詞,風格與李清照頗為相似
    辛棄疾與李清照兩人,被合稱為「濟南二安」。雖然兩個人,並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但是在辛棄疾的很多詞作之中,我們都能夠發現,這之中總有一些李清照的影子。或許,這其中更多的原因,是因為辛棄疾對李清照的仰慕之情吧!辛棄疾剛剛來到南宋的時候,當時的李清照,儼然已經是著名的詞壇大家。喜歡李清照的人,更是不勝枚舉。如果辛棄疾也在這隊列之中,倒也不顯得過於奇怪。
  • 李清照南渡之時,寫下一首狂詩,全文沒一個髒字,卻是在罵人
    李清照是宋朝非常有名的才女,也是婉約派詞人,她最擅長作詞,後人將李清照詞稱作「易安詞」、「漱玉詞」。只因李清照不僅才華出眾,她更是有一顆男子一般憂國憂民的心。她身為女子無法到官場上、戰場上為國效力,便只能努力做些詩詞警醒世人了。人美,詞美,詩更美李清照真可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 千古才女 萬古愁心 ―― 李清照
    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環形山,有十五座環形山以中國人的名字命名,其中一座的名字就是李清照。從此,李清照的名字在太陽的照耀下開始放射更加輝煌的光芒。 李清照的詞,格調高雅清麗,情感濃烈真摯,個性鮮明突出,語言通俗清新。
  •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何覺得李清照是「詞別是一家」?
    然而,這樣一位視野開闊的批評家,卻對兩宋詞壇上享有盛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及其作品未置一詞,引起無數猜想。墨醬對這一問題也作了一點功課,認為王國維之所以在《人間詞話》中對李清照隻字未提,原因大抵如下:首先,我覺得必須注意到一點,李清照對詞學有自己的一套理論,王國維也是如此。我們先看看李清照的詞學理論有哪些?
  • 婉約詞壇教母李清照,豪邁雄壯起來,絲毫不輸蘇東坡辛棄疾
    果爸小啟:眾所周知,易安居士李清照是宋朝最有才華的女詞人,被譽為千古才女第一人。其實,李清照多才多藝,不僅工於詞,詩、畫、書法、音樂乃至散文無一不精。她貴為婉約詞壇教母,但創作的豪邁雄壯的詩詞,氣勢絲毫不輸豪放派教主蘇東坡和辛棄疾。
  • 佳人女漢子,誰比李清照
    趙明誠赴江寧為母守孝,李清照整理青州故居文物,怎奈政局動蕩,不能保全。故居失火,李清照拼命搶救收藏,她本是弱女子,國難使她堅強。 李清照以婉約詞傳世,但她有一顆女漢子的心,只恨不能為國之存亡馳騁沙場,趙明誠生性懦弱,竟而棄城逃跑,李清照恨鐵不成鋼。 過烏江時,李清照吟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宋詞裡的婉約派之爭,秦觀和李清照同寫《如夢令》,兩人高下立見
    那說起宋詞裡的名篇,可謂是比比皆是,例如婉約派就有兩大「巨頭」,那便是秦觀和李清照,兩個人的作品也都是大家極為熟悉,而且他們兩個人也都寫過《如夢令》,應當說這也是婉約派之爭,但是很顯然他們的作品各有特色,讀來也是高下立見。《如夢令·鶯嘴啄花紅溜》宋代:秦觀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 婉約詞宗李清照,寫了一首雲雨詞,兼具才情和私慾,令人心潮澎湃
    李清照在中國詞壇上素有「千年第一才女」之稱。她出身名門,少負詩名。曾經得到蘇軾大弟子晁補之的極力推崇。普通人印象當中的李清照詞風多變,婉約中不失豪放。不過她在少年時代也曾寫過一些「宮體詞」,或者是一些在人看來比較大膽、露骨的詞。生長在北宋官宦人家,少女時代李清照的任性與大膽,由此可見一斑。
  • 身為女兒身,心有凌雲志,李清照的詩詞為何有男性化色彩?
    在中國文學史上,李清照以詞著稱。她是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詞國皇后」。李清照詩詞不僅表現了女性溫婉、細膩、柔綿,而且時常以男性視角審時度勢,感悟生活,體現了鮮明的男性化色彩。
  • 李清照筆下的冷門詩詞,閨中小女兒情態盡顯
    在宋代詞壇上,李清照作為女人能和那些男人們平分文壇天下,其才華橫溢可見一斑。作為婉約派的代表,李清照的詞用詞典雅,意境優美,細細讀來讓人唇齒生香。眾所周知,李清照家境優渥,父親在朝為官,母親也是書香門第出身,她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小小年紀就顯露出了作詩填詞的天賦。
  • 李清照:論詞
    《論詞》不但有宏闊的史學視野,而且其詞「別是一家」的著名觀點,不但是創作經驗的總結,也成為古今學者關於詞學之婉約和豪放之爭的學術焦點。 【注釋】 [1]樂府聲詩並著二句:聲詩與徒詩對舉,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兩種基本類型。任中敏認為,聲詩就是「表裡聲樂,發而為歌」的入樂之詩;而徒詩則是「信口而謠」不入聲樂的詩。
  • 辛棄疾最婉約的一首詞,讀來悽楚又悲傷,柔情不輸柳永李清照
    前幾天翻看辛稼軒的詞作,偶然發現了一首文筆十分婉約的詞,讀來悽楚又悲傷,格外地唯美,韻味無窮,令人久久不能忘懷。詞中一句"花也杯中,月也杯中",美得令人心醉,柔情起來絕不輸柳永李清照。而這首詞實際上也是辛棄疾借題發揮,明詠中秋賞月,實為憂國之思,寄恨之作。辛棄疾一改往日詞風,不再高調張狂慷慨悲壯,而是含蓄婉轉著重情感,這首婉媚風格的詞構思精妙,言語簡練精緻,讀起來音韻諧美。
  • 你真的了解李清照嗎?不如看看她的這些介紹!
    你真的了解李清照嗎?說起李清照,大家並不陌生。在初中的時候,老師就已經告訴我們李清照是婉約詞的代表人物,而蘇軾是豪放詞的代表人物。什麼叫婉約?什麼又叫豪放呢?簡單地說婉約就好比女人,豪放就相當於男人;前者有陰柔之美,後者有陽剛之氣。
  • 堪稱李清照的「骨灰級」迷弟,你知道是誰嗎?
    到了明代,尤其是明代中後期,李清照的詞學地位逐步得到提升,在詞壇開始與男子爭雄,而不僅僅是獨步閨閣。清朝時,大量文人成為李清照的擁躉,宗其為「詞家一宗」。比起宋元時期不乏毀謗性的評價,明代詞論家不僅對李清照的詞作整理和評點表現出了極大的熱忱與關注,評價也基本是溢美之詞。詞論家楊慎在《詞品》中評價:「李易安詞『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乃全用《世說》語。
  • 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燈火闌珊處的婉約,更勝過金戈鐵馬裡的豪放
    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燈火闌珊處的婉約,更勝過金戈鐵馬裡的豪放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中,有兩顆瑰麗的耀眼明珠懸在高空,一個是唐詩、一個是宋詞,提及宋詞又分為兩派,一派是以蘇軾、辛棄疾為首的豪放派,一派是由李清照為首的婉約派。
  • 李清照的一首詞,寥寥幾句卻暗含心機,被稱為第一才女是有道理的
    李清照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女文人,被後人譽為「婉約詞之宗」。她文學知識淵博,尤長於詩詞文賦,並且精通音律書畫,待在閨閣時便已在宋代文壇嶄露頭角。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李清照猶如一顆耀眼的明珠,大放異彩。
  • 李清照詩詞:當身邊的鬚眉都懦弱可鄙,她的詩詞便多了一些男兒氣
    巾幗不讓鬚眉,是對李清照其人其詞十分重要的一個評價。李清照雖為女子,但其作品中卻不乏"男兒氣"。她以女子特有的婉約細膩填詞,比模仿女性心理而做婉約詞的男性詞作家的作品自是真切自然許多。而男兒氣概的加持,又使得李清照跳出古代女性的小圈,達到相當高的格局,從而留下無數經久不滅的經典作品。
  • 星光閃耀丨李清照 物是人非事事休
    隨之而來的,是千千萬萬個流離失所的小家。        1129年,趙明誠病故。帶著趙明誠臨終所託的金石文物,李清照無可依靠,只得踏上了顛沛流離的南下逃亡之路。添字採桑子·芭蕉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 少女時期的李清照,喜歡遊玩,寫了一首詞,成為經典名作
    李清照是古往今來稱得上名號的才女,擅長書畫,通曉金石,少女時代被家人極盡寵愛,天性活潑浪漫;她是詞壇婉約派的宗主,文詞用字絕妙無比,腹有詩書氣自華,筆下的詞往往辭藻華麗稱得上才貌兼併。她生於官宦之家,自幼就博覽群書,語出驚人令她名噪一時。有人說她不是在寫詞就是在喝酒的女人;她愛好廣泛,喜歡讀書,吟詩寫詞,也愛喝酒,打麻將甚至通宵。而且往往逢賭必贏;她經歷過盛世的繁華與驕傲,她見證過南渡的落魄與狼狽;她經歷過令人豔羨不已令人驚羨的絕美愛情,她將萬年間悲慘的生活活成了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