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學史上,李清照以詞著稱。她是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詞國皇后」。李清照詩詞不僅表現了女性溫婉、細膩、柔綿,而且時常以男性視角審時度勢,感悟生活,體現了鮮明的男性化色彩。
據記載,李清照出身於書香門第,其父親當朝為官,其母親也是大家閨秀,李清照的家庭民主和諧,父母思想開明,並沒有像當時社會其他父母那樣,將李清照養在深閨,而是給她男兒般的自由,讓她出府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允許她接觸自然到郊外遊玩,可以說李清照的成長環境寬鬆,早期生活優越,同時,父母也注重對李清照的教育,在父母的引導下,她從小博覽群書。除此以外,李清照個人也注重自我的品性修養,通過賞花、泛舟等方式來親近自然,用讀書、飲酒、品茶等情趣來陶冶情操,借奇異夢幻來抒發個人長情,富有瀟灑豪放不羈的雅士氣質。可見李清照作品中的男性化色彩的產生是合情合理的。
例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描述了李清照到郊外遊玩的情景:一直玩到日暮時分,因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時卻迷入荷花的深處。怎樣才能把船劃出去?我奮力划槳,爭著渡過去,槳聲驚醒了棲息在水中的鷗鷺。從此詞看,她外出划船、喝酒、競渡、晚歸,字字句句表明了李清照不同於一般的閨閣女子,她那瀟灑豪放、不受拘束的男性性格躍然紙上,充分體現了她的男性化色彩。
與《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相比,李清照的《漁家傲·記夢》卻抒發了另外一種士大夫的精神苦悶而追求理想不滅的遊仙幻想。她是歷史上首個描寫遊仙幻境的女詞人。如「我報路長嗟日暮,蓬舟吹取三山去」「九萬裡風鵬正舉」。李清照完美地把真實的現實生活感受融入到奇幻的夢境之中,把屈原《離騷》、莊子《逍遙遊》等典故乃至神話傳說都譜入詞中,將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巧妙地融為一體,構成了瀟灑豪放、格調雄奇的夢幻意境,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瀟灑、豪放、超脫的雅士氣質,男性化色彩也躍然紙上。
最能體現李清照心憂天下、關心國事的作品當屬《上樞密韓肖胄詩》。這是她詩作中留傳下來最長的一首,也是現實內容最為豐富的一首。作此詩時,李清照年近半百,貧病交加,在聽聞朝廷派遣樞密院事韓肖胄和工部尚書胡松年出使金國去慰問被囚於北方的徽、欽二帝後,她毅然提筆作詩一首。在詩中,李清照首先借記述韓、胡二公出使前受命的情景,巧妙揭露宋高宗一味求和的懦弱無能;其次高度讚揚韓肖胄的品德,勉勵其不負重任,重振國威,甚至為其代言受命誓詞「家人安足謀,妻子不必辭。願奉天地靈,願奉宗廟威。」「或取犬馬血,與結天日盟。」詩中豪情正是李清照身上倜儻丈夫氣的生動寫照。
接著,李清照以一個流亡寡婦的身份向二位使臣進言:「夷虜從來性虎狼,不虞預備庸何傷。衷甲昔時聞楚幕,乘城前日記平涼。」她一針見血地指出敵人的掠奪本性,叮囑二公要多加提防,防患於未然。同時提出「聖君大信明如日,長亂何須在屢盟」,堅決反對與敵人籤訂合盟,體現了其對時局的清醒認識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
最後,李清照還請求使臣能帶回家鄉和中原百姓的消息,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故鄉人民的牽掛化成一句震天的吶喊「欲將血汗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作為無權過問政事的流亡寡婦,李清照卻以政治家的眼光表現出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高度關注,所提出的獨到見解不僅使得此詩的思想性得到增強,也豐富了其作品男性化的色彩。
李清照十七歲左右時,讀到了張文潛的《讀中興頌碑》,她讀後感觸頗深,隨後創作了《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在詩中,她立意高遠,一反前人大肆歌頌健兒猛將之意,用史實與現狀對比,直接指出安史之亂的主要原因是以玄宗為首的整個政治集團的荒淫昏庸。「何為出戰則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李清照當時所處的時代正是內憂外患之時,她清醒地知道,不能再盲目地對「唐朝中興」加以歌頌,而要以史為鑑,避免造成和前人一樣的悲劇結局。
李清照最為著名的一首詠史詩當屬《烏江》「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這首膾炙人口的詠史詩中,李清照不以成敗論英雄,獨具慧眼地發現了楚漢之爭中失敗的楚霸王項羽身上最可貴的品質——不屈的英雄氣節,歌頌了他勇敢、堅強、自信、不屈不撓的英雄形象。這種「生當作人傑」的疾呼是對身處動蕩時代的人民一種保守氣節、不屈不撓、奮起抗爭的精神感召。「不肯過江東」的英雄項羽與苟且偷安、臨難逃亡的南宋最高統治者形成了強烈反差,詩中的諷刺與譴責也可見一斑。此詩似匕首、似投槍,短短四句,擲地有聲。人們不禁為詩中所謳歌的不屈精神所感奮,被詩中為國犯顏、不怕斷頭的膽略與擔當所折服!
李清照的作品之所以具有鮮明的男性化色彩,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父親的影響。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當朝官禮部員外郎,「蘇門後四學士」之一。據史料記載,李格非為人剛直,為官清正,心憂天下,不懼權貴。這些崇高品質直接遺傳給了他的女兒。
二是李清照自身豐厚的學識修養。李清照在學問方面,擁有常人所不能及的興趣愛好和積累。長期的學習和積累,使她視野開闊,眼界高遠,思維獨特,創作起來厚積薄發,才思噴湧,忘記了當時封建社會對女子的約束和束縛,以及自己所處的社會角色,儼然像是一個男性作家一樣,用自己毫不顧忌的文採去大膽創作,為我們留下了豐富多彩的佳作。
三是時代的催生。李清照生活在南北宋王朝分裂時期,生活的巨變、時局的動蕩,使李清照的個人生活與寫作風格均產生了急劇變化,她選擇了一條不同於其她女子的道路。在作品中,她像一名男子漢一樣站在時代前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讀李清照,我們不會感受到小女兒的扭捏之情,反而會有一種閱讀大丈夫作品的酣暢淋漓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