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7歲寫下33字千古小令,寫盡寂寞女兒香,期待著俊秀男兒

2020-12-28 鈺姐的書屋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學識淵博、理想高遠、抱負豪邁;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女詞人;婉約詞派宗主;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詞獨樹一幟,被譽「詞家一大宗」。

在浩若煙海的中華文壇裡,千秋才女,本就寥寥無幾,鳳毛麟角者,李清照是也,詩才比肩蘇辛,風格媲美李杜。她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惹人駐足凝望;她是一壇佳釀,彌久愈香,讓人甘之如飴。

初識才女,源於青蔥,少時難解易安意,悟透已是滄桑人。任鬥轉星移、時光流轉;任曲水流觴、把酒放歌;易安之美才,終究勝卻人間無數,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即成佳篇。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的這首小令,是她17歲所作。17歲年紀,朝氣蓬勃、青春逼人,但少女的心思,也會多了那份細緻與敏感,最易傷春悲秋。原來那份年少騎竹馬、弄青梅的樂趣早已不在,待午夜夢回時,才偶爾拾起昨日的細雨流光。

此時,最是寂寞女兒香。

窗外,是一陣陣銀鈴般的少女歡笑聲,一群同齡女子在追逐嬉戲,笑得花枝亂顫,她很想同她們一道玩鬧,但少女的心思難以捉摸,看著窗外她唯一鍾愛的海棠花,李清照的女兒情懷開啟了。

尚記得那民國時期的」臨水照花人「,那是胡蘭成誇讚陷於愛情的張愛玲的。李清照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兒女心思不言自明,她象所有獲得啟蒙的少女一般,渴求一個愛她懂她的翩翩佳公子。

史上傷春悲秋詩詞不勝枚舉,李清照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可謂清新脫俗,短短33字,便將17歲少女傷春惜春的情懷,透視得淋漓盡致,讀之讓人感懷,如此佳作,實屬罕見。

」昨夜雨疏風驟「,春暮季節,雨狂風猛,少女敏感的心思原本就惜春,恐那多姿多彩的明媚春天逝去。因為春天是花朵綻放、少女懷春的季節,暮春一旦逝去,意味著少女懷春季節將消逝。

但是,偏那風雨真來了,李清照倚窗望著滿院鍾愛的海棠花,心生憐惜,心緒如潮,被那莫名而來的狂風驟雨惱得不行了,因為那滿院的花紅是她的愛憐,豈能被風雨踐踏和肆虐?

」濃睡不消殘酒「,李清照一眼看到桌上的酒杯,心頭的愁緒又襲上來,仿佛只有將鬱悶的情感付諸於美酒,才能讓自己內心好受些,於是復又起身吃飲幾杯淡酒消愁起來。

此時舊愁心事湧來,幾番下來,酒喝得有點多,腦子開始昏沉,李清照便枕著孤夜的冷風寒雨,悄入進入了夢鄉。一覺醒來,天已大亮,雖然昨日濃烈的酒意尚在,但思之昨夜之心緒,仍然記掛著昨日之事。

於是試探著問不遠著正待捲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了?「

」試問捲簾人「中的一個」試「字,生動描繪了李清照惜花愛花的少女敏感心思,所以」試「在這裡用得極妙。但那一夜狂風驟雨,滿院落地殘紅,這樣的因果豈是李清照這樣的聰慧之人不能預料的?

但是,李清照仍對風雨後的海棠心存一絲希望,因而小心翼翼地問那捲簾之人,但為何她不親自己去看看院落情景?這一問究竟是為了海棠花,還是為了自己,通篇情感梳理下來,答案不言自明。

但誰曾想,侍女只是不經意地看向院中,便笑著回答道:」海棠依舊象以前一樣鮮豔穠麗「。

面對李清照如此小心翼翼地試問,那粗心的捲簾之人並不知曉,所以才回答得如此漫不經心,簡單一句」海裳依舊「,不但沒有慰藉到李清照的輕愁,反而讓她又增傷悲。

李清照的敏感多愁,侍女的漫不經心,主僕二人一問一答,仿佛細膩與粗放的較量,如此的落差被清晰地呈現出來,讓人備感唏噓。少女的心思,即便身邊熟悉之人也難猜。

終於,在詞的結尾,風雨後的結局,應李清照的話揭示了出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場狂風驟雨過後的滿院海棠,綠色葉子更加豐潤,海棠花恐剩點點殘紅了。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詞人借宿酒醒後問花事,全詞僅33字,卻把詞人憐花惜花的女兒情態展露無遺。17歲,如花的季節,敏感的年紀,對著小徑香疏的院落髮呆,看懂了一朵花的心事,進而傷春惜花。

也這是17歲的年紀,李清照長大了,夜深人靜,百無聊賴,任心事寂寞流淌。古代很多女孩在十四五歲年紀就早已為人婦了,更何況17歲的李清照?這時候,她又何嘗不憐惜自己,渴求一份至真至純的愛憐?

渴求一位英俊瀟灑的翩翩佳公子來到自己身邊呢?自古以來,男歡女愛是人之常情,且最易在青春時節萌生,《西廂記》裡崔鶯鶯私會情郎而「遊園驚夢」,兩人心心相印並以詩詞來唱和。

此時的李清照與那崔鶯鶯,又有何兩樣?她便在如花的年紀、俏麗的芳華裡,等待著一個心愛的男子翩然降臨,從此恩愛白頭。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詞尾「綠肥紅瘦」堪稱千古經典,清雅富麗,宋人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裡說:近時婦人能文,詞如李易安,頗多佳句。」綠肥紅瘦「,此句甚新。

這首《如夢令》僅為李清照眾多詩詞中的一首,更多經典詩詞鑑賞,請見《李清照:枕上詩書閒好處》,其內容豐富、涵蓋廣泛,並以詞為主線, 展現了李清照才華和情愛的一生。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

(END)

相關焦點

  • 李清照僅用三十三字,便將「寂寞女兒香」,寫成一首優美的詩詞
    此時的人生如同涓涓細流,像是陣陣飄來的「寂寞女兒香」。寂寞,是一種五味雜陳的東西。很多文人騷客的筆下,它是被打翻的五味雜陳,酸甜苦辣鹹一把辛酸淚。劉禹錫眼中的寂寞是「自古逢秋悲寂寥」,白居易的寂寞是「夜深方獨臥,誰為拂塵床」,蘇軾的寂寞是「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然而李清照在《如夢令》中,說「寂寞」是一縷幽香。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重複17次,卻寫盡了一生
    三是李格非的女兒李清照,在這一年結婚。她剛過十八歲,老公是官宦子弟趙明誠。提起李清照,真真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女子,在當時封建閉塞的宋朝,她喝酒賭博寫詩,女人該做的她一概不喜,男人想做的她統統沾邊。李清照傳奇的一生,從她寫的那些詩詞中就可見一斑。不管是少年時的肆意灑脫、濃情蜜意,還是晚年時的憂國憂民、顛沛流離,她都堪稱「千古第一人」,此後無人能與她比擬。
  • 詩詞丨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重複17次,卻寫盡了一生
    三是李格非的女兒李清照,在這一年結婚。她剛過十八歲,老公是官宦子弟趙明誠。提起李清照,真真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女子,在當時封建閉塞的宋朝,她喝酒賭博寫詩,女人該做的她一概不喜,男人想做的她統統沾邊。只見旁邊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正如少女的薄衫,被涔涔香汗滲透。客人到來,她顧不得穿鞋匆匆跑開。倚門回頭看時,卻還要假裝在嗅青梅花香。李清照把一個情竇初開、脈脈含羞的少女描述的淋漓盡致,在其他少女懷春的年紀,她的才情就已經初露頭角。
  • 《知否知否》大火:李清照7首醉酒詞,寫盡人世無常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李清照最懶一首詩,全文「花」字重複17次,卻成千古名作流傳至今
    寂寞、傷感、孤獨、風韻而 含情的美人形象,讓讀者仿佛都看到了一個穿著華麗衣冠的古裝美女,一個人在那裡安然懷春的樣子,讓人不由得「我見猶憐」。然而作為想像力豐富的好色之徒司馬相如還接著寫到:
  • 李清照最悲傷的一首詞,通篇儘是愁意,結尾七字成年輕人口頭語
    婚後思念丈夫的李清照李清照18歲的時候嫁給了當時21歲的趙明誠。兩個人可謂是門當戶對,佳偶天成。兩個人都是品位高雅的人,有很多的共同語言,並且生活中的很多習慣都出奇的合拍,所以兩個人的婚後的生活十分幸福。
  • 《李清照詞傳》:半生煙雨,半世桃花,寫盡人生的美麗與哀愁
    詞苑千載,群芳競技,盛開一枝女兒花。01願向藕花深處醉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出生在北宋盛世,此刻汴京的大街上,車水馬龍,繁華似錦。02少女情懷,詩意濃十七歲,是雨季,是花季,是情竇初開季度。年方十七歲的李清照,寫下了「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海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溼鞦韆。」鬥草是個用花草賭勝負的遊戲。
  • 李清照在新婚之夜,寫下一首極具溫柔的詞,丈夫看後莞爾一笑
    李清照,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她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母親王氏也不簡單,是昔日狀元王拱辰的孫女。李恪守在外為官,妻子王氏負責照顧女兒李清照,在母親的培養下,加上家庭環境的薰陶,李清照從小就文採出眾,少女時期的她,已經小有名氣。
  • 三首《如夢令》,綿綿女兒情:才女李清照的人生上下半程
    ——《如夢令》相信所有的朋友都對這首詞耳熟能詳,這是我國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名篇《如命令》,全文不過區區33個字,卻勾畫出了一個妙齡少女酒醉微醺成興而歸的生動畫面。這首《如夢令》寫的是李清照還在閨中做女兒時的幸福剪影,李清照出身名門,他的父親李格非是有名的後蘇門四學士」之一,才華斐然,為官清正,李清照的母親也是一個才女,出身望族,在《宋史·李格非傳》就曾提到這位李夫人「亦善文」,在封建社會的正史裡能在丈夫的列傳中記述妻子擅長寫文章,這說明這位李夫人很有兩把刷子。
  • 李清照最豪氣的一首詩,全詩僅20字,卻令很多男兒自愧不如
    說起李清照啊,大家想到最多的應該都是她的婉約詞,她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她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縱觀李清照的一生,我們可以用三個詞來形容——「歡聚少、愁苦多、也從容」。作為千古第一才女,她擅長書畫,通宵金石;作為詞壇婉約宗主,她文詞絕妙,當行本色;雖然不幸的人生經歷使得李清照的詞風以婉約為長。但她那骨子裡依然透露出不向命運低頭的倔強。
  • 千年才女李清照,寫下這三首詞,雖冷門,可訴盡女子柔情
    我琢磨奇怪的韻律並寫下詩詞,一扶頭,酒也醒了,心裡不知道是什麼滋味。天空中有大雁飛過,但是也難以寄託我心中的愁苦哀傷之情啊。這幾日樓上春寒料峭,四面的簾幕垂下來,我連倚在欄杆上也感到厭煩。被子清冷,香燭滅掉,我從夢中醒來,見到的景象也使我感到哀愁,不能安心入睡。清晨的露水涓涓,梧桐的新葉泛綠,多多少少還是增添了一絲想要遊春的意味。
  • 她與李清照並稱「雙壁」,這是她最令人斷腸的一首詞,寫盡孤獨!
    相信很多朋友都讀過不少李清照的詩詞,甚至聽說過李清照是「古今第一才女」,其實這些都是後人們的評價,在李清照生活的那個年代,人們雖然也是承認李清照是才女
  • 溫庭筠的一首絕美詩作,其中的名句人人皆知,寫盡人生的辛酸無奈
    在詞史上,溫庭筠被稱為「花間派鼻祖」,創作了大量描寫閨怨思婦、花前月下、香軟綺豔的詞作。其中,《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鬢雲欲度香腮雪……」更是風靡一時,響徹南北。此外,還有《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驚豔文壇。
  • 李清照目睹丈夫貪生怕死,後寫下一首最霸氣的詩,至今讓人熱血沸騰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也是一位才女,她名叫李清照。眾所周知,李清照是宋代的女詞人,是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據史料記載,李清照因曾經在詞作中三次用過「瘦「字,因此江湖人稱「李三瘦」。第一處是《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第二處是《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第三處是《鳳凰臺上憶吹簫》:「新來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從她一貫的詞作中,我們也可以窺見她的才氣及柔情。
  • 紅藕香殘玉簟秋——千古詞人李清照
    李清照的母親姓王,王氏。出身亦是不得了的,她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當朝期間的科舉狀元,王拱辰先後擔任過翰林學士,吏部尚書,還做過三司使(此職務沒有對應的現代官職,大約相當於財政部部長兼商務部部長)。試想這樣家族培養出來的孫女,那定也不是一般的俗人。李格非是進入了《宋史》人物傳記裡邊的名家,在李格非的傳記結束的時候,提到了他的妻子,提到了他的女兒。
  • 李清照18歲新婚之後,寫下一首詞向丈夫撒嬌,流傳千年無人能及
    李清照18歲新婚之後,寫下一首詞向丈夫撒嬌,流傳千年無人能及我們常喜歡用「神仙眷侶」來比喻一對璧人的美好感情,在歷朝歷代那一些文人雅客的身上往往是不乏這樣的事例,說起那一些偉大的詩人大伙兒都是會聯想到蘇東坡、李白等。
  • 李清照最調皮的一首詩,只是專門寫給夫君撒嬌,卻成了千古名作
    也許我國有「才女」之稱的女人不少,但是能擔得起一個千古才女之稱的,卻只有一個李清照。在她的詞中,有女子的細膩,也有不輸於男兒的霸氣和豪情,她給宋代詞壇帶來的驚喜不輸於任何一位男兒。李清照不僅才華甚高,而且容貌秀麗。她寫過很多首詩,是婉約派的代表作家。其中,有16歲時「知否,知否?
  • 李清照:婉約清麗賢淑剛毅,獨樹一幟唯我易安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王拱辰是個天才,19歲就以第一名考取進士,後來又中了狀元。他曾進入翰林院,也當過御史中丞。有此家庭薰陶,他的孫女兒想必也有文採。史書上沒有明確指出李清照的生母是哪一位,為此引來不少推斷猜測。
  • 李清照與趙明誠,浪漫與離愁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十八歲的李清照與二十歲的趙明誠結為夫妻。  關於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婚姻,民間還流傳一段佳話。據說,趙明誠一天在睡午覺時,夢中誦讀卷書,醒來時只記得三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於是趙將這些信息告訴告訴了父親,那段時間正好是他父親為明誠擇妻的階段。父親為他解釋說:「汝得能文詞婦也。
  •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在中國古代很少有以文才而名垂青史的女子,而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她是詞中之大家。明代文學大家楊慎在《詞品》中寫道:「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