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華是女子一生最美的時光。充滿朝氣,青春靚麗。時而天馬行空般馳騁幻想。時而傷春悲秋的感傷,時而竹馬青梅地嬉戲。此時的人生如同涓涓細流,像是陣陣飄來的「寂寞女兒香」。
寂寞,是一種五味雜陳的東西。很多文人騷客的筆下,它是被打翻的五味雜陳,酸甜苦辣鹹一把辛酸淚。劉禹錫眼中的寂寞是「自古逢秋悲寂寥」,白居易的寂寞是「夜深方獨臥,誰為拂塵床」,蘇軾的寂寞是「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然而李清照在《如夢令》中,說「寂寞」是一縷幽香。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古往今來,以花喻人表達惜春傷秋的詩詞如浩瀚繁星。李清照這首《如夢令》將同樣的主題,寫得別有一番韻味。全篇只有短短三十三字,沒有體現一個「花」字,便將那股「少女惜春」的情懷表達得淋漓盡致。讀者讀完後,會有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卷躍然眼前。
昨夜雨疏風驟。把深夜風雨來襲時,少女內心的擔驚害怕描繪出來,更把惜春愛花的小心思表露一番。試想,一個少女聽到窗外的疾風驟雨,擔心自己栽種的花朵能不能經得起風吹雨打,如此細緻入微的描述,實在少見於經典佳作。
濃睡不消殘酒。由於太過擔心那些花兒,翻來覆去不能入睡。正好想起閨房中,還有一壺清酒,乾脆起床小酌幾杯,以此來排遣內心的苦悶。常言道借酒澆愁愁更愁,伴隨著愁事湧上心頭,李清照痛飲一番後,居然在悽風苦雨中悄然睡著。再次醒來時,已經是次日清晨。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昨夜的酒意尚未退去,李清照趕忙起身問正在捲簾的侍女,昨夜過後海棠花如何。侍女微笑著回答說「依然像從前那樣嬌豔」。若問此詩為何寫得好,全憑一個「試」字。「試」寫出李清照對海棠花的擔心,生怕海棠花沒有經得住風吹雨打,想知道海棠花的狀況,卻又不敢問。
捲簾的侍女,不能領會李清照的心思。她以為問花便是花,實則是李清照在問自己。李清照將自己多愁善感的情懷,比喻成庭院裡的海棠花,與其說她不敢看花,不如說是她不敢面對自己。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永遠是一個令人琢磨不透的才女,結尾一句用「綠肥紅瘦」使得整首詞的風格實現逆轉。一場大雨經過庭院,綠葉散落一地。在綠葉簇擁下的百花叢中,只有海棠依舊濃烈地盛開,大有王安石筆下「濃綠萬枝紅一點」的意境美。
年方十六七歲的李清照,已經開始萌發出一股寂寞。時常望著小徑香疏的院落髮呆,時常蹦出一股憐花惜春的情懷。這首詩詞由花及人,但又不直接寫花兒,將少女比作一株孤傲的海棠花,亭亭玉立卻無時無刻不散發著寂寞的幽香。
記得民國才女張愛玲也有一段類似的故事。張愛玲一樣愛花,時人稱讚張愛玲「臨水照花人」,女人看花若用「賞」字未免太俗,只能用「照」字才能還原少女的姿色和花兒的芬芳。所以,才女照花花更美。張愛玲如此,李清照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