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鬱悽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悽涼的景況。此詞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作品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此詞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鬱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風格深沉凝重,哀婉悽苦,極富藝術感染力。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的惆悵。於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裡「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這才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確解。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裡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鬱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守著」句如依張惠言《詞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準備方面著筆,李則從反面說,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梧桐」兩句不僅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闢之筆。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裡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複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相關情事逐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運用悽清的音樂性語言進行抒情,又卻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名師解讀
【解讀詩詞】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解讀詩詞】李清照 《聲聲慢》
【解讀詩詞】李清照《聲聲慢》
每一節課程都是精心挑選
每一天的努力都是
想讓你過得更好
請加微信進群:996793368
(查看合集請在公眾號中回覆:名師解讀)
溫馨提示:《每日解讀詩詞》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