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攝自然景觀或城市建築時,常常會用廣角鏡頭或超廣角鏡頭來捕捉儘量寬闊的畫面景致,然而廣角鏡頭難免會有比較明顯的桶狀變形,與眼前所見不盡相符,那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拍攝大景呢?那不妨試試全景拍攝,下面就向大家分享幾張不錯的全景作品,順便談談全景攝影時的小技巧。
現在越來越多相機產品自帶全景模式,只要用戶依照景物方向水平移動便能完成操作,寬廣的全景景色,好像一幅捲軸畫一般。
紐約的天際線。攝影:E Palen,圖片來源:Light Stalking然而,如果相機內沒有全景拍攝模式,莫非就拍不出這樣的效果了?未必!通過分段拍攝及後期拼合一樣可以達到全景的效果,且長短相對不受限制。
菲蘭迪亞,哥倫比亞。攝影:Pedro Szekely,圖片來源:Light Stalking上腳架拍攝:全景影像,就橫幅來說,最講求的就是平直的水平線。水平線可說是全景圖的重要靈魂象徵,絕對不能歪斜。按照這樣的拍攝要求,當然就需要在腳架的輔助下進行拍攝,才能保證相機拍出水平一致的成功作品。
根據想捕捉的畫面寬度,並自動將之分成N段來拍攝。如果可以的話,腳架雲臺採用三向雲臺為佳,方便水平或垂直方向上位移相機,得到平直的景物分界。更專業可使用全景雲臺,能更好地避免視差產生的問題。
三向雲臺可保證相機在水平面上水平移動的拍攝。採用直式構圖分段:為了儘可能減少邊角影像會出現變形的現象,建議以直式構圖的方式進行拍攝。
使用一般標準焦段拍攝:在廣角拍攝時,畫面難免會有桶裝變形的狀況出現,因此將拍攝焦距控制在 35-70mm 間的標準焦距範圍中比較保險。
採取直式構圖,分段拍攝,並以標準焦距拍攝則能更好地避免畫面變形。圖片來源:Light Stalking先 AF 後轉 MF:在拍攝第一張畫面時,可採用自動對焦合焦,之後再轉手動對焦模式,以防止下面幾張拍攝時,自動對焦系統會改變對焦點。
注意曝光量:如果可以手動曝光,且在全景拍攝過程中會有較大的曝光變化,還是建議拍攝一個「標準值」作為基準,以獲得正確的曝光。
維多利亞港,香港。攝影:See-ming Lee,圖片來源:Light Stalking手動設定白平衡:如果是使用自動白平衡設定的話,可能因為場景轉換的關係導致白平衡自動轉換,造成畫面色溫不一,因此建議還是使用手動白平衡為佳。
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阿布達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攝影:Kerem Tapani Gültekin,圖片來源:Light Stalking使用小光圈拍攝:大光圈容易拍出淺景深的效果,但拍攝大景時一般不需要淺景深營造氣氛,而希望夠深的景深表現出景物的通透感,因此多以小光圈拍攝,保證遠近景物全都清晰銳利呈現。
開普敦球場,南非。攝影:Warren Rohner,圖片來源:Light Stalking把握時間,迅速完成拍攝:有時光影變化迅速,往往一個不注意或遲了幾秒,景物中的光影就改變了,變化前後拍出來的效果又不一樣了。所以,儘可能一口氣迅速完成計劃拍攝比較好。
魔法王國全景。攝影:Rhys A,圖片來源:Light Stalking記得保留「拼接處」:在分段拍攝畫面的時候,畫面與畫面之間,要留20-30%的「重合」部分,方便後期時的拼接。
後期拼圖:現在有不少後期軟體都有接圖的功能,像佳能原廠的軟體Photo Stitch,或是Auto Stitch、Photoshop中都可實現全景接圖。
Vue de notre chambre。攝影:Didier Hannot,圖片來源:Light Stalking其他小技巧:要追求更優質的影像水平,還可使用遙控快門或反光鏡鎖的方式,進一步減小快門釋放可能產生的震動。另外,有移軸鏡頭的朋友也可以嘗試用它來拍攝全景作品,就算沒有方便的雲臺也能簡單完成拍攝。
(本文轉自 DIGI PHOTO)
擴展閱讀
《合理利用前景,讓照片更有「深度」》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