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下面這張動圖,你會覺得主演在表演什麼?
A主角手抽筋了
B主角腿瘸了
C主角在和對方比武
看似情景喜劇的動圖,很難讓人想像到這是新版《鹿鼎記》中的一個片段。
自從開播,它就很快被爭議聲淹沒。豆瓣上八萬人打出的2.9分,毫無疑問地反映了民意。
豆瓣差評區,很多人吐槽韋小寶演成了猴子 | 《鹿鼎記》
2018年《新笑傲江湖》才剛剛創下2.5的最低分歷史,轉眼兩年過去,新翻拍的《鹿鼎記》也朝著3分以下快速俯衝。
這讓人不得不產生疑問:總在翻拍的金庸劇,為什麼越來越差了?
一代人的一代金庸
很久之前就曾有過一句定論: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俠。
從上世紀90年代起,金庸的小說開始逐漸影視化。對於8090後來說,童年裡總有一部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
細數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神鵰俠侶》、《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書劍恩仇錄》和《鹿鼎記》已經被翻拍了8次之多,《射鵰英雄傳》也被翻拍了7次。
幾乎每隔三到五年,同一部金庸小說就會被帶上這一代人的理解與記憶翻拍一遍。
眾多的翻拍劇,讓不同的版本在不同代的人群中烙下印記。
經典的瞬間不斷在社交平臺上被翻出來,著名的「青霞飲酒」「張敏回眸」都是出自金庸武俠的改編。
東方不敗,青霞飲酒 |《笑傲江湖》
趙敏,張敏回眸 |《倚天屠龍記》
飾演過王語嫣和小龍女的劉亦菲,也一度被認為是大家的童年白月光。
劉亦菲飾演的小龍女 | 《神鵰俠侶》
每一代人提起金庸,都能細數出一兩個經典片段來。
在新版《鹿鼎記》的各種討論之下,總會有人頻繁提起曾經扮演過主角韋小寶的梁朝偉、陳小春和張衛健等演員。
梁朝偉版本的《鹿鼎記》,一度被認為是所有翻拍裡的顏值巔峰。金庸本人也曾說過,在所有由他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中,劉德華和梁朝偉演的《鹿鼎記》是最讓他滿意的。
陳小春飾演的韋小寶,則是很多人心目中最經典的一版。2020年新版《鹿鼎記》播出之後,很多人又重新翻出它來「洗眼睛」。
而到了張衛健版本,「涼風有性,秋月無邊,虧我思嬌的情緒好比度日如年」,這首打油詩至今還能被很多90後順口背出。
與經典回憶殺相對的,是逐漸走低的評價。
從張衛健版本起,之後黃曉明、韓棟、張一山翻拍的《鹿鼎記》都沒再超過7分。
曾經83年黃日華版《射鵰英雄傳》和95年古天樂版《神鵰俠侶》9.1分的豆瓣評分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近些年3分到6分的口碑。
縱觀整個金庸小說的影視化過程,會發現好片頻出的時間段,集中在1995年到2005年。
2010年至2020年間,翻拍劇的口碑直線跳水。
翻拍不斷,卻越拍越爛。
從黃金十年到口碑跌落
金庸翻拍劇到底經歷了什麼
在新版《鹿鼎記》的差評區,觀眾們留下了自己打低分的理由。
角色演繹、主演選擇和劇情呈現,成為了最被吐槽的對象。
《鹿鼎記》的低口碑,或許不只是張一山背鍋。
接受採訪的時候,新版《鹿鼎記》的導演就坦言:「如果不能以新的維度去闡述作品,翻拍將毫無意義。」
有現成的原著做基礎,並不意味著翻拍更加輕鬆。
往回看,有一座名為經典的大山正在等著翻越;往眼前看,需要適應當前的時代和觀眾審美。
於是,為了迎合00後和10後,導演選擇了用「卡通風」來進行人物塑造。
相比起20年陳小春版的韋小寶,張一山的表情更誇張,動作也更為浮誇。
2020版《鹿鼎記》
在導演的理解中,這種無釐頭的表演會更加得到年輕人們的喜愛。
用他的話來說,「這部劇的整體風格是強喜劇特質,用歡脫無釐頭的人物互動和爆笑臺詞,以及誇張的表演打造了整體的角色狀貌。」
但年輕人們顯然不買帳。幾乎背離原著的角色呈現,帶給觀眾們的並不是驚喜,而是驚嚇。
角色的「魔改」,成為了觀眾們頻繁吐槽翻拍劇的理由。
但不可否認的是,流量和討論伴隨著「爭議」而來。翻拍劇的「黑紅」屬性,在近些年變得越來越明顯。
畢竟有爭議,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有話題和討論。
在霍建華版本的《笑傲江湖》中,陳喬恩飾演的東方不敗和令狐衝談起了戀愛。
這一片段在當時也曾備受矚目。
東方不敗與令狐衝的感情戲 | 新笑傲江湖
在經典金庸劇的豆瓣評論區中,「原著」「經典」等詞語被頻繁提起,足以見得觀眾們對於顛覆性改編的排斥與無奈。
除了角色,翻拍劇的另外一個指向是劇情剪輯的不合理。這也是《鹿鼎記》被詬病的原因之一。
有網友總結:「一分鐘茅十八被抓,五分鐘就遇到海公公,十分鐘就遇到皇帝,二十分鐘就去找四十二章經。」
草草半個小時,講完了十集的劇情。整個故事過於急切地想要推進到皇宮內。
豆瓣短評中吐槽:「沒有明史案,沒有麗春院,談什麼鹿鼎記?」
整個故事直接提煉出小說中的主要情節,生拉硬拽地推著劇情往前。
既想要勾起回憶殺,塑造角色又缺少根基。一部接一部的爛片,想用最討巧的方式收割流量。
翻拍劇的鍋,該由誰來背
有優質的原著打底,也經過市場驗證的觀眾群體。金庸劇翻拍對於很多電視劇製作團隊來講,無疑是一隻毛多的羊。
翻看過去口碑TOP10的金庸劇,也恰好是被翻拍最多的。
當一部經典大火,就很快有人抓著原著小說翻拍。
在毒眸的採訪中,有導演提到:
「在利益的誘惑面前,能沉下心研究作品的人越來越少。
競爭越來越大,為了迅速擠進市場,選擇已有的IP去改編更容易被觀眾們接受。」
原創的劇本越來越少見,影視劇的製作周期也在縮短。
在已經有經典敲開大門的基礎上,金庸IP很顯然是那個自帶流量的香餑餑。
觀察幾部評分最低的金庸劇可以發現,他們也同樣是基於翻拍最多的幾部小說改編。
與評分越來越低的趨勢所吻合的,還有越來越年輕的主演。
從2017年之後,金庸翻拍劇大多啟用新人或流量明星主演。
2018年的笑傲江湖,男主角丁冠森當時25歲,這版令狐衝被詬病是史上最像路人甲的男主角。
2019年,《倚天屠龍記》用了97年出生的曾舜晞,在豆瓣差評區也同樣是吐槽聲一片。
演員越來越年輕,選角也越來越流量化,可金庸翻拍劇的口碑卻越來越差。
越來越遠的江湖
在每一代人心中,都有一版最經典的金庸劇。
對於更年輕的00後和10後來講,新的翻拍變成了他們的金庸啟蒙。
資本逐利,從來不以情懷為先。
很難去指責一部糟糕的翻拍到底是誰的錯。
但怕就怕,觀眾長期浸淫其中,「被塞過太多垃圾,已經忘記了飯是什麼味道。」
所以每每經典翻拍撲街,總會有人惋惜,也總會有人懷念。
那群挺著肚腩、戴著手串的中年人,再聽到「吞風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欺山趕海踐雪徑也未絕望」還會一聲感慨。
而到如今,金庸劇的表現形式越來越誇張博人眼球,打鬥越來越花裡胡哨,主角的感情線越來越複雜。
草莽被濃妝豔抹,風骨銷聲匿跡。
當翻拍只剩下皮相,翻拍劇與經典形似而神遠,這一代年輕人所看到的金庸劇,已經離「武俠」越來越遠了。
俠義、道德、勇氣不再,滄海一聲笑,徒留滄海一聲嘆。
出品人丨楊瑞春 主編丨王波 責編丨郝昊 運營丨菜菜 張越 撰文丨菜菜 數據丨蘇現奎 設計丨大表哥 出品丨騰訊新聞穀雨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