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供奉
近日,拜登幕僚坎貝爾提到,希望兩岸緊張情緒能夠緩和,甚至是恢復對話。對此「臺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受訪時附和稱,美國民主黨一貫想法不是全面性對抗而是尋求合作。
拜登團隊在此次美國大選中完勝川普政府,首要難題便是國內議題,對拜登來說,未來一兩年會是美國調整期,無論是新冠疫情還是因選情對立加劇的「黨爭」,於拜登而言頗為棘手。顯然,對於那一小撮想要倚美謀獨的「臺獨」頑固分子,拜登是說「不」的,他更希望緩和兩岸關係而不是激化矛盾。
董思齊指出美國民主黨想要兩岸關係緩和
董思齊指出,川普時代中美格局呈對抗狀態,等到拜登上臺,雖然和川普做法會有差別,但是中美競爭是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從坎貝爾說法不難理解,他認為兩岸氛圍緩和需要中國大陸作出改變,而不是單方面地要美國怎麼做。
所以說,要怎麼解讀大陸方面舉動,才能令兩岸關係有改變空間?董思齊稱,目前美國政黨輪替,按照中國大陸過去經驗,會想要探知美國底線和籌碼,所以臺海議題很大可能性會變成中國大陸的籌碼之一。
新冠疫情持續惡化,拜登政府首要任務不是對外關係
此外,因川普沒有因敗選做出極端舉動,所以中國也沒必要採取極端做法。中國會希望中美關係衝突不要升溫,在中美關係下,營造出一起處理兩岸議題的氛圍。也因拜登上臺,中國會有喘息之機,並重新串聯美國管道,爭取更多的對話空間。
今時不同以往,拜登就任大概率會沿用歐巴馬時期政策並重返亞太,主要以「防中」政策為準,把中國當成競爭對手來看待。更重要的一點是,以前川普自動退出了多邊機制,他採取的對外關係對民主黨來說是不妥當的。
在美國新冠疫情持續惡化的狀態下,拜登決定短期內不會和任何國家籤訂新的貿易協定,所以「臺美」籤訂CPTPP或是BTA不太可能,當下美國優先議題是國內面臨的一些「難題」,對外關係不是最重要的。
免責聲明:本文由《奇蹟中國》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