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釣魚的人,嘴裡也含著魚鉤搏鬥。那麼輸了的魚,是不會流淚的。」
2002年,幾米在臺灣創作成人漫畫《公平的遊戲》時,絕對想不到11年後,自己會跟高考模擬卷結下不解之緣。
漫畫中那條比垂釣者還高的魚兒,含著魚鉤,眼神呆滯。它唯一的動作,就是流下一顆碩大的淚滴。
也許是照片中勝利者的笑容太過刺眼,又或是失敗者無聲的眼淚太過懦弱:
當出卷老師將這幅漫畫搬上2013年高考模擬卷時,「恨鐵不成鋼」的考生們,一致把矛頭對準了哭泣的魚兒——「弱者沒有要公平的權利!」
改卷老師震驚了,整個教育界震驚了。一時間《學生對不公的「理解」讓我憂心》,刷爆了朋友圈,引得各大官媒爭相報導。
但再多的報導,也挽不回學生「崩壞」的認知。時至今日,弱肉強食的社會規則,亦是深深刻進了每個社會人的骨子裡。
更可怕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那些不公平的規則,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反而變本加厲,設計得愈發精緻和隱蔽。
釣魚者們開始為魚兒量身打造「天堂」:挖塘注水,研製更肥美的魚餌,定製透明、無痛的魚鉤……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魚兒從此輸得心服口服、欲哭無淚。
而浙江義烏的直播基地,便是這樣一個「天堂」,哦不,魚塘。
打造「直播天堂」的第一步:挖塘注水。
早在2017年,就有人開始在義烏,用直播帶貨的方式賺錢了。
2017年8月,閆博在老家幾次創業失敗,欠下了50萬的債務。
剛到義烏的他,每天蝸居在地下室裡,吃兩個5毛錢的饅頭充飢,卻在兩個月後拍出爆款短視頻,一個月賣出35萬件羊毛衫。
窮困潦倒的小夥子,搖身一變成了直播賣貨的「神級導師」,這樣的故事本身就很帶勁兒,更何況他還帶出了侯悅等第二批爆火的帶貨網紅。
侯悅因丈夫公司破產負債200萬,又被告知孩子是腦癱兒,每個月的治療費用高達3萬。最艱苦時她抱著兒子崩潰大哭:「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寧願你沒有活下來……」
輾轉來到義烏後,她在閆博的幫助下,憑藉一支支感人的短視頻爆紅,最終還清了債務,也成功讓兒子站了起來。
幾年來,許多帶貨網紅依靠義烏商品種類多、價格低廉的優勢,賺得盆滿缽滿。消息傳出,義烏一時間成了直播網紅們趨之若鶩的「帶貨天堂」。
「魚塘」已經初具規模,但知道這一消息的人,還僅限於業內人士。想分這塊大蛋糕的人還沒有那麼多,大家彼此相安無事。
直到2019年底,「口紅一哥」李佳琪和「直播一姐」薇婭的爆紅,瞬間打破了這種平衡。
兩人先後創造了直播帶貨「10億+」的神話,引起了相當一部分人的關注,網紅直播帶貨經濟也開始為大眾所熟知和接受。
一些身負重債、渴望改變自身命運的人們,像洪水一般湧入義烏。這波遷徙的熱潮,堪比幾十年前的「西部淘金熱」。
大量外來人員的湧入,對義烏原有的網紅經濟秩序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直播帶貨的錢越來越難賺。網紅主播們苦悶之餘,靈光一閃,動起了「養魚」的念頭。
魚塘有了,怎麼吸引更多的魚苗呢?
網紅主播們首先想到的當然是網際網路。說幹就幹,當天他們便把閆博、侯悅等人的故事放到了網上。
相比於李佳琪、薇婭的創業故事,草根網紅的逆襲故事顯然更接地氣。而且,類似的故事每天都在義烏髮生,只需要一根網線,就能把新鮮的故事,源源不斷地傳向全國各地。不怕吸引不到「傻魚」。
果然,消息放出,全網沸騰了。從今年1月至8月,義烏的新增人口達6.1萬。其中4.8萬人,是被「一夜暴富」的魚餌吸引,自願上鉤的。
在吉林老家賣烤紅薯的英姐,就是在4月的某天夜裡偶然刷到了閆博、侯悅等人的視頻。當時,她盯著屏幕,激動得手都在發顫。
英姐本是一個普通的婦女,賣了十多年烤紅薯,勉強供兩個孩子上大學。誰知父親一場手術,讓原本貧寒的家庭背上了20萬的重債。
為了還清債務,「死後不拖累子女」,年過50的英姐夫婦,覥著臉又向親戚借了6萬,從此揮別家鄉奔赴義烏,過上了顛沛流離的創業生活。
她每天拍照、拍視頻、直播、上產品、發貨、售後……往往忙到了深夜,才有時間匆忙應付一碗清水麵條,而且剛洗漱睡下沒多久,又要摸黑起床重複一天的勞作。
有次直播她對粉絲說:「現在我每賣出一單,要虧7毛。」
粉絲不解:「明知要虧,為啥還賣貨?」英姐故作樂觀:「虧錢就虧錢,只要咱店鋪的評分上去就行!」
而支撐她每天拼命工作的動力,只是因為她相信:「義烏的魅力就在於,只要你肯吃苦,賺錢就不是一件難事!」
像英姐一樣,相信自己能被幸運女神眷顧的「傻魚」,在義烏著實不少。一開始,魚塘裡一片勃勃生機。
鄒洋和黃依雯是一對年輕的「夫妻魚」。他們本來在湖北開實體店,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後來生意在疫情期間受挫,小兩口看中了直播帶貨的風口,一致決定到義烏闖蕩一番。
沒想到剛來幾個月,錢還沒賺到,房租、生活費、投資費等卻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丈夫發現眼前的現實,並沒有當初看到的「魚餌」那麼香,便想放棄直播回老家。但妻子卻堅持要做下去,大罵丈夫沒有恆心。二人終日為此爭吵不斷。
而作為一尾「單身魚」,張寶生的日子過得可就沒有這麼「熱鬧」了。
剛開始他自己摸索著做直播,店鋪卻一天比一天蕭條,無奈之下,只好花重金報了直播帶貨培訓班。
但現實是殘酷的。雖然他每天都按照導師的指導,早晨7點起來拍段子,一直忙到凌晨4、5點才睡覺,可是店鋪不僅沒有起死回生,生意反而更加低迷。
每天他壓力大到頭髮一把一把往下掉,帶來的20萬元本金,也全部打了水漂。
和他同期的80%學員,都堅持不下去了,紛紛回老家另謀出路,導師也以「修行靠個人」為由把他拉黑。
但此時的王寶生,身後已經沒有了退路。他明知前方很可能是「陷阱」,也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衝。
其實有很多人跟他們一樣,起初是懷著滿腔熱血,不遠萬裡趕來義烏,投身入直播帶貨這個大魚塘。卻渾然不知,早已有人在他們身後撒下了一張大網。
肥魚入塘後,明顯變瘦了,那麼這些肥膘去了哪裡?
王哥是當地的店主,他正在接待外地來的直播小白。店租漲價、房租漲價、快遞漲價……以前義烏直播帶貨賺取的那幾分錢差價,現在已經所剩無幾。
王哥本身也是一名直播網紅,號上有幾十萬粉絲,但他也不禁感嘆:「直播帶貨的錢,越來越難賺了!」
在直播上賺不到錢的他,每天除了收租,索性還在街頭提供起了「潑冷水」。因為他曾幫一個主播成功拍出了爆款視頻,從那之後,就經常有人付費請他「潑冷水」。
所謂「潑冷水」,就是王哥一邊對主播們冷嘲熱諷:「拍不出爆款、賣不出貨,你還呆在這裡幹什麼?!」一邊用盆裡的冷水把他們澆成落湯雞。
另一邊,主播們可憐兮兮地拍完視頻,配上勵志的標題,轉身又笑咪咪地朝王哥道謝。有時候生意好,王哥一天能給50多個主播提供服務。
有時候王哥也感慨:「每個人都太難了,能保持希望的只是少數人……被逼得自殘的人,在這裡都很常見。」
但感慨歸感慨,店租照漲不誤。因為別人都漲了,你不漲就破壞了規矩。
店主們薅魚膘,主播們爭相賣慘,廠家又誘騙直播新人幫他們「清庫存」……義烏直播賣貨的魚塘,水越來越濁了。
但徹底把這池子水攪渾的,還是早先在義烏直播帶貨賺到錢的那些網紅們。
走進義烏的大街小巷,到處貼滿了「網紅」、「爆款」、「神器」等字眼。
每個店面都能看到主播在臨時搭建的直播間。偶爾還能看到導師們現場授課、傳授直播心得的身影。
其實,自從來自全國各地的「魚苗」紛紛湧入義烏,直播帶貨經濟也就必然會達到飽和。除了懂行的店主,最早的直播網紅們也紛紛轉型做起了直播帶貨的輔助行業。
曾經的菜市場,被改成了現在的「直播培訓中心」。閆博和侯悅也創辦了一家名為「創業之家」的公司,專門給直播帶貨新手們提供培訓。
採訪中,他們坦言:「現在給人做培訓,比直播賣貨更賺錢。」既然這個錢更輕鬆、更好賺,何樂而不為呢?
再說他們教的都是真材實料的乾貨,當初自己就是靠這些「秘訣」賺到錢的,現在低價分享出來,本身就是在「利他」。
說者理直氣壯,但若聽者有心,很快便能發現他們言語間的漏洞。
「秘訣」之所以能賺到大錢,就是因為它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一旦分享出來,還能叫「秘訣」嗎?
更何況此一時,彼一時。在直播這種更新迭代迅速的行業,當初能賺到錢的方法,現在很可能已經過時了。
然而導師和學員顯然都管不了那麼多。學員上繳昂貴的學費、在直播間拼命刷禮物討導師的歡心,導師則傾囊傳授著早已賺不到大錢的本領。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本來想靠直播帶貨翻身的鹹魚們,雖然在導師的幫助下成功打了個翻身仗,卻沒想到自己的另一面還是魚乾。
而更令人意料不到是,翻身這個動作,似乎更有利於「脫水」。學員們原本就不豐滿的錢包,紛紛迅速乾癟了下去。
真正在這次風口上躍過龍門的錦鯉,少之又少。而「來哥」算其中的一條。
「來哥」本名張立來,以前做的是建築工程生意。今年受疫情影響,生意連連虧損,只得揣著僅剩的300多塊錢,踏上義烏這片直播熱土。
但誰也沒料到,他僅用六天就拍出了爆款,一天賣出頭繩6000元,還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喊出了「今年掙不到100萬,我就回老家」的口號!
如果說閆博、侯悅是趕上了義烏網紅賣貨的第一波風口,那麼「來哥」就是抓住了今年直播賣貨大趨勢的弄潮兒。
但他的故事,絕不是我們口中所說的「草根逆襲」。
來哥經商多年,深諳抱團取暖之道,極善於整合各種資源。
他一到義烏,挨個拜訪了在義烏打拼了幾年的「老人」,拿到了各種渠道,還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把每一項任務交給更專業的人去執行。
直播間裡,張立來常常勸告粉絲:「除非你有長期的規劃,否則不要僅僅因為商品便宜就來義烏,我見過太多沒有規劃的外地粉絲空手而歸。」
這是最清醒、最理性的一類「魚」。他們不盲目投資,也不隨意煽動情緒,更不把義烏當作直播賣貨的「天堂」。
在他們心裡,這個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魚塘」,撇去「一夜暴富」的奇幻色彩,只是一個做生意的場所。
而只要是生意場所,真正能賺到錢的只有那20%的佼佼者,絕非人人可分一杯羹。
據統計,現在義烏仍然有50000名「直播難民」在苦苦掙扎。
他們被肥美的魚餌吸引,含著透明的魚鉤而不自知,每天為了虛妄的夢想奮鬥到筋疲力盡,即便痛苦不堪,仍苦苦堅持、不願夢醒。
不僅如此,至今每天還有許多人湧入義烏直播這個「魚塘」,夢想著自己能被幸運女神眷顧,通過「一夜暴富」來改變生活。
15年的熱播電視劇《雞毛飛上天》中,曾有一句話激勵了無數的中國創業者:「雞毛很賤,但是它養活了我們的祖祖輩輩,雞毛也很輕,但只要有點風,它就能飛上天。」
但它同時也告訴我們,那些成功者,大都是擁有自己的核心優勢、懂得把自身優勢發揮到極致的人。於是一陣春風吹過,他們才能順勢騰上青雲。
在生活的重壓下,尋找改變自己命運的機遇,這沒有錯。但每個人的成功經歷不可複製,小白選擇創業更需謹慎。
生活已然不易,或因嗷嗷待哺的孩子,或因垂垂已老的父母,或因一生相託的愛人,我們勞勞碌碌。
無論多少不甘和委屈,在生活面前,我們始終不敢認輸。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願他鄉萬裡行?祝福所有勇敢生活的人們,一切的一切,好運。
. END .
【文| 幸福心理】
【編輯|丹尼爾李 】
【排版 | 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