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兼職刷單陷騙局輕信「充值返利」被騙萬元
就讀於西華師範大學的小梁同學, 不久前因為在網上刷單被騙了一萬多元。 而另外一名同學輕信微博上發布的充值返現活動 , 被騙上萬元……近年來, 電信詐騙案件時有發生, 各種傳統詐騙形式以及校園貸、網絡貸等黑手已經伸向在校大學生。
兩學生相繼被騙損失上萬元
據小梁介紹, 她被朋友拉入了多個QQ群,她在群裡看到了一則刷單掙錢的信息, 就加了對方為好友。 對方讓她下載了一個APP, 並在該平臺接任務。她先花100元刷單,很快拿回了本金和5元佣金, 當她再次花了1.5萬元後,可對方卻遲遲沒有給她退回本金。
而另外一名同學輕信微博上發布的充值1000元返1500元的活動,當即轉款1000元;對方又讓她參加充值2000元返6666元的活動,於是她再次轉款2000元。此後對方又以各種理由騙她再次轉款2000元和5999元,但她並沒有收到對方的返利。
涉世未深學生屬易被騙人群
據市反詐中心民警介紹,小梁及同學遇到的情況,都是非常常見的「刷單」類、「充值返利」類詐騙。從市反詐中心的案情通報來看,大中專在校學生社會閱歷較淺、防範意識薄弱,屬易被騙人群,且開販「兩卡」、套路貸、購物退款、刷單等騙局在學校中經常發生。
以西華師大為例, 近兩年, 西華師範大學校園共發生電信網絡詐騙案件33件,損失金額共計54萬餘元,其中刷單類案件共10件, 佔所有案件中的32%;冒充客服類案件 9 件 , 損失金額佔56.45%,其他還有貸款類、紅包返利類、冒充客服類、冒充公檢法類、冒充熟人領導類、遊戲類等。延伸閱讀謹記「三不」原則
如何預防校園詐騙呢?市反詐中心民警介紹, 接到陌生電話或信息時,要謹記「三不」原則:不輕信、不透露、不轉帳。
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手機簡訊、微信信息,不向對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銀行卡及密碼、電子銀行登錄用戶名、密碼等。
注意保護個人資料信息,不可在網上隨意註冊、 填寫自己的身份證號、手機號碼、銀行卡號等私人信息。
不輕易向所謂的「安全帳戶、過渡帳戶」轉帳,若有疑問可及時向銀行官方客服或到就近銀行網點的工作人員了解查詢。
(文章來源:南充晚報)
(責任編輯:DF537)